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整理石頭

鎖定
《整理石頭》是詩人閻安創作的詩集,首次出版於2013年3月。
《整理石頭》收錄了閻安最近兩三年所創作的主要作品,詩集的基本風格是那種北方才有的明澈、疏朗、開闊和敞亮。閻安自覺地將自己放在一個空間和時間、地理和文化、人文和自然的時空軸線的焦點上,將自己的視野投射到那片北方中央地理所營造的環境中,去發現大地山川、人物風雨、花草石頭、內心投影和生命經驗,然後提煉出詩。他的詩歌也因此是當代中國的一種現代詩歌,一種發現了源頭,又成為新的源頭的詩歌。 [1] 
2014年8月13日,《整理石頭》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4] 
作品名稱
整理石頭
作    者
閻安
創作年代
當代
文學體裁
詩集
首版時間
2013年3月
字    數
88千字

整理石頭內容簡介

《整理石頭》收錄了閻安最近兩三年所創作的主要作品,詩集一共分為6個部分:“北方的書寫者”“鯨魚與疆域”“協調者的峽谷”“飛機和雪”“我一直崇拜的山”“整理石頭”,收錄了北方的書寫者、北方那些藍色的湖泊、黑鐵與烏雲、一個會飛的孩子、吹過了頭的大風、大地的盡頭、瞭望者、獨流河、少年行、我的故鄉在秦嶺以北、南方北方、和鏡子睡在一起、童年時候的一座山等詩作。 [1-2] 

整理石頭作品目錄

第一卷 北方的書寫者
第二卷 鯨魚與疆域
第三卷 協調者的峽谷
第四卷 飛機和雪
第五卷 我一直崇拜的山
第六卷 整理石頭 [2] 

整理石頭作品鑑賞

《整理石頭》可視為閻安對人生與世界、民族血脈與人文理性思維脈絡的整合與昇華,像秦嶺一般厚重,像八百里秦川那樣渾闊而蒼茫,像是“石頭”,紅色的、黑色的、鐵灰色的、鋼藍色的石頭那樣奇崛而堅硬,包藴着歷史與文化、人性與神性、骨骼與血脈、已知與未知,暫時與永恆的思考,竟是如此的淵默而渾莽。
這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祖祖輩輩安置魂骨的土地,有藍色的湖泊和蒼鬱的樹林,曠遠而又孤寂,卻永遠走不出遊子尋歸的心。散淡的田園式生活模式和深摯的鄉戀情結,正受到現代生活的無可躲避的衝擊。“那座童年的山如今道路縱橫/機聲隆隆夜晚降臨後我才知道/山上那棵威風凜凜的樹也不在了/比之更加威猛高大的鋼鐵井架/代替它站在高處”(《回鄉記》),昔日故鄉已不復存在,讓人有無可名狀的悵惘。伴隨着城市化的進程,冷寂的鄉村成為“一個主人們再也不會回來的地方/一個如今已交給蜘蛛守候的地方”(《我偶爾路過的一個地方》)。物質文明的理性是堅硬的,它以其堅硬建構理性的天堂,於是“渭河涇河灞水/這些曾經讓美人和時間一同肥腴的河流/如今就彷彿消失了一樣/沒有人再關心它們的下落”“這是一個下水道比河流更重要的時代/這是一個談論地鐵隧道穹頂造型/比談論天穹更多的時代”(《關中平原》)。詩人何嘗不懂現代化的歷史進程,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光榮與夢想,是一種嶄新的生活方式、羣體人格和價值取向。然而它又是一柄雙刃劍,它的另一面是破壞了自然景觀和生態平衡,也消解了人與人的親和力,詩人在無法化解的矛盾中嘆惋和憂傷。他清醒地知道“我的挖掘機和我不一樣當我又一次/撫摸着又一棵倒地而死的千丈之高的樹/滿含淚水它卻如入無人之境一樣/它就像一頭終日饕餮而不知滿足的/猛獸一樣它不停下來/披星戴月繼續向前”(《挖掘機》)。挖掘機是一種象徵,它表明工具理性的發展不可阻擋。詩歌作為文化精髓、生命搖籃和精神家園,詩人的良知使之自覺地與全世界的文化精英一起呼喚科學人性化,並探尋以自然文化為象徵的精神歸屬。詩人便以文化使者的熱忱,唱起《使者的讚美詩》:“春天在大海和雲朵之間送來幸福/而夏天星星的花蕊燃紅了全部蒼穹/天空碩大的葵盤向下垂着像母親的肚皮/不僅接近了生活而且構成了生活本身”。
閻安在《自序》中寫道:“我們肯定不是僅僅生活在現實中,詩歌的維度也不單單在現實中,它必須從時間出發,用直接關聯時間的那樣一種浩大的觀照體系,概括整個世界,然後才能把詩性意識對世界和人的關懷誠懇地落實在每一個時代。時間,才是人的那個來去自由的故鄉”。於是我就沿着他所指引的時間之河去尋找存在的永恆,那便是他眼中作為實體和喻體而存在的“石頭”,是在時間與空間的雙重維度中常青不老的生命。《山上的石頭》“稜角堅硬而粗糙”“彷彿一個個倒地而亡的朝代/多少年後才白骨散盡/才選好這一塊山上的石頭/將如釋重負的心思微笑地顯現”“它沉默着被世界忽略/但卻無法讓誰據為己有”,這不就是堅韌不屈、九死不悔的人格精神的象徵嗎?這不就是中華民族文化性格的象徵嗎?他直言《一個石匠》是“我的父親呵/他孤僻而令自己沉醉的一生/日復一日地在夕陽西下之後/在黃昏的黯然和身體的炭黑之中愈陷愈深/全不顧悲憤的北方星光下/比星光更亮的火星飛濺”!詩人從多側面多角度,表現自己與石匠的血脈相系、魂骨相承,使之成為審美理想的造型,那是“一個乍看上去有點冷落的人一個囚徒般/把事物弄得不尋常的聲響/而自己卻安於緘默的人/一個把一塊塊的石頭壘起來/壘出交響曲一樣宏大節奏的人/一個像石頭一樣具有執着氣質和精細紋理的人”(《整理石頭》)。在層層遞進的排比句式中,鑄造了深沉隱忍、堅韌厚重的民族性格,如華山秦嶺般屹立於天地間。閻安以雷霆萬鈞般的巨大音奏,完成了他這部大地頌辭的華彩樂章:“那在轟響着滾落的巨石後邊追趕巨石的人/那在背後被更加巨大的巨石追趕的人/那狂奔不息的人大喊大叫的人/一次次錯過了巨石追來的打擊而將危險置之度外的人/是幸福的人有着孩童般不可克服的純潔/和猛獸般不計後果的為世界獻身的氣度”。在這雄渾迴響中引發我們心絃的共鳴和美妙的想象——這就是我們引以自豪的披荊斬棘的領路人,這就是幾經沉浮獲得永生的人,也是中華民族歷經坎坷百折不撓、追逐夢想的詩意象徵。 [3] 

