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業書院

鎖定
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按察使翁藻、知縣王?將被沒收為官產的老天主堂(今豫園東安仁街、梧桐路)改建為申江書院,作為舉貢生童月課文會之所。乾隆三十年,道台李永書移建大門,增建誠正堂為講堂,供朱熹位;前有觀星台,後有春風樓。乾隆三十五年,道台楊魁重修,改名“敬業書院”。
中文名
敬業書院
所處時代
清代
類    別
書院
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和五十九年(1794年),書院又經兩次修建,春風樓改建為敬業堂,並增建後軒、穿堂、後齋、左右書室。書院聘請社會名流和飽學宿儒講學、授課,其主旨是使讀書弟子研究舉業,並旁及其他實用學術。書院發膏火銀,資助、獎勵學習。滬上“諸生多在肄業”,“他邑亦有負笈而來者,海上文風??乎日上矣”(楊魁《重修書院記》)。道光年間,兩江總督陶澍題“果行育德”匾,江蘇巡撫林則徐題“海濱鄒魯”匾。咸豐十一年(1861年),老天主堂地產歸還法國天主教會,翌年書院遷聚奎街舊學宮。同治十年(1871年)起兼作考棚,每年兩次縣考。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改稱上海縣立敬業高等小學。民國年間先後成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初級中學、市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