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師

(夏洛蒂·勃朗特著長篇小説)

鎖定
《教師》是英國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長篇小説,是她一生所寫的五部小説中的第一部。該作根據作者的自身經歷寫成。 [1] 
小説講述19世紀英國鄉村,一位博學正直的青年教師威廉·克里姆斯沃思的曲折人生路。該作寫人寫景總是互相結合,互相襯托,清景交融,相映成趣。 [2] 
作品名稱
教師
外文名
The Professor
作    者
(英)夏洛蒂·勃朗特
創作年代
1846年
文學體裁
長篇小説
首版時間
1857年
字    數
170000

教師內容簡介

失去雙親的英格蘭貴族子第威廉·克里姆斯沃思不堪忍受暴富而冷酷的兄長及其它親戚的欺辱,隻身來到布魯塞爾,在當地的一所學校當教師。在執教過程中,他結識了同樣是無依無靠的孤女弗朗西絲·亨利,相同的氣質秉賦、志趣愛好使得他們師生相戀,儘管女校長從中百般阻撓,但始終沒有拆散這對戀人,經過一番曲曲折折,兩人終於結成美滿的婚姻。婚後,弗朗西絲在威廉的幫助下,創辦了一所布魯塞爾第一流的學校,經過十年的奮鬥,夫妻倆功成名就,雙雙帶着兒子回到自己的故鄉—英格蘭,安度餘生。 [3] 

教師創作背景

教師個人背景

《教師》作於1846年,此時夏洛蒂的寫作日漸走向成熟,她把自己的經歷,自己對生活的觀察和認識揉進了這部作品。夏洛蒂是家庭的長女,家庭的貧困使她不得不過早地為家庭生計操勞。在1835年,19歲的她就離家來到露海德學校任教,離開自己熟悉的、温暖的家對夏洛蒂來説實在是件痛苦的事情,然而,為了不靠年老的父親養活,為了支付家庭的開支,以後她又兩次離家,從事在當時相當於奴僕的家庭教師工作,而不是像其他的女子在家坐等出嫁。為了籌辦一所學校她遠涉重洋,不畏艱辛去布魯塞爾豐富自己的知識。《教師》中的主要情節就來源於作者的這些經歷。 [3] 
《教師》中的女主人公弗朗西絲·亨利彷彿是作者的化身。弗朗西絲的父親是一位窮牧師,夏洛蒂的父親也是;弗朗西絲在父母雙亡後由姑媽撫養,夏洛蒂在母親去世後曾跟姑媽一起生活過;弗朗西絲做過女子寄宿學校的教師,夏洛蒂也做過慈善學校的教師;弗朗西絲愛上了她的英國老師威廉·克里姆斯沃斯,夏洛蒂也曾於26歲愛上了她的法國老師埃熱,因為埃熱已在婚姻狀態中,夏洛蒂忍痛斬斷情絲,毅然離去。 [4] 

教師出版過程

《教師》寫於1846年,同年,勃朗特三姐妹合編的詩集自費在倫敦出版,但並未引起世人的關注,詩集只售出了兩本。這一沉重的打擊並沒有使三姐妹退縮,她們不相信文學只是男人的事。夏洛蒂説:“女人與男人有着同樣的感情,她們像自己的兄弟一樣,也需要運用她們的才華,需要有一個發揮自己才智的場所。”從此,她們開始了更加勤奮的文學創作。就在這一年的夏季,安妮和艾米莉將上一年完成的小説《艾格妮絲·格雷》和《呼嘯山莊》,連同夏洛蒂剛寫成的《教師》一併寄給了出版商,然而,出版商只接受了前兩部,夏洛蒂的《教師》卻被退了回來,理由是“讀者不會喜歡這樣的作品”。就這樣,這部小説被打入了冷宮,夏洛蒂生前終未能看到她的處女作問世。直到她去世兩年之後,1857年,經她的丈夫尼古拉斯四處奔走,《教師》才得以出版,尼古拉斯為該書寫了序言。 [4] 

