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

(2015年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鎖定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五版)》,作者王細榮、呂玉龍、李仁德等,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年第5版 [1] 
2016年5月,“大學生必備網”綜合網友推薦和各大網站銷量,向大學生推薦《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五版)》為論文寫作參考書籍之一 [2] 
中文名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五版)》
作    者
王細榮,呂玉龍,李仁德
類    別
文獻信息,論文寫作
出版社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15年7月
頁    數
272 頁
定    價
28.00
開    本
16 開
ISBN
978-7-313-04514-0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內容簡介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五版)》是上海理工大學“精品本科”系列教材,系上海市教育委員會科研創新重點項目(編號:14ZS121)成果之一,是一部具有參考工具書特點的學術研究入門與信息素養教育讀本,其整體框架有別於其他同類書籍。編著者將文獻信息檢索、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看作學術研究的基本要素,並置於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範疇之內。全書基於學術研究的一般範式與信息素養教育的基本規律,系統地説明了文獻信息檢索基礎知識、基本技能,並從學術研究與圖書館用户教育兼具的視角介紹各種文獻特點與分佈,一些常用文獻檢索工具的編排組織規則和使用方法,電子資源檢索方法,境內外著名的OA資源,經典的中外文題錄或文摘數據庫、引文數據庫、全文數據庫的特點和檢索技能,文獻原文獲取的技巧和方法,紙質文獻與電子資源合理使用的範疇,學術論文的寫作規範、撰寫方法、投稿技巧與校樣審讀要領等,其中嵌入不少關於學術出版的知識點 [3]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相關版次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初版時間為2006年8月,截至2016年3月已印刷18次,先後被國內200多所高校選用;其中第三版(2012年)被評為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2年度優秀暢銷書,第4版(2013年)在2014年“世界讀書日”前夕入選新華社原總編輯、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南振中和該院教師推薦的《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推薦閲讀書目》中的“人文社會科學通識類(共100本)”下的“經濟管理類(共10本) [3]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出版説明

20世紀80年代,我國高校紛紛將原隸屬科研部門的情報機構劃歸圖書館,實現圖書情報統一歸口管理,這亦標誌着高校圖書館由服務教學為主進入到服務教學科研時代。1981年,教育部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學校圖書館工作條例》,提出高校圖書館的任務之一是“開展查閲文獻方法的教育和輔導工作”,第一次把文獻檢索的教育任務和高等學校圖書館聯繫起來。一部分高校圖書館也開始為學生開設專門的圖書館用户教育課程——文獻檢索與利用(以下簡稱“文檢課”)。1984年教育部印發《關於在高等學校開設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的意見》的通知(〔84〕教高一字004號),之後的1985年、1992年、1993年國家最高教育行政管理當局就文檢課又先後頒佈3個文件,從而使文檢課在更大規模和層次上展開,並在高校已產生重大影響。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文獻信息資源中心,是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的學術性機構,不僅有“四當”之説,更有“校園裏另外一種教授”之譽,其主要任務在於支持教學與研究,它有責任使圖書館的資源被充分利用與合理使用,有義務倡導資源開放獲取。為此,圖書館用户教育成為當今高校圖書館工作的重要內容,而其開設的文檢課等信息素養教育課程則是用户教育的主要形式。不過,在圖情一體化的管理模式和基於“互聯網+”思維的“世界圖書館”理念下,高校圖書館為學生開設的文檢課不能僅停留在教授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利用這個層次,應當提升,即應該為提高學生的學術信息素養和學術出版素養服務;在文檢課教學中,應當將文獻信息檢索看作學術研究的基本要素,並置於整個學術交流的鏈條中。
