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敵後戰場

鎖定
抗日戰爭時期,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為主體的武裝,脱離大後方,在敵後同敵人作戰而開闢的區域。 [1] 
中文名
敵後戰場
發生年代
抗日戰爭時期
戰場介紹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以國民黨軍隊為主體的正面戰場連連失利,大片國土淪陷。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武裝,挺進敵後,先後在華北、華中、華東、華南各敵佔區開闢了大小30餘塊抗日根據地。國民黨軍隊在擔負正面戰場作戰的同時,也派出相當多的部隊,在淪陷區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建立了豫東、山西、浙西、海南、豫鄂皖邊區等游擊區。在日軍戰略進攻階段,敵後戰場從戰略上牽制了日軍對正面戰場的進攻,配合正面主力軍的對日作戰。在相持階段,正面戰場仍堅持作戰,但戰略作用卻日益降低,敵後戰場在全民族抗戰中日益發揮出重要的戰略作用,成為中國抗日戰場的主戰場。國民黨雖然不斷與共產黨磨擦,但兩個戰場仍保持着互為需要的戰略配合關係。在反攻階段,敵後戰場全面出擊,解放了大片國土,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根據地迅速擴大,後來成為反對國民黨發動內戰,進而徹底打垮國民黨的戰略基地。 [1] 
參考資料
  • 1.    章紹嗣,田子渝,陳金安 主編.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武漢:武漢出版社.1995.第41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