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欽

(三國時期曹魏將領)

鎖定
文欽(?~258年),字仲若,譙郡譙縣 [30]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時期曹魏將領,曹操部將文稷之子。
魏明帝太和年間文欽任牙門將、五營校督,後拜廬江太守、冠軍將軍,嘉平元年(249年),曹爽及其同黨在高平陵之變中被殺,文欽心中不安,執政的司馬氏集團為了安撫文欽,升其為前將軍、揚州刺史,任職期間結交鎮東將軍毌丘儉,擊退吳國太傅諸葛恪進攻,取得一定戰果。
正元二年(255年),文欽與鎮東將軍毌丘儉在揚州起兵討伐司馬師,兵敗後投奔吳國,被封為鎮北大將軍、幽州牧,封譙侯。甘露二年(257年),文欽隨吳軍援救起兵反抗司馬氏的諸葛誕,此後因被司馬昭大軍圍困,軍情告急,文欽與諸葛誕本就有矛盾,對文欽日益不滿的諸葛誕遂將文欽殺死。淮南平定之後,文欽遺體被其二子收殮安葬。
全    名
文欽
仲若
所處時代
三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譙郡譙縣
逝世日期
258年
官    職
使持節、前將軍、揚州刺史(魏)→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吳) [48] 
爵    位
山桑侯(魏)→譙侯(吳) [48] 

文欽人物生平

文欽早年生涯

三國志系列中 文欽形象 三國志系列中 文欽形象
文欽年少時以名將之子、勇敢果斷而聞名。 [8]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魏諷謀反,文欽因“辭語相連”受到牽連被下獄治罪,被拷打了數百下,按律應當處死,但曹操念及他是部將文稷之子,所以赦免了他。 [9] 
魏明帝太和年間,文欽擔任五營校督牙門將。文欽為人剛暴無禮,傲慢犯上,因此被上奏發配。魏明帝曹叡曾一度壓制文欽的行動,但之後又讓他擔任淮南牙門將,並轉任廬江太守、鷹揚將軍。 [1]  文欽屯駐六安,在緊要道路上設置很多屯砦,以此招誘東吳那邊叛逃的人,對吳國邊境造成了影響,後來吳將朱異攻破了文欽的七個屯砦。 [27] 
文欽任廬江太守期間,王凌向朝廷上奏文欽貪婪殘暴,稱其不適合擔任撫邊將領,請朝廷治文欽之罪,於是文欽被朝廷徵還。 [1]  文欽向曹爽訴苦,曹爽問:“王凌責備你曾載兩船石灰,是要幹什麼?”文欽説:“我聽説足下要修房子,所以特意燒了這兩船石灰。” [26] 
曹爽專權,由於文欽和曹爽是同鄉的關係,曹爽對文欽給予了深厚待遇,不再治文欽之罪。後曹爽採納丁謐之計 [10]  ,遣文欽回到廬江並加封其冠軍將軍,文欽受到如此待遇,變得更加傲慢自大,以自己強壯勇猛自詡高人一等,在三軍中頗得虛名。 [2] 
嘉平元年(249年),曹爽被殺以後,文欽憂懼不安。朝廷為安其心,於是加封文欽為前將軍 [3] 
嘉平二年(250年),文欽假裝向吳國投降並向其發密信,誘使吳將朱異親自率軍迎接自己,朱異上表呈文欽書信,説明他的投降是假,不可立即迎接他。吳帝孫權仍然決定迎接文欽,但應該派重兵防備,於是遣呂據督率二萬人馬與朱異合力挺進,到吳國北方邊界,文欽果然不降,但也不敢繼續前進。 [28-29] 
文欽與諸葛誕相互厭惡,後來文欽代諸葛誕成為揚州刺史。 [3] 
文欽在淮南期間,多次立下戰功,喜歡虛報俘虜人數,企圖獲得寵賞,但朝廷往往不給。因此文欽對朝廷的怨恨日益加重。鎮東將軍毌丘儉出於計謀,對文欽很好,文欽也感恩戴德,對他忠心不二。 [11] 
嘉平五年(253年),吳國太傅諸葛恪包圍合肥新城,毌丘儉與文欽聯合抵抗。二人請求出戰,司馬師不準,命諸將設高壘阻敵。諸葛恪攻城數月不克,魏太尉司馬孚又統領中軍從東部解圍,諸葛恪只得撤退。文欽奉命督率精鋭部隊奔赴合榆,攔截敵軍的退路,與諸葛恪軍交戰,取得一定戰果(史書記載文欽軍“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4]  [57] 

