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數智化

鎖定
“數字化”與“數智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數字化”是技術概念,而“數智化”屬於數字技術的應用,兩者雖有聯繫,但層面相去甚遠。
“數字化”追根溯源,源於上世紀40年代的香農證明的採樣定理,即用離散的序列可以代表連續的函數,形象地説,萬事萬物都可以納入0和1的算籌,任何具象都可以抽象為數字而已,都可以進行“數字化”。
認識到了“數字化”的道理,這只是第一步,但要想實現“數智化”,就需要各方面的技術進步,開發數字技術與應用數字技術,就需要人先行進步,在這一進步的過程中,就產生了“數智化”的概念。
中文名
數智化
適用領域
科技、商業

目錄

數智化定義

“數智化”一詞最早見於2015年北京大學 [1]  “知本財團”課題組提出的思索引擎課題報告,是對“數字智商”(Digit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的闡釋,最初的定義是:數字智慧化與智慧數字化的合成。

數智化性質

這個定義有三層含義:一是“數字智慧化”,相當於雲計算的“算法”,即在大數據中加入人的智慧,使數據增值增進,提高大數據的效用;二是“智慧數字化”,即運用數字技術,把人的智慧管理起來,相當於從“人工”到“智能”的提升,把人從繁雜的勞動中解脱出來;三是把這兩個過程結合起來,構成人機的深度對話,使機器繼承人的某些邏輯,實現深度學習,甚至能啓智於人,即以智慧為紐帶,人在機器中,機器在人中,形成人機一體的新生態。這是對“數智化”的原始認識。

數智化應用

隨着數字技術的發展,應用程度的快速提高,“數智化”的概念也在不斷地豐富與擴展。
數碼相機、數字電視開始,數字技術與產品結合,使產品更聰明,這是最初的“數智化”形態(當時還沒有這個概念)。
將數字技術用於企業管理,提升企業的決策效率與質量,使企業更聰明,這是“數智化”的第二階段。
數據上雲之後,不同來源的數據形成聚合,人機協同的領域日益擴展,人與環境的響應關係越來越密切,使城市更聰明,這是“數智化”的第三階段。
“數智化”的傳統認識,最高階段就是“智慧城市”與“萬物互聯”,但也有學者認為,“數智化”還有第四階段,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的“思頻互聯”,也就是把人的思維看成是“萬物”的特殊組成部分,進行特殊的“互聯”,把“數智化”繼續推進到文化層面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