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蛤

(廣温、低鹽、半鹹水貝類)

鎖定
文蛤(拼音:wén-gé)又稱為蛤蜊(g嗄-lí),隸屬於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異齒亞綱,簾蛤目簾蛤科。地方名花蛤、黃蛤、海蛤。貝殼背緣略呈三角形,腹緣圓形,兩殼相等,兩側不等,殼長略大於殼高,殼質堅厚;殼頂突出稍偏前方,小月面狹長,外韌帶黑褐色凸出殼面;殼表膨起、光滑,被有一層黃褐色殼皮,生長紋清晰,有環形褐色帶、鋸齒狀或波紋狀褐色花紋。 [1] 
文蛤屬埋棲型貝類,多分佈在較平坦的河口附近沿岸內灣的潮間帶,以及淺海區域的細沙和泥沙灘中。棲息深度隨水温和個體大小而異。 [1]  文蛤為廣温性半鹹水貝類,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棲)硅藻為主要餌料。文蛤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 [1]  文蛤雌雄異體,一般二年性成熟。成熟時雌性呈奶黃色,雄性呈乳白色,一年繁殖一次。文蛤是耐旱較強的貝類。 [2] 
文蛤地理分佈較廣,是中國、朝鮮、日本常見的經濟貝類。我國沿海自南至北都有文蛤的足跡,其中遼寧省的蛤蜊崗和江蘇省沿海資源尤為豐富。有些海區形成最優勢的種羣,資源量很大。 [1] 
文蛤肉質鮮美,為蛤中之上品,享有“天下第一鮮”的盛名。 [3]  文蛤是我國灘塗傳統養殖的主要貝類之一,也是我國大宗出口的鮮活水產品。 [1] 
中文名
文蛤
別    名
油蚶
蟑蛾
花蛤
黃蛤
沙蛤 展開
別名
油蚶
蟑蛾
花蛤
黃蛤
沙蛤
海蛤
粉蟯
蟯仔
蚶仔 [2]  收起
拉丁學名
Meretrix meretrix (Linnaeus,1758) [3]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瓣鰓綱
簾蛤目
簾蛤科
文蛤屬

文蛤形態特徵

文蛤 文蛤
文蛤貝殼外形一般較大,表面膨鼓,呈三角卵圓形,殼質堅厚,表面平滑細膩,被有一層褐色殼皮;輪脈清晰,由殼頂開始有鋸齒狀的褐色帶,無放射肋。背緣略呈三角形,腹緣呈圓形,其殼長略大於殼高,前側緣圓,後側緣末端圓,兩殼大小相等,但兩側不等,殼前後不對稱。殼頂突出,位於背面稍靠前方,兩殼殼頂緊接,並微向腹面彎曲。殼表有一層光亮的薄黃褐色殼皮,殼中部及邊緣部分常有磨損脱落,使殼面呈白色。同心生長線清晰。殼頂開始常有環形的褐色帶和呈放射狀排列的齒狀花紋;殼內面白色,光亮,但無珍珠光澤。 [4] 
鉸合部較寬厚,外面有一黑色外韌帶連接雙殼,並起張開雙殼之作用,右殼具3個主齒,前兩枚短,呈“^”形排列,後一枚斜長,強大;2個前側齒成背腹排列,腹側一個稍向腹面彎曲。左殼具3個主齒,前兩個短,三角形,後一個長而寬,齒面具縱溝,與背緣平行;一個側齒,短而突出。 [4] 
殼表面通常布有不均勻的呈“W”或“V”字形花紋。殼面花紋個體差異甚大:小型個體貝殼花紋密集而豐富,變化多端;大型個體則稀疏,較為恆定,通常在貝殼近背緣部分有鋸齒或波紋狀褐色花紋。文蛤殼面有多種色彩:醬紅色、咖啡色、褐色、青灰色、黃色、淡黃色、乳白色,各殼面由2-3種以上色彩構成各種圖案。圖案花紋大致有環紋、點狀環紋、細波紋、粗波紋、山峯紋等。文蛤殼的色澤和花紋與所棲息的海區和灘塗底質有相關性。一般渤海區河口灘塗,含砂量大(95%以上)且砂的粒度相對較大(粒度大於0.2mm),如葫蘆島、錦州、盤錦和營口沿海,灘塗文蛤的殼面色澤較淺,呈黃褐色,花紋較少。在黃海北部沿海(如東港市和朝鮮)含砂量較小(70%以下),且砂的粒度小於0.2mm,文蛤一般色澤相對較深,呈綠褐色,花紋相對較多。在潮中帶下區採集的貝殼殼面常有波紋出現。生長在鴨碌江口附近的文蛤苗移植到江西六股河口進行灘塗養殖,其新生殼面的顏色明顯變淺,花紋也明顯減少。 [4] 
麗文蛤外形與文蛤相似,只是殼稍長,後緣稍尖。 [4] 

