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昌符家宅

鎖定
文昌符家宅,又稱“松樹大屋”,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頭苑辦事處玉山村委會松樹村,佔地面積5330平方米,始建於民國六年(1917年)。 [21] 
文昌符家宅坐東南朝西北,為兩層鋼筋水泥混合結構建築,沿用瓊北傳統多進式佈局,由院牆、3間縱向正屋、單列8間橫屋組成,利用正屋、廳堂、橫屋、廊道、天井等進行組合,形成規整中富有變化的平面和空間,四周有圍牆圍成寬敞的院落。 [1-2]  [12]  [18]  文昌符家宅是現存狀態較完好的民國初期文昌南洋風格宅院,既有海南本地鄉土建築特點,又融合南洋文化風格,是海南現存為數不多的中西文化合璧的華僑民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 [1-2]  [8] 
2009年5月,文昌符家宅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2019年10月7日,文昌符家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中文名
文昌符家宅
地理位置
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頭苑辦事處玉山村委會松樹村
所處時代
民國六年(1917年)
佔地面積
5330 m²
保護級別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別    名
松樹大屋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編 號
8-0688-5-172

文昌符家宅歷史沿革

  • 建設背景
20世紀初,文昌松樹下村的符永質、符永潮、符永秩在家鄉無立足之地,三兄弟為生計遠涉重洋,赴新加坡經商。發跡後的符氏三兄弟很想抹去貧窮印記,便在家鄉營建奢華大屋來證明其新生。 [6] 
  • 發展歷程
民國四年(1915年),文昌符家宅開始建造,當時採用當地燒製的火磚和泰國進口的坤旬木為材料。 [2]  [8] 
民國七年(1918年)【《國務院關於核定並公佈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顯示文昌符家宅所處時代為民國六年(1917年)】,文昌符家宅完工。房屋建好後不久,大哥符永質、二哥符永潮相繼回新加坡經商,留下三弟符永秩看管房屋。 [2]  [17] 
20世紀30年代末,日本侵華戰爭爆發,符氏三兄弟為避禍亂舉家遷往新加坡,抗日戰爭時期,游擊隊經常在此駐紮休整。 [6]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文昌符家宅大公之妻潘氏和三公之妻林氏共同管理。 [5] 
20世紀60年代,文昌符家宅曾一度用作小學教室,後改為大隊辦公室、糧倉和地質工作隊使用。當時,文昌符家宅由村民看管。 [5]  [13] 
20世紀80年代,符家委託符鴻盈之孫符策軒看管文昌符家宅。 [5] 

文昌符家宅建築格局

文昌符家宅佔地面積5330平方米,坐東南朝西北,周邊主道路約呈梯形,地勢平坦,無河道或山坡,前後均有居民住宅多方包圍。文昌符家宅為兩層鋼筋水泥混合結構建築,沿用瓊北傳統多進式佈局,由院牆、3間縱向正屋、單列8間橫屋組成,利用正屋、廳堂、橫屋、廊道、天井等進行組合,形成規整中富有變化的平面和空間,四周有圍牆圍成寬敞的院落。院牆高大,與8間長橫屋相連,正對第一進正屋的院牆設有正中對稱的大口(已封堵),在對着第二、三進正屋一邊的院牆設有一小二層路口,這是特意建的風水口。共27個房間,6個天井。 [1]  [2]  [12]  [18] 
宅院風光
宅院風光(7張)
文昌符家宅正屋的第一、二、三進分別屬於符家老大、老二和老三。3間正屋均為硬山式屋頂、獨立單體建築、2層結構、騎樓式外檐,正屋之間以大拱券口相連。正屋的佈局也為一明兩暗,明間作為會客廳,暗間為卧室,二層的邸室前後都建有陽台(外檐)。第三進設有祖先牌位(已損毀)三間正屋右各自獨立的樓梯通往2樓,樓梯的下部位磚石的台階。上部分為木樓梯(已壞)。文昌符家宅所用建築材料幾乎全來自南洋地區,如正屋二層的術是泰國的坤甸木,琉璃瓶欄杆、結構材料是混凝土。南洋風格混凝土的大拱券、小拱券,中式的花鳥魚蟲裝飾的木口窗和彩繪隨處可見。 [2] 
文昌符家宅的外輪廓結構是南洋風格的騎樓形式、伊斯蘭風格的拱券形式,但是其內部裝飾均為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書畫、木雕、灰雕等作品。文昌符家宅第一進正屋廳堂大門門檔的窗花圖案是六邊形幾何紋與如意紋的組合,中間突出一朵盛開的蓮花,花蕊部分雕刻有9顆蓮子,不妨稱為“九籽蓮花如意紋窗花”。而分別位於第二進和第三進的正屋廳堂大門門檔上的窗花圖案,花紋卻越來越簡單,先是少了蓮子,後面連中間的花紋都沒有了。 [3] 
文昌符家宅平面圖及實景照片

