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集遺址

鎖定
文集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常村鎮文集自然村西南澧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上,總面積約為60萬平方米,是新石器時代歷經金元時期的遺址。 [2-3] 
文集遺址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西部是宋元時期的遺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幹渠經過宋元時期遺址的東部。文集遺址發現各類遺蹟1470多個,最為重要的遺蹟是:5座保存較好的較大型房基、4個存留瓷器數量較多的窖藏坑、1個埋藏有一大缸銅錢幣的窖藏坑等。文集遺址是一處自唐代延續至元代、在金代發展的較大規模的民間商品流通、交易場所及集鎮一類的遺存。文集遺址中較為清晰而明確的地層關係和豐富的遺蹟、遺物,將增進對中原地區金代瓷器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這一地區唐代至明代的歷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時期民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發展狀況提供一批重要資料。 [2-3] 
2013年5月,文集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文集遺址
地理位置
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常村鎮文集自然村西南澧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上
所處時代
新石器時代 金元時期
佔地面積
約 60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7-0299-1-299

文集遺址歷史沿革

文集遺址 文集遺址
2006年、2007年、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會同平頂山市文物局、葉縣文化局文物管理辦公室,用了3年時間對文集遺址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文物勘探與考古發掘。 [2-3] 

文集遺址遺址特點

綜述
文集遺址可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為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西部是宋元時期的遺址。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主幹渠經過宋元時期遺址的東部。文集遺址發現各類遺蹟1470多個,最為重要的遺蹟是:5座保存較好的較大型房基、4個存留瓷器數量較多的窖藏坑、1個埋藏有一大缸銅錢幣的窖藏坑等。文集遺址是一處自唐代延續至元代、在金代發展的較大規模的民間商品流通、交易場所及集鎮一類的遺存。 [2-3]  [4] 
商業街遺蹟
