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數(拼音:shù、shǔ、shuò)是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 [4]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 [2]  ,產生時代可能更早 [3]  。“數”本義是查點、統計,引申指列舉過錯,加以懲罰,如:數落;又引申指比較起來最突出的,如:數一數二;表示以上動詞意義時,均讀作shǔ。數又讀作shù,表示數目的意思,用作名詞;又引申指計算、量化的符號,如數碼、數字;又引申指不確定的約數,如數次、數年。數又讀作:shuò,表示頻繁的意思,用作副詞。 [14] 
中文名
拼    音
shù,shǔ,shuò [6] 
繁    體
部    首
[10] 
五    筆
OVTY [1] 
倉    頡
FVOK [1] 
鄭    碼
UFZM [1] 
筆    順
點、撇、橫、豎、撇、捺、撇點、撇、橫、撇、橫、撇、捺 [10] 
字    級
一級(編號:2999) [4] 
平水韻
去聲七遇,上聲七麌,入聲三覺 [11] 
漢字結構
合體字,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會意字
四角碼
9844₀ [1] 
注音字母
ㄕㄨˋ,ㄕㄨˇ,ㄕㄨㄛˋ [6] 
總筆畫數
4+9
異體字
𢿘,𣀭,𡢏,𢿙,𣤋
統一碼
6570 [1] 

文字源流

“數”通常被認為是形聲字,從戰國文字到楷書均為從攴、婁聲。形旁“攴(pū)”為手持器械的樣子。“數”本義是計算,從攴,表示數的本義與治事有關。“婁”字作聲旁指示這個字的讀音。在數千年的語音演變過程中,“婁”字和“數”字的讀音發生了不同的變化。所以,現代“數”字的讀音和古代“數”字的讀音,已經大不相同了。但在造字的當初,“婁”字和“數”字的讀音是相同或相近的。 [2]  [14] 
也有學者認為“數”來自於甲骨文中的圖A、圖B。從甲骨文字形看像結繩的形象。“數”的偏旁“攴”,象形作手,好比用手在繩子上打結記數。按照這種理解,“數”是一種動作,因此最初的“數”是動詞。由於數(shŭ)出來的是數目,便由動詞的數(shŭ)變成了名詞的數(shù)。後來打結記數的形象變成了聲旁“婁”,“數”就成了從攴、婁聲的形聲字。 [3] 
形旁“攴”的變化較小,個別的易作“殳”,屬於形義皆近偏旁的通用,未能進入主流。聲旁婁則變化較大,其實都是構件𦥑、角、女的變易,皆有蹤跡可尋。《説文》釐定作從攴婁聲,分析“婁”為“從毋中女”,是理據重構。隸楷以後字形均承篆文而來。後來將“攴”寫作“攵”。簡化字字形依草書楷化而來。 [2] 
除了“數數”和“數目”這兩個常用的含義以外,“數”字還有其他一些引申義。計算是謀劃事情時常用的方法。人們常説做事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要算計一下是否“划算”,這都表明計算是制定策略的重要手段。由此,“數”字引申為策略的意思。古人常用算卦的方法預卜未來的事情,算卦也離不開計算,所以“數”字也指占卜之術。古語説“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意思是説占卜也有失算的時候,鬼神也有不明白的地方。任何事物都有一個“數”的限度,古人把“數”的限度稱為“天數”。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日月輪迴,四季交替,都含有數的節律。生命的節律就是“命數”,所以“數”又有命運的意思。 [14] 

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組詞
shù
名詞
數目;表示事物多少的量。
figure;
number
《左傳·隱公五年》:“公問羽數於眾仲。”
《漢書·律曆志上》:“數者,一、十、百、千、萬也。”
《呂氏春秋·盡數》:“長也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
數量;人數;不計其數
底細。
base
峻青《海嘯》第三章:“這一切,他心裏都沒有數。”
心中有數
古代六藝之一。指計算、數學的技術。
arithmetic
《周禮·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數學上表示事物的量的基本概念。
number

一種語法範疇,表示名詞或代詞所指事物的數量。一般分為單數和複數



道理,方法。
method
《商君書·算地》:“故為國之數,務在墾草。”
唐·元稹《沂國公魏博德政碑銘》:“帝命弘正,予言是聽。理亂有數,其道甚明。”

技藝;技巧。
art
《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為數,小數也。”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總術》:“數逢其極,機入其巧。”

策略;權術。
tactics
《管子·小問》:“夫誅暴禁非而赦無罪者,必有戰勝之器,攻取之數。”

歷數。即古代的天文學。

《史記·五帝本紀》:“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特指方術,如占卜之類。
divination
戰國·屈原《卜居》:“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金·王若虛《焚驢志》:“(鎮陽帥)督下祈雨甚急,厭禳小數,靡不為之。”

規律;法則。
law
《後漢書·鄧寇傳論》:“以至顛敗者,其數有可言焉。”
唐·劉禹錫《天論中》:“夫物之合併,必有數存乎其間焉。”

道理。
reason
《韓非子·孤憤》:“夫以疏遠與近愛信爭,其數不勝也。”

