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市鎮

鎖定
文市鎮,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灌陽縣下轄鎮,位於灌陽縣東北部,處湘桂邊界兩省(區)三縣相鄰的中心地帶,東與湖南道縣交界,西、北與全州縣接壤,南與水車鎮、新圩鎮相鄰, [1]  總面積154平方千米。 [2]  夏、商、周朝,屬荊州之地。1984年9月,改為文市鎮。截至2018年末,文市鎮總人口38741人, [2]  截至2019年末,下轄21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文市街建設東路001號。 [2] 
2018年,文市鎮有工業企業315個,規模以上8個。 [4] 
中文名
文市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灌陽縣下轄鎮
地理位置
灌陽縣東北部
中國華南
面    積
154 km²
下轄地區
21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文市街建設東路001號
電話區號
0773
郵政區碼
541600
氣候條件
温熱多旱氣候區
人口數量
3.87 萬(截至2018年末) [5] 
著名景點
文市石林月嶺古民居
車牌代碼
桂C

文市鎮建置沿革

鎮域一角 鎮域一角
夏、商、周朝,屬荊州之地。
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南裔境,
秦朝,屬長沙郡。
西漢時期,屬桂陽郡觀陽縣。
東漢時期,屬荊州刺史部零陵郡觀陽縣。
三國、晉,屬吳荊州零陵郡觀陽縣。
隋開皇時期(590—617年),觀陽縣廢,屬湘州零陵郡湘源縣;隋大業時期(617—624年),折湘源復置為灌陽縣,屬湘州零陵郡灌陽縣。
唐先後,屬江南西道永州湘源縣、灌陽縣。
五代十國先後,屬永州清湘縣、全州清湘縣。
宋朝,屬荊湖南路全州灌陽縣。
元朝,屬湖廣行省全州路灌陽縣。
明初,屬湖廣佈政使司永州府灌陽縣,後屬廣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陽縣。
清朝,屬廣西布政使司桂林府灌陽縣。
民國二年(1913年),屬廣西省桂林道灌陽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廣西第八行政區灌陽縣。
1949年12月,屬桂林專區灌陽縣,建立文市鎮政府。
1950年3月,劃分為文市區、水車區、新圩區。
1952年8月,改稱為第六區人民政府。
1954年8月,為第六區公所
1957年12月,劃分為文市鄉、桂巖鄉。
1958年8月,合併成立文市人民公社。
1961年7月,劃分為文市、桂巖兩個公社。
1962年7月,合併為文市區公所。
1968年4月,改稱為文市區革命委員會。
1968年11月,改為文市公社革委會。
1971—1998年,屬桂林地區灌陽縣。
1980年8月,改為文市公社管委會。
1984年6月,改為文市鄉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稱為文市鎮人民政府。

文市鎮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末,文市鎮下轄文市村、大灣村、西就村、瑤上村、吉田村、吉頭村、月嶺村、玉溪村、清塘村、桂巖村、勒塘村、集全村、北流村、同仁村、王道村、陳家坪、昭儀村、會湘村、馬蓮村、達溪村、聯合村21個行政村, [3]  鎮政府駐文市街建設東路001號。 [2] 

文市鎮地理環境

文市鎮位置境域

文市鎮位於灌陽縣東北部,處湘桂邊界兩省(區)三縣相鄰的中心地帶, [2]  介於東經111°08′31″—111°18′47″、北緯25°37′54″—25°45′34″之間,東與湖南道縣交界,西、北與全州縣接壤,南與水車鎮、新圩鎮相鄰, [1]  總面積154平方千米。 [2] 
文市鎮

文市鎮地形地貌

文市鎮地處“五嶺”之一的都龐嶺西麓山前丘陵地帶,岩溶地貌發育,地形以石山、丘陵為主;其次是河谷平地和溶蝕窪地,地勢灌陽河谷平地較低,以東丘陵、石山地勢逐漸升高,東部地勢較西部高。

文市鎮山體水文

文市鎮主要山嶺有五雷打鼓、金雞山、寨子山、破頭山、紅崗嶺、馬腦殼等;境內灌江流經10個行政村。 [6] 

文市鎮氣候

文市鎮屬温熱多旱氣候區, [1]  年平均氣温為18.2℃,為全縣平均氣温最高的鄉鎮;≥10℃的活動積温為5461.87℃,日照時數為1416小時,全年風向以偏北風為主。

文市鎮自然資源

文市鎮境內有大理石花崗石,總儲量約10億立方米;有耕地面積2080.3公頃,其中水田1218.4公頃,旱地861.9公頃。 [1] 
鎮域一角 鎮域一角

文市鎮人口

截至2018年末,文市鎮總人口38741人。 [2] 

文市鎮經濟

文市鎮綜述

2018年,文市鎮有工業企業315個,規模以上8個。 [4] 

文市鎮農業

2017年,文市鎮完成糧食播種面積3128公頃,糧食產量2.7萬噸;水果總產量10.2萬噸;出欄生豬10.04萬頭,出籠家禽28.06萬羽,出產肉類產品3646噸,水產產量達1508噸。 [7] 
2018年,文市鎮新增14個種植業示範場點,桂巖、玉溪、集全等村共400餘畝閒田用於冬種,發展同仁1200對竹鼠養殖,建設瑤上巖頭壩中華鱘及吉田甲魚特色養殖基地。 [2] 

文市鎮工業

2017年,文市鎮完成工業生產總值22.36億元,同比增長3.5%;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4.51億元,其中工業投資完成10.18億元,同比增長10%。 [7] 
2018年,文市鎮石材產業投資開發項目開工累計到位資金已達3.4億元,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主體建設已完成,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億元;錳業循環經濟產業園,年產值10億元,年創税收8000萬元。 [2] 