文蛤生長髮育

文蛤兩年性成熟,雌性呈奶黃色,雄性呈乳白色。卵呈圓球狀,沉性,卵徑為72-90μm。在初級卵膜之外還有一層透明的次級卵膜,這一層卵膜的折光率與水相同,不易辨認。文蛤的Ⅳ期性腺出現在6、7兩個月,而集中出現在6月份。從肥滿度測定結果表明:當達到26.1%以上時為繁殖盛期,時間在6月中旬和下旬,水温為20-29.5℃,最適水温為21.5-25.5℃。文蛤的繁殖期也表現出地區的差異,即使在同一海區也有先後,海況因子的變化也會影響其繁殖盛期的提前或推遲。自1978年7月用陰乾刺激、流水衝擊、氨海水浸泡三結合的刺激方法,四次催產,獲幼蟲210萬。 [3] 
胚胎髮育:卵子受精後變圓,胚泡消失,出現受精膜,在水温26.5-33℃,比重1.020-1.022,pH8.10-8.25的條件下,經30分鐘,出現第一極體;40分鐘,出現第二極體;45分鐘,為2細胞期;1小時4細胞期;1.5小時8細胞期;2小時16細胞期;4小時桑椹期;4.5小時囊胚期;5小時原腸期;6小時擔輪幼蟲;12小時D形幼蟲期;面盤形成,遊動活潑。再經殼頂初期、中期和後期。6天培育後、面盤消失,出現棒狀足,開始進入匍匐爬行,8-9天發育成稚貝,水管伸出,轉入底棲生活。此時適宜投放底質極為重要。通常從卵受精開始,經7天培育便可投放底質,泥佔5%-7%,沙佔93%-95%,以0.5cm厚度為宜。 [3] 
轉入底棲生活10天后的稚貝會分泌大量粘液將自身纏住,不能進行正常生活而導致大量死亡,成為文蛤育苗的最大障礙。應立即用118目/英寸分樣篩把夾在細沙中的稚貝進行淘洗,徹底清池,待淘洗後的沙粒沉澱後即採取流水培育以保持水質的新鮮。經40多天培育計數,在三個育苗池中附着稚貝149萬粒,附苗率達70%以上。當稚貝達到1mm時,即移到室外事先築好的海塘中暫養,20天后,個體可達2mm以上。 [3] 
文蛤年齡可由殼表面的生長輪推算出來。稚貝至1齡階段殼長生長最快,2齡以後隨着年齡的增大,殼長生長速度逐漸減慢。經過調查和測定,至今所採集的最大個體殼長為9.5-10cm,體重180-230g,最高壽命不超過13年。 [4] 
文蛤的生長速度隨水温、年齡、潮位、密度、相對密度及水中生物餌料狀況而有差異。一年中以水温19-27℃生長最快,水温低於12℃或高於34℃,生長受到抑制,水温高達38℃難於生存,低於11℃則停止成長。文蛤的殼長增長和體重增長隨年齡增大而相對減慢,相同年齡的文蛤在不同幹露時間潮區的生長速度不同,文蛤具有隨着生長而逐漸向低潮區或潮下帶淺水區移動的習性,養殖潮區太高,幹露時間長,索餌時間短,生長就慢;中下潮區和低潮區幹露時間短,索餌時間長,生長比較快。文蛤在幼蟲變態以後,即潛灘營潛居生活,養殖實驗表明,文蛤在不同灘質中的生長速度不同,以細砂質(砂粒度小於0.7mm,大於0.2mm)為最快,中砂(粒度大於1mm)和粉砂(粒度小於0.2mm,大於0.06mm)較慢。 [4] 
通常,江蘇、山東、遼寧等省養成商品蛤要3年左右,而廣西沿海只需1-1.5年。廣西合浦養殖文蛤生長速度比江蘇南部快得多,即使幼苗也生長較快,當年半人工採苗的文蛤養至年末可達1.5-2cm,少數達2.5cm。文蛤從胚體發育到變態稚貝速度較快,在水温26.5-33℃條件下,6h進入擔輪幼蟲期,12h後進入D形幼蟲期,經過6天左右時間,幼蟲開始出現棒狀足和平衡囊,活動方式也由遊動改為匍匐爬行。後來足部分泌出黏狀足絲附着在泥沙上,面盤消失,外套膜經癒合先後形成出、入水管,原殼逐漸鈣化為不透明,第九天左右變態成為稚貝。 [4] 

