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香

鎖定
敬香
給神佛虔誠地燒香。亦比喻給有權勢的人送禮行賄
郭沫若 《孔雀膽》第三幕:“倒沒有什麼,就是往 東寺 敬香的事改在下半天去了。”
中文名
敬香
外文名
burn joss sticks piously
拼    音
jìngxiāng
解    釋
比喻給有權勢的人送禮行賄
道教的敬香叩拜
敬香有兩種,一是殿主燒香,此皆用立香,以三炷為準,插於大香爐內,炷與炷之間距,三炷平列以不過寸寬為合格,故有[燒香不過寸,過寸神不信]之諺。二是壇主拈香,此香以檀香為之,敬拈檀香,非常講究,每炷檀香長短粗細,長不過寸,粗不過分。壇主拈香時,初炷香插入爐中間,二炷插於左,三炷插於右,三炷香平列併攏。香爐左盒盛香面,右盒盛檀香。
空行道人李振凱筆下的《敬香圖》 空行道人李振凱筆下的《敬香圖》
叩拜,叩拜禮,是我國民族傳統禮儀,有不同的敬意和不同的儀規,用不同的禮節以表示,故有九拜之儀。[擎拳恭手],是以表示恭敬之意。後世演變成叩頭作揖禮,直到現在,道教仍行叩頭作揖禮。
叩頭有三叩、九叩之別。 道教以一揖三叩再一揖,為一禮。與上聖高真祝壽、慶賀道場畢要行三禮九叩。叩頭雖用拜墊,實際是五體投地,即雙足,雙手着地,頭磕下去時要頭着手。足站成八字形,雙膝與手同時着地,左手摟着右手,手心皆向下,成十字形,身為一,表示着[八十一化]。
燃香禮佛在於通過以恭敬心、清淨心點燃三支香的方式,傳遞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供養和皈依,感通虛空法界,得到十方三寶加持,與法界諸佛、菩薩溝通、交流。焚香之意,在於通過燃香之形,表達捨棄自我、無私奉獻、普香十方之理;觀想燃香,從有形至無形,從有相到無相,進而淨化精神、反觀內心,以至悟證色空不二之理,達到去染成淨、轉凡成聖的境界。
佛教提倡只要“心香一瓣”,即能普燻法界,凡有所願,皆蒙感應。同時,據《戒德香經》記載,佛弟子阿難欲知世間最殊勝之香,不受風向影響而普燻十方而請示佛陀。佛陀告知,如能守五戒、修十善、敬三寶、仁慈道德、不犯威儀,則其戒香普燻十方,不受有風、無風及無勢、順勢的影響,這種戒香乃是最清淨無上者。這説明,佛教崇尚嚴持戒律、廣修善緣的“真香”,而不拘泥於禮佛時使用何種大小、名貴的香具。
禮佛方法眾多,獻花供果、禮拜誦經、靜坐參禪、轉經繞塔等等,均可培植無限福田,不必過於執着、拘泥於形式。到寺院,敬香禮佛,應以清淨自心,和諧自他,學習正法,樹立正信,更好奉獻自我,服務社會為目的。如此而行,自然福慧具足、增長善根。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