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移民

鎖定
教育移民在中國有兩種現象,一種是長三角地區缺乏藍領工人從西部不發達地區直接招收技校學生,在沿海地區接受培訓後在當地就業落户而產生的教育移民;另外一種現象是部分省份通過將不發達地區教育資源匱乏的學生移民到相對發達的地方進行教育,也稱作為教育移民。
中文名
教育移民
外文名
Education immigration

教育移民產生背景

長三角技工缺乏催生教育移民
教育移民有兩種形式,一種是發達地區欠缺藍領技工,從西部省份不發達地區直接招收技校學生到沿海地區進行教育培訓,畢業後直接在當地就業落户,從而產生移民人口。
與“高考移民”中一些沿海學子向新疆、甘肅遷移的流向相反,西部省份的技校學生向江浙滬轉移的“教育移民”正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長三角是全國教育事業發展最快的地區之一,基本普及了高中段教育。高校擴招後大部分地區高考錄取率都在80%左右。這些使中等職業學校在沿海省份一些家長和學生眼中的魅力幾乎喪失殆盡,不少中等技校面臨“斷炊”的危險。 與此同時,全球製造業正向"長三角"大規模轉移,這使得企業對應用技術人才需求猛增。在長三角的人才庫中,新型技術人才緊缺成為經濟發展中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為了能夠招聘到操縱大型機械的數控技術工人,杭州汽輪機廠等10餘家企業喊出6000元月薪的高價,連續參加了10餘場招聘會,也依然一無所獲。在江蘇無錫,有關部門專門調查了無錫新區700多家外商獨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發現普遍存在“管理人才好找、技工人員難覓”的問題,技工缺口高達上萬人。
高級“藍領”的奇缺不僅成為沿海一些地方的燃眉之急,從長遠看問題也較為嚴重。蘇州高新區和工業園區現有4000多家企業,每年需要中職類畢業生約3萬人,而整個蘇州本地中職類在校生只有1萬多人,每年畢業生不到5000人。 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中國高級技術人才嚴重短缺,企業對高級技術人才的實際需求,要比現有的高級技術人才數量高出大約12個百分點。
國際製造業大量轉移到長三角地區後,需要大批熟練工人,而當地又培養不出如此之多的技工來。前幾年這些地區還可以在農村發展職高,為企業解決一部分勞動力,但隨着高中段教育的普及,職業技校在沿海農村也失去了魅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沿海地區中等職業學校可以採用“教育移民”的方式,到中國的中西部地區招生,以滿足沿海經濟發展的需要。

教育移民具體實施

浙江省教育廳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處副處長王志泉介紹,2003年3月浙江省已着手進行“教育移民”的嘗試。挑選了杭州市寧波市、温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和金華市辦學條件優、教學水平高、社會聲譽好的10餘所國家級或省級重點職業學校與四川重慶新疆、寧夏、甘肅等西部地區進行職業教育合作。具體採取兩種形式:一是浙江省內的職業學校直接去上述西部地區的對口職業學校招生,採用"0+3"合作模式,即中西部地區的職校學生在浙江省完成職校的3年學業,畢業後在浙江安排就業;二是與中西部職校聯合教學,以“1+2”、“1.5+1.5”和“2+1”為主要模式,即在中西部地區相應職校中,選擇品學兼優的學生,在家鄉先完成1年、1年半、兩年不等的職校教育,然後在浙江省相應職校完成職業教育的餘下部分,畢業後由浙江負責安排就業。
浙江科技工程學校、平湖市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東陽市技術學校、温州市華僑職業中等4所學校已分別與四川省廣元市利州職高、重慶市涪陵職業學校、四川省通江縣至成職業中學、新疆吐魯番市職業中學達成合作意向。浙江科技工程學校校長王雪根告訴記者,前段時間由於非典,招生工作受到一定影響,學校預備在四川計劃招生200人,温州市華僑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也表示計劃招收100名飯店服務與管理、烹飪等專業學生。
與浙江剛剛着手這項工作相比,蘇州崑山2001年前便已經搞起了“教育移民”,花大力氣培養藍領工人。蘇州高級技校崑山分校從江西招收學生,招生規模也從兩年前的80人擴大到近300名。據瞭解,這些學生被錄取後直接到崑山上學,前2年為文化基礎和專業技能學習期,第3年為帶薪實習期,實習期間待遇每月500元左右。據瞭解,崑山市雖然本地人口只有50多萬人,但卻有2500多家外資企業。有人初略地算了一下,即使一個企業每年只招10個技術工人,那麼崑山一年就需要2.5萬個技術工人。
2006年5月,天水市創建學習型城市發展戰略研究會負責人王晉自籌資金100萬元,在天水啓動了“幼保工程”和“教育移民工程”。天水市計算機專修學院對74名農村貧困初中畢業生和高中輟學學生進行3個月的免費文化基礎知識、技能操作、勞動維權、自我保護等培訓。同時,“教育移民工程”按協議約定,送到浙江嘉興再進行3個月的服裝製作、電子加工、汽車維修等技能培訓後進入當地企業就業,天水市已向嘉興市輸送了近百人。王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教育移民工程”探索建立了一套集培訓、就業、移民、扶貧等為一體的新路,工程在實施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教育、管理、輸送等制度,並不斷完善。

教育移民作用意義

“教育移民”不僅能為長三角地區培養一大批適應生產第一線的新"藍領",滿足這一地區製造業發展需要。更為重要的是,“教育移民”還能更好地貫徹中央實施西部大開發的戰略,不僅使學生及學生家庭較快脱貧致富,這些高級“藍領”中的一部分人將來如果回鄉創業,中西部地區將因此產生一大批受過良好教育,並在管理水平較高的企業工作過的勞動者,他們將成為中西部地區開發的主力軍。

教育移民優化配置

海南通過教育移民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另一種教育移民是指指通過建設一批用於接收教育扶貧移民學生的九年一貫制學校,把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等的貧困自然村和處於生態核心保護區的邊遠村莊的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遷移到教學條件相對優越的縣、市城區集中就學,與城鎮的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資源,並對納入“教育移民”實施範圍的學生,補助生活費和交通費。這是政策性照顧移民,達到教育資源優化配置。
海南省採取多種渠道,投入1.52億元在全省8個貧困市縣新增優質學位1.5萬個,實現“教育移民”9000人。海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支小紀説:“實施‘教育移民’工程,就是將貧困邊遠地區的學生整體搬遷到城鎮讀書,讓他們和城裏孩子享受同等優質教育資源,我們還將‘教育移民’與扶貧就業結合起來,為這些孩子日後讀職校或上大學打下堅實基礎,從源頭上幫助貧困家庭脱貧致富。”

教育移民具體應用

海南在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等5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屯昌等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對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薄弱,沒有通路、通電、通廣播電視等貧困自然村,處於生態核心保護區的邊遠村莊的小學生、初中生整體搬遷到縣(市)城鎮或人口較多的鄉鎮集中就學。同時,政府對納入“教育移民”實施範圍的學生補助交通費及免除住宿費:初中生每人每年750元,小學生每人每年500元,為這些偏遠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