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敦盛草

(中藥)

鎖定
敦盛草,中藥名。為蘭科植物大花杓蘭Cypripedium macranthum Sw.的根。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具有利尿消腫,活血止痛之功效。常用於下肢水腫,淋症,白帶,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中文學名
敦盛草
別    稱
敦樸江區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單子葉植物綱
微子目
蘭科
杓蘭屬
大花杓蘭
分佈區域
東北、華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採收時間
7-9月
用    量
內服:煎湯,6-9g
毒    性
小毒

敦盛草入藥部位

根。

敦盛草性味

味苦,性微温,小毒。

敦盛草歸經

歸膀胱、腎經。

敦盛草功效

利尿消腫,活血止痛。

敦盛草主治

下肢水腫,淋症,白帶,風濕痹痛,跌打損傷。

敦盛草相關配伍

治寒濕性淋病:敦盛草15g,狗脊、牛膝、千年健各30g。水煎分3次衝酒温服。(《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

敦盛草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9g。

敦盛草使用注意

對於用服不當而中毒者,臨牀採取對症治療。

敦盛草採集加工

7-9月採挖。

敦盛草形態特徵

大花杓蘭,又名西藏杓蘭。植株高25-50釐米,具粗短的根狀莖。莖直立,稍被短柔毛或變無毛,基部具數枚鞘,鞘上方具3-4枚葉。葉片橢圓形或橢圓狀卵形,長10-15釐米,寬6-8釐米,先端漸尖或近急尖,兩面脈上略被短柔毛或變無毛,邊緣有細緣毛。花序頂生,具1花,極罕2花;花序柄被短柔毛或變無毛;花苞片葉狀,通常橢圓形,較少橢圓狀披針形,長7-9釐米,寬4-6釐米,先端短漸尖,兩面脈上通常被微柔毛;花梗和子房長3-3.5釐米,無毛;花大,紫色、紅色或粉紅色,通常有暗色脈紋,極罕白色;中萼片寬卵狀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5釐米,寬2.5-3釐米,先端漸尖,無毛;合萼片卵形,長3-4釐米,寬1.5-2釐米,先端2淺裂;花瓣披針形,長4.5-6釐米,寬1.5-2.5釐米,先端漸尖,不扭轉,內表面基部具長柔毛;唇瓣深囊狀,近球形或橢圓形,長4.5-5.5釐米;囊口較小,直徑約1.5釐米,囊底有毛;退化雄蕊卵狀長圓形,長1-1.4釐米,寬7-8毫米,基部無柄,背面無龍骨狀突起。蒴果狹橢圓形,長約4釐米,無毛。花期6-7月,果期8-9月。

敦盛草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0-4000m的山坡林間草地或河谷、河灘草地。分佈於東北、華北、西南及西藏等地。

敦盛草相關論述

《西藏常用中草藥》:“利尿,消腫,止痛,活血。主治風濕腰腿痛,下肢水腫,跌打損傷,淋病,白帶。”
[1-6] 
參考資料
  • 1.    冉先德 .《中華藥海》 :哈爾濱出版社 ,1993年
  • 2.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 .《中華本草》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年
  • 3.    黃燮才.《中國民間生草藥原色圖譜》: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4年
  • 4.    郭曉莊.《有毒中草藥大辭典》: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1992年
  • 5.    江蘇新醫學院 .《中藥大辭典 下》: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6年
  • 6.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 .《中國植物誌》 :科學出版社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