文昌符家宅建築特色

文昌符家宅總體設計上採用了南洋歐式建築風格的拱券、柱飾、尖頂等,只有在平面佈局、屋頂處理、廳堂連結、側邊門樓等仍沿用海南傳統民居樣式,中式鏤空的雕花門窗及側院外牆上的凸形蝙蝠彩繪裝飾相當精美。 [12]  其具有以下七大特色:
建築細節
建築細節(3張)
其一,主體結構採用古羅馬時期的拱券特色非常突出,三棟主樓兩側和正門之間採用“骨架券”結構,前後四道一大兩小的半圓形拱券一字貫通,這種設計使得拱頂變輕,空間升高,光線充足,將厚實的牆壁、陰暗的空間帶來的壓抑衝散。正屋、廳堂、天井、樓梯、露台、陽台和後排橫屋均架拱相連,形成規整中有變化的南洋拱券建築。由於採用半圓形券,拱的高度相當於半徑,跨度相當於直徑,從而在等高的條件下將屋頂的跨度做大了一倍。主樓多設有雙層的拱券連結,大多為下層一大、上層兩小的設計,並且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靠半圓形的拱券來承受屋頂的重量,兼有裝飾和穩固結構作用。拱頂重量輕,減少了券腳的推力,也美化視覺效果。 [5] 
其二,樓棟、正屋、廳堂、天井、橫屋等建築物之間採用“飛扶壁”結構,即在外牆上附加廊道、樓梯設計來平衡拱券對外牆的推力,保證了整體結構的穩固。而樓梯設在6個20平方米左右的天井內,天井有小型花池及種植熱帶植物來美化居住環境。 [5] 
其三,運用圓形、半圓形拱券的同時,不同的位置添加異樣的細部變化。例如,窗子的上部、前廊側邊頂部都運用了半圓形的拱券,甚至把部分前廊的正面都封堵起來,只留下一個大大的圓形拱券通風透光,進而顯示出南國特色的建築外貌和異國情調。 [5] 
其四,外牆裝飾的唯美設計顯示出中西文化融合,在拱券相連的柱子上運用多重平行曲線進行裝飾,階梯的建造和屋頂排水系統的設計考慮到實用性,屋脊的處理更多地採用幾何線條的組合,房屋外牆則以微微突出的屋檐將一、二層樓區別開來、拱廊採用花瓶式欄杆,牆壁採用貼面花瓷磚和局部的泥塑彩繪,具有明顯的裝飾性。 [5] 
其五,細部修飾突出中華文化內涵,如:正門兩側裝飾成泥塑彩繪“卷冊”,兩旁“書頁”附有“五枝丹桂香”等詩句。古來借“丹桂”比喻科舉及第的人,這裏寄託符家期望子孫都能功成名就。還有鏤空的雕花門窗、窗楣、門額上採用寓意深刻的花鳥彩繪裝飾。如正門迎面牆上的彩繪浮雕採用五隻凸形蝙蝠圖案,“蝙蝠”音“遍福”,象徵幸福如意,寓意“五福臨門”,體現了中華文化特色。 [5] 
其六,在平面佈局、屋頂處理、廳堂連結、門樓門窗等仍沿用海南傳統民居樣式,三棟主樓正屋中專闢一室為“公閣”用於拜祭祖先,三間廳堂一字貫通,頂棚開有六塊玻璃瓦透光,前後門與會客室的大門為六扇鏤空雕花木門,門額上方設有鏤空花式木隔扇,是家庭成員交流活動的公共場所。正屋一側還建有9間中式橫屋用作會客、廚房、柴房、倉儲糧食雜物等,正室與橫屋的外牆窗户採用鏤空的綠色花瓷磚裝飾,樓棟間長方形木窗設計為雙層,內層為固定的直欞格,外層為兩扇不透光的遮擋雕花窗門,具有海南民居特色。 [5] 
其七,正屋、門樓山牆按古代的官帽形狀的“鍋耳形”設計,線條優美,變化起伏,截面遠大於人字山牆,且高出正脊許多,具有良好的防火勢蔓延功能,遇颱風可防吹襲屋面,具有嶺南特色。 [5] 

文昌符家宅歷史文化

  • 藝文
詩詞
參考資料
《題文昌頭苑松樹村符家宅》
華宅風兼雨,人間幾度春。
台階生蘚色,雕牖掩沙塵。
牆角新枝發,中西故跡陳。
迴廊牽我眼,步步閲時珍。
[4] 
  • 傳説軼事
據説日軍入侵海南島時,打到村裏,見文昌符家宅為歐式建築,不明屋裏主人的身份,日軍沒敢貿然侵佔。 [12] 
  • 活動建設
2018年,第七屆海南文昌南洋文化節期間,進行專題報道《共敍故鄉情 同圓中國夢》第一集:華僑印記帶你走進有百年曆史的文昌符家宅。 [8] 

文昌符家宅文物價值

文昌符家宅是現存狀態較完好的民國初期文昌南洋風格宅院,把南洋風格的時尚大氣,與本土人文的低調質樸相融合,使其既有海南本地鄉土建築特點,又融合南洋文化風格,是海南現存為數不多的中西文化合璧的華僑民宅,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 [1]  [2]  [8] 

文昌符家宅文物保護

  • 保護措施
2011年、2013年、2019年,海南省、文昌市等單位對文昌符家宅進行了保護維修工作。 [10]  [14]  [19]  2014年,文昌市請有關規劃設計院對文昌符家宅進行規劃設計。 [7]  [15]  截至2017年,文昌符家宅“荒蕪很久,屋頂幾乎沒有幾片完整的瓦片,宅子裏牆面斑駁,一些設施已經殘缺不全”,其年久失修,損壞嚴重,瀕臨倒塌,急需修繕。 [9]  [20] 
  • 保護單位
2009年5月,文昌符家宅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16] 
2019年10月7日,文昌符家宅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 

文昌符家宅旅遊信息

  • 地址
文昌符家宅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頭苑辦事處玉山村委會松樹村。 [21] 
  • 門票
文昌符家宅免費對外開放。 [18] 
  • 交通
前往文昌符家宅,可選擇從文昌市區出發往北,沿203省道鋪文線方向行進,驅車行進20來分鐘,即可到達文城鎮松樹下村。後需步行至文昌符家宅。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