整理石頭作品影響

  • 榮譽表彰
2014年8月13日,《整理石頭》獲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 [4] 

整理石頭作品評價

閻安以寬闊的歷史眼光、深遠的文化憂思完成了個人的精神獨旅。他着眼於現代文明又立足於鄉土農耕情懷,紮根於西部又在地方性體驗中尋求超越,深切地關注現實,又在時代的複雜經驗中實現詩學的提煉和昇華。他的詩隱忍樸拙,真誠沉穩,具有石頭般的質地。(第六屆魯迅文學獎授獎辭) [5] 

整理石頭作品爭議

2015年7月2日,紀實作家張弓的實名發佈了一條微博,題目是《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被舉報 還有多少文學大獎可用文物換?》,微博稱,“近日,一封陝西作協副主席閻安向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行賄得魯迅文學獎的檢舉信在各大論壇瘋傳,稱閻安為了得到2014年的魯迅文學獎,向高洪波行賄,用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換得了魯迅文學獎。”
舉報信稱,“2013年7月份,陝西作協副主席閻安為了得到魯迅文學獎,和他弟弟帶着一份國家珍貴文物,到中國作家協會給高洪波行賄,高洪波推辭一番後,最終收下了這份‘比較貴重的東西’,並利用其‘魯獎評委委員會’主任的便利,暗中幫助陝西作協副主席閻安疏通關係,並使閻延安最終獲得了當年的’魯迅文學獎’。” [6] 
2015年7月4日23時許,中國作協官方網站中國作家網在首頁發佈了兩則消息。其中題為“中國作協表示:文學評獎堅持公平公正,正對有關反映進行調查瞭解”的消息稱,“中國作協始終堅持文學評獎的公平公正……對於近日對有關高洪波和閻安的反映,中國作協高度重視,正在進行認真的調查瞭解”。文中,中國作協相關負責人還表示,中國作協近年來對評獎條例、評獎方法、監督程序等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改進,以不斷增強評獎的公開透明與公平公正,維護和提高評獎的公信力。另一則“高洪波閻安分別對網上有關反映作出迴應”的消息中寫道:閻安説,“2014年春,我去北京出差,去中國作協拜訪高老師。為感謝之前他給我的詩集撰寫評論,我帶了小米、綠豆和裝有40枚古銅錢的匣子贈送高老師”,“高老師回送了我兩枚印章和一幅他本人的書法作品。2014年第六屆魯迅文學獎頒獎之際,高老師在頒獎現場塞給我一個手提袋,吩咐我一定收好。我回酒店以後才發現原來是我送他的所有古銅錢,裏面還有一張他寫的便條”。
2015年7月5日上午,陝西省作協官網“陝西作家網”上也發表《陝西省作家協會關於作協副主席遭舉報的迴應》。該回應指出:“陝西省作協十分重視,專門就此向當事人進行了調查瞭解”。 [7] 
有作家認為,該事件“把陝西文壇幾代人塑造的形象給毀了。”據報道,2011年7月,陝西省作協中層以上領導都曾收到舉報閻安的匿名信,信中指出閻安“用錢開路,鬼推磨般進入省作協大院抓到實權”。甚至還提到其“籍貫根據需要不斷更改”,甚至反映他有虛改年齡等問題。這封舉報信也沒有影響到閻安,舉報風波不了了之。 [10] 

整理石頭出版信息

2013年3月,《整理石頭》由太白文藝出版社首次出版。
名稱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參考資料
《整理石頭》
2013年3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0401-6
[8] 

整理石頭作者簡介

閻安,本名閻延安,男,1965年8月生,陝西延川人,中共黨員,大學學歷。1984年7月參加工作,歷任《延安文學》雜誌社編輯部主任、常務副總編、總編,延安市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現任陝西省作協黨組成員、副主席,《延河》雜誌社社長、《延河》雜誌執行主編。先後完成並出版個人專著《與蜘蛛同在的大地》《烏鴉掠過老城上空》《玩具城》《無頭者的峽谷》《時間患者》《魚王》《整理石頭》《藍孩子的七個夏天》等10餘部。部分作品被譯成俄語、英語、日語、韓語,在國外出版發行。先後榮獲“2008年度中國十佳詩人”、2013兩岸詩會桂冠詩人獎、第六屆魯迅文學獎詩歌獎首獎、“中國新詩百年百位最具影響力詩人”等獎項(榮譽)。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