文欽起兵勤王

嘉平六年(254年),權臣司馬師廢掉皇帝曹芳,立曹髦為帝。 [50]  毌丘儉的兒子毌丘甸勸其父行動,毌丘儉深以為然。 [52] 
正元二年(255年)正月,天上出現幾十丈長的彗星,跨過西北天空,從吳、楚分界處開始。毌丘儉和文欽十分高興,認為這是吉祥的徵兆,於是借郭太后的口吻,下詔歷數大將軍司馬師的罪狀(詳見《罪狀司馬師表》),發佈天下,舉兵反叛司馬師。並在城西設壇,歃血為盟。 [13]  毌丘儉、文欽反叛後,派人找鎮南將軍諸葛誕,讓他召收豫州士民參與反叛。諸葛誕將毌丘儉、文欽派來的人殺死,並將毌丘儉和文欽的陰謀公佈於天下,讓人們知道他們的叛逆行為。 [12]  毌丘儉、文欽脅迫淮南將守諸別屯者及百姓都進入壽春城,把老弱者留下來守城。毌丘儉、文欽統率領五六萬大軍渡過淮河,向西到達項地。毌丘儉守城,文欽在城外保護。 [13] 
司馬師統率大軍出兵討伐毌丘儉,另外派諸葛誕率豫州各路軍隊從安風津逼近壽春。徵東將軍胡遵率青州、徐州的軍隊從譙、宋之間出擊,以斷絕毌丘儉的退路。司馬師率兵駐紮汝陽,派監軍王基率前鋒諸軍據守南頓來等待毌丘儉的部隊。司馬師下令各路軍隊都堅守陣地,不要正面與毌丘儉、文欽的叛軍交戰。毌丘儉、文欽等向前不能戰鬥,退後到壽春又怕遭到吳軍襲擊,前後無路,無計可施。淮南將士的家鄉都在北邊,軍心渙散,相繼投降。只有淮南新近歸屬的當地農民願意為他們打仗。司馬師派兗州刺史鄧艾統率泰山的各路軍隊有幾萬人到樂嘉。裝出不堪一擊,用以誘使毌丘儉、文欽出擊,文欽不知是計,果然在夜裏想要襲擊鄧艾,司馬師很快率軍從洙地來到。文欽的中子文鴦勇力過人,他對文欽説:“敵人還未站穩腳步,此時發動攻擊就可以打敗他們。”於是文欽軍分為兩隊,文鴦親自襲擊司馬師軍,軍中震擾,期間文鴦多次鼓譟,文欽都沒有響應。等到天亮,文鴦引軍退還,文欽見敵軍兵馬強盛,也決定撤退,文鴦又説:“不先挫動敵軍的士氣,無法成功撤退。”於是率領十幾名驍騎衝鋒陷陣,所向皆披靡,之後文欽才撤軍。當時司馬師病重,手下有個叫尹大目的本是曹氏家奴,心向曹魏,他想將此事透露給文欽,於是對司馬師説:“文欽本是明公心腹,又是天子的同鄉,只不過被人騙了。我當年深得文欽信任,願追上他,對其勸降,讓他和明公重歸於好。”於是司馬師派尹大目隻身前往。尹大目騎着大馬,身披鎧甲,他追到文欽,二人遙望答話。尹大目喊道:“君侯何苦,不能再忍幾天嗎?”文欽沒有領會他的意思,厲聲大罵:“你乃先帝家人,不念報恩,而反與司馬師作逆,不顧上天,上天也不佑你!”於是張弓搭箭,就要射尹大目。尹大目哭着説:“大事失敗了,你自己好好努力吧。”司馬師派左長史司馬璉率領八千驍騎,張左右翼追擊,將軍樂綝督步兵繼其後。到沙陽時,驍騎多次陷陣,弩矢如雨,大破文欽。文欽靠着盾牌逃走,他的部眾大多投戈而降。文欽父子奔回項城。當天,毌丘儉聽説文欽戰敗後很擔心,便在夜裏撤兵,人心渙散。等到了慎縣,毌丘儉身邊的士兵逐漸逃離。毌丘儉和小弟毌丘秀及孫子毌丘重三人藏在水邊的草中。安風津都尉的部屬張屬射殺毌丘儉,將他的腦袋傳報京都洛陽。 [15]  [31-32] 

文欽投降吳國

毌丘儉死後,毌丘秀和毌丘重二人逃到吳國。凡是被毌丘儉、文欽所脅迫的許多將士,都歸降魏國。 [16]  毌丘儉的三族都被誅滅。文欽在項縣,由於自己已成孤軍,無法自立;想回歸壽春,壽春的軍士已被擊潰,於是逃到吳國; [34]  當時東吳權臣孫峻率眾襲擊壽春,到橐皋時,文欽到孫峻面前投降,淮南餘眾數萬口也隨文欽投降東吳。 [33]  [51]  孫峻率領部眾、帶着文欽前進到壽春,發現城池已被諸葛誕諸軍佔據,無法攻克,於是撤退。 [55] 
文欽上表降吳(詳見《降吳表》),上交曹魏時所受的使持節和前將軍、山桑侯印綬。吳國任命文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一作徵北大將軍 [36]  )、幽州牧,封譙侯。 [5]  [48]  文欽雖投降吳國,卻不能遵從吳國禮儀,呂據、朱異等吳中諸將都很厭惡他,只有孫峻厚待並與他交好。 [35] 
文欽降吳後,還寫信給郭淮,稱“今大吳敦崇大義,深見愍悼。然僕於國大分連接,遠同一勢,日欲俱舉,瓜分中國,不願偏取以為己有。”請郭淮起兵反抗司馬師,然而郭淮當時已經亡故,文欽並不知情。 [14] 
吳太平元年(256年)八月,孫峻用文欽之計,遣文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諮自江都入淮、泗,以圖青、徐二州。九月,孫峻去世,他的從弟孫綝代他統領朝政,並令呂據等回軍。呂據得知孫綝掌權後大怒,與唐諮、文欽等諸將連名共表薦滕胤為丞相,孫綝不從,以滕胤為大司馬。呂據引軍退還,決定討伐孫綝,孫綝派使者帶着詔書告喻文欽、劉纂、唐諮等人,讓他們合兵攻擊呂據。十月,孫綝派從兄孫憲丁奉施寬等逆擊呂據於江都,呂據事敗自殺。 [36]  [37-38] 