天命;命運。
destiny;fate
花月痕》第五回:“老尼道:‘居士請了,數雖前定,人定卻也勝天,只看居士本領罷!’”
王任叔《疲憊者》:“這都是數該如此,所以我總餓也餓不死的。”
定數;在數
法;法制。
law
《管子·任法》:“聖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數而不任説。”
《韓非子·制分》:“夫治法之至明者,任數不任人。”

順序;次序;等級。

《逸周書·大聚》:“復亡解辱,削赦輕重,皆有數。”
《荀子·勸學》:“其數則始乎誦經,終乎讀《禮》。”
宋·王安石《上宋相公書》:“自去吏屬之籍,以至今日,雖嘗獲侍燕語,然不能自同眾人之數也。”
禮數;儀節。
rites
《左傳·昭公三年》:“今嬖寵之喪,不敢擇位,而數於守適。”

古代指星象的度數。

《孫子·火攻》:“凡軍必知有五火之變,以數守之。”

數詞
幾。表示不定的少數。
a few;several
《史記·汲鄭列傳》:“(汲黯)為右內史數歲,官事不廢。”
楊朔《前進·鋼鐵的大軍》:“這裏以數十輛美國的戰防炮為前導。”
數年;數次
shŭ
動詞
計算;查點(數目)。
count;
enumerate
《周禮·地官·廩人》:“以歲之上下數邦用,以知足否,以詔谷用,以治年之兇豐。”
劉半農《一個小農家的暮》詩:“他們數,他們唱:‘地上人多心不平,天上星多月不亮。’”
算在數內。

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廬江水》:“廬山,彭澤之山也。雖非五嶽之數,穹隆嵯峨,實峻極之名山也。”
唐·李德裕《次柳氏舊聞》:“有陷在賊中者,為祿山所脅從,而黃幡綽同在其數。”

計算或比較起來最突出。

唐·杜甫《韋諷錄事宅觀曹將軍畫馬圖》詩:“國初已來畫鞍馬,神妙獨數江都王。”
趙樹理《登記》:“我看三個裏頭,就還數人家小飛蛾這一個標緻!”
數不着;數得上;數一數二
亞於;次於(常置於“不”之後)。

宋·蘇軾《謝賜御書詩表》:“文不數於遊夏,書已逼於鐘王。”

數説,一件一件地説。
say
《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
儒林外史《第六回》:“(趙氏)數了又哭,哭了又數。”

責備;列舉過錯或罪狀。
scold
《左傳·僖公二十八年》:“數之以其不用僖負羈,而乘軒者三百人也。”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珊瑚》:“王傲不相下,反數其惡。”
數落;數説
稱道。

《荀子·王霸》:“不足數於大君子之前。”
《後漢書·文苑傳下·禰衡》:“餘子碌碌,莫足數也。”

分辨;考察。

《詩經·小雅·巧言》:“往來行言,心焉數之。”

shuò
副詞
屢次。

《孫子·行軍》:“屢賞者窘也;數罰者困也。”
《史記·李斯列傳》:“見吏舍廁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數驚恐之。”
動詞
親密;親近。

《左傳·成公十六年》:“無日不數於六卿之門,國之材人無不事也。”

形容詞
極速;快。

《禮記·曾子問》:“不知其已之遲數,則豈如行哉!”
漢·張仲景《傷寒論·辨脈法》:“其脈浮而數。”

緊促;緊湊

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聲清以浮,其節數以急。”

(又讀cù)細密;稠密。

《孟子·梁惠王上》:“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
《呂氏春秋·辯土》:“慎其種,勿使數,亦無使疏。”

(表格信息來源:《現代漢語詞典》 [6]  《漢語大字典》 [5]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三】【攴部】所矩切(shŭ)
計也。從攴婁聲。 [7] 

説文解字注

【卷三】【攴部】
計也。六藝六曰九數,今《九章算術》是也。今人謂在物者去聲,在人者上聲,昔人不盡然。又引伸之義,分析之音甚多,大約速與密二義可包之。
從攴,婁聲。所矩切,古音在四部。 [7] 

廣韻

所矩切,上麌生 ‖ 婁聲侯部(shŭ)
數,《説文》:“計也。”所矩切。又所句、所角二切。二。
色句切,去遇生 ‖ 婁聲侯部(shù)
數,筭數。《周禮》有九數:方田、粟米、差分、少廣、商功、均輸、方程、贏不足、旁要也。《世本》曰:“隸首作數。”又色矩、色角二切。又音速。
【校釋】音速:屋韻桑谷切無“數”字。
所角切,入覺生 ‖ 婁聲屋部(shuò)
數,頻數。 [8] 

