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學交流

鎖定
文學交流是文學創造活動的終結,主要包括作家和讀者之間以文學作品為中介的簡單交流和以閲讀為中介的作家與讀者,作家與批評家,批評家與讀者的複合交流兩大環節。
中文名
文學交流
定    義
作者通過文學文本將某種信息傳遞給讀者,在通過作者-文本-讀者交流的雙向關係中,實現作品本身的價值
讀    音
wen xue jiao liu
認    識
信息以文字為載體從A傳到B

文學交流內涵

文學交流定義

文學交流:作者通過文學文本將某種信息傳遞給讀者,在通過作者-文本-讀者交流的雙向關係中,實現作品本身的價值。 [1] 

文學交流核心

文學交流的核心是賦予作者創造文學文本這一行為的意義和文本本身以意義。 [1] 

文學交流前提

文學交流的實現,需要滿足三個相關的前提條件: [1] 
一、文學生產與文學接受是兩種不能完全同一的行為方式。
問學生產與文學交流存在實質性差異,文學生產者即我們通常所説的作家,運用藝術規則和結構手段建構文學文本,文學接受者即我們通常所説的讀者通過閲讀和欣賞賦予作家創作的作品以意義。這兩種活動是截然不同的,否則作品本身在文學生產和文學接受之間的中介作用便不存在,文學交流也無法完成。
二、文學生產和文學接受兩者之間不存在無法逾越的鴻溝。
法國藝術理論家瓦雷裏強調文學作品的效果時説道:“製造者與消費者的相互獨立,互相不瞭解對方的思想和需要。這對一件作品的效果來説,幾乎是至關重要的。” [2]  但這一結論顯然是不合事實的。如果文學生產者和接受者之間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作品本身便不能存在,即使存在也沒有任何意義。
三、文學生產者和文學接受者處在一致的關係場中。
文學生產者在創作文學作品時遵循的各種規則和其所處的藝術系統與文學消費者在閲讀作品時遵循的活動規則和其所處的藝術系統一致。否則,文學生產者生產出的作品便不能被理解,文學交流也不能進行。

文學交流兩大環節

文學交流文學閲讀

內涵:文學閲讀是以文學作品為中介的作家與讀者之間的交流。
特殊性:文學交流雙方以作品為中介,不直接發生面對面的交流活動。
類型:作者閲讀和讀者閲讀。作者閲讀是指文學作品的創作者閲讀自己的作品,當他閲讀自己的作品時,他實際上是自己作品的第一個讀者。他與文本處於和讀者閲讀不同的交流關係中,他會用創作意圖與作品的實際意義相比較,協調下一步的創作行為。讀者閲讀懷有某種建立於客觀知識之上的閲讀意圖,在接觸和解釋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這種意圖會被投射到作品中,並且隨着整個閲讀活動的進行,不斷調整變化。

文學交流文學批評

文學批評作為文學交流的另一種樣式,包含三個相互關聯的過程和方式。
批評家與讀者
批評家是讀者中特殊的成員,他們具有較高的文學藝術素養,較完備的理論修養和較全面的知識準備。能夠憑藉特有的藝術和理論的敏感性,對文學作品做出深入,全面,精當,準確的分析與評價。
文學交流過程中,讀者藉助批評家對作品結構內涵的分析闡釋,更能領會作品的深邃內藴。
文學作品的獨創性決定了新的文學作品往往超出讀者舊有的審美意識水平,批評家通過對其獨特性進行精確而全面的闡釋,有利於解決讀者和文學作品之間的矛盾,保證交流活動的進行。
批評家與作家
批評家行為的直接結果是創作出批評文本。批評家與作家以批評文本為中介進行交流,批評文本中讀者對作品結構的闡釋,作品意義的領會和閲讀反應會逆向傳遞給作家,給作家提供一些標誌,使其檢驗其自身創作意圖的實現程度。
作家與讀者
作家與讀者之間以批評家為媒介進行交流。由於作家與讀者處於分離狀態,因此,一部文學作品產生出來後,在交流過程中往往會出現雙向不滿足的情況。比如,作家抱怨讀者審美能力低下,讀者對某些作品不屑一顧或者敬而遠之。
批評家要通過研究作家與讀者之間的矛盾,一方面以讀者代言人的身份表達讀者對作家創作的看法和要求,另一方面,用自己的批評語言將作品內涵闡釋為可以被讀者接受的信息,促使文學生產與接受同步發展,不僅讓作家的創作活動產生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同時讓讀者在閲讀的活動中體驗到最大的愉悦和滿足。

文學交流機制媒介

一、對話機制與符號媒介
二、解釋機制與符號媒介
三、習慣機制與規則媒介

文學交流建設性效果

一、“寓教於樂”和“潛移默化”是文學交流的效果實現方式。
二、文學交流具有開放的,誠懇的,積極的特性。
三、文學交流訴諸自由,通過自我表露,自我確證,完成於幻想中的對象的交流,以個人對別人的意識為參照,調整自我意識增強個人交流能力、開闊視野的同時,將自己造就成為社會人。

文學交流發展歷史

傳統的文學理論中,作者,文本,讀者的關係被看做是作者到讀者的單向影響關係。接受美學理論的出現,才使得讀者到作者的逆向反饋關係得到了重視。
傳統理論認為文學創作活動終結於文學作品的完成。隨着文學交流的發展,讀者地位得到重視,讀者的閲讀活動直接或間接地參與到了作品的創造過程。讀者不僅通過文本閲讀行為實現了同作者的潛層交流,讀者中的批評家完成了與作者相對直接的顯層交流。在這種複合交流中,作品的內涵與價值得以全面的揭示與實現。從這個意義上,文學交流是文學創造活動的終結。
參考資料
  • 1.    王汶成 狄其驄 凌晨光.文藝學通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04:313
  • 2.    韋勒克.《西方四大批評家》:復旦大學出版社,198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