文蛤生活習性

文蛤多生活在河口附近,沿岸內灣潮間帶沙灘或淺海細沙底質。幼貝多分佈在中、高潮區交界處,隨着個體的長大而逐漸向中、低潮區移動;成貝多生活在中潮帶以下至淺海。文蛤有隨水温變化和個體生長而移動的特性。冬、夏季向淺海區移動;春、秋季向上移動以利索餌。文蛤通常分泌膠質細帶或囊狀物使身體懸浮或半懸浮,藉助潮水和足部伸縮而順潮流方向移動。體長1cm的小蛤開始有移動的習性,以2-4cm的蛤移動最甚,約有80%移向低潮區或淺海。為防止文蛤逃逸,在管養或養殖上,常在低潮區設網或攔。 [3] 
文蛤由於水管短,潛埋沙中甚淺,生活在中潮帶和低潮帶,隱入沙中後,在灘面上尚留有漏斗形的凹陷,有時甚至可在沙灘面上見到文蛤呈半裸露狀態。 [3] 

文蛤棲息環境

文蛤是埋棲型貝類,靠斧足的鑽掘作用,棲息在期間帶及淺海區沙泥底質,棲息深度隨水温和個體大小而異,夏季高水温期,棲息在不到1cm深的灘塗表層,冬季水温低,其棲息深度可達10-20cm。文蛤個體大小在夏季棲息深度差異不明顯,但冬季則迥然有別,2-3cm文蛤潛居深度為6-8cm,而4-6cm文蛤潛居深度則為12cm左右,説明文蛤棲息深度隨個體生長而加深,一般約為體長的一倍左右。據試驗,不論幼貝和成貝,文蛤對底質的適應基本一致,在含砂量50%-95%的底質中都可以生長,而且底質以鬆軟的黃細砂或粉砂質(砂徑0.2-2.2mrn)為最好,以含砂量為70%-90%的潮間帶低潮區細砂質灘塗為最佳。 [4] 
1.對温度的適應
文蛤對温度的適應能力較強。正常存活的水温在5.5-32℃之間。據養殖觀測,温度對文蛤生長影響很大,春季水温上升到10℃以上時開始生長,秋季水温下降至10℃以下時即停止生長。文蛤最適生長水温是15-27℃,在水温25-30℃時生長最快。 [4] 
2.對相對密度的適應
文蛤是廣鹽性種類,能在廣泛的海水相對密度範圍內正常生活。殼長0.13cm文始苗在相對密度1.005的海水中培養12天,存活率96%,而且個體尚有增長。即使相對密度低達1.003時,培養5天,存活率仍有95%。文蛤幼苗對淡水適應能力較弱,這是天然苗種豐歉的一個重要制約因素。例如,文蛤苗淡水浸泡4h,存活率100%,浸泡8h,存活率95%,但浸泡延至12h,其存活率只有40%。據調查,在高潮區下部小水潭中,相對密度低達1.003時,殼長0.20cm蛤苗在小潮期上不了水期間仍然存活;但在低相對密度時遇暴雨洪澇,淡水浸泡超過12h,就會發生蛤苗大量死亡。適宜文蛤生活的相對密度在1.010-1.022之間,偏高或偏低都不利文蛤生長。 [4] 
3.對陰乾的適應
文蛤耐乾燥能力較強,耐幹強弱程度與温度及個體大小有關。大個體比小個體耐陰乾能力強,體長1.7-4.7cm個體,在16-25℃氣温條件下,陰乾11天不死;6-7cm以上文蛤在平均氣温6.812時,陰乾26天,存活率為60.3%;而3-3.5cm文蛤只存活4.2%;文蛤幼苗耐乾燥能力最弱,0.1-0.15cm文蛤苗在25.5-29.5℃條件下,陰乾8h便全部死亡。 [4] 
4.對潮區的適應
文蛤具有隨生長而逐漸向低潮區或潮下帶淺水區移動的習性。一般來説,稚貝沉降附着的地方,即大潮期於出5h左右的高中潮區交匯處,就是稚貝發生的場所。例如,殼長0.9-2.4cm的文蛤喜歡分佈於高潮區下部,殼長2.5-5cm的文蛤喜歡分佈於中潮區中下部,殼長5cm以上的文蛤喜歡分佈於低潮區或以下5-6m淺水區。 [4] 

文蛤食性餌料

文蛤是濾食性貝類,依靠自身的出入水管道行呼吸與攝食。漲潮時,文蛤將出入水管伸出沙面,利用海水通過鰓小孔的機會達到呼吸與攝食的目的;退潮後,文蛤才把水管縮回殼內。以微小的浮游(或底棲)硅藻為主要餌料,間或攝食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動物、無脊椎動物幼蟲及有機碎屑等。 [4] 