文欽參與三叛

太平二年(257年)五月,諸葛誕舉兵反叛魏國,召集各路軍隊,攻殺揚州刺史樂綝,聚集淮南、淮北十幾萬官兵以及揚州新歸屬的四五萬人,儲足一年的糧食,閉城死守。又派長史吳綱領着小兒子諸葛靚到吳國為質,請求援助。吳國得信大喜,權臣孫綝派將領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等人,率兵三萬,秘密與文欽一起來接應諸葛誕。 [17]  這時,魏國鎮南將軍王基剛到,率領諸軍包圍壽春。還未形成包圍之勢,唐諮、文欽從城東北憑藉山勢,率眾衝進城中,魏國諸將逆擊,不能成功,文欽等人順利入城。 [18]  [39] 
同年,魏國大軍東征,抵達項地。大將軍司馬昭率領二十六萬大軍,臨近淮河征討。司馬昭屯兵於丘頭,派王基和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將城包圍兩重,開挖塹壕、修築堡壘。又派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人,率精鋭部隊為機動部隊,以便防備吳軍進攻。文欽等幾次想衝出包圍,都被擊退。 [6]  當時孫綝親自出兵,遣朱異為前部攻魏,朱異大敗而回,被孫綝斬殺。不久後,孫綝引兵退回建業,壽春孤立無援。 [40] 
諸葛誕部將蔣班焦彝獻策説:“朱異等人率大軍而來卻不能前進,孫綝殺死朱異退回江東,對外以發兵救援為名,實則是坐觀成敗,結局可想而知了。如今應該趁着眾心還能穩定,士卒願意效力的時候,集中力量朝一個方向拼死一戰,即便不能獲全勝,仍有可以保全部分實力。如果只坐守於此,是沒有什麼作用的。”文欽反對此策,對諸葛誕説:“江東乘戰勝之威已經很久了,沒有去為難北方人的理由。況且您現在舉十萬之眾歸附朝廷,而文欽與全端等人都一同居於死地,父子兄弟都在江表一帶,就算孫綝不想救,主上和眾將士的親屬又怎會同意?再説中原沒有哪年消停過,軍民已經疲憊,如今圍困我們一年,形勢發生變化,懷有異心的人即將出現,變故也即將發生,把過去的情況和現在對比,時機已經計日可待了。”蔣班、焦彝力勸,文欽大怒,而諸葛誕打算殺死二人,二人非常害怕,又清楚諸葛誕必定失敗,於是翻城投降司馬昭。之後,司馬昭又用計誘使全懌等人開門投降。 [41-42] 

文欽不合被殺

三國志大戰3中文欽形象 三國志大戰3中文欽形象
太平三年(258年)正月,文欽對諸葛誕、唐諮等人説:“蔣班、焦彝因為我軍不能突圍而出走,全端、全懌又率眾出降,現在正是敵人沒有防備的時候,可以與他們一戰了。”眾人都很贊同; [43]  於是,諸葛誕、文欽、唐諮等製造出許多進攻的武器,連續五六天,不分晝夜,強行從南面突圍。包圍的軍隊從高處用發石車發射石塊,用火箭燒燬攻城器具,箭石如雨,屍首遍野,血流滿塹壕。諸葛誕等人只能又退進城去。城內糧食日益短缺,出城投降的人又達幾萬,文欽想把北方人全都驅趕出去,以便節省糧食,與吳國一起堅守。諸葛誕不接受這個意見,因此兩人產生隔閡。文欽本來與諸葛誕就有矛盾。只是因為特殊事宜而聚合,事情越是緊急就越不相信對方。文欽對諸葛誕什麼事都要策劃一番而不滿,於是諸葛誕親手殺掉文欽。 [7]  [44] 

文欽死後結局

文欽死時,他的兒子文鴦文虎在小城中領兵,聽説父親文欽被殺後,便率眾趕赴現場,而他們的部下不聽使喚。於是文鴦、文虎只好獨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馬昭。軍中官兵要求殺死這兄弟二人,司馬昭下令説:“文欽之罪不容,他的兒子當然應殺死。但是文鴦、文虎是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投降,城池還未攻下,如果殺了他們倆,那無異於堅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決心。”於是赦免了文鴦、文虎,又讓他們率領幾百名騎兵到城外巡迴呼喊:“文欽的兒子都沒有被殺,其他人還怕什麼呢?”又表奏任文鴦、文虎為將軍,賜關內侯的爵號。 [19]  壽春城破以後,准許文鴦、文虎兄弟收殮文欽遺體,並給予牛車,將文欽安葬。 [45] 

文欽人物成就

諸葛恪進攻新城時,文欽與毌丘儉一同抵禦。諸葛恪退兵時,文欽率軍追擊,取得號稱“斬首萬餘級”的戰果。淮南第三叛時,文欽作為吳將,和唐諮一同突破王基阻攔衝入城中支援諸葛誕。

