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山村

(海南省海口市新坡鎮文山村)

鎖定
文山村位於新坡鎮最南邊,是龍華區最偏遠的一個革命老區,全村415户,總人口1920人。
中文名
文山村
行政區類別
自然村
人口數量
文山村
主要姓氏

文山村鄉村介紹

2003年4月份,農村奔小康工作隊進駐文山村後,充分利用文山村的優勢資源,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建設。從轉變了農民的觀念入手,較大程度地提高了農民的整體素質;加強了基礎設施建設,疏通了交通幹道,美化綠化了村容村貌,改善了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穩定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加強黨組織建設,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樹立了良好的村風民風,2003年村黨支部榮獲龍華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從府城走高速公路到文山村約30公里,現全村1800多人大部分為周姓人氏。文山村的出名原於周家先祖周秀梅公。周秀梅公,祖籍福建莆田甘蔗園村,進士出身,翰林院學士。當南宋之戰亂,為了避禍,紹熙五年(1194年)攜子榜湘(進士、大理寺評事)渡瓊,居原瓊山縣遵都圖(今遵潭鎮)秀梅里。秀梅公渡瓊後,繼配顏氏,生一子榜源。大兒子榜湘傳於寶佑六年(1258年)中解元登進士。後來周秀梅的長支第四代周榘,遷居員山裏(今文山村),在這裏落地生根,生息繁衍。從此文山村成為瓊州大地一個人傑地靈之地。文山村重教,村民以“耕讀傳世”為榮。自南宋以來,村裏一直有社學。一代代周氏子弟“焚膏繼日,秉燭夜讀”,成就學業。先後出了周賓、周宗本、周世昭3名進士、15名舉人、58名貢生。文山村,因周氏進士世家而聞名瓊州,自南宋理宗年間起已有750餘年歷史,成為海南四大古文化村之一。 [1] 

文山村由來

明正德進士、廣西參政林士元《員山裏記》裏的典故。明嘉靖初,巡撫談公巡視員山裏,看到“裏中士大夫冠蓋相見者不下十百”,驚問:“此何地耶,人文若此其楚楚耶?”得知乃周氏“一族兄弟團居於此”時,他不禁鼓掌大笑,讚道:“吾巡視多矣,未有若員之文士接踵,官員濟濟,如此裏也。”此事過後,“員山裏”便更名“文山村”。 [1] 

文山村鄉村八景

明代進士、禮部尚書王弘誨寫的“文山八景”甚雅:“綠水環龍”、“橫橋渡馬”、“竹松籠月”、“樓閣叢雲”、“塘尾甘泉”、“岸頭嬌柳”、“蓮塘漁唱”、“石嶺樵歌”。而另一種概括與眼前的景物更為吻合:“村成蓮花”、“水環玉帶”、“仙洞聚奇”、“山城擁障”、“娥案圍光”、“魚橋釣月”、“五井飲和”、“三元鎮口”。 [1] 
1、村成蓮花
村居地勢團圓,中高邊低,八面披離,交互層疊,狀如蓮花。村人築宅東南西北任取方向,所在皆宜。
2、水環玉帶
村前有一長水塘,環繞三面,終年積水不涸。村人種蓮塘中,荷花水光互相掩映,色呈蒼碧,水如玉帶。
3、仙洞聚奇
村後山崗一帶,西北方有石洞數穴。探之深黝,不知底藴。因有數洞離奇,狀態各異,令覽觀者流連忘返。
4、山城擁障
村後有一長山,勢似城牆,擁衞村莊,與石城牆內外圍抱,為村居後方屏障。
5、蛾案圍光
村前方,疊起重案,彎環圍繞,狀似蛾眉。案上草色青綠,每當天清日朗時,塘水彼此射映,團成光氣倒影,案景浮沉盪漾,照人眉目。
6、魚橋釣月
村前塘中,橫架兩橋貫通東西,以便村人出入來往。值風清月朗之夜,波心印月,人在橋上釣魚,亦如釣月。
7、五井飲和
環村四境,分東南西北與中央,為五方。各就中心點開鑿水井。各井中以東北方一井為最佳水質,井水清甜,人因稱為甘泉,飲之滋潤和平,令人延年益壽。
8、三元鎮口
村東北方,距離半里許凸起三阜,曰三元墩,以塞塘水溢出大江之路,為鎮水口之要點。形學家言,水有停蓄,方不至泄。村有此墩,亦鄉居之福地。

文山村牌坊

文山村進士牌坊

一、立於弘治四年(1491年),為庚戌進士周賓立。
二、立於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為甲戌進士周宗本立。位於員山裏中環塘外。
三、立於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年),奉旨為乙未進士周世昭立。

文山村舉人牌坊

折桂坊永樂七年己丑(1409年),為永樂六年戊子舉人周潔立。
毓秀坊正統十年乙丑(1445年),為甲子舉人周升立。
拔尤坊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為周賓公立。府志作登雲坊。
登科坊成化二十三年丁未(1487年),為丙午舉人周奇健立。
折桂坊正德三年戊辰(1508年),為丁卯舉人周宗本立。
光裕坊正德十年乙亥(1515年),為庚午舉人周著立。府志作青雲坊。
登俊坊正德十五年庚辰(1520年),為己卯舉人周仲良立。
文魁坊嘉靖十一年壬辰(1532年),為辛卯舉人周鳴皋立。
文魁坊隆慶二年戊辰(1568年),為丁卯舉人周溥立。
禮魁坊萬曆十七年己丑(1589年),為戊子舉人周尚賓立。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