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育效益

鎖定
教育效益是指教育所產生的效果和利益。是社會得以延續和發展的重要條件。主要表現在:(1)教育的經濟效益,指受過教育訓練的人能在生產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更多的物質財富和國民收入;(2)對精神文明的貢獻,即建設社會的精神文明,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人們的思想覺悟,培養良好的品德和風尚等。 [1] 
中文名
教育效益
説    明
人才對社會所產生的效果和利益
補    充
教育的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
定    義
教育投資所能獲致的效益
類    型
依其研究內涵及運用類型之不同

教育效益教育效益定義

教育投資所能獲致的效益,是社會與個人最關切的課題。
教育效益學的宗旨是研究教育的效益。凡是能夠對教育效益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的事件都可以在這裏體現。教育效益學是教育經濟學的一個分支。至今沒有形成一門完整的學科。
從社會方面來看,教育效益研究的結果可以反映出投資於各級教育所獲得收益之多寡,並可由此獲知社會經濟對於教育所培養的某一類勞動力之需求情形,據此可以作為制訂教育計劃的參考依據之一。從個人方面來看,接受教育因而可以獲得謀生的知識和技能,這一知識和技能的獲得,並能具體表現於個人工作之工資所得,因此,不同教育的年限與類別,其終生所得即可能會有所差異。

教育效益教育效益類型

由於教育效益由於立論觀點的差異而有不同的區分法。教育經濟學家在計算教育效益時,依其研究內涵及運用類型之不同,將之分為不同類型。
教育的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
教育經濟效益是教育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育經濟效益是指通過教育投資生產出一定質量和數量的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生產過程中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社會經濟發展帶來的利益。教育經濟效益,從教育投資來源和所獲收益之間的關係角度,可分為私人經濟效益和社會經濟效益。私人經濟效益是以個人為出發點,考慮接受教育所投資之成本與效益之關係;社會經濟效益是從社會整體的觀點,考慮接受教育所投資之成本與效益的關係。
教育的非經濟效益是指教育所培養出來的各種勞動力和專門人才進入經濟社會各個領域後,對經濟和社會發展所起的積極作用。可以説,教育的非經濟效益比其經濟效益更早地被社會所認識,受到更多的關注。在自然經濟條件下,落後的生產力對教育提出的要求不高,社會寄希望於教育的是培養能夠安邦治國的官吏,那時,人們更多重視的是教育的非經濟效益。資本主義的產生極大地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對教育的要求由單純重視非經濟效益進而也重視經濟效益。教育成了“一項政治性的經濟性的事業”,它兼有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認為:“教育所帶來的應當是文化上和經濟上的雙重效益”,因為“教育的目標除了發展文化以外,還可能會提高一個民族工作能力以及管理各種事務的能力,而人的能力得以提高,又會增加國民收入”。所以,現代教育的價值取向是,謀求政治功能與經濟功能的協調,謀求教育與政治經濟的協同發展,謀求經濟效益和非經濟效益的統一。
教育的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
如果把教育當作一種生產因素,由教育效益是否來自該生產因系,可分為直接效益和間接效益。教育對受教育者個人的直接效益包括:個人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知識、技能、技巧的提高,個人收入的提高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就業選擇能力和市場適應能力的提高等。教育對社會產生的直接效益包括:社會受教育人口的文化素質、勞動素質、社會意識、身體素質等的提高。
教育的間接效益,亦稱“教育外溢效益”。它指在教育產生的效益中,還存在着不直接反映在受教育者個人身上的利益。它同樣是教育效益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有學者認為,“就教育支出來看,教育的間接效益很大,教育的直接效益並非最重要的部分”。教育會產生哪些間接效益呢?英國教育經濟學家布勞格將其歸納為9個方面:即(1)產生當前額外所得利潤;(2)促使額外所得的利潤,代代延續;(3)發現和培養個人的潛在能力;(4)使勞動力具有彈性,充分供給經濟成長中所需求技術人力;(5)促進科學和技術的發達;(6)教導人民守法的行為,降低社會服務的要求;(7)促進國家政治的穩定;(8)保存共同的文化傳統;(9)養成良好休閒娛樂習慣。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教授還提出了“無形收入”,其實也是一種間接效益。此外,教育對科學技術進步的促進、勞動力素質改善從而對經濟發展、經濟增長、社會進步帶來的利益;教育對解決一般性就業、結構性就業、個人職業選擇性就業、經濟轉型、人口計劃生育等使社會和受教育者個人獲益,都可視為教育的間接效益。
對於教育效益的研究,教育經濟學家大多重視直接效益的探討,因為直接效益可以用所得收益表示。至於間接效益,由於衡量的困難,分析極為不易。但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卻比前者更為重要。在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在注重教育的直接效益時,也應特別重視其間接效益。否則,二者配合不當,差距越大,導致的社會問題就越多。
參考資料
  • 1.    顧明遠.教育大辭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