文欽人物評價

曹奐:“欽、諮逋罪,同惡相濟,帥其蝥賊,以入壽春,憑阻淮山,敢距王命。” [47] 
王肅:“今淮南將士父母妻子皆在內州,但急往御衞,使不得前,必有關羽土崩之勢矣。” [20] 
鄭袤:“文欽勇而無算。” [21] 
鍾會:“文欽、唐諮為國大害,叛主仇賊,還為戎首。” [46] 
王沈:①“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 [22]  ②“欽性剛暴無禮。” [22]  ③“欽以故益驕,好自矜伐,以壯勇高人,頗得虛名於三軍。” [22] 
陳壽:“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 [22] 
傅子》:“宋建椎牛禱賽,終自焚滅。文欽日祠祭事天,斬於人手。諸葛誕夫婦聚會神巫,淫祀求福,伏屍淮南,舉族誅夷。此天下所共見,足為明鑑也。” [56] 
韓皋:“王凌都督揚州,謀立荊王彪;毌丘儉、文欽、諸葛誕前後相繼為揚州都督,鹹有匡復魏室之謀,皆為懿父子所殺。叔夜以揚州故廣陵之地,彼四人者,皆魏室文武大臣,鹹敗散於廣陵,《散》言魏氏散亡,自廣陵始也。” [23] 
蕭常:“凌儉欽誕數子,不附司馬氏而甘於一死,可謂忠於所事者。”
王應麟:“然節義之臣,齾鉅奸之鋩,若王凌以壽春欲誅懿而不克,文欽、毌丘儉以淮南欲誅師而不遂,諸葛誕又以壽春欲誅昭而不成,千載猶有生氣,魏為有臣矣。” [24] 
盧弼:“當時勤王諸將,惟文欽父子,粗猛武夫,反覆無常。” [25] 

文欽家庭成員

文欽父親

文稷,東漢騎兵將領。

文欽兒子

文虎,關內侯。

文欽史料記載

文欽在《三國志》中無本傳,但他的事蹟主要在《毌丘儉傳》、《諸葛誕傳》中。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46] 

