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小剛

鎖定
文小剛,男,1961年11月出生於北京,理論凝聚態物理學家,狄拉克獎章巴克利獎獲得者,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物理學會會士麻省理工學院教授。 [1]  [8-9] 
文小剛於1977年從陝西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學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學習;1981年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考試;1982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1987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師從愛德華·威滕;1987年至1989年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並將研究領域轉向凝聚態物理;1989年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1991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1992年當選為斯隆基金會研究員;2002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2004年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塞西爾和艾達格林物理學教授;2006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摩爾學者;2009年當選為圓周研究所傑出研究主席;2011年當選為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艾薩克·牛頓主席;2017年獲得奧利弗·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201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得狄拉克獎章。 [1]  [8-9]  [12] 
文小剛致力於對超越傳統能帶理論和對稱破缺理論的物質新量子態的研究。 [8] 
中文名
文小剛
外文名
Xiao-Gang Wen
國    籍
美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61年11月
畢業院校
普林斯頓大學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17年獲得奧利弗·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
201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8年獲得狄拉克獎章
學    歷
研究生
學    位
博士

文小剛人物經歷

1961年11月,文小剛出生於北京,成長於西安。
1977年,從陝西西安市第四十八中學進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系學習。 [12] 
文小剛與其他幾名參加CUSPEA考試的學生 文小剛與其他幾名參加CUSPEA考試的學生
1981年,以全國第一名的成績通過中美聯合培養物理類研究生計劃(CUSPEA)考試。 [8-9] 
1982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學士學位。
1987年,獲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師從愛德華·威滕。
文小剛(前排右一)參加第28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文小剛(前排右一)參加第28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1987年—1989年,在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理論物理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與理論物理學家約翰·羅伯特·施裏弗(Robert Schrieffer),弗朗克·維爾切克(Frank Wilczek),徐一鴻(Anthony Zee)一起工作,並將研究領域轉向凝聚態物理。 [1] 
1989年,成為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成員。
1991年,加入麻省理工學院。 [1] 
1992年,當選為斯隆基金會研究員(Sloan Foundation Fellow)。
2002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文小剛 文小剛
2004年,被聘為麻省理工學院塞西爾和艾達格林物理學教授(Cecil and Ida Green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MIT)。 [1] 
2006年,成為加州理工學院傑出摩爾學者(Distinguished Moore Scholar at Caltech)。
2009年,當選為圓周研究所傑出研究主席(Distinguished Research Chair at Perimeter Institute)。
文小剛 文小剛
2011年,當選為圓周理論物理研究所艾薩克·牛頓主席(Isaac Newton Chair at the Perimeter Institut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2017年,與阿列克謝·基塔耶夫(Alexei Kitaev)共同獲得奧利弗·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即巴克利獎,the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 [14] 
2018年,當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同年與Subir SachdevDam Thanh Son共同獲得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 [1] 
2022年,受邀參加第28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 [15] 
文小剛 文小剛