文蛤遷移習性

文蛤具有隨水質因子變動或生長習性由中潮區向低潮區下帶移動的習性,俗稱“跑流”。跑流的文蛤一般在1.5cm以上,以3-5cm的文蛤移動性最強,5cm以上的文蛤移動性較差。 [4] 
文蛤移動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殼長2cm左右的文蛤,體小而輕,大潮時被潮流衝着向下滾動。 [4] 
第二種是2-5cm的文蛤,由水管部黏液腺分泌出一種透明膠質絲狀體,長短不一,長約1-3m,寬1-2cm,厚0.5-1mm,相對密度較水略小,漂浮於水中,但不能浮到水面。藉助潮水流勢和足部伸縮活動將貝體向低潮位方向拉曳,隨水流漂移適宜地方,拖引高度約0-30cm,個別可達120cm,漂流速度因潮流而異,每分鐘約1-3m,移動距離在50-200m。潮流停止後,移動即終止,文蛤潛入灘中,透明帶消失。據觀察,在一個移動階段,文蛤只能分泌一次膠質帶,移動一次。 [4] 
第三種是殼長5cm以上的文蛤,體大而重,分泌黏液少,只能依靠斧足的伸縮在灘上爬行,速度慢,一般一晝夜不超過2m。 [4] 
文蛤活動的季節主要在春、秋季,即4-5月和9月。在大潮的夜間和黎明時活動較多,冬季文蛤潛鑽較深,一般不移動。 [4] 
文蛤遷移習性反映了對生存環境的選擇性。低潮區環境穩定,露空時間短,攝食時間長,有利於文蛤生長髮育以及種族的保護與繁衍。移動使文蛤自然分佈均勻,但也給人工增養殖帶來不利因素。比如,文蛤的遷移,一是容易引起流失,二是遇到木樁、網具及障礙物,使在其周圍沉降堆積,引起死亡。為此,在進行文蛤增養殖時,必須掌握其移動規律,採取相應措施,防止流失,增加產量和效益。 [4] 

文蛤繁殖特性

文蛤雌雄異體,無性變現象,一般2年性成熟,性比1:1,成熟的性腺包圍在內臟塊周圍並延伸至足的基部,用肉眼觀察性腺時可分辨雌、雄,雄性性腺乳白色,雌性性腺淡黃色。兩性在外形上無第二性徵。卵沉性,圓球形,卵徑為72-90Fm,初級卵膜外有一層膠質膜,稱次級卵膜。精子頭部一邊稍凹,呈狹繭形,直徑約39in。文蛤懷卵量和產卵量與個體大小及外部條件有密切關係,據解剖測定,一般3、4齡文蛤懷卵量為40萬-200萬粒,排放量為20萬-40萬粒。成熟文蛤一年繁殖一次,但文蛤的生殖細胞是分批成熟,分批排放,在海水中受精孵化、變態生長。根據文蛤性腺在內臟塊的分佈狀況,可分為5期。 [4] 
0期:內臟塊表面透明,無性腺分佈,體質消瘦,難以辨別雌雄。 [4] 
Ⅰ期:乳白色性腺微出現在內臟塊表面,薄而少,可見褐色消化腺。 [4] 
Ⅱ期:性腺稍為增多,內臟塊1/2被性腺遮蓋。 [4] 
Ⅲ期:性腺逐漸增多,內臟塊3/4被性腺遮蓋,個體豐滿。 [4] 
Ⅳ期:性腺豐滿,內臟塊全部被性腺遮蓋,性腺延伸至足基部,軟體肥頇,取出的精、卵遇水散開,而後隨着精、卵排放,性腺漸次消退。 [4] 
從性腺分期比較觀察得知,文蛤第Ⅳ期,性腺出現在7、8兩月,而集中出現在7月份。從肥滿度測定所得結果看,肥滿度高峯和Ⅳ期性腺,二者出現在同一時期。在4月份以前和10月份以後,雌雄性難以辨認,見不到卵子或精子的佔90%。 [3] 
就全國來説,文蛤繁殖期為3-9月,但海況與氣候因子變化會影響文蛤繁殖期的提前或推遲。一般來説,南方早於北方,在廣西為5-7月,福建、江蘇為6-7月,遼寧、山東為7-8月。文蛤繁殖水温為24-25.5℃。 [4] 
山東掖縣沿海的文蛤繁殖期出現在7月中旬到8月上旬,當肥滿度達到11.7%以上時為繁殖期,以後肥滿度逐漸下降。繁殖期的水温為24-26.5℃,適宜水温為25℃左右。文蛤性腺的排放方式不是集中一次完成,而是分批進行的,在8月中旬以後還出現零星的精卵排放。 [3] 

文蛤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分佈於我國4個海區,北自遼寧莊河、南至海南三亞。 [3] 
我國渤海灣內的營口外,萊州灣和江蘇沿海,福建沿海的藴藏量都很大。 [3]  文蛤分佈於受淡水影響的內灣及河口近海,如遼寧省營口市沿海、山東省萊州灣沿海、江蘇省南部沿海、台灣省西部沿海、廣西壯族自治區合浦西部沿海,資源最為豐富,是我國文蛤主要產區。 [4] 
國外分佈:廣泛分佈在印度太平洋區,如朝鮮半島西岸,菲律賓,越南和印度洋等地。 [3] 