文欽文學形象

小説《三國演義》中,文欽生平與正史大致相同。曹芳被廢后,文欽與鎮東將軍毌丘儉詐稱太后有密詔,在淮南歃血為盟,起兵反司馬師。樂嘉之戰時,文欽與文鴦分兵攻擊,結果文欽一路因為山路崎嶇,迷入谷中,最終不戰而退。當時壽春被諸葛誕佔領,項城也被魏軍圍攻,文欽於是投奔東吳。 [49]  諸葛誕起兵後,孫綝發兵救援,以文欽為嚮導。 [53]  文欽進入壽春城後,又與其子文鴦、文虎駐守小城,因軍士飢餓,向諸葛誕建議放北方的兵士出城,諸葛誕懷疑文欽打算謀害自己,命令左右將他拖出處斬。 [54] 
參考資料
  • 1.    《魏書》曰:太和中,(欽)為五營校督,出為牙門將。欽性剛暴無禮,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輒見奏遣,明帝抑之。後復以為淮南牙門將,轉為廬江太守、鷹揚將軍。王凌奏欽貪殘,不宜撫邊,求免官治罪,由是徵欽還。
  • 2.    《魏書》曰:曹爽以欽鄉里,厚養待之,不治欽事。復遣還廬江,加冠軍將軍,貴寵逾前。欽以故益驕,好自矜伐,以壯勇高人,頗得虛名於三軍。
  • 3.    《魏書》曰:曹爽誅後,進欽為前將軍以安其心,後代諸葛誕為揚州刺史。
  • 4.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吳太傅諸葛恪圍合肥新城,儉與文欽御之,太尉司馬孚督中軍東解圍,恪退還。
  • 5.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儉子甸為治書侍御史,先時知儉謀將發,私出將家屬逃走新安靈山上。別攻下之,夷儉三族。欽亡入吳,吳以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譙侯。
  • 6.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六月,車駕東征,至項。大將軍司馬文王督中外諸軍二十六萬眾,臨淮討之。大將軍屯丘頭。使基及安東將軍陳騫等四面合圍,表裏再重,塹壘甚峻。又使監軍石苞、兗州刺史州泰等,簡鋭卒為遊軍,備外寇。欽等數出犯圍,逆擊走之。
  • 7.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三年正月,誕、欽、諮等大為攻具,晝夜五六日攻南圍,欲決圍而出。圍上諸軍,臨高以發石車火箭逆燒破其攻具,弩矢及石雨下,死傷者蔽地,血流盈塹。復還入城,城內食轉竭,降出者數萬口。欽欲盡出北方人,省食,與吳人堅守,誕不聽,由是爭恨。欽素與誕有隙,徒以計合,事急愈相疑。欽見誕計事,誕遂殺欽。
  • 8.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引魏書曰: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
  • 9.    《魏書》曰: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
  • 10.    《魏略》曰:奏使郭太后出居別宮,及遣樂安王使北詣鄴,又遣文欽令還淮南,皆謐之計。
  • 11.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曹爽之邑人也,驍果粗猛,數有戰功,好增虜獲,以徼寵賞,多不見許,怨恨日甚。儉以計厚待欽,情好歡洽。欽亦感戴,投心無貳。
  • 12.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後毌丘儉、文欽反,遣使詣誕,招呼豫州士民。誕斬其使,露布天下,令知儉、欽凶逆。
  • 13.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正元二年正月,有彗星數十丈,西北竟天,起於吳、楚之分。儉、欽喜,以為己祥。遂矯太后詔,罪狀大將軍司馬景王,移諸郡國,舉兵反。迫脅淮南將守諸別屯者,及吏民大小,皆入壽春城,為壇於城西,歃血稱兵為盟,分老弱守城,儉、欽自將五六萬眾渡淮,西至項。儉堅守,欽在外為遊兵。
  • 14.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欽與郭淮書曰:"大將軍昭伯與太傅俱受顧命,登牀把臂,託付天下,此遠近所知。後以勢利,乃絕其祀,及其親黨,皆一時之俊,可為痛心,奈何奈何!公侯恃與大司馬公恩親分著,義貫金石,當此之時,想益毒痛,有不可堪也。王太尉嫌其專朝,潛欲舉兵,事竟不捷,復受誅夷,害及楚王,想甚追恨。太傅既亡,然其子師繼承父業,肆其虐暴,日月滋甚,放主弒後,殘戮忠良,包藏禍心,遂至篡弒。此可忍也,孰不可忍?欽以名義大故,事君有節,忠憤內發,忘寢與食,無所吝顧也。會毌丘子邦自與父書,騰説公侯,盡事主之義,欲奮白髮,同符太公,惟須東問,影響相應,聞問之日,能不慷慨!是以不顧妻孥之痛,即與毌丘鎮東舉義兵三萬餘人,西趨京師,欲扶持王室,掃除奸逆,企踵西望,不得聲問,魯望高子,不足喻急。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禍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共事曹氏,積信魏朝,行道之人,皆所知見。然在朝之士,冒利偷生,烈士所恥,公侯所賤,賈豎所不忍為也,況當塗之士邪?軍屯住項,小人以閏月十六日別進兵,就於樂嘉城討師,師之徒眾,尋時崩潰,其所斬截,不復訾原,但當長驅徑至京師,而流言先至,毌丘不復詳之,更謂小人為誤,諸軍便爾瓦解。毌丘還走,追尋釋解,無所及。小人還項,復遇王基等十二軍,追尋毌丘,進兵討之,即時克破,所向全勝,要那後無繼何?孤軍梁昌,進退失所,還據壽春,壽春復走,狼狽躓閡,無復他計,惟當歸命大吳,借兵乞食,繼踵伍員耳。不若僕隸,如何快心,復君之仇,永使曹氏少享血食,此亦大國之所祐念也。想公侯不使程嬰、杵臼擅名於前代,而使大魏獨無鷹揚之士與?今大吳敦崇大義,深見愍悼。然僕於國大分連接,遠同一勢,日欲俱舉,瓜分中國,不願偏取以為己有。公侯必欲共忍帥胸懷,宜廣大勢,恐秦川之卒不可孤舉。今者之計,宜屈己伸人,託命歸漢,東西俱舉爾,乃可克定師黨耳。深思鄙言,若愚計可從,宜使漢軍剋制期要,使六合校考,與周、召同封,以託付兒孫。此亦非小事也,大丈夫寧處其落落,是以遠呈忠心,時望嘉應。"時郭淮已卒,欽未知,故有此書。】