文市鎮交通運輸

文市鎮有省道302線過境。 [1] 

文市鎮社會事業

文市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文市鎮有集全小學、玉溪村小學等學校。 [8] 

文市鎮基礎設施

截至2015年,文市鎮基礎設施有政府辦公大樓、郵電大樓、文化宣傳大樓、供電大樓、税務辦公樓、農貿市場、供銷大樓等綜合辦公樓15座。 [9] 

文市鎮脱貧攻堅

2018年,文市鎮應納盡納7户28人,應剔盡剔36户141人,返貧2户10人,文市鎮共有貧困户1900户7363人;同仁、大灣、會湘、玉溪、集全5個貧困村完成脱貧摘帽,471户1930人貧困人口穩定脱貧;完成社會扶貧APP愛心人士與貧困户註冊工作,1270户貧困户註冊賬號並告知發佈需求流程。 [2] 
2018年,文市鎮開展農村低保户動態管理,建立健全扶貧與低保銜接制度,共有760户1234人享受低保政策;發放183萬元扶貧小額貸款、283萬元縣級產業扶貧補貼、67.65萬元民政補助,解決貧困羣眾生產生活困難;落實1127名學生的教育扶貧政策,發放17.85萬元用於學生“雨露計劃”;100%的貧困户參加新農合保險並與家庭醫生簽約;完成168户農村危房改造。 [2] 
2018年,文市鎮投入資金1000萬元建設28個扶貧基礎設施項目,改善全鎮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投入1550萬元加大各村的集體經濟建設,全年完成集體經濟收入130萬元。 [2] 

文市鎮歷史文化

  • 中國傳統村落
2013年8月,文市鎮月嶺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等公佈為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 [10] 
2018年,文市鎮會湘村、王道村、勒塘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資源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11] 
  • 桂劇
清末至民國時期,建有文峯劇團、月嶺劇團。各劇團(隊)都擁有演奏、演員約三四十人,服裝道具齊全,生、旦、醜、淨都配有二線。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後,以反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為由,禁止演古裝戲,所有服裝道具被封存或毀掉。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有文市劇團、月嶺劇團、水車劇團恢復活動。
  • 趕集日
文市鎮每月逢1、4、7日為趕集日。 [1] 

文市鎮風景名勝

文市鎮綜述

文市鎮風景名勝有文市石林月嶺古民居及、“孝義可風”石牌坊、文昌閣、步月亭、催官塔、文峯塔、將軍廟、唐孔林墓、石寨和白竹巖等。 [2] 

文市鎮紅軍亭

紅軍亭位於文市鎮政府旁的灌江兩岸,始建於清代,是紅六軍西征過灌陽時在文市鎮搶渡灌江的渡江點和戰鬥地點。東亭基腳為大四方石料,護有岸坡、階梯、水埠,亭內地面鋪以長形、方形石料,蓋小青瓦,為木石結構,亭高5.2米,寬3.4米,造型、裝飾古雅,富有地方特點,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12] 

文市鎮月嶺古民居

月嶺古民居的主要建築是被人們譽為“小故宮”的“六大院堂”。這“六大院堂”是清代該村唐虞棕的六個兒子於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同時修建的,依年齡順序取名為“翠德堂”、“宏遠堂”、“繼美堂”、“多福堂”、“文明堂”、“錫嘏堂”。 [13] 

文市鎮貞孝石牌坊

“孝義可風”貞孝石牌坊位於文市鎮月嶺村西北方50米處,石牌坊高大壯麗、威嚴雄壯,雕刻精美。大約二百年前,石牌坊的男主人唐世桐體弱多病,已到成年但身體卻日漸削瘦,父母見兒子這般模樣,決心為其操辦婚事,以婚喜衝去病災,故娶史氏。但婚後不到一年,唐世桐因病情加重,撒手離開人世,留下史姑娘獨守空幃。史姑娘遵從禮教,決心為丈夫堅守貞節,為父母盡兒媳孝道,矢志不移。她收養了胞兄三哥的兒子景濤,平時愛護備至,息心培養,景濤知書達理,滿腹文章,胸懷大志,科考中舉人,當上了永興縣知縣,後又調任長沙援防捐務大臣,官至二品。為表達史氏一生貞節和對景濤的養育之恩,鄉紳及地方政府逐級申奏朝廷為史氏立牌坊永志紀念,獲皇恩旌表,建立牌坊,這就是現在的“孝義可風”石牌坊。1981年被公佈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孝義可風”貞孝石牌坊 “孝義可風”貞孝石牌坊

文市鎮步月亭

步月亭 步月亭
步月亭位於文市鎮月嶺村西北70米處重建於清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坐北朝南,為石木結構,蓋小青瓦,歇山頂。四邊檐口長5.25米,通高5.5米,四根石柱挑起整個屋架。一根石柱上刻有重建涼亭記事,其餘三根石柱上刻列捐資人名,亭北豎有碑刻六通。1981年被公佈為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3] 

文市鎮著名人物

文良儒烈士,代號共良,系文市富水自然村人,生於民國十三年(1924年)12月27日,民國三十二年(1943年)在桂師經吳滕芳同志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夏),參加桂師戰地服務團,奔赴桂北各地,積極進行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同年7月間,成立中共全(州)灌(陽)特支,任副書記,兼組織委員,分管灌陽縣黨的工作,並在文市、水車泡江一帶,組織抗日武裝,同年9月間,日寇入侵灌不幸被捕,在押往全州途經新圩石人山時奮起反抗,壯烈犧牲;建國後,為了緬懷先烈,灌陽縣人民政府於1992年修建了紀念塔,紀念塔位於文市鎮西部3.5千米,富水屯下芝麻灣舊宅後龍山腳,白水—永安關公路右側,佔地面積160平方米。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