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文化整合

鎖定
所謂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調和而趨於一體化的過程。文化整合的概念起初由文化人類學、文化社會學界提出並關注,後漸為地理學者重視並開始研究,也是文化地理學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
中文名
文化整合
提出者
司馬雲傑
提出時間
2001年
適用領域
經濟領域

文化整合概念

“文化整合”一般用於經濟領域,指企業間通過吸收、學習,創造優良的企業文化。

文化整合影響因素

環境因素
自然環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質基礎。文化整合與政治、經濟因素有密切關係。如美國獨立戰爭時期,殖民地人民由於共同的經濟生活和政治鬥爭,導致了美利堅民族文化的興起。我國政府推行各民族平等的民族政策,有利於保持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同時也有利於各民族之間的文化相互交流、吸收和整合。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質的提高,特別是接受現代文化的人口增多,大大加快了文化整合的速度。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人口大規模移動,造成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整合。先進文化具有強大的影響力,在文化整合中能發揮巨大的作用。先進文化是指各種文化中優秀、合理、符合時代要求的部分。中原漢族先進的農耕技術傳到周邊少數民族地區後,推動了當地農業的發展。語言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媒介,如我國大力宣傳推廣普通話,有力地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整合。如美國作為一個典型的移民國家,形成了有別於西歐文化的美國多元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人口流動頻繁,大批農民進城務工,也促進了我國地域文化和城鄉文化的整合。
文化整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長期的對比選擇和體驗吸收,逐漸實現融合。

文化整合經濟影響

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構成,區域經濟決定地域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但是,文化並不是隨經濟亦步亦趨地發展。文化有自己的獨立性,一旦形成,就有其相對穩定性。文化除受經濟的根本作用外,還受歷史積澱傳統演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個地區過去經濟發達,後因多種因素落後了,其文化影響力仍可能因慣性持續很長時間。政治等社會環境對人的精神世界的影響也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地理環境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一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而影響當地文化進程。一方水土育一方人,風蕭蕭兮易水寒,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地理環境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一地人們的性格和心理。
關係
古埃及人的勞作 古埃及人的勞作
區域經濟的發展狀況對地域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支撐作用,不同的區域經濟孕育出不同的地域文化;而地域文化環境又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各具特色的地域經濟總是體現出受不同類型地域文化影響的深刻印記。作為非上層建築層面的文化,屬於非正式規則的文化,它經歷了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經歷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公共選擇後,最終積澱在這個地區的血液裏,然後,又由一代一代人承襲下去,構成了這個地區的文化底色、社羣特色和民族特質。人們往往把這種文化稱之為傳統文化。傳統文化具有非常持久的穩定性,它是一個地區、一個社羣、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和文化的根。沒有傳統文化,現代文化就沒有存在的土壤。因此,傳統文化在一個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具有穩定、平衡、協調的作用。下面,以幾種具體的地域文化來説明傳統文化對區域經濟的影響。

文化整合約束

概述
地域文化環境是經濟全面發展的不可或缺的前提。在經濟運行中,每一個活動主體都無可避免地感受到文化背景的深沉力量。文化背景的差異,總是通過經濟活動的方式、規模、層次曲折地反映出來。在當代,文化力量對於經濟效益的作用日益顯著,一方面,人們享受着文化背景所賜予的靈感和力量;另一方面,他們也日益感受到消極文化所帶來的惰性與鎖定效應
精神力量
地域文化本身具有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現代市場經濟絕不是沒有主體的單純經濟運作過程,而其主體就是具有健全的經濟理性和道德約束的人。經濟發展離不開人的文化素質的提高,一定的經濟土壤必然生長出與之相適應的文化。當地域文化經過挖掘、整合、歸納、成型,被羣眾所認可進而深入人心之後,它就會成為一種粘合劑,使廣大幹部羣眾團結起來,樹立起共同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從而對本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時時刻刻發生影響和作用。不同的地域文化也塑造不同品位的人,不同品位的人創造出有着質的差異的生產力的其它要素,進而影響到經濟發展、社會興衰。地域文化一種生產力。因為經濟成果並非一種單純的物質加機械、資源加資金,而是包括文化教育、思想精神、科技智慧等因素的綜合凝結。社會歷史的發展實踐表明,經濟需求有着明顯的文化導向,這種導向逐步由原來以經濟價值、經濟消費為中心轉變到以心理、道德、社會及審美等精神價值為中心。用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的話説,就是由原來只能滿足少量基本物質需求的經濟,轉變為力求滿足永無止境的各種精神需求的經濟,這在知識經濟的時代表現尤為突出,成為社會的發展趨勢。
經濟與文化的關係
一般來説,先進的文化造就發達的經濟,落後的文化只能伴隨着貧困的經濟。例如,長江三角洲經濟迅速增長的原因中,歷史傳統、科技人文等地域文化因素即是重要一方面。但也有例外。日本文化是一種拿來主義式的文化,這種文化是把外部的東西拉至內部,呈現出典型的縮小意識。所以在歷史上日本把自己的文化教授給外國的很少,日本文化史又被稱為外國文化學習史。然而,正是這雜合式的“反求優化”的文化導致了日本在近代的崛起。深圳的文化也是一種開放式的文化雜合體。
市場化全球化網絡化將最終合地域文化淡化直至消亡。當今信息社會使得處於不同地域的居民面對着共同的生活境遇,不在自己身邊發生的事情再也不是像過去那樣與自己完全不相關了。全球化的浪潮,把不同地域納入到同一的、全國性的、甚至全球性的體系之中,從而促使人們的眼光從狹隘的、封閉的視野中擺脱出來,而把更遙遠的地域範圍作為自身的關注對象,對更遙遠的地域出現的文化現象發生興趣。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文化正逐漸脱離產生它的特定社會語境,轉而成為一種“浮動的符號”,直接進入其他不同地域的文化語境,並融入一個巨大的全球文化網絡之中。在許多連生活必需品還仍然匱乏的鄉村城市,人們卻可以收看到衞星電視音樂電視有線電視和色情電影或收聽到世界來自各個角落的無線廣播,可以通過網絡連接整個世界。隨着中國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我們各地的地域文化也在經歷着深刻的變化。市場經濟、全球化浪潮和信息網絡不僅是摧毀“一切萬里長城”,“打破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的強大力量,而且也是摧毀地域文化邊界的一種最鋭利武器。當地域文化被商業化的文化生產機制加以大眾化的製作、改造之後,它原有的地域侷限性和特殊性等特徵就會被無情地、徹底地削平,從而具有了平均性、同質性、大眾性、普適性的特徵。這時,傳統的抱死守舊和全盤西化都會給中國社會的發展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市場化、全球化和網絡化要求我們建立兼容創新的地域文化形態。這是一種科學文化的整合與文化的生命接續方式,促使地域文化形態不斷地對我國優秀的文化傳統和世界的先進文化進行優化選擇、整合吸收,在吸收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