為此,本書著者在編寫文檢課教材時,試着將“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置於同一體系的敍説框架中,名曰《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並於2006年8月出版,之後其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又相繼付梓。隨着近年來信息環境的變化(如“大數據”浪潮、“互聯網+”風、“開放數據”運動)和學術生態新出現的不和諧聲(如“同行評議”造假,即自己給自己“審稿”),《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四版)》已有一些不合時宜之處,亟須修訂。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第五版)》寫作中,除保留前面幾個版次的主要特點外,着重對第四版中的一些術語、敍述在科學性、確定性等方面進行改進,對部分章節內容進行刪減、調整、更新、補充,具體為:
①注重檢索工具的融匯貫通,行文邏輯與歷史的統一。例如,第7章第7.1節介紹超星電子圖書的檢索時,介紹了殊途同歸的兩種途徑:匯雅電子圖書數據庫的檢索和讀秀圖書頻道的檢索;第11章第11.1節中,將原各版次中最前面的“學術剽竊及其防範”一節改置於最後一節,更符合“邏輯與歷史相統一”的原則。
②對書中一些源於指導性的工具書、標準或法律法規的內容,根據最新的工具書、標準或法律法規進行修訂。例如,第3章中有關科技查新概念及其相關術語的介紹,就是根據國標《科技查新技術規範(草案)》進行修改的。
③部分章節增加了一些知識點。例如,第1章增加“利用ORCID(作者標識碼)檢索文獻”,第2章增加“創客空間”等中外絕版圖書與二手圖書檢索工具等,第3章增加“查新的在線委託”、“通過商業數字圖書館或按需出版商”的獲取原文方式、“隱形網站”的網絡信息檢索工具、“通過事實和數值型數據庫進行檢索”的網絡信息資源檢索方式,第4章增加了EI檢索的“詞庫檢索”方式,第5章增加“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第7章增加了“國家圖書館民國電子圖書”,第11章增加“論文撰寫助手——文獻管理工具”。
④ 根據當下大多數讀者檢索文獻的習慣,進一步刪減了一些紙本工具文獻檢索方法的介紹(但給出其在線瀏覽的網址),相應地增加其電子資源檢索方法的篇幅。例如,刪減原第9章的“中國專利文獻手工檢索”相關內容,而代之以在線資源的URL。
⑤對第4章至第9章中涉及文獻數據庫的內容,均根據相應數據庫的最新版本進行了更新,而對個別仍然在使用的舊版數據庫,其簡介與利用指南則以網絡在線的方式給出;增刪一些檢索平台及其數據庫檢索的介紹(如刪除第四版第8章中“Scitation平台與ASME電子全文期刊的檢索”),同時增加了“Emerald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IEEE Xplore平台及IEL數據庫的檢索”。
⑥對個別章節內容進行調整。例如,原第6章第6.4節的“讀秀學術搜索”調整至第3章第3.2.1節“超星系列搜索引擎”中進行介紹。
總之,第五版沿襲了之前各版次的優點,改進其中欠妥之處,一以貫之地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繼承與發展相統一,書目指導與學術素養、信息素養教育並用的原則,並緊跟信息技術、圖書情報與科研管理工作的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3] 

文獻信息檢索與論文寫作目次

第1章 文獻信息檢索基礎...... 1
1.1 文獻信息基本知識...... 1
1.1.1 文獻、信息及其相關概念...... 1
1.1.2 文獻的屬性、現象、本質和規律...... 3
1.1.3 文獻的分類...... 4
1.1.4 基於電子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文獻信息...... 8
1.2 文獻信息檢索...... 11
1.2.1 文獻信息檢索的含義、類型和基本原理...... 11
1.2.2 檢索語言及其類型...... 13
1.2.3 文獻信息檢索的方法和步驟...... 20
1.3 計算機檢索基礎...... 23
1.3.1 計算機檢索技術及其實現...... 23
1.3.2 文獻數據庫檢索的通用技巧...... 27
1.3.3 選擇檢索詞的原則...... 28
1.3.4 計算機統一檢索與其他檢索表述...... 29
第2章 文獻信息檢索工具基礎...... 31
2.1 文獻信息檢索工具概要...... 31
2.1.1 文獻信息檢索工具的概念、特點、分類與結構...... 31
2.1.2 檢索工具的常見類型介紹...... 32
2.1.3 數字化時代的新型文獻信息檢索工具...... 34
2.2 中文綜合性檢索工具...... 36
2.2.1 中文圖書檢索工具...... 36
2.2.2 中文期刊檢索與評價工具...... 37
2.2.3 中文收錄性期刊檢索工具...... 38
2.3 境外文獻綜合性檢索工具...... 41
2.3.1 境外圖書的主要檢索工具...... 41
2.3.2 境外報刊的主要檢索工具...... 41
2.3.3 境外特種文獻檢索工具...... 42
第3章 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與文獻線索的應用...... 43