文小剛主要成就

文小剛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文小剛 文小剛
文小剛的研究興趣包括:強相關電子系統理論、拓撲序和量子序理論、高温超導體理論、基本粒子(如光和電子)的起源和統一、量子霍爾效應與非阿貝爾統計理論。其主要研究領域是凝聚態理論,他引入了拓撲有序和量子有序的概念來描述一類新的物質狀態,這為凝聚態物理開闢了一個新的研究方向;發現了拓撲有序態包含非平凡邊界激發,並發展了邊界態的手性Luttinger理論,邊界態可以成為理想的傳導通道,這可能導致拓撲相的器件應用;提出了一類特殊的拓撲秩序:非阿貝爾量子霍爾態,它們包含具有非阿貝爾統計的湧現粒子,非阿貝爾統計推廣了玻色和費米統計,非阿貝爾粒子可能允許我們執行容錯量子計算;發現了弦網凝聚可以產生一大類拓撲秩序,特別是,弦網凝聚提供了光子、電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統一起源,它統一了兩種基本現象:規範相互作用和費米統計;還提出了高温超導體的SU(2)規範理論。 [1] 
  • 科研項目
概念圖 概念圖
2019年,文小剛與同事森蒂爾·託達德里(Senthil Todadri)在西蒙斯基金會(the Simons Foundation)的支持下合作研究高度糾纏的量子物質。這項研究由西蒙斯基金會資助,為期四年,資金為800萬美元,可再續三年,將支持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在內的12所機構的理論物理研究。該合作項目包括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芝加哥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因斯布魯克大學馬里蘭大學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 [3] 
  • 學術論文
文小剛
文小剛(1張)
據2023年10月AMiner平台數據,文小剛在《Science》《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B》《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B》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430多篇,被引36200餘次,H-Index:80。 [2] 
[1]Patrick A. Lee,Naoto Nagaosa,Xiao-Gang Wen.Doping a Mott insulator: Physics of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J].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2006.
[2]Michael Levin,Xiao-Gang Wen.Detecting Topological Order In A Ground State Wave Function[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06.
[3]Xie Chen,ZhengCheng Gu,ZhengXin Liu,Xiaogang Wen.Symmetry Protected Topological Orders And The Group Cohomology Of Their Symmetry Group[J].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13. [2] 
[4]X. Wen,Q. Niu.Ground-State Degeneracy Of The Fractional Quantum Hall States In The Presence Of A Random Potential And On High-Genus Riemann Surfaces[J].Phy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1990.
[5]Xie Chen,Zheng-Cheng Gu,Xiao-Gang Wen.Local Unitary Transformation, Long-Range Quantum Entanglement, Wave Function Renormalization, And Topological Order[J].Physical review. B, Condensed matter and materials physics,2010. [2] 
  • 學術專著
文小剛於2004年8月5日出版了《多體系統的量子場論:從聲音的起源到光和電子的起源》(Quantum Field Theory of Many-Body Systems: From the Origin of Sound to an Origin of Light and Electrons)一書,中文版《量子多體理論》由高等教育出版社於2004年12月1日出版。 [4-6] 

文小剛人才培養

  • 教學獎勵
文小剛於2009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理學院本科教學優秀獎。 [1] 
  • 培養成果
文小剛指導的博士生喬爾·摩爾(Joel E. Moore)於1996年至2000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學習,2011年成為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終生正教授,2014年當選為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13] 

文小剛榮譽表彰

獲獎時間
榮譽表彰
1993年
斯隆研究獎學金(Sloan Research Fellowship)
1994年
華僑華人物理學會優秀青年研究員(Overseas Chinese Physics Association 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2002年
美國物理學會會士(APS Fellow)
2017年
奧利弗·巴克利凝聚態物理獎(即巴克利獎,the Oliver E. Buckley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Prize)
2017年
2017年度中國留學人員50人榜單
2018年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2018年
狄拉克獎章(Dirac Medal)
參考資料: [1]  [5]  [10] 

文小剛社會任職

文小剛是西蒙斯超量子物質合作組織的成員(member of the Simons Collaboration on Ultra-Quantum Matter),他於1990年1月至1991年8月、2022年7月至2023年7月擔任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自然科學學院成員,曾擔任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長江學者獎勵計劃”講座教授。 [3]  [7]  [12] 

文小剛人物評價

(文小剛取得了)傑出和持續的原創研究成就(distinguished and continuing achievements in original research)。(美國國家科學院評) [1] 
他們(文小剛、Subir Sachdev、Dam Thanh Son)在理解強相互作用多體系統的新階段方面做出了獨立貢獻,引入了原創的跨學科技術(for their independent contributions towards understanding novel phases in strongly interacting many-body systems, introducing original transdisciplinary techniques)。(國際理論物理中心評) [1] 
文小剛是物質拓撲相領域的奠基人之一,1989年提出了拓撲序的概念,為凝聚態物理開闢了新的研究方向(Wen is one of the founders of the field of topological phases of matter,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topological order in 1989 and opening up a new research direction in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麻省理工學院評) [3] 
他們(文小剛和蒂爾·託達德里)對高度糾纏量子材料的研究具有基礎意義,並可能為器件應用、量子計算和高温超導體提供新的方向(Their research on highly entangled quantum materials is of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and may provide new directions for device applications, quantum computing, an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時任哈佛大學教授、西蒙斯基金會超量子物質項目主任Ashvin Vishwanath評) [3] 
國際上拓撲物態研究方興未艾,一個領頭人是文小剛。(時任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施鬱評) [11] 
他(文小剛)被認為是凝聚態物理領域的大師,比部分該領域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華裔院士的工作更為艱深。他的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可謂實至名歸。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評) [12]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