文集遺址中部自西向東橫貫一條寬闊的街道,近5米的道路上鋪有約2米厚的數十層沙石。這條街道向東通往葉縣城方向,向西通往魯山縣、寶豐縣城方向,街道中段向南分出一個叉道,直通澧河碼頭,舟船輾轉運輸貨物可達淮河兩岸其他許多地方。這個集鎮的水路與陸路交通發達、通暢。就其整體佈局來看,遺址是以這條街道為中軸,街道兩旁依次排列分佈着鱗次櫛比的住家與商店。商店類房屋基址,由於年代的差異其建築形式也大不相同,從早到晚大致可分為簡易草棚式、單間式、連間排房式、庭院式等四種。從發現的磚、瓦、瓦當等建築材料來看,這些房屋基址至少有一部分是瓦頂磚牆的高級別建築設施。十四眼水井是解決店鋪等住户用水的重要來源,計有土壁式與磚壁式兩種,其深度一般在6~8米。在街道兩旁的一些房屋基址內地灶很多,其中有兩個形制很大的灶坑位於同一間房內,南北相鄰而建,非某一家族所有,應是商品街的對外營業的某一家飯店所用。
商品街在唐代以前還是一塊有好幾道排水溝的農田,唐代始有二條小路與大面積的硬土面,可能已初步形成了小村落。大約在北宋時期這裏形成了青灰色墊土層。首先在上面生活的人們是一些商販,他們大都是用木樁栽在地上,上面搭起帳篷居住或暫住,然後在那裏做買賣。到了金代以後,商品街逐漸變得繁華起來。 [2-3] 
窖藏坑
窖藏坑,30多個,是文集遺址的一大特色。作為當時商店的一種儲備倉庫類建築設施,它一般都位於房基的範圍之內或其附近。這些窖藏坑大都是口小而底大、較為規整,多數是圓形或橢圓形坑,少數是長方形坑,絕大多數的坑內底部再挖一個小坑,或在小坑內或在大坑內放置一個或多個瓷缸。考古學上稱之為“子母坑”。這種地窖式儲藏室相當於冰箱,在天氣較熱或較冷的時候,具有保持恆温效果與食物短期保鮮功能。尤其是小坑中冷藏食品的作用更為明顯,譬如在H1104窖藏坑內的一個小坑中放置有一件小瓷罐,罐內放置有肉食類食品,上面覆蓋着一個口部朝下的青瓷碗。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些窖藏坑中僅存留有器物者就有十多坑,尤其是個別坑內出土的瓷器、鐵器、陶器更多。這些器物大都被放置在大坑的底部,有的被放在坑底另挖的子坑內,有的被放置在粗瓷缸內。也有一些窖藏坑內放置有數量不等的銅錢幣,例如在一個坑內埋有一個大瓷缸,缸內盛裝有滿鼓鼓一大缸銅錢,估計有800多公斤,銅錢上面放置有兩三件鐵製用具,其上用一個很大的陶盆口朝下覆蓋着。另有一些窖藏坑內僅剩下幾隻或一隻粗瓷缸,顯然原來存放於缸內及其周圍的器物,在最後一次被取出使用後再沒有被放回原處。
窖藏坑H1104出土瓷器數量較多,大多是沒有使用過的商品。而窖藏坑H417所出7件鈞瓷器則不然,它們出自一個灰坑的中上部,出土時每一件瓷碗、盤的上面都沾有較多的土鏽,並且有兩塊板瓦豎立於它們的左右兩側,上面再覆蓋一塊板瓦。推測這應是專門為保護瓷器不被以後的填土砸破而採取的臨時措施。顯然,這些餐具是沒有來得及清洗而被放入灰坑內的,可見其有主人在逃難時的倉促與匆忙。
窖藏坑的年代大致屬於兩個時期,其一為金代中晚期之際,這是一批基本同時的器物窖藏坑,以H444與H417及H687較為重要;其二是金代末期或元代初期,只有少數幾個窖藏坑,以H1104最為重要。這些瓷器窖藏坑最主要的一個特徵是,鈞瓷數量最大,青瓷次之,白瓷與黑瓷最少。值得注意的是,在遺址出土瓷片中是以白瓷與黑瓷為最多,而鈞瓷與青瓷則最少。這表明當時鈞瓷與青瓷是比較珍貴的,大概是較富裕的人們才能使用的物品,而一般老百姓大多用的仍然是價格較為低廉的白瓷與黑瓷器。大概當戰亂來臨之際,他們大都選擇在他們看來比較珍貴的商品埋藏起來,這就是黑、白瓷器較少出現在窖藏坑的原因。 [2-3] 
錢莊(銀行)遺蹟
遺址中發現一個較大的金代銅錢幣窖藏坑,應是這條商業街上一家規模較大的銀行,也就是錢莊所在地。銅錢被放置在一個大瓷缸內,缸的上面扣着一隻陶盆。據粗略估計,銅錢幣的總重量約有800多公斤。除此之外,還有一個距離地表較淺的土坑,其中存有大約100多公斤的銅錢幣,應是其主人在逃難時臨時埋藏的。它與前文所述的一個窖藏坑內和農具、工具、生活用品一同出土的少量銅錢,應當都是既經商又務農的家庭的儲備存款。 [2-3] 