3.1 網絡信息資源的檢索...... 43
3.1.1 網絡信息資源的類型...... 43
3.1.2 網絡信息資源的特點...... 43
3.1.3 開放的網絡信息檢索工具...... 44
3.1.4 事實、數據信息的網絡檢索...... 46
3.2 學術搜索引擎...... 50
3.2.1 超星系列搜索引擎...... 50
3.2.2 其他學術搜索引擎...... 53
3.2.3 數字圖書搜索...... 54
3.3 “互聯網+”時代的世界圖書館及其服務...... 55
3.3.1 “互聯網+”時代的世界圖書館...... 55
3.3.2 開放式URL· 56
3.3.3 全文傳遞...... 56
3.3.4 推送...... 57
3.4 基於文獻檢索的科技查新...... 57
3.4.1 查新的概念與特點...... 57
3.4.2 查新的性質、應用...... 58
3.4.3 查新的在線委託...... 59
3.5 文獻原文的獲取...... 59
3.5.1 文獻原文獲取的途徑...... 60
3.5.2 文獻原文獲取的技巧...... 65
3.5.3 縮寫刊名和拉譯刊名的還原...... 66
第4章 EV平台與EI的檢索...... 68
4.1 EI與EV平台簡介...... 68
4.1.1 EI簡介...... 68
4.1.2 Ei的發展及Ei中國...... 68
4.1.3 EV平台——Ei工程信息村...... 69
4.2 Ei系列文獻概要...... 70
4.2.1 Ei產品的出版類型...... 70
4.2.2 EI來源出版物簡介...... 70
4.3 EI數據庫檢索...... 71
4.3.1 EI數據庫的發展...... 71
4.3.2 EI數據庫簡介及其核心與外圍文獻的識別...... 71
4.3.3 EI數據庫的檢索方法...... 74
第5章 引文索引及其數據庫檢索...... 83
5.1 引文索引概述...... 83
5.1.1 引文索引的概念...... 83
5.1.2 引文索引的編制原理...... 83
5.1.3 引文索引的作用和意義...... 84
5.2 SCI、SSCI與A&HCI簡介...... 84
5.2.1 概述...... 84
5.2.2 印刷版SCI與SSCI的編排結構與檢索方法...... 86
5.3 引文索引數據庫的檢索...... 86
5.3.1 Web of Science平台與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數據庫...... 86
5.3.2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94
5.3.4 科學引文數據庫...... 98
5.3.5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與中國引文數據庫...... 99
第6章 中文文獻檢索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 100
6.1 CNKI的KDN平台及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的檢索...... 100
6.1.1 CNKI的KDN平台簡介...... 100
6.1.2 KDN平台的架構與CNKI資源總庫...... 101
6.1.3 KDN平台中《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的檢索...... 102
6.2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及其檢索...... 112
6.2.1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簡介...... 112
6.2.2 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的資源...... 113
6.2.3 檢索方法...... 114
6.3 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及其期刊文獻的檢索...... 120
6.3.1 維普期刊資源整合服務平台簡介...... 120
6.3.2 《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簡介...... 121
6.3.3 期刊文獻檢索...... 122
6.3.4 檢索結果及其處理...... 129
第7章 中文電子圖書的檢索...... 132
7.1 超星電子圖書...... 132
7.1.1 匯雅電子圖書數據庫的檢索...... 132
7.1.2 讀秀的檢索...... 134
7.1.3 超星電子圖書的閲讀和下載...... 136
7.1.4 超星的“我的圖書館”...... 138
7.2 書生之家電子圖書...... 139
7.2.1 書生第三代數字圖書館簡介...... 139
7.2.2 書生電子圖書的檢索...... 140
7.2.3 書生閲讀器的使用...... 141
7.2.4 個性化服務...... 142
7.3 方正Apabi電子圖書...... 143
7.3.1 中華數字書苑平台簡介...... 143
7.3.2 電子圖書庫簡介...... 143
7.3.3 Apabi電子圖書的檢索...... 143
7.4 CADAL電子圖書與國家圖書館民國電子圖書...... 145