文蛤營養成分

青蛤和文蛤營養成分對比
文蛤 文蛤
青蛤和文蛤這兩種海洋埋棲蛤類的貝肉水分含量(77.23、76.39g/100gmf)、總糖含量(4.45、4.14g/100gmf)均較為接近,而灰分、粗脂肪以及粗蛋白含量均有顯著差異(P<0.05)。文蛤粗蛋白含量高達15.54g/100gmf,而青蛤為11.55g/100gmf;青蛤的灰分及粗脂肪含量分別高達4.91g/100gmf和1.86g/100gmf,顯著高於文蛤含量(2.86g/100gmf和1.07g/100gmf)。在Cd、Cr、Cu、Ni、Pb和Zn這6種重金屬中Zn含量最高,青蛤的含量僅12.77μg/g,而文蛤則高達252.59μg/g,除Pb在青蛤略超標外,其餘均未超標。這兩種貝肉均含有18種編碼氨基酸,其中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10種必需氨基酸。青蛤與文蛤的第一限制氨基酸均為纈氨酸,氨基酸評分分別為50.8和53.0,第二限制氨基酸均為苯丙氨酸+酪氨酸,氨基酸評分分別為55.0和53.5。穀氨酸的含量最高,在青蛤和文蛤中分別高達116.5mg/g和111.5mg/g,這遠高於其他17種氨基酸。呈味氨基酸在總氨基酸中所佔的比例均高達42%以上,適宜作為食用或開發呈味物質;青蛤與文蛤的必需氨基酸指數IEAA相近,分別為50.0和50.3。必需氨基酸佔總氨酸的比例則十分接近,均在45%左右,遠高於WHO/FAO推薦的模式35.38%,這説明青蛤和文蛤是比較理想的蛋白源。 [5] 

文蛤主要價值

文蛤食用價值

文蛤肉質細嫩,鮮美異常,是貝類海鮮中的上品,素有“東海第一鮮”的美譽。文蛤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還含有糖類、各種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元素。文蛤的吃法多種多樣,可煲湯、生煎、燴炒、烹製、酒醉、制醬、曬乾,風味俱佳。 [2] 
蛤蜊炒絲瓜
鮮蛤鳳翅湯 鮮蛤鳳翅湯
食材:蛤蜊500克,絲瓜1整根,蒜末、鹽適量。 [6] 
做法:1.煮一鍋水,水開後加入蛤蜊,待蛤蜊開口後關火,晾涼,從殼中取出蛤蜊肉。2.絲瓜洗淨後刮掉表皮,切成滾刀塊。3.起鍋倒油,油熱後放蒜末,炒出香味後倒入絲瓜塊,絲瓜炒到發軟,放入蛤蜊肉,炒2分鐘,最後加入食鹽,翻炒均勻即可。 [6] 
提醒:如果買的蛤蜊(花蛤、文蛤都行)還沒有吐沙,可以將其放入淡鹽水中浸泡30分鐘左右,使其將體內的細沙吐乾淨。 [6] 
文蛤豆腐湯
原料:文蛤200克、豆腐一塊、生薑、葱花、食用鹽等調味品適量。 [7] 
製法:文蛤洗乾淨,將豆腐塊成丁狀,將其它的材料洗乾淨備用。在鍋中放入適量的清水,加入薑片,等水開了之後將文蛤放到鍋中,接着加豆腐再煮一分鐘,最後放入自己喜歡的調味品就可了。 [7] 
挑選技巧
文蛤(蛤蜊常見品種之一)宜選擇殼光滑、有光澤的,外形相對扁一點的。一定要買活的,用手觸碰外殼,能馬上緊閉的,就是新鮮的,活的。不會閉殼,或殼一直打開的,都是死蛤。還有一種挑選蛤蜊的方法,在購買時,可拿兩個蛤蜊相互敲擊外殼,聲音比較堅實的,比較新鮮,有空空聲音的,則多是死蛤。 [8] 

文蛤其他價值

光滑美麗的文蛤殼,是傳統的藥品和化妝品的容器,早年有一種大眾化的潤膚面膏就裝在文蛤殼內,俗稱“蛤蜊油”。文蛤殼還是高標水泥原料。近年來,還常用文蛤殼作為紫菜絲狀體的培養基質。 [2] 

文蛤育苗技術

我國文蛤苗種生產有三種方法:採捕自然苗、半人工採苗和人工育苗。 [4] 