文集遺址文物遺存

綜述
文集遺址出土文物 文集遺址出土文物
文集遺址出土遺物中完整或較完整的器物計有2300餘件。以其質地的不同,可分為陶、瓷、三彩、鐵、銅、銀、玉、石、骨等九大類。 [2-3] 
瓷器
青釉碗 青釉碗
瓷器大都是生活用器皿。以釉色的不同,可分為白、黑、青、鈞、醬色五種,其中白瓷佔絕大多數,黑瓷、醬色瓷次之,青瓷與鈞瓷數量較少。據不完全統計,瓷器的器型計有碗、盤、缽、盞、盂、瓶、燈、執壺、尊、盆、缸等器皿類物,此外還有瓷俑、絞胎球、玩具等。就其裝飾技法來看,計有模印、刻劃、繪花三種,裝飾花紋的種類計有三彩、白地黑花、紅綠彩、青花等四種。比較典型的瓷器品種有白釉瓜稜盂、葵口碗、菊瓣紋碗、斗笠碗、黑釉凸黃線執壺、三彩枕與燈、白地黑花碗與盆等。有不少白瓷碗的圈足內墨書有姓氏或人名,如“李”“張”“楊”“朱”“郝”“梵”“馬三”等,其內容各不相同,推測可能是瓷碗使用者的姓或名。其中在一件碗內底部發現有“都務”“都”等字樣的墨書題款。在這裏生活的這批人可能與某一大型集體活動密切相關,值得深入研究。 [2-3] 
陶器
滿釉支燒板沿盤 滿釉支燒板沿盤
陶器除磚、瓦、瓦當等建築材料之外,還有缸、盆、罐、硯台、龜、磚、瓦、吻獸等;白陶器有圍棋子、骰子、彈丸等。 [2-3] 
三彩器
鈞瓷執壺 鈞瓷執壺
三彩器有枕、爐、燈、盒等。 [2-3] 
鐵器
鈞瓷匜 鈞瓷匜
鐵器有犁鏵、雲鋤、罐、燈、剪刀、權、水壺、爐架等。 [2-3] 
銅器
銅器有鏡、錢幣、人俑、匕匙等。 [2-3] 
石器
石器有雄獅、磨盤、柱礎、硯台等。 [2-3] 
錢幣
窖藏坑內,有98%以上是北宋的錢幣,南宋王朝與金朝的錢幣數量都非常少。據不完全統計,已發現有“宋元通寶”“太平通寶”“景德元寶”“熙寧元寶”“崇寧通寶”“大觀通寶”等33種,囊括除“康定元寶”“建國通寶”“重和通寶”“靖康通寶”之外的所有北宋銅錢幣。遼代只有“壽昌元寶”1種,南宋時期的錢幣計有“建炎通寶”“紹興元寶”“乾道元寶”“淳熙元寶”等4種,金代亦只有“正隆元寶”1種。 [2-3] 
陶製儲錢罐
文集遺址出土了十多個陶製儲錢罐,它的形制自唐代至元代一直沒有發生變化。它的形狀就像是漢代墓葬中的陶倉,呈上粗下細的圓柱體,頂部為隆起為弧面形,底部是一個封閉的小平底。在陶罐表面設置有兩個形狀不同的透孔,其中的一個位於罐的頂部中心,是一條很細而且很短的縫隙,其大小恰好與一枚圜形方孔銅錢幣的直徑與厚度相當,這是專門用來投放錢幣的入口,另一個孔大體呈圓形,位於罐的腹部,用以察看所存錢幣的大致數量。因為這兩個孔都很小,銅錢一旦投進去,就再不會掉出來,只許進不許出,只能存不能取。如果想取出使用,就必須將該器物打碎破壞,或在其底部打穿一個較大的洞孔。這種陶罐是一次性產品,不能重複使用。由此不難看出,它是人們為限制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儘可能少花錢,以期養成一種勤儉節約過日子的良好生活習慣,而特以設計出來的一種器物。 [2-3] 
人物俑和動物俑
文集遺址中發現有一些陶或瓷質的人物俑和動物俑。這種用以觀賞的工藝品,是古代雕塑藝術被用於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在人形陶瓷俑中以女俑居多,形態各異,有的作站立形;有的則坐在高椅上;有的騎在毛驢身上;有的手執一面鏡子。尤其是瓷俑身着衣服裝飾有鮮亮的紅彩、綠彩與黑彩,襯以白瓷的地色。遺址中多出現女人騎驢的瓷器造型。
動物形瓷俑諸如猴、馬、雞、鴨、鵝等,微型器物諸如罐、瓶、簍筐、壺等容器仿真效果較強,只不過是小型化而已。推測這些大概都是為小孩子們專門燒製的小型玩具。陶俑大多用紅陶製成,其中1件呈一童子裸體而卧之形,是仿自娃娃卧睡姿態的瓷枕。另有1件紅陶海龜。 [2-3] 

文集遺址所獲榮譽

文集遺址被評為2007年中國重要考古發現之一。 [2-3] 

文集遺址研究價值

文集遺址中較為清晰而明確的地層關係和豐富的遺蹟、遺物,增進對中原地區金代瓷器的認識和了解,為研究這一地區唐代至明代的歷史文化面貌,尤其是金、元時期民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社會生活諸方面的發展狀況提供一批重要資料。 [2-3] 

文集遺址保護措施

2013年5月,文集遺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 

文集遺址旅遊信息

文集遺址地理位置

文集遺址位於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常村鎮文集自然村西南澧河北岸的二級台地上。

文集遺址交通信息

自駕:自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人民政府開車前往文集遺址,路程約29.8千米,用時約38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