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週末大講壇

鎖定
文化週末大講壇2007年1月21日於東莞莞城正式開講,旨在“用聲音傳遞文化,用文化豐富生活”。
文化週末大講壇隸屬於東莞文化週末系列工程。“文化週末”是由東莞市莞城街道辦事處於2005年4月創立的。2009年,“文化週末”榮獲“國家文化部第三屆創新獎”, “文化週末”是惠民工程,更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創新之舉。“文化週末”以其科學的理論與實踐,體現了理念創新、模式創新、機制創新,是文化惠民政策的具體體現,具有科學性、實踐性、有效性、創新性和示範性。
“文化週末”系列工程植根東莞本地,深入到百姓中去。通過創辦以賞學並重為特色的“文化週末”晚會為帶動,結合不同階層人羣的文化需求,延展出報紙、雜誌、大講壇、合唱團、室內樂團、培訓中心、大篷車、演藝中心、俱樂部等十大系列工程,以統一標識名稱為整體形象,以文化傳播為手段,堅持走公益化、品牌化、專業化、產業化相結合的路子,建立了一個系統化、專業化的高雅藝術文化品牌集羣,全方位、立體式滿足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中文名
文化週末大講壇
創辦時間
2007年1月21日
宗    旨
用聲音傳遞文化,用文化豐富生活
2007年1月21日正式開講,旨在“用聲音傳遞文化,用文化豐富生活”,相繼推出“藝術鑑賞”主題年以“講展結合”的創新形式後,又嘗試新的合作模式,與南方報業集團、中山大學等聯合,推出“華語之巔”系列講壇,邀請莫言 [1]  、王蒙 [2]  、賈平凹、阿來、餘華、王安憶、舒婷、王小妮、麥家、楊鍵、徐則臣、張元等國內知名文學家做客大講壇,“文化週末”大講壇已成功舉辦近70講,被評為2008年度東莞市鎮街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工作創新獎。2013年與譯林出版社向全國公開發行出版《文學大家談》並參加香港書展,獲得良好的社會影響。2014年是中法建交50週年,文化週末大講壇籍此契機推出九週年特別策劃“在南方相遇”系列活動,將展,演,講三種形式立體呈現。作為國家級的重大涉外文化交流活動,同時被“中法文化之春”納入當中。創新“演奏與訪談結合”及“樂團伴奏詩朗誦”兩種新形式,將文化週末唯美室內樂團與大講壇巧妙地結合起來,通過創新形式的合作,大大提升了大講壇觀賞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2014年12月10日,“詩歌,在你身邊”是文化週末大講壇與南方日報聯袂推出的又一個創新項目。也是全國小學生詩歌節“詩歌進校園”活動首次落地東莞, “詩歌,在你身邊”系列公開課走進莞城八所小學,楊克、王小妮、竇彩麗、江湖海等5位國內著名詩人及學者親臨校園授課,與師生們一同感受詩歌魅力。直接受惠的小學生及老師達5000人。東莞及省內媒體紛紛報道,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3] 
【文化周大講壇大事記】
●2007年1月21日,文化週末大講壇的首講“21世紀健康新概念講座”在文化廣場報告廳開講,主講是全國首席健康專家,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專家組專家,第四軍醫大學知名教授萬承奎。隨後,《普洱茶的收藏與鑑賞》《雅石共賞——走進孔雀石》《魅力壺藝·紫砂爭妍》等講座的展開,開啓了文化週末大講壇的“藝術鑑賞年”。
●2008年4月,王安憶、麥家、舒婷、徐澤臣等華語文學傳媒獲獎作家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這次講座是第六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獲獎作家得獎後的首次集體亮相,也是東莞市規格較高的文學活動之一。 [4] 
●2008年5月,著名作家王蒙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為東莞市民帶來題為“紅樓夢中的政治”講座。 [2] 
●2009年6月,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做客文化週末,作了題為“影像見證香港的草根生活”講座。 [5] 
●2009年7月,香港著名女歌手謝安琪做客文化週末,採用邊唱邊彈邊講的形式為東莞市民帶來題為“聽得見的香港生活”講座。這是音樂人首次登上文化週末大講壇,也是第一位歌手明星來到這種形式的講座上與歌迷和讀者交流。 [6] 
●2009年11月,著名填詞人林夕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流行文化與我的字詞世界”講座。 [7] 
●2010年5月,著名作家蘇童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一個人的戰爭——我的文學與我的電影”講座。 [8] 