  • 15.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大將軍統中外軍討之,別使諸葛誕督豫州諸軍從安風津擬壽春,徵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於譙、宋之間,絕其歸路。大將軍屯汝陽,使監軍王基督前鋒諸軍據南頓以待之。今諸軍皆堅壁勿與戰。儉、欽進不得鬥,退恐壽春見襲,不得歸,計窮不知所為。淮南將士,家皆在北,眾心沮散,降者相屬,惟淮南新附農民為之用。大將軍遣兗州刺史鄧艾督泰山諸軍萬餘人至樂嘉,示弱以誘之,大將軍尋自洙至。欽不知,果夜來欲襲艾等,會明,見大軍兵馬盛,乃引還。大將軍縱驍騎追擊,大破之,欽遁走。是日,儉聞欽戰敗,恐懼夜走,眾潰。比至慎縣,左右人兵稍棄儉去,儉獨與小弟秀及孫重藏水邊草中。安風津都尉部民張屬就射殺儉,傳首京都。
  • 16.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秀、重走入吳。將士諸為儉、欽所迫脅者,悉歸降。
  • 17.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二年五月,徵為司空。誕被詔書,愈恐,遂反。召會諸將,自出攻揚州刺史樂綝,殺之。斂淮南及淮北郡縣屯田口十餘萬官兵,揚州新附勝兵者四五萬人,聚谷足一年食,閉城自守。遣長史吳綱將小子靚至吳請救。吳人大喜,遣將全懌、全端、唐諮、王祚等,率三萬眾,密與文欽俱來應誕。
  • 18.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是時鎮南將軍王基始至,督諸軍圍壽春,未合。諮、欽等從城東北,因山乘險,得將其眾突入城。
  • 19.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欽子鴦及虎將兵在小城中,聞欽死,勒兵馳赴之,眾不為用。鴦、虎單走,逾城出,自歸大將軍。軍吏請誅之,大將軍令曰:“欽之罪不容誅,其子固應當戮,然鴦、虎以窮歸命,且城未拔,殺之是堅其心也。”乃赦鴦、虎,使將兵數百騎馳巡城,呼語城內雲:“文欽之子猶不見殺,其餘何懼?”表鴦、虎為將軍,各賜爵關內侯。
  • 20.    三國志 卷十三 魏書十三 鍾繇華歆王朗傳第十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9-08-31]
  • 21.    《資治通鑑·卷七十六》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6]
  • 22.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4-05-06]
  • 23.    《舊唐書·列傳第七十九》  .漢典古籍[引用日期2014-06-08]
  • 24.    《困學紀聞·考史》  .藏書網[引用日期2014-06-01]
  • 25.    盧弼.《三國志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 26.    《太平御覽 卷八百七十一 火部四》引《魏略》曰:文欽為廬江太守,為都督王陵所奏,欽訴曹爽,爽謂曰:"陵責卿載灰兩船,何為乎?"曰:"聞足下起染舍,故燒此灰耳。"
  • 27.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魏廬江太守文欽營住六安,多設屯砦,置諸道要,以招誘亡叛,為邊寇害。異乃身率其手下二千人,掩破欽七屯,斬首數百,遷揚武將軍。
  • 28.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十三年,文欽詐降,密書與異,欲令自迎。異表呈欽書,因陳其偽,不可便迎。權詔曰:"方今北土未一,欽雲欲歸命,宜且迎之。若嫌其有譎者,但當設計網以羅之,盛重兵以防之耳。"乃遣呂據督二萬人,與異併力,至北界,欽果不降。
  • 29.    《三國志 卷四十七 吳書二 吳主傳第二》:冬十月,魏將文欽偽叛以誘朱異,權遣呂據就異以迎欽。異等持重,欽不敢進。
  • 30.    《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揚州刺史前將軍文欽,曹爽之邑人也。 文欽是曹爽邑人,兩人籍貫相同
  • 31.    《晉書 卷二 帝紀第二》:二年春正月,有彗星見於吳楚之分,西北竟天。鎮東大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舉兵作亂,矯太后令移檄郡國,為壇盟於西門之外,各遣子四人質於吳以請救。二月,儉、欽帥眾六萬,渡淮而西。帝會公卿謀征討計,朝議多謂可遣諸將擊之,王肅及尚書傅嘏、中書侍郎鍾會勸帝自行。戊午,帝統中軍步騎十餘萬以徵之。倍道兼行,召三方兵,大會於陳許之郊。甲申,次於隱橋,儉將史招、李績相次來降。儉、欽移入項城,帝遣荊州刺史王基進據南頓以逼儉。帝深壁高壘,以待東軍之集。諸將請進軍攻其城,帝曰:"諸君得其一,未知其二。淮南將士本無反志。且儉、欽欲蹈縱橫之跡,習儀秦之説,謂遠近必應。而事起之日,淮北不從,史招、李績前後瓦解。內乖外叛,自知必敗,困獸思鬥,速戰更合其志。雖雲必克,傷人亦多。且儉等欺誑將士,詭變萬端,小與持久,詐情自露,此不戰而克之也。"乃遣諸葛誕督豫州諸軍自安風向壽春,徵東將軍胡遵督青、徐諸軍出譙宋之間,絕其歸路。帝屯汝陽,遣兗州刺史鄧艾督太山諸軍進屯樂嘉,示弱以誘之。欽進軍將攻艾,帝潛軍銜枚,輕造樂嘉,與欽相遇。欽子鴦,年十八,勇冠三軍,謂欽曰:"及其未定,請登城鼓譟,擊之可破也。"既謀而行,三噪而欽不能應,鴦退,相與引而東。帝謂諸將曰:"欽走矣。"命發鋭軍以追之。諸將皆曰:"欽舊將,鴦少而鋭,引軍內入,未有失利,必不走也。"帝曰:"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鴦三鼓,欽不應,其勢已屈,不走何待?"欽將遁,鴦曰:"不先折其勢,不得去也。"乃與驍騎十餘摧鋒陷陣,所向皆披靡,遂引去。帝遣左長史司馬璉督驍騎八千翼而追之,使將軍樂綝等督步兵繼其後。比至沙陽,頻陷欽陣,弩矢雨下,欽蒙盾而馳。大破其軍。眾皆投戈而降,欽父子與麾下走保項。儉聞欽敗,棄眾宵遁淮南。安風津都尉追儉,斬之,傳首京都。欽遂奔吳,淮南平。
