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藝新潮

鎖定
《文藝新潮》錢君匋、林之林主編,文藝新潮社編輯、未名書店刊行、萬葉書店承印、野馬文藝研究會出版的文藝刊物。該刊1938年10月創刊於上海,月刊,每月16日出版,後改為1號,發行地位於上海,社址位於上海薩坡賽路巴里224號。其他編輯還有王俊伯、陳君良、李谷菌、黃元慶、張聖烈、袁嗣良等人。受日本憲兵干擾,於1940年5月1日發行至第2卷第7期後停刊,共發行19期。館藏有1938年至1940年發行第1卷和第2卷刊物,館藏最後一期為1940年5月1日出版的第2卷第7期。
中文名
文藝新潮
語    種
中文
創刊時間
1938年
出版週期
月刊

文藝新潮欄目方向

該刊創刊號為“魯迅紀念特輯”,第一頁刊載有魯迅先生畫像,紀念魯迅逝世兩週年。主要刊載紀念魯迅先生的文章和研究魯迅文學作品的文章。《文藝新潮》創刊不久,野馬文藝研究會的青年就各奔東西,自第六期起,主編錢君匋、林之材邀請蔣錫金參加編輯工作,自第10期起,蔣錫金成為該刊主要編輯。該刊主要刊載積極宣傳抗日的文學作品,兼有蘇聯文學作品刊載,以安慰和振奮困難歲月中的大眾。創刊於抗日時期的“孤島”上海,該刊不僅刊載反映戰爭實況的報告文學作品,也刊載反映戰爭中人民的日常生活境況的報道。該刊從第9期起開闢“文藝通訊”專欄,刊載文藝通訊運動的相關作品。第二卷第2起出版“詩歌特輯”、第3期出版“小説特輯”、第4期出版“米價和生活”、第5期發行“關於現實主義討論特輯”、第6期發行“戲劇特輯”等,。該刊每期的編輯特點和刊載主題都有所不同,類型豐富、引人入勝。樓適夷、許廣平、阿英、王任叔、關露等人都曾積極為其撰稿。該刊還發表有茅盾、何為、高崗、巴金、豐子愷等作家的小説、論文、雜文、詩歌作品。
該刊在“孤島”上海堅持了23個月,是當時“左翼”文藝刊物中較為典型的刊物,不僅發行於上海,在開封等內陸地區和香港、南洋羣島也有傳播,對於鼓舞士氣、振奮民心、宣傳抗日起到積極的作用。該刊對於研究抗戰時期的文藝創作具有一定的史料價值。

文藝新潮文化傳統

《發刊辭》:
這是個民族的苦難時刻,但是也是民族的新生時期。
在這個偉大的富有新鮮活力的時期裏,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前線的戰士們,在炮火的威力下過着生活,在戰壕裏警戒迎敵,在衝鋒的命令下勇往直前,這表明他們用着鐵和血以及堅毅的精神和強固的意志,在翻越民族苦難之一頁,在求取民族新生的曙光。
戰區裏的民眾,遭受的苦難很深,房舍毀滅了,財物損失了,家人離散了,幾世紀安居着的家鄉,幾十年相聚着的友朋,全遭遇了恐前的浩劫。他們毓已意識到?破壞和平的是戰爭,要爭取永久的和平也還是戰爭,所以,他們也起來了英勇的鬥爭。他們要從廢墟上建立起和平與正義的堡壘,要從民族苦難的時期裏求得民族的新生。
在孤島上的人們既不能算作前線也無法歸之後方。許多年青的人,因為在孤島上失去了自由的意志,失去了活動的權利,於是感到苦悶,不安,也就流於頹廢,消極。他們只覺得悠長的苦難時期的難捱,自己不能進一點力量化一些心血為了民族的新生。
讓我們為這大時代禮讚吧!我們要排遣頹廢,消極之念,我們要和大眾捱得緊緊,我們要為大眾所受的苦痛,我們要寫大眾所有的希望;我們要和大眾同被這個大時代所教訓,我們也要集合羣力來孕育這個大時代,我們要奮鬥!我們更要積極的工作!
我們的工作要深入到每格苦難者的心田,讓大眾的聲音,色彩和行動來匯成一股文藝的新潮。在這各刊物裏,接收一切的寫述方法,展開一切的生活內容,只要是大眾所説的話,大眾能瞭解的思想,大眾能感染的情趣,讓大眾讀了能在工作時得到慰安與振奮,能意識到民族新生的曙光來到!
這個刊物須待大家來扶持,這股文藝的新潮不僅流過這孤島,同時更氾濫於全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