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裕村

鎖定
文裕村又稱嘉舉、嘉裕、下舉。舊時,建有一小學叫“嘉舉小學”,由此得村名為嘉舉。位於廣東省平遠縣上舉鎮圩北部7公里。村委會址在河東。東鄰八社村,西與差幹鎮文豐村、文西村交界,南與龍文村、上舉村相鄰,北與差幹鎮差幹村、湍溪村交界。轄大坪、長誥、紅巖、塘竹、河東、河西、龍虎、新建、紅亮9個村民小組。界域面積16.5平方公里。358户,1520人,有謝、張、黃、丘四姓,均為漢族,講客家話。
中文名
文裕村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東省平遠縣
面    積
16.5 km²

文裕村發展歷史

舊時,建有一小學叫“嘉舉小學”,由此得村名為嘉舉。因嘉舉處在上舉河的下游,諧音“嘉”“下”,故叫下舉。今改稱為文裕。民國時,稱嘉舉社,屬第八保轄,包括現在的河東、河西、龍虎、新建。新中國成立之初,嘉舉社改為嘉裕農會,把差乾的牛屎溜劃入農會管轄,當時,還把長誥社的一部分設為同文農會,分文東片(包括石角、長誥、茶頭湖、曾陂、塘裏、黃竹坑),文西片(現在的差幹鎮文西村)。土改時(1952年12月)把同文農會、嘉裕農會、大半農會(鹿子坑)合併稱為舉豐鄉,土改結束設舉豐鄉人民政府,1953年4月8日掛牌,鄉址設在文西。1953年大約7、8月間,舉豐鄉改為下舉鄉人民政府(下舉,嘉舉的諧音),轄大豐、同文、嘉裕村。屬平遠縣第一區。1955年10月撤區並鄉,下舉併入差幹,稱差幹鄉人民政府。下舉改分為下社(大豐)、下二社(文西)、下三社(嘉裕,現在的下舉)。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下舉隸屬仁居人民公社;1961年成立差幹人民公社,下舉的下三社變為下舉大隊;1975年成立上舉公社,下舉改屬上舉,1983年稱鄉;1987年稱村民委員會;1989年稱管理區;1999年複稱村民委員會至今。

文裕村發展狀況

全村有耕地970多畝,主產稻穀、煙葉、梅菜等經濟作物。上舉到差幹河流經此叫下舉河,在河流下游建有尾控子電站。境內礦產資源儲量豐定,主要有稀土、珍珠岩、沸石礦等。村中建築多為磚混結構樓房,部分土木結構瓦房。村民飲用自來水,路通、電通。此地青年人多數外出打工,隨着農民增收,生活改善,家家建有新房,買有彩電等家用電器,村民手攜移動電話,出門騎摩托車。鎮到文裕村的村道已實現水泥硬底化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