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益漸

鎖定
文益漸(1329—1398),朝鮮高麗王朝遣元使臣,是首次將棉實自元傳入高麗者。字日新,號三憂堂。全羅南道南平人。1363年出使元朝,回國時於中國境內路旁取棉實10餘枚帶回高麗。1364年回故鄉晉州,將棉實交鄭天益(一説其舅,另一説其岳父)種植 [2-3]  ,後獲成功,並織出朝鮮第一疋棉布。從此鄰里相傳,得遍一鄉。不10年即傳遍朝鮮全國。1375年高麗王召益漸,任命為典儀注簿,後官至左司議大夫。 [1] 
本    名
文益漸
日新
三憂堂
所處時代
高麗時期
出生日期
1329年
逝世日期
1398年
籍    貫
高麗全羅南道南平

文益漸人物事蹟

史學界大多認為棉花傳入朝鮮半島與文益漸有關,但具體細節,則存在不同的記載。
《朝鮮通史》記載:我國(朝鮮)從前沒有棉花。元朝嚴禁棉花種植技術向國外傳播。文益漸曾出使元朝。他在南中國旅行路過棉田時,要了幾粒棉籽,將其密藏起來。在十四世紀五十年代末回國時,他把這幾粒棉籽帶回國內,交其岳父鄭天益試種。從鄭天益接受這一委託和其後來的活動看,他對植棉是很感興趣的。那幾粒棉籽只有一棵成活,結了籽。此後,他經過三年努力,終於試種成功。他不僅努力推廣種植棉花,而且還創造了軋花機和紡車。 [2] 
週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記載:棉花種植也自元傳入高麗。1363年,高麗使臣文益漸赴元。回國時,於中國境內路旁棉田取棉實十多枚帶回高麗。1364年,益漸回故鄉晉州,以一半棉實交其舅鄭天益種植,但僅一枚得以成活。當年秋,天益收穫棉實達百餘枚。天益年年繁育,至1367年,以所獲棉種分給鄉里,勸令種植。據傳有一胡僧弘願,至天益家,見到棉花,感泣曰;“不圖令日復見本土之物。”天益盛情款待弘願,因問紡織之術。弘願無保留地詳細告知,並製出工具交給天益。天益因教其家之婢織出朝鮮的第一匹棉布。從此,鄰里相傳,得傳遍一鄉。不十年而傳遍朝鮮全國。 [3] 
吳晗在《木棉的廣泛種植和傳入朝鮮》一文中,對《朝鮮李朝太宗恭定大王實錄》《朝鮮李朝太祖康獻大王實錄》中的史料進行分析,認為“木棉是由文益漸於1363年傳入朝鮮的,1364年在晉州試種,1377年左右推廣到全國,至於紡織技術和工具則是胡僧弘願的傳授。這個人相當於我國松江的黃道婆……文益漸取得棉桃的地點是在江南,也就是蘇松一帶。” [4] 
張建松《再談木棉“傳入朝鮮”——兼談其在宋元時期的傳播》一文,則針對吳晗的觀點,提出了不同意見,認為文益漸取得棉種的時間是1364年,且文益漸在元的行蹤, 僅限於大都與高麗陸路交通線一帶,所以棉種的採摘只能發生在大都或其附近地區。 [5] 

文益漸史料記載

《李朝實錄·太祖大王實錄》卷14:癸卯( 1363) ,(文益漸)以諄諭博士升左正言, 為計稟使左侍中李公遂書狀官, 赴元朝。將還, 見路傍木綿樹, 取其實十許枚, 盛囊以來。甲辰( 1364) , 至晉州, 以其半與鄉人典客令致仕鄭天益種而培養, 唯一枚得生。天益至秋取實, 至百許枚。年年加種。至丁未( 1367) 春, 分其種以給鄉里, 勸令種養。益漸自種皆不榮。 [5] 
《李朝實錄·太宗大王實錄》卷1:參贊權近上書曰: “故諫議大夫文益漸, 初入江南, 覓木綿種子數枚齎來。送於晉陽村舍, 始織木綿進上。是故木綿之興, 始於晉陽。由此廣佈一國, 凡民上下, 皆得以衣之。是皆益漸之所賜也。大有功德於民而不食其報,早逝。 [5] 
參考資料
  • 1.    朱傑勤,黃邦和主編;張勁草,林遠輝,張祥暉副主編.中外關係史辭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2.第707頁
  • 2.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著;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朝鮮通史》翻譯組譯,朝鮮通史  上,吉林人民出版社,1973.05,第557頁
  • 3.    週一良主編,中外文化交流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11,第381頁
  • 4.    吳晗著. 吳晗全集 第7卷 雜文卷 1[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03. 第408頁
  • 5.    張建松.再談木棉“傳入朝鮮”——兼談其在宋元時期的傳播[J].中國農史,2008(02):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