文蛤採捕自然苗

1.呆苗場
龍井文蛤竹蓀湯 龍井文蛤竹蓀湯
天然文蛤的幼苗場地大多分佈於有文蛤棲息的河流人海口附近的沙灘、三角洲或潮水能漲到的淺海沙洲等地方,含砂量高,以細、粉砂質為好,退潮時幹露時間5-9h的高潮區下部或中潮區上、中部,水流緩慢,尤其以能產生漩渦、底質比較穩定的沙洲和水溝兩側幼苗數量最多。 [4] 
2.苗種採集
苗種採集的規格、方法和時間各地不一樣,主要有兩種類型。 [4] 
(1)將小型的幼苗採捕後,經過苗種育成,再採捕放養。台灣省通常於9月至翌年5月在苗區用篩子篩取0.5ram左右的幼苗連剛部分砂粒,放養在水深0.3-0.6m的魚塘中培育,底質以砂質壤土為佳。視池內肥瘦情況考慮施肥與否。投放量一般每畝200萬-300萬粒。經過幾個月的養殖管理,待幼苗長至每kg800粒左右時,再用紗籠制的篩子篩出,供養殖成貝用。 [4] 
(2)大多數是採捕較大的文蛤苗直接放養,不經過苗種養成階段。如江蘇省採苗季節一般在3-5月以及10-12月,此時氣温、水温對貝苗運輸和放養後的潛居都較適宜。採苗在潮水剛退出灘面時進行。數人或十餘人平列一排,雙腳不斷地在灘面踩踏,邊踩邊後退,貝苗受到踩壓後露出灘面即可拾取。也有用鋤頭插入灘面一定深度後逐漸向後拖,貝苗被翻出後,用三齒鈎挑進網袋。大風後貝苗往往被打成堆,此時用雙手捧取貝苗裝入袋內即可。 [4] 
採苗時應避免貝殼及韌帶損傷,並防止烈日曝曬。採集好的貝苗應及時投放到養殖場。對於破壞貝苗資源的採捕工具,例如拍板等要嚴禁使用。小型幼苗由於個體殼薄、耐乾性差,儘量縮短運輸時間,並注意不能過分擠壓。較遠距離運輸大的苗種時,最好選擇在氣温15℃以下進行,以避免或減少運輸途中的死亡,苗種運輸時通常用草包或麻袋包裝,也可直接倒在車上或船倉內,一般用幹法運輸。 [4] 

文蛤半人工採苗

根據文蛤的生活史和生活習性,在繁殖季節,利用平整灘塗和撒沙等方法改良灘塗底質,供幼蟲附着變態、生長髮育,從而獲得苗種。 [4] 
半人工採苗時,掌握文蛤產卵盛期和選擇場地尤為重要。據調查,每年6月下旬到7月下旬是渤海灣南岸文蛤產卵盛期。每隔2-3天對文蛤親貝性腺發育進行連續觀察,每隔3-5天利用浮游生物網拖網一次,一旦發現海上大量文蛤浮游幼蟲出現,立即在經過平整後的灘塗上撒沙以採集文蛤苗種。 [4] 
選擇在高潮區下部至中潮區之間進行文蛤半人工採苗為宜。 [4] 

