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理分科

鎖定
文理分科是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等地區和世界上部分國家所實行的一種教育制度,即將教學課程分為文科和理科讓學生做出選擇後進行分別教育。
文理分科一般是在高一進入高二階段進行的。雖然實行文理分科,但是不管文、理科都包括語文、數學和外語,所分的科目為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文理分科造成“兩種文化”,即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割裂。 [1] 
2021年9月15日消息,江西、安徽、貴州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4-5] 
中文名
文理分科
實行地區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地區、中國台灣地區等
性    質
教育制度
必修課
語文數學外語
實行時間
高一進入高二階段
初始時間
1977年
涉及學科
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

文理分科基本概述

必修科:語文、數學、外語
文科綜合:思想政治、歷史、地理
理科綜合:物理、化學、生物
文理分科專家教師與學生意見相左 文理分科專家教師與學生意見相左
但現行的制度要求文理科在高二會考前仍進行九門科目。但這在很多學校只是象徵性地保留,也更多隻為了應付會考或上級的檢查。實際的教學上老師也不太重視,而大部分的學生也輕視這些科目。而在會考或其它的檢查之後學校就直接將這些科目從課程表上刪除。文科、理科數學上也有所區別。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推進,文理分科制度將逐漸被取消。

文理分科歷史沿革

文理分科在大陸始於1977年的恢復高考。但事實上這種制度源於對蘇聯模式的照搬。二戰使蘇聯損失了大批知識分子,因此戰後重建急需以分科教育來快速培養各類專業人才。
大陸1949年後,同樣急需專業人才,因此開始了文理分化的步伐,首先成立了西安、南京、重慶等最早的8所外語學校,並在50年代開始了對高校的合併。當時實現工業化是經濟建設的主要目標,為了適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自1952年起,將同類專業院校合併為專業學院,建起適應計劃經濟體制的高校體制。這樣的合併加強了工科院校的專業性,但也造成專業面窄,且理工、文理分家,文法、財經等學科也被削減。
但在文革結束前,大陸的高中一般都沒有實行文理分科。1977年,恢復高考制後,為分類選拔人才,高中文理分科才開始。
2021年9月15日消息,江西、安徽高考取消文理分科。 [4] 

文理分科學生選擇

對於學生選文還是選理,學生乃至家長、老師都要做一番艱難的抉擇。當然,有人對分科持反對態度。
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
但面對高考的統一指揮,學生仍須作出決定——不是選文就是選理。總體而言,選理的人數要多於選文的,在一般的學校,這個比例是3:1。
影響學生作出選擇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某個學生擅長的是文還是理、未來就業形勢(這主要受家長及老師的影響)、個人的興趣、愛好及理想等。但有時候其它因素也會影響到一個學生的選擇,如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更多地建議選文,老師的實力差異也會影響學生的選擇(如果某科教師的實力強勁,則易吸引學生選擇此科)。

文理分科分科爭議

文理分科與應試教育一樣存在着較大的爭議。

文理分科反對者觀點

文理分科 文理分科
多數的教育家、學者及部分教師、家長對文理分科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文理分科讓學理科的學生不再學習政治、歷史、地理,更少閲讀文學經典等,使理科生知識面偏窄,致使缺乏人文精神,有時甚至連基本的文學常識都不懂;而同時這也導致文科生對物理、化學、生物的陌生,不知道基本的自然科學知識,導致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缺乏。另外,因為文理科的數學試題不一樣(文數比理數難度小,涉及的知識點少,要求低)導致文理科學生的數學素能也不均衡。綜上所述,文理分科將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有部分人甚至指出文理分科將對中華民族的復興造成負面影響,將其視為大毒瘤

文理分科支持者觀點

部分的學生、家長和老師們認為文理分科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讓他們自由選擇所要學的科目,使學生學有專長。同時文理分科可以減輕學習負擔、壓力,尤其面對高考,學生更可把充分時間花在要考的科目上。
可以肯定的是文理分科確實圓了部分人的大學夢。

文理分科相關評論

文科理科 文科理科
“取消文理分科是件好事,我贊成。”這是武漢市育才高中校長遊啓羣説,但執行起來有一定困難。學校首先要在目前的基礎上增加師資,其次要增加理化實驗設備,教學成本要增加。“理科班學生不學政史地等知識,其知識結構存在缺憾,可能會缺少文化底藴;而文科生不懂理、化,其思維可能會缺少理性和條理。”武漢一中副校長徐立認為,文理分科,學生的學習負擔看似減輕,但實際上對今後的發展極其不利。“縱觀如今的大學校園,只有專業知識、沒有想象力和創新能力的學生不在少數。他們從高中起就被限制了所接受的知識面,不僅侷限了專業選擇,更約束了創新思維的發展。”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陶梅生説,人類的發展,是科技和文化兩個車輪在前進。高中過早進行文理分科,讓部分大學生的基本素質較弱,大學的通識教育甚至要為基礎的素質教育“補課”。
採訪中,絕大多數學生卻表示,不分文理科無疑會增加學生負擔。漢口某高中一位女生説,理科一直是她的弱項,自己適合學習文科。讀高一時,她幾乎沒怎麼學理化知識,高二她選報文科班,學習負擔減輕了許多,不僅語文、英語成績有提高,數學成績也提升得很快。她認為,分科有利於學生及早選擇今後的發展方向。
專家建議——降低學科難度,改革高考模式
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會不會讓學生課業負擔成倍增長?對此,陶梅生認為,一旦確定不再分科,高中課本必然進行改革,學科面變寬,學習深度變淺,從而與大學的寬口徑教育更加順暢地連接。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葉顯發認為,取消分科不應是單項改革,有關部門應做出整體設計,對高中課本內容、高中畢業考試製度高考制度和高校招生制度都作出相應調整。
育才高中校長遊啓羣建議,高一年級禁止分科,到高二年級再分,但文科生仍要學理化生、理科生仍要學政史地,並在高二舉行會考,將會考成績按一定比例,納入高考成績。同時,會考試題難度不宜過高,儘量減輕學生學習負擔。

