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昌學宮

鎖定
文昌學宮,即文昌縣學,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文東路77號,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北宋以後歷代文昌縣學之所,亦稱孔廟、文廟。 [4] 
文昌學宮由文昌孔廟、文昌宮、蔚文書院、尊經閣等部分組成,佔地1萬多平方米。文昌學宮坐西朝東,平面佈局嚴謹,左右對稱,大殿、廡堂、齋舍、門樓等共37間。文昌學宮整個建築羣呈東西走向,建築規模宏偉,佈局嚴謹,風格獨特。 [4]  文昌學宮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搖籃,也是近現代文昌教育的發祥地,是代表文昌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古建築羣,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 [1] 
1994年11月,文昌學宮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文昌學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3] 
中文名
文昌學宮
地理位置
海南省文昌市
所處時代
佔地面積
約 10000 m²
保護級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    號
7-1292-3-590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昌學宮歷史沿革

宋慶曆年間始建文昌學宮。清康熙《文昌縣誌》記載:宋慶曆間(1041~1048年)建文昌學宮,附縣署在何恭都潭布地。
明洪武三年(1370年),知縣周觀仍舊址修建。
明洪武八年(1375年),知縣趙文炳徙於縣署左。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瓊北大地震,附近建築俱塌,惟文昌學宮獨存。
文昌學宮後按山東曲阜孔廟佈局經歷代增改、修葺30多次。
1994年,文昌縣人民政府再次修葺,保存明清建築綜合特色,是海南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建築羣,被譽為“海南第一廟”。 [4] 
2021年8月9日,文昌市旅遊和文化廣電體育局開展文昌學宮安防升級改造工程項目。 [6] 

文昌學宮建築格局

文昌學宮由文昌孔廟、文昌宮、蔚文書院、尊經閣等部分組成,佔地1萬多平方米。文昌學宮坐西朝東,平面佈局嚴謹,左右對稱,大殿、廡堂、齋舍、門樓等共37間。文昌學宮整個建築羣呈東西走向,建築規模宏偉,佈局嚴謹,風格獨特。 [4]  [5]  海南文昌孔廟規模最大時佔地約14畝,廟學合一。孔廟不單是西側“大成殿”與“崇聖祠”等16處古建築,還包括東側“文昌宮”“明倫堂”“蔚文書院”“訓導署”和“尊經閣”等13處古建築,各個建築之間相連互通,構成了孔廟系列建築羣。 [4] 
文昌學宮
文昌學宮正門人口處左右開廂門,名“禮門”“義門”。過門為前庭,右有1古井,曰“聖泉”;正中為泮池,又名“月池”,池中架“步雲橋”,俗稱“狀元橋”。庭左、右側各開一圓門,名“聖城”“賢關”。過門各有1祠1廳,名“節孝祠”“孝義祠”。庭左右側下再各開1圓門,名“天衢”“雲路”,過門有“名宦祠”“鄉賢祠”。前庭戟門後為四合院,院內有東、西兩廡,正中為大成殿。殿前月台前與台左右看面刻有麒麟、魚鳥、荷花、竹林等浮雕,皆為明代珍品。大成殿建於高台基上,有台階可上,屬框架式磚瓦木結構,重檐歇山頂。平面呈長方形,面寬五開間20.2米,進深三開間13.4米。殿高13.7米,正脊裝有琉璃雙龍戲珠,上檐角和脊上裝有龍、鳳和合角吻等,為七架樑,前後用6柱,墊柱石基為明代遺物。 [1] 
文昌學宮大成殿後有“崇聖祠”,面寬三開間,單檐硬山頂。左右側房和圍牆形成左右兩條夾道。整個建築羣內外的梁、枋、檐和門、窗、桶扇等構件均有祥龍綵鳳、花鳥蟲草、獅子瑞獸的雕刻與彩繪,雕工精緻,造型優美。大成殿穿插枋系明代構件,有明顯裂隙,系地震所致。 [1] 

文昌學宮文物遺存

文昌學宮大成殿內有瓊籍明朝禮部尚書王弘誨及清康熙、嘉慶、道光、咸豐皇帝璽鑑的橫匾多幅。 [4] 

文昌學宮歷史文化

  • 社會活動
為了增加孔廟儒文化的有關內容,孔廟在東廡、西廡中展出了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孔林和北京孔廟圖片,孔子七十二弟子圖譜和孔子聖蹟圖,中華儒文化書畫攝影作品。在龍門左右豎立了文昌明清進士碑和捐修孔廟芳名碑。使文昌孔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儒文化旅遊景觀。 [4] 

文昌學宮文物價值

文昌學宮既是文昌古代教育的搖籃,也是近現代文昌教育的發祥地,是代表文昌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古建築羣,在傳承歷史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人文價值。 [1] 

文昌學宮保護措施

1994年11月,文昌學宮被海南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為第一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 
2013年3月5日,文昌學宮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3] 

文昌學宮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文昌學宮位於海南省文昌市文城鎮文東路77號。
  • 交通指引
文昌市內乘坐1路、5路、6路、7路、8路、9路、10路、11路、13路、遊3路、遊6路公交車,在煙草公司站下車步行前往。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