文蛤人工育苗

1.親貝的強化促熟培養
在自然海區採捕的親貝,生殖腺要發育到Ⅱ-Ⅳ期,肥滿度不低於23%[肥滿度=軟體部分/(軟體部分+殼重)]。一般通過人工強化培育親貝的肥滿度和性腺發育情況都比海區親貝好得多。在文蛤自然繁殖季節前,選擇殼表新鮮、無損、活力強、性腺發育較好的3-4齡文蛤,放置親貝暫養池中進行強化促熟培養。如需運輸親貝,最好在夜間進行,途中不要淋雨,不要碰到油漬的東西,避免碰撞。親貝強化促熟培養管理要求是:海水相對密度1.018-1.020,pH值8.3,溶解氧不低於6.8mg/L,温度控制在26℃,每天徹底換水一次,並沖洗底質,去除排泄物,換水後投餵餌料,選用的餌料生物最好是海區的油泥或人工培養的底棲硅藻。連續充氣培養,定期觀察親貝性腺發育情況。採用人工促熟,可以使親貝比自然海區提早成熟近2個月或更早,可以根據生產的需要控制親貝成熟時間。 [4] 
2.人工誘導產卵
誘導方法有機械振盪、流水衝擊、陰乾、陽光曝曬、升温或降温、電流刺激、改變鹽度和光照、改變pH值、紫外線照射、注射化學藥品以及精液誘導等。通常採用的誘導方法為陰乾。在光學顯微鏡下,成熟的卵圓形或橢圓形,精子游動活潑。 [4] 
3.洗卵與孵化
採用沉澱法洗卵3-4次,以提高孵化率。在水温為24℃、相對密度1.018、pH值8.1的環境條件下,經8h進入原腸期,逐漸上浮水中,13h左右即可達到D形幼蟲階段。 [4] 
4.幼蟲培育
文蛤 文蛤
當胚胎髮育到D形幼蟲階段時,選留浮游活潑、殼緣圓滑、絞合部平直、生長一致的幼蟲,按一定的密度移入幼蟲培養池進行培育。文蛤受精卵孵化以及幼蟲生長髮育和變態的適宜水温在25-31.4"C之問,文蛤幼苗能適應較高的水温,但不宜超過32.4℃;其中以26.8℃為最佳。幼蟲培育密度為8-10個/mL,培育期間連續充氣。每天換水2-3次。 [4] 
文蛤育苗正處於高温季節,餌料以金藻、牟氏角毛藻、扁藻等高温種為主。前期幼蟲投餵數量控制在每毫升2萬-3萬個細胞,後期應增加到每毫升6萬-8萬個,混合投餵對稚貝的飼育效果優於單獨投餵,因為各種餌料營養成分不同,混合投餵時,各種餌料營養成分相互補充,使稚貝獲得全面營養。在文蛤工廠化育苗中,扁藻和湛江叉鞭金藻是文蛤浮游幼蟲及稚貝的優良餌料,但在文蛤的繁殖盛期7、8月,温度高,陰雨天多,湛江叉鞭金藻易受敵害生物的污染,較難培養,而小球藻雖然由於其具有較厚的細胞壁、不易被消化吸收而單獨投餵效果稍差,但易於培養。生產中培養此三種餌料,混合投餵,互相補充,可使文蛤稚貝獲得良好的飼育效果。 [4] 
附着變態及稚貝培育
當文蛤幼蟲殼長達到200μm形成,鰓絲開始轉動。發現少量殼頂後期幼蟲面盤萎縮或消失,及時將其移入幼苗培養池繼續培育。剛變態幼蟲,下潛8-10天后,開始大量分泌黏液,苗體因黏液造成殼表面粘附髒物,處理不好會影響稚貝生長和成活,甚至大量死亡。當幼體發育到稚貝期時,應及時投放處理好的細砂,砂厚為0.5-1.5cm,以滿足幼蟲進入稚貝期的生長環境,並用多次倒池來加快附着。如何及時清除池中的殘餌、糞便及殼表面的髒物是育苗成敗的關鍵。通常在每天換水的同時用潛水泵沖洗,髒物隨着虹吸管換水排出池外,從而保證稚貝的正常生長。另外,稚貝培育密度大小直接影響其生長速度及成活率。稚貝培育密度應控制在50-100個/cm2 [4] 
稚貝在室內經過40多天的培育,殼長可達1mm,室內水環境已不適合生活,此時可移到灘塗上修建的池塘中暫養。 [4] 

文蛤養殖技術

文蛤灘塗養殖

1.場地要求
文蛤 文蛤
風浪較小的內灣或平坦的中、底潮區,底質含沙量70%左右,短時最低鹽度在10以上。 [9] 
2.投苗時間與數量
可進行春季和秋季投苗,投苗數量視規格而定。種苗殼長為1cm左右,畝放養量為20-30kg;種苗殼長為2cm左右,畝放養量為50-80kg;種苗殼長為3cm左右,畝放養量為100-120kg。 [9] 
3.管理
在漲潮方向的迎水面設置防逃網,網目視投苗規格而定。 [9] 
飯店裏的方蛤 飯店裏的方蛤
每日巡灘,要做到“三防”,即防災、防害、防逃。颱風季節發現文蛤堆積要及時疏散,避免堆積死亡;及時清除養殖灘面上的魚類、蟹類、螺類等敵害生物;做好防逃、防盜工作。注意觀察有無“浮頭”現象以及“紅肉蛤”,做好病害的防控工作。 [9] 

文蛤灘塗圍網養殖

1.器材和規模
在中潮區或低潮區設置養殖場。用3×3聚乙烯網線編織高為1.0-1.2m,網目為1.5-2.5cm,長為10-20m的網片。上、下網綱為直徑3-5毫米的聚乙烯繩。用竹竿綁紮網片,樁問距為2-3米,樁高為2.5-3.0米,其中1米左右插入沙中,再把網腳吊繩一端系在下綱,上端用聚乙烯繩綁紮,“八”字形埋於沙內,防止網片倒伏或受潮浪衝擊後上浮,造成“吊腳”。埋於沙內的地錨可用草把或竹筒。一個網場面積應不小於500畝,並應在主網場退潮方向外圍設外套網防逃。 [9] 
2.投苗時間
一般選擇在3月初至4月底或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進行投苗。海水錶層水温在10-15℃。 [9] 
3.投苗規格與密度
投放種苗殼長2cm左右,畝放養量為60-80kg;種苗殼長3cm左右,畝放養量為120-150kg。 [9] 
4.養殖管理
注意修補網片,防止網片“吊腳”、倒伏,以防文蛤逃逸;及時清除網片、竹梢上的藤壺、雜物和灘面上的敵害生物;大風浪後,及時清理翻挖網腳邊堆積的文蛤,揀掉灘面上“浮頭”的衰弱蛤等。 [9] 

