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的痛和癢

鎖定
《教育的痛和癢》是2005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趙憲宇。 [1]  本書是作者的關於教育的雜文。
書    名
教育的痛和癢
作    者
趙憲宇 [1]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年12月2日
頁    數
305 頁
開    本
16 開
裝    幀
平裝
ISBN
7301084501
版    次
第2版
叢書名
教育之思叢書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條形碼
9787301084502
尺    寸
20.8 x 14.6 x 1.6 cm
重    量
358 g

教育的痛和癢內容簡介

教育的痛和癢 教育的痛和癢
有很多人問我,不是一直在搞課題,在寫論文嗎,為什麼一下子寫起了雜文。對此,我真沒有深思熟慮。我覺得寫着有趣味,寫着順手,也得到了許多人的認可,就寫下去了。本來繼續進行語文教學的研究,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有了一些影響。報刊社的編輯們來約稿子,説怎麼沒有原來寫的論文多了,我説在寫雜文呢。有人支持,有人惋惜。不過,我沒有放棄語文教學的研究,也不會半途而廢。但我也確實感覺到了寫教育雜文的必要性,對我來講意義還可能要大於語文教學的論文。究竟有什麼意義?還是別人的疑問,促使了我的思考。首先是現在不缺少寫語文教學論文的人。寫的人多,文章更多。論文有論文的價值,以前我也寫了很多,也有些作用。有老師經常給我來信,也有的在報刊上經常引用我的話,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在教育教學實際中,採用了我的觀點和方法。但我還是感到,現在的論文有點形式主義和功利主義色彩。有的人的論文,確實是空洞的沒有價值的,有的論文之所以發表或獲獎,也可能是某種協議的結果,更有的論文只是抄抄罷了,了無新意。許多所謂的論文是論吃飽了不餓的東西,不僅無用,反而有害。寫論文的就像是前些年寫詩歌的一樣,寫的人比看的人多多了。況且,真正看了有些論文,還真沒有什麼值得學習借鑑的地方,不要説還浪費時間了。即使有點價值,幾千字的長文章,教師也沒有時間和耐心來看。不少的論文,也只是提出一個觀點,給人一點提醒罷了,也可能就是一篇小小雜文的作用。我寫論文,是要力圖言之有物的,但在大量的這類文章之中,也消失了它應有的價值。我想,還是雜文好,短小,不耽誤時間,又能説清楚一個道理。更為關鍵的是,有的觀點和材料雖不是言之確鑿的東西,由於是雜文而不是論文,就沒有人來揪辮子、打棍子。雜文的優勢很多,比如,現在教育的問題很普遍,用論文的形式根本來不及表達,雜文就可以做到,隨時隨地就可以表達了,不需要裝腔作勢,不需要温酒磨墨,提筆便寫。即使是信口開河,也是圖個快活,信不信由你。特別是我,本來思維就不夠嚴謹,老是被嚴謹的人找茬兒,所以就乾脆以雜文形式為主了。搞文科的就是這樣,思維特點和理科的總有不同,我們學文的人還有一個明顯的優點或者説是缺點,那就是對理科的人特別崇拜,但理科的人好像正相反,他們倒是看不起學文的人。主要的原因是我們的思維跳躍,他們認為這是愚笨的表現。傳統的觀點是學文的人聰明,現代的觀點是懂理科的人聰明,實際上兩者都聰明。我老在説,思維跳躍的人容易創新,而思維嚴謹的人也很好,好在敢於求真。寫雜文,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掩蓋自己對現在教學歪風的鄙夷,也算是一種逃避。陶淵明為什麼棄官從農,主要原因還應該是官場的問題。現在我們的教學尤其是我從事的語文教學,可以説是問題多多,但卻又是一團和氣。現在語文教學研究的流派,可以説眼花繚亂。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但現在是小陰溝裏遂讓豎子成名。成名的路子有千萬條,有的是靠真本事,但也有的是靠自己的欺世盜名,靠的是某種關係,甚至是靠了自己的某些非教學的特點或特長。我想,語文教學是最需要爭論的,沒有爭論至少是語文界自身的怪病。但不爭論是否就是真正形成了一致,或大家真的團結如一人了呢?遠遠不是,實際上許多所謂的家,也只是自己的流派自己欣賞罷了,一團和氣的背後,也是互相不服氣。文人相爭,是傳統,不一定是好事,但教學相爭絕對是好事。餘秋雨和餘傑和古遠清爭論的故事真應該讓教育界羨慕。 [1] 

教育的痛和癢作者簡介

趙憲宇,1962年生,河南息縣人,現在江蘇省無錫市從事教育科研管理和研究工作。大學畢業,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曾任省級重點中學高中語文教師。發表文章300多篇,出版《新高考作文》等多部著作,有10餘項科研成果獲獎。

教育的痛和癢媒體評論

書評
*變形的講台和仄逼的教室;
*被扭曲和損害了的師生形象;
*校園——一個充滿禁果的地方;
*誰來架接社會與學校之間的斷橋;
*坐着牛車在高速路上行進。

教育的痛和癢目錄

前言
1變形的講台和仄逼的教室
“三尺”的故事
怎樣表達
主體與主角
兵法與教學技巧
面對學生的反抗
酒後可以幹什麼
學習的味道
缺少思考的數學
平等的背後
鼓掌的問題
無形的課程表
新的“知識無用論”
想起了唐僧
教室裏的刑具
貓要怎樣走路
孔雀開屏之後
教學改革的鹽巴地帶
形式的狹隘
關注後排現象
拒絕“立即表友誼賽”
2被扭曲和損害了的師生形象
教育需要幽默
教師的魅力在於個性
允許用什麼樣的眼光看異性
學生是一面鏡子
偷來的果子吃着香
師德老了
勝利逃亡
怎樣回憶你的學生
計算態度
教師是什麼“領”
論文,想説恨你不容易
每當明月升起的時候
“不恥下問”的缺陷
畢業班教師的素質
給校長的推薦書單
名著的現代版
名教師的先見之明
學會作弊
腐敗與腐朽
除了西施,誰生氣都是難看的
錯位的教育
我很累,但我很温柔
學生也就有新型的教師觀
遺憾的價值
……
3校園——一個充滿禁果的地方
4誰來架接社會與學校之間的斷橋
5坐着牛車在高速路上行進
後記
再版後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