  • 32.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魏氏春秋曰:欽中子俶,小名鴦。年尚幼,勇力絕人,謂欽曰:"及其未定,擊之可破也。"於是分為二隊,夜夾攻軍。俶率壯士先至,大呼大將軍,軍中震擾。欽後期不應。會明,俶退,欽亦引還。魏末傳曰:殿中人姓尹,字大目,小為曹氏家奴,常侍在帝側,大將軍將俱行。大目知大將軍一目已突出,啓雲:"文欽本是明公腹心,但為人所誤耳,又天子鄉里。大目昔為文欽所信,乞得追解語之,令還與公復好。"大將軍聽遣大目單身往,乘大馬,被鎧甲,追文欽,遙相與語。大目心實欲曹氏安,謬言:"君侯何苦若不可復忍數日中也!"欲使欽解其旨。欽殊不悟,乃更厲聲罵大目:"汝先帝家人,不念報恩,而反與司馬師作逆;不顧上天,天不祐汝!"乃張弓傅矢欲射大目,大目涕泣曰:"世事敗矣,善自努力也。"】
  • 33.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春正月,魏鎮東大將軍毌丘儉、前將軍文欽以淮南之眾西入,戰於樂嘉。閏月壬辰,峻及驃騎將軍呂據、左將軍留贊率兵襲壽春,軍及東興,聞欽等敗。壬寅,兵進於橐皋,欽詣峻降,淮南餘眾數萬口來奔。魏諸葛誕入壽春,峻引軍還。
  • 34.    《資治通鑑 卷七十六》:是日,毌丘儉聞欽退,恐懼,夜走,眾遂大潰。欽還至項,以孤軍無繼,不能自立,欲還壽春;壽春已潰,遂奔吳。
  • 35.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魏書曰:欽字仲若,譙郡人。父稷,建安中為騎將,有勇力。欽少以名將子,材武見稱。魏諷反,欽坐與諷辭語相連,及下獄,掠笞數百,當死,太祖以稷故赦之。太和中,為五營校督,出為牙門將。欽性剛暴無禮,所在倨傲陵上,不奉官法,輒見奏遣,明帝抑之。後復以為淮南牙門將,轉為廬江太守、鷹揚將軍。王凌奏欽貪殘,不宜撫邊,求免官治罪,由是徵欽還。曹爽以欽鄉里,厚養待之,不治欽事。復遣還廬江,加冠軍將軍,貴寵逾前。欽以故益驕,好自矜伐,以壯勇高人,頗得虛名於三軍。曹爽誅後,進欽為前將軍以安其心,後代諸葛誕為揚州刺史。自曹爽之誅,欽常內懼,與諸葛誕相惡,無所與謀。會誕去兵,毌丘儉往,乃陰共結謀。戰敗走,晝夜間行,追者不及,遂得入吳,孫峻厚待之。欽雖在他國,不能屈節下人,自呂據、朱異等諸大將皆憎疾之,惟峻常左右之。】
  • 36.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太平元年春二月朔,建業火。峻用徵北大將軍文欽計,將徵魏。八月,先遣欽及驃騎將軍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諮軍自江都入淮、泗。九月丁亥,峻卒,以從弟偏將軍綝為侍中、武衞將軍,領中外諸軍事,召還據等。據聞綝代峻,大怒。己丑,大司馬呂岱卒。壬辰,太白犯南鬥。據、欽、諮等表薦衞將軍滕胤為丞相,綝不聽。癸卯,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據引兵還,欲討綝。綝遣使以詔書告喻欽、諮等,使取據。冬十月丁未,遣孫憲及丁奉、施寬等以舟兵逆據於江都,遣將軍劉丞督步騎攻胤。胤兵敗夷滅。己酉,大赦,改年。辛亥,獲呂據於新州。
  • 37.    《三國志 卷六十四 吳書十九 諸葛滕二孫濮陽傳第十九》:其明年,文欽説峻徵魏,峻使欽與呂據、車騎將軍劉纂、鎮南將軍朱異、前將軍唐諮自江都入淮、泗,以圖青、徐。峻與胤至石頭,因餞之,領從者百許人入據營。據御軍齊整,峻惡之,稱心痛去,遂夢為諸葛恪所擊,恐懼發病死,時年三十八,以後事付綝。孫綝字子通,與峻同祖。綝父綽為安民都尉。綝始為偏將軍,及峻死,為侍中武衞將軍,領中外諸軍事,代知朝政。呂據聞之大恐,與諸督將連名,共表薦滕胤為丞相,綝更以胤為大司馬,代呂岱駐武昌。據引兵還,使人報胤,欲共廢綝。綝聞之,遣從兄慮將兵逆據於江都,使中使敕文欽、劉纂、唐諮等合眾擊據,遣侍中左將軍華融、中書丞丁晏告胤取據,並喻胤宜速去意。
  • 38.    《三國志 卷五十六 吳書十一 朱治朱然呂範朱桓傳第十一》:太平元年,帥師侵魏,未及淮,聞孫峻死,以從弟綝自代,據大怒,引軍還,欲廢綝。綝聞之,使中書奉詔,詔文欽、劉纂、唐諮等使取據,又遣從兄憲以都下兵逆據於江都。左右勸據降魏,據曰:"恥為叛臣。"遂自殺。夷三族。
  • 39.    《晉書 卷二 帝紀第二》:吳使文欽、唐諮、全端、全懌等三萬餘人來救誕,諸將逆擊,不能御。將軍李廣臨敵不進,泰山太守常時稱疾不出,並斬之以徇。
  • 40.    《三國志 卷四十八 吳書三 三嗣主傳第三》:二年……五月,魏徵東大將軍諸葛誕以淮南之眾保壽春城,遣將軍朱成稱臣上疏,又遣子靚、長史吳綱諸牙門子弟為質。六月,使文欽、唐諮、全端等步騎三萬救誕。朱異自虎林率眾襲夏口,夏口督孫壹奔魏。秋七月,綝率眾救壽春,次於鑊裏,朱異至自夏口,綝使異為前部督,與丁奉等將介士五萬解圍。八月,會稽南部反,殺都尉。鄱陽、新都民為亂,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鄭胄、將軍鍾離牧率軍討之。朱異以軍士乏食引還,綝大怒,九月朔己巳,殺異於鑊裏。辛未,綝自鑊裏還建業。