7.4.1 CADAL電子圖書的檢索...... 145
7.4.2 國家圖書館特色資源庫民國電子圖書的檢索...... 146
第8章 經典外文檢索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 147
8.1 EBSCOhost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 147
8.1.1 EBSCOhost平台簡介...... 147
8.1.2 EBSCO系列數據庫簡介...... 147
8.1.3 EBSCO系列數據庫的檢索...... 148
8.1.4 檢索結果及其處理...... 153
8.1.5 檢索算符説明...... 155
8.2 SpringerLink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 155
8.2.1 SpringerLink平台與數據庫簡介...... 155
8.2.2 登錄...... 156
8.2.3 檢索...... 157
8.2.4 瀏覽...... 160
8.2.5 其他功能...... 162
8.3 ScienceDirect數據庫的檢索...... 164
8.3.1 ScienceDirect數據庫簡介...... 164
8.3.2 ScienceDirect的瀏覽與檢索...... 165
8.3.3 檢索語言與檢索技巧...... 166
8.3.4 檢索結果及其處理...... 167
8.4 Emerald平台及其數據庫的檢索...... 169
8.4.1 Emerald平台簡介...... 169
8.4.2 Emerald資源使用平台的檢索方法...... 171
8.4.3 Emerald檢索結果的處理及個性化服務...... 173
8.4.4 遠程訪問資源...... 175
8.5 IEEE Xplore平台及IEL數據庫的檢索...... 176
8.5.1 IEEE Xplore平台簡介...... 176
8.5.2 IEL數據庫的檢索...... 177
8.5.3 檢索結果處理...... 178
第9章 特種文獻的檢索...... 180
9.1 科技報告...... 180
9.1.1 科技報告的作用與類型...... 180
9.1.2 中文科技報告的檢索...... 181
9.1.3 外文科技報告的檢索...... 182
9.1.4 科技報告原文的獲取...... 186
9.2 專利文獻的檢索...... 186
9.2.1 專利文獻及其檢索概述...... 186
9.2.2 中國專利文獻的檢索...... 192
9.2.3 外國專利文獻的檢索...... 195
9.2.4 專利文獻原文的獲取...... 198
9.3 標準文獻的檢索...... 199
9.3.1 標準文獻基礎知識...... 199
9.3.2 中國標準文獻檢索...... 202
9.3.3 國際、國外標準文獻檢索...... 206
9.3.4 標準文獻原文的獲取...... 208
9.4 會議文獻及其檢索...... 208
9.4.1 會議與會議文獻...... 208
9.4.2 國內會議文獻檢索工具...... 209
9.4.3 國外會議文獻檢索工具...... 211
9.4.4 會議文獻原文獲取...... 213
9.5 學位論文及其檢索...... 213
9.5.1 學位論文概要...... 213
9.5.2 學位論文的檢索...... 214
9.5.3 學位論文原文的獲取...... 220
第10章 文獻的合理使用...... 221
10.1 合理使用概述和判定標準...... 221
10.1.1 合理使用的概念與特徵...... 221
10.1.2 合理使用判斷的原則...... 221
10.1.3 合理使用的三步檢驗法標準...... 222
10.2 合理使用的法律規定...... 222
10.2.1 國際條約關於合理使用的立法現狀...... 222
10.2.2 我國法律法規對合理使用的規定...... 223
10.3 電子資源的合理使用...... 225
10.3.1 文獻數據庫與電子期刊簡介...... 225
10.3.2 文獻數據庫保護的有關規定...... 226
10.3.3 圖書館對電子資源合理使用的一般規定...... 226
10.3.4 電子資源合理使用的超越——強制性OA政策與自由OA...... 227
第11章 學術規範與論文寫作...... 229
11.1 學術規範...... 229
11.1.1 學術規範的層次...... 229
11.1.2 學術規範的體系...... 229
11.1.3 學術剽竊及其防範...... 231
11.2 學術論文的撰寫...... 235
11.2.1 學術論文概述...... 236
11.2.2 中文學術論文的撰寫...... 236
11.2.3 英文學術論文的撰寫...... 249
11.2.4 文獻綜述的撰寫...... 256
11.2.5 論文撰寫助手——文獻管理工具...... 259
11.3 學術論文的投稿...... 262
11.3.1 國際學術成果發表制度...... 262
11.3.2 投稿與審稿結果的處理...... 263
11.3.3 學術論文成功發表的策略...... 266
11.3.4 二次發表與一稿多投...... 269
附 錄 本書數字資源及其URL列表...... 271
參考文獻...... 272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