文理分科各方觀點

【反對取消分科】
莫把孩子們累垮了
高中生現在單學文科或理科就已很累了,文理兼修?莫把學生們累垮了搞厭學了!文理一旦不分,對於孩子們的課業負擔來説,那將是“下雨背稻草——越背越重”。
——一位家長在本報家長QQ羣上留言
偏才可能吃虧
即使高中取消文理分科,在實際操作上和興趣偏好上,高中生也會逐漸偏重於文或理科。如果“一刀切”,部分“偏才”就不能脱穎而出,這對他們來説,不公平。
——武大學生楊波
【贊成取消分科】
取消分科並非所有課程都要學
取消分科並不等於所有課程都要學,而是學生根據自身興趣愛好選擇側重文科或者理科的課程,它的前提是高中能開齊開足各種選修課和實行學分制度。
——教育部課程改革專家組核心成員、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郭元祥
避免學生“跛腿”走路
取消分科可避免學生“跛腿”走路。過早分科,影響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偏才、特殊專長生可通過自主招生上大學。
——湖北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葉顯發
【教育部稱歷來不支持文理分科】
2010年3月2日,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司長鄭富芝稱,從國家制度設計角度講,文理是不分科的,“教育部歷來反對文理分科”。普通高中每個中學設計有12門課程,這些課程涵蓋文理兩科。 [2] 

文理分科香港文理分科

香港大部份中學於中四開始分科,文法中學主要分為文(文商)、理兩科,部分學校則分為文、理、商三組而各組的科目。工業學校另以工科代替部分理科。
各校文、理、商修讀的科目會略有差異,並非所有學校都有開辦某一組別的全部科目,部份學校亦容許學生選修不同組別的科目。
現有高中學制常見科目
香港中學會考(中四、中五課程)
必修科目:中文、英文、數學、體育(大部份學生不報考體育科會考)
文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中國文學、經濟、英國文學
理科:物理、化學、生物、附加數學、電腦與資訊科技
商科:會計學原理、商業、經濟、地理、英文文書處理及商業通訊
工科:物理、化學、電子與電學或設計與工藝或電腦與資訊科技、附加數學或生物、工業繪圖
體藝中學:除上述選擇外會特別着重體育及美術科。
必修科目:中國語文及文化、英語運用
文科:中國歷史、歷史、地理、中國文學、經濟學、英語文學
理科:物理、化學、生物、純粹數學應用數學、數學與統計學、電腦
商科:會計學、企業概論、經濟學、電腦應用
新高中學制
取消會考及高考,由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取代,不再強制文理分科,學生可以選擇文理兼備的科目。所有學生必須修讀通識教育科,務求達到“文中有理,理中有文”。另見香港教育制度改革。

文理分科台灣文理分科

台灣高中於二年級開始分組。通常文、理都包括國文、英文、數學(文組理組依難易不同在三年級時分為較困難的甲和較容易的乙),部份學校會把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也列為必修。
過去文、理分為甲組(理工)、乙組(文哲)、丙組(農醫)、丁組(法商)共四組,其中甲組、丙組為自然組;乙組、丁組為社會組。 則分為四類組:
第一類組:社會組(或稱文組),主修課程有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生物、地球科學則僅在二年級必修或選修,通常在指定科目考試中應考國文、英文、數學乙、歷史、地理等五科。大學可選擇文、史、哲、政、法、商、藝術等系所。
第二類組:自然組(或稱理組),主修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則僅在二年級必修或選修,通常在指定科目考試考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以及化學。大學可選擇理學院、工學院等系所。
第三類組:自然組(或稱理組),主修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則僅在二年級必修或選修,通常在指定科目考試考國文、英文、數學甲、物理、化學以及生物。大學可選擇醫學院、生物、心理等系所。
第四類組:自然組(或稱理組),主修科目有國文、英文、數學(甲)、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與社會則僅在二年級必修或選修,學校通常將其並於第三類組,大學可選擇農學相關係所。
每個類組一般而言都會參加學測,且考試範圍相同。而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也允許各類組跨考,但由於課程的不同,自然組學生較易拿到高分。指定科目考試於98年起把公民與社會列為考科之一。

文理分科割裂文化

文理分科致使科學和人文的學子和學人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最終釀成二者之間的巨大鴻溝。 [3]  造成“兩種文化”,即人文文化與科學文化的割裂。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