  • 41.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將軍蔣班、焦彝,皆誕爪牙計事者也,棄誕,逾城自歸大將軍。【漢晉春秋曰:蔣班、焦彝言於諸葛誕曰:"朱異等以大眾來而不能進,孫綝殺異而歸江東,外以發兵為名,而內實坐須成敗,其歸可見矣。今宜及眾心尚固,士卒思用,併力決死,攻其一面,雖不能盡克,猶可有全者。"文欽曰:"江東乘戰勝之威久矣,未有難北方者也。況公今舉十餘萬之眾內附,而欽與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子兄弟盡在江表,就孫綝不欲,主上及其親戚豈肯聽乎?且中國無歲無事,軍民並疲,今守我一年,勢力已因,異圖生心,變故將起,以往準今,可計日而望也。"班、彝固勸之,欽怒,而誕欲殺班。二人懼,且知誕之必敗也,十一月,乃相攜而降。】大將軍乃使反間,以奇變説全懌等,懌等率眾數千人開門來出。城中震懼,不知所為。
  • 42.    《資治通鑑 卷七十七》:將軍蔣班、焦彝,皆誕腹心謀主也,言於誕曰:"朱異等以大眾來而不能進,孫綝殺異而歸江東,外以發兵為名,內實坐須成敗。今宜及眾心尚固,士卒思用,併力決死,攻其一面,雖不能盡克,猶有可全者;空坐守死,無為也。"文欽曰:"公今舉十餘萬之眾歸命於吳,而欽與全端等皆同居死地,父兄子弟盡在江表,就孫綝不欲來,主上及其親戚豈肯聽乎!且中國無歲無事,軍民並疲,今守我一年,內變將起,奈何舍此,欲乘危徼倖乎!"班、彝固勸之,欽怒。誕欲殺班、彝,二人懼,十一月,棄誕逾城來降。
  • 43.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漢晉春秋曰:文欽曰:"蔣班、焦彝謂我不能出而走,全端、全懌又率眾逆降,此敵無備之時也,可以戰矣。"誕及唐諮等皆以為然,遂共悉眾出攻。】
  • 44.    《晉書 卷二 帝紀第二》:三年春正月壬寅,誕、欽等出攻長圍,諸軍逆擊,走之。初,誕、欽內不相協,及至窮蹙,轉相疑貳。會欽計事與誕忤,誕手刃殺欽。
  • 45.    《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其淮南將吏士民諸為誕所脅略者,惟誅其首逆,餘皆赦之。聽鴦、虎收斂欽喪,給其車牛,致葬舊墓。
  • 46.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7]
  • 47.    卷二 帝紀第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7]
  • 48.    裴松之注《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欽亡入吳,吳以欽為都護、假節、鎮北大將軍、幽州牧、譙侯。【欽降吳表曰:"稟命不幸,常隸魏國,兩絕於天。雖側伏隅都,自知無路。司馬師滔天作逆,廢害二主,辛、癸、高、莽,惡不足喻。欽累世受魏恩,烏鳥之情,竊懷憤踴,在三之義,期於弊僕。前與毌丘儉、郭淮等俱舉義兵,當共討師,掃除兇孽,誠臣慺慺愚管所執。智慮淺薄,微節不騁,進無所依,悲痛切心。退惟不能扶翼本朝,抱愧俯仰,靡所自厝。冒緣古義,固有所歸,庶假天威,得展萬一,僵仆之日,亦所不恨。輒相率將,歸命聖化,慚偷苟生,非辭所陳。謹上還所受魏使持節、前將軍、山桑侯印綬。臨表惶惑,伏須罪誅。"】
  • 49.    三國演義(第110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7]
  • 50.    卷四 魏書四 三少帝紀第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11-17]
  • 51.    《宋書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一 五行二》:吳孫亮五鳳二年,大旱,民飢。是歲閏月,魏將文欽以淮南眾數萬口來奔;孫峻又破魏將曹珍於高亭。
  • 52.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世語曰:甸字子邦,有名京邑。齊王之廢也,甸謂儉曰:"大人居方岳重任,國傾覆而晏然自守,將受四海之責。"儉然之。大將軍惡其為人也。】
  • 53.    三國演義(第111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7]
  • 54.    三國演義(第112回)國學子部  .國學網[引用日期2023-11-17]
  • 55.    《三國志 卷二十八 魏書二十八 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吳大將孫峻、呂據、留贊等聞淮南亂,會文欽往,乃帥眾將欽徑至壽春;時誕諸軍已至,城不可攻,乃走。
  • 56.    裴松之注《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二十八·王毌丘諸葛鄧鍾傳第二十八》:【傅子曰:宋建椎牛禱賽,終自焚滅。文欽日祠祭事天,斬於人手。諸葛誕夫婦聚會神巫,淫祀求福,伏屍淮南,舉族誅夷。此天下所共見,足為明鑑也。】
  • 57.    《晉書·卷二·帝紀第二》:五年夏五月,吳太傅諸葛恪圍新城,朝議慮其分兵以寇淮泗,欲戍諸水口。帝曰:"諸葛恪新得政於吳,欲徼一時之利,並兵合肥,以冀萬一,不暇復為青徐患也。且水口非一,多戍則用兵眾,少戍則不足以禦寇。"恪果併力合肥,卒如所度。帝於是使鎮東將軍毌丘儉、揚州刺史文欽等距之。儉、欽請戰,帝曰:"恪卷甲深入,投兵死地,其鋒未易當。且新城小而固,攻之未可拔。"遂命諸將高壘以弊之。相持數月,恪攻城力屈,死傷太半。帝乃敕欽督鋭卒趨合榆,要其歸路,儉帥諸將以為後繼。恪懼而遁,欽逆擊,大破之,斬首萬餘級。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