康熙字典

【卯集下】【攴部】 數
(shŭ)《廣韻》所矩切。《集韻》爽主切。並音籔。《説文》:計也。《易·説卦》:數往者順。《詩·小雅》:心焉數之。《禮·曲禮》:問國君之富,數地以對。
又《博雅》:責也。《左傳·昭二年》:使吏數之。注:責數其罪。
又《集韻》爽阻切。音所。義同。
(shù)又《廣韻》色句切。《集韻》《韻會》《正韻》雙遇切。並音捒。算數也。《羣經音辨》:計之有多少曰數。《類篇》:枚也。《易·節卦》:君子以制數度,議德行。疏:數度,謂尊卑禮命之多少。又《繫辭》:極數知來之謂佔。疏:蓍策之數。《書·大禹謨》:天之歷數在汝躬。疏:天之歷,運之數。《周禮·天官·小宰》:掌官常以治數。注:治數,每事多少異也。《後漢·律曆志》:隸首作數。注:隸首,黃帝之臣。
(shuò)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並色角切。音朔。頻數也。《禮·祭義》:祭不欲數,數則煩。
又《爾雅·釋詁》:數,疾也。疏:皆謂急疾也。
(sù)又《集韻》蘇谷切。音速。《禮·樂記》:衞音趨數煩志。注:趨數,讀為促速,聲之誤也。《史記·賈生傳》:淹數之度兮,語餘其期。注:徐廣曰:數,速也。
(cù)又《集韻》《韻會》並趨玉切。音促。細也。《孟子》:數罟不入洿池。趙岐注:密細之網。
(xǔ)又《集韻》聳取切。音繏。數數,猶汲汲也。
(shù)又所錄切。松入聲。汲水疾也。《莊子·天地篇》:數如泆湯。
(suō)又所六切。音縮。數數,迫促意。
(zhuó)又仕角切。音浞。促也。
又《韻補》葉先奏切。陸機《宣猷堂》詩:篤生我後,克明克秀。體輝重光,承規景數。 [9]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楷體) 字形對比(楷體)

書寫提示

數字書寫筆順 數字書寫筆順
“米”的末筆捺改點。“女”3畫,㇛(撇點)一筆寫成,橫筆右端不出頭。“婁”“攵”寬窄相當,頂部“婁”高,底部左右旁齊平。“婁”,“米”和“女”分寫在橫中線上下,右側緊貼豎中線。“攵”,首筆撇收筆于田字格中心;捺與撇相交於右下格,底部撇尖高於捺腳。 [10]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sl
i̯u
王力系統
ʃ
ǐwɔ
董同龢系統
s
周法高系統
s
iew
李方桂系統
sl
jugx
西漢



東漢





juo


juo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ʂ
i̯u
擬音/王力系統

ʃ
ǐu
擬音/董同龢系統

ʃ
juo
擬音/周法高系統

ʂ
iuo
擬音/李方桂系統

ju
擬音/陳新雄系統

ʃ
ǐu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3]  [15]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上聲
九麌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所矩切/所句切/所角切
ʃjuo
去聲
十遇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色句切/色矩切/色角切/音速
ʃjuo
入聲
四覺
開口呼
二等
全清
所角切
ʃɔk
集韻

上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阻切
ʃiɔ

上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聳取切
sio

上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主切
ʃio

去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雙遇切
ʃio

入聲
合口呼
一等
次清
蘇谷切
suk

入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所六切
ʃiuk

入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趨玉切
tsʰiok

入聲
合口呼
三等
次清
所錄切
ʃiok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次清
色角切
ʃɔk

入聲
開口呼
二等
全濁
仕角切
ʤɔk
禮部韻略


上聲




所矩切



去聲




雙遇切



入聲




色角切

增韻


上聲




所矩切



入聲




蘇谷切



入聲




趨玉切



入聲




色角切

中原音韻

上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ʂu

去聲
魚模
合口呼

全清

ʂu
中州音韻


上聲
魚模




葉疎上聲



去聲
魚模




葉疎去聲



入聲作上聲
蕭豪




聲卯切



入聲作上聲
歌戈




葉要

洪武正韻

上聲
五姥


全清
所武切
ʃu

入聲
一屋


全清
蘇谷切
suk

入聲
一屋


次清
千木切
ts‘uk

入聲
六藥


全清
色角切
ʃuak
分韻撮要

陰入
第十剛講降角






陰上
第十二孤古故






陰去
第十二孤古故





(表格信息來源:漢典網 [12-13] 
參考資料
  • 1.      .漢典[引用日期2019-01-17]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M]: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251
  • 3.    戴吾三著.漢字中的古代科技[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01:256-257
  • 4.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4-01]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 3[M]:四川辭書出版社;崇文書局,2010.04:1579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現代漢語詞典 第6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06:1209;1211;1227
  • 7.    [東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 説文解字 1 全注全譯版[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335
  • 8.    餘乃永校注. 新校互注宋本廣韻[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0.07:263;366;465
  • 9.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 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 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2008.08:422
  • 10.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 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321
  • 11.    平水韻 七麌  .搜韻網[引用日期2021-04-01]
  • 12.    數的音韻方言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4-01]
  • 13.    數的上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4-01]
  • 14.    時學祥,趙伯平主編;中國中央電視台海外中心專題部編.語林趣話 精選本[M].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7.01:369-370
  • 15.    數的中古音  .漢典網[引用日期2021-04-0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