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敬善寺

鎖定
敬善寺是唐朝皇室直接開窟造像的重要洞窟之一,是唐太宗的妃子韋氏所造的功德窟。 [1]  因洞內刻有宣德朗守記室參軍李孝倫撰寫的《敬善寺石像銘》而得名。 [2] 
中文名
敬善寺
地理位置
河南省洛陽市

敬善寺洞窟結構

敬善寺洞窟為前後室結構,前室的窟門兩側雕有兩力士、兩菩薩;後室是主室,正壁主尊為高約兩米的結跏坐阿彌陀佛,佛像寧靜持重,安詳恬靜。

敬善寺洞窟特色

敬善寺洞最為人稱道的是刻於四壁的浮雕“一佛五十菩薩圖”。圍繞阿彌陀佛,眾菩薩坐在同一根而數十莖的蓮花上,姿態萬千,是佛教淨土宗“西方淨土變”最古老的圖畫。由於“一佛五十菩薩圖”通常以繪畫形式出現,因此,敬善寺洞中以石刻表現的“一佛五十菩薩圖”,顯得尤為珍貴。

敬善寺主要佛像

敬善寺洞窟的阿彌陀佛造像的頭部顏色較深,與身體其他部位似乎不太一樣。專家介紹,目前窟內阿彌陀佛佛首並非唐代所雕刻,而是1958年龍門石窟研究院的專家用水泥補制而成。真正的佛首(高39釐米)於20世紀上半葉被盜鑿後流失海外,目前被收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我們從照片上看這尊阿彌陀佛造像原來的佛首,面部豐滿圓潤,長眉細目,唇部飽滿。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