文蛤池塘養殖

1.池塘建築
文蛤 文蛤
池塘以長方形為宜,四面環溝,中央平台型,平台水深為1米,傾斜度為5%左右。沙泥底質,池塘面積以30-60畝為宜,設主進、排水渠道,池塘兩端設有獨立的進、排水閘門。 [9] 
2.投苗時間與數量
可進行春季投苗和秋季投苗,投苗數量視種苗規格而定。種苗殼長為2cm左右,畝放養量為100-120kg;種苗殼長為3cm左右,畝放養量為200-250kg。 [9] 
3.養殖方式與投餌
一般可與魚類、蝦類進行混養。文蛤主要攝食有機碎屑、殘餌以及浮游植物;單養文蛤時,以複合肥“肥水”為主,間或投餵豆漿、魚糜等。 [9] 
4.管理
視水温、水色變化,靈活掌握換水,春季、秋季水深應保持在50-70cm,夏季、冬季水深應保持在100cm。必須及時清除滸苔、螺等敵害生物。 [9] 

文蛤相關故事

文蛤是貝類中的奇鮮佳品。我國有悠久的食蛤史,相傳兩三千年前,人類就開始取食文蛤。韓非子《五蠹篇》:“上古之世,民食果菰蚌蛤。”漢代,就有“如東文蛤甲天下”之譽。南北朝時,梁元帝蕭繹就稱讚文蛤為“蚌螯味高”。《酉陽雜俎》載:“煬帝嗜蛤,所食必兼蛤味,數逾千萬矣。”唐代開始,沿海官員把文蛤作為海珍上貢。《後山叢談》載,進貢給宋仁宗吃的文蛤,每枚幹錢。宋楊萬里《食蛤蜊米脯羹》詩:“傾來百顆恰盈奩,剝作杯羹未屬厭。莫遣下鹽傷正味,不曾著蜜若為甜。雪揩玉質全身瑩,金緣冰鈿半縷纖。更浙香粳輕糝卻,發揮風韻十分添。”歐陽修《初食蚌螯》詩,説雞、豚、魚、蝦都不能與文蛤媲美,嘆息自己吃得太晚了。王安石也賦詩《蚌螯》,描寫因其味太美,大家搶吃一空的情景。明代膘子蛤曾名噪一時。 [2] 
文蛤蒸蛋 文蛤蒸蛋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一路吃盡人間美味。一日來到揚州府,知府大人正在為拿不出美味佳餚而犯愁。這時,一位家住東台安豐的差役獻計道:“大人,我家鄉出產一種又鮮又嫩的車螯,其味雅而不俗,可尋點來讓皇上品嚐。”知府聽後,十分高興,即派人置辦。回府後,差掌勺用文蛤燒精粉絲。品足山珍海味的乾隆皇帝,嚐了鮮美的文蛤之後,立即喚來差役,問這是什麼菜。差役回答道:“這是珍珠龍鬚湯。”乾隆一時高興,揮筆寫下了“天下第一鮮”幾個大字。 [10] 
據東台市文廣中心副主任餘衞成介紹,早在兩三千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就開始食用文蛤,這在南朝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中有記載。北宋宰相王安石吃了文蛤,也讚不絕口,並寫了一首贊詠詩:“車螯肉甚美,由美得烹燔。殼以無味棄,棄之久能存。予嘗憐其肉,柔弱甘咀吞。又常怪其殼,有功不見論。醉客快一噉,散放牆壁根,寧能為收拾,待用訊醫門。” [10] 
文蛤在日本、韓國列為名菜,身價頗高。日本人三月三“女兒節”,家家户户必備文蛤。 [2] 

文蛤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 文蛤
含量參考 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 38 千卡
蛋白質 6.1 g
脂肪 0.5 g
膽固醇 180 mg
飽和脂肪酸 0.1 g
多不飽和脂肪酸 0.1 g
水分 89 g
碳水化合物 1.8 g
灰分 2.8 g
葉酸 20 μg
αE 0.5 mg
胡蘿蔔素 25 μg
780 mg
81 mg
96 mg
160 mg
130 mg
0.14 mg
2.1 mg
0.1 mg
1.7 mg
維生素A 7 μg
維生素B1(硫胺素) 0.08 mg
維生素B2(核黃素) 0.16 mg
煙酸(煙酰胺) 1.1 mg
泛酸 0.37 mg
維生素B6 0.08 mg
維生素B12 28.4 μg
維生素C(抗壞血酸) 1 mg
維生素E 0.5 mg
展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