●2010年6月,著名學者、教授、博導單世聯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康有為、梁啓超與中國現代化”講座。這是文化週末大講壇第一次走進東莞理工學院(松山湖校區),開啓了文化週末大講壇走進校園的新模式。 [9] 
●2010年9月,主持人、作家、中國性格色彩研究中心創辦人樂嘉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解密紅藍黃綠 移動色彩人生”講座。
●2011年5月,著名收藏家收藏家、古董鑑賞家,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馬未都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盛世與收藏”講座。講座上,馬未都就中國上下五千年的盛世史抒發感慨,從歷史軼事到現實社會,從制度建設到文化核心競爭力,給觀眾上了以史為鑑的一課。 [10] 
●2011年6月,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文學照進人生”講座。莫言在大講壇與文學愛好者們分享的創作心得與體會,以及他給東莞留下的吉光片羽的印象,為不少人制造了一個文學外的餘温話題。 [11] 
●2011年7月,台灣當代著名攝影家阮義忠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觀看之道——我的攝影美學和我的生活哲學”講座。
●2011年11月,著名翻譯家、中國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林少華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夜雨書燈 我的幸福來源”講座。 [12] 
●2012年7月,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我為什麼為孩子寫作”講座。 [13] 
●2012年9月,著名電影明星、作家、翻譯家胡因夢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女性的覺醒”講座。
●2012年10月,知名編劇、導演蘆葦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追尋中國電影的靈魂”講座。
●2012年12月,詩人、台灣文學大師、當代著名評論家余光中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旅行與文化”講座。該講座引起巨大轟動,人們還依然記得那排到人民公園的車龍,還有在另一個演播廳直播講座現場,讓那些無法在現場聽講的觀眾一睹大師風采的景況。 [14] 
●2013年3月,著名作家劉醒龍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文學的覺醒”講座。 [15] 
●2013年6月,文化週末大講壇第一次走出東莞,走進香港書展,香港傳媒人、專欄作家、文化評論學者馬家輝,作家、文學評論家和政論家楊照,資深媒體人、專欄作家、《晶報》總編輯胡洪俠三人做了題為“所謂中年所謂青春:三城男人的城市書寫”講座。 [16] 
●2013年7月,文化週末大講壇攜手匯峯中心,舉辦了3場講座。分別是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林谷芳 “禪——生命的歸零”講座;8月,作家、文化評論人張大春“大唐與李白”講座;9月,香港文化人、傳媒人梁文道題為“日常生活的慈悲喜捨”講座。這是文化週末第一次為社會企業獨家定製的高端講座。
●2013年10月,著名油畫家、哲學家、藝術家李正天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生命·美學——李正天的哲學世界”講座。
●2013年12月,台灣著名繪本作家幾米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作了題為“我所熱愛的創作”講座。 [17] 
●2014年3月30日下午,台灣著名盲人鋼琴家黃裕翔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為東莞市民作一場主題為追逐夢想的演講。 [18] 
●2014年,6月21日下午,香港知名舞台劇導演林奕華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林奕華從他的戲劇作品談起,講述這一部部作品背後創作的故事和自己的所得所悟。從戲劇到人生,從社會議題到生命意義,林奕華娓娓道來。 [19] 
●2014年,9月28日,台灣詩人、作家、自然觀察者劉克襄做客莞城文化週末大講壇,講述他觀察自然生態的體驗,通過體驗感受台灣在時代變遷中的人文風情。
●2014年10月,著名學者許子東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 [20] 
●2014年12月,台灣作家舒國治做客文化週末大講壇。 [2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