教師人物介紹

教師威廉·克里姆斯沃思

威廉相貌平平,信守道德規範,而且,他也同樣父母雙亡,沒有任何財產可以繼承。所以,在這個男權社會中,他同女性一樣軟弱無力,孤獨無依。從這種意義上講,克利姆斯沃思是一個女性化的男性敍述者,尤為重要的是,在“女性”的孤獨無力中,他產生了被束縛、埋葬以及囚禁的感覺,緊接着便是想要逃離的反叛決心。
儘管他缺少傳統意義上的男子氣概,他卻具有在父權社會中象徵着權力的一切外部標誌。伊頓公學的教育背景,使他獲得了高人一等的紳士地位,克利姆斯沃思是一個孤兒,沒有家庭的束縛,他可以自由地探尋自己的生活軌道,然而,儘管他父母雙亡,但家庭血統卻沒有絲毫問題父親曾經商,可是和他最親近的母親是地道的貴族出身,而且還留給他兩個貴族親戚。這一切是他在社會上立足的根基在布魯塞爾,他所受的教育及貴族出身使他始終處於優勢。夏洛蒂·勃朗特賦予克利姆斯沃思許多女性特徵,可從其本質來説,他畢竟還是男性,擁有男性的特權,佔據男性的優勢地位。 [5] 

教師弗朗西絲·亨利

弗朗西絲·亨利自幼失去雙親,暫居貧困的姑姑家中,她地位卑下、沒有顯貴的親戚可以依靠,唯有指望個人的奮鬥。一貧如洗的她來到羅特小姐的學校任手工課教師,亨利小姐雖然沒受過什麼正規教育,天資也不十分高,然而她腳踏實地真心實意地打算多學些東西,以便能擔任更高級的教學工作。而不像那些富家小姐整日搔首弄姿、想方設法勾引男教師,夏洛蒂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在弗朗西絲身上表現的極為突出。弗朗西絲在自己快支付不了生活費時,也不願意求人延聘自己的教職,寧願重操修補花邊的累活兒,自己賺取菲薄的酬金,養活患病的姑媽,勇敢面對命運帶給她的一切痛苦。她雖然很窮,但她卻把欠着的學費都付了,還多付了許多。後來時來運轉,有了穩定的工作和收入,並作了同樣春風得意的克里姆斯沃思所珍愛的妻子後,她依然堅持外出工作,不靠丈夫養活,在事業上、生活上都不依賴丈夫。這在當代的職業女性看來可能不足為奇,但在一百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在女子都一心向往以美貌、財富攀高親,一輩子躺在安樂窩裏享受榮華富貴的社會里,這種女性自我奮鬥的主張是寥落星辰、寂如孤鴻的。 [3] 

教師作品鑑賞

教師作品主題

批判現實
小説《教師》努力反映現實,抨擊時弊,深刻地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通過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地描寫貴族階級的腐敗沒落和資產階級的貪得無厭,生動地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里錯綜複雜的社會矛盾,對處於社會下層的小人物的命運給予了深切的同情。夏洛蒂的筆猶如一把犀利的匕首,將以男主人公的兩位舅父為代表的封建貴族的罪惡本質刻畫得入木三分,揭露得體無完膚:“只要你一有田產、宅第,再有二個花園、一個爵位,你就會變得孤高傲慢,你就會竭力維護本階級的權利,你就會訓練你的佃户對貴族俯首帖耳,你就會步步反對日益壯大的人民的力量,維護你們那腐朽的制度,並準備讓下等人血流成河。” [6] 
婚戀觀念
夏洛蒂在這部作品中表達了她獨特的婚姻觀念。在理想伴侶的選擇上輕美貌而重人格,輕財富而重才智。夏洛蒂認為美貌和財富是命運施與的,人格和才智卻可以通過人的後天努力獲得,是一切人可望達到的。
小説中的女主人公一貧如洗,先是從事修補花邊的累活兒,後又來到羅特小姐的學校任手工課教師,與美麗、富裕的女校長—“這枝漂亮的丁香花”相比,亨利這枝“野花”地位低下,毫無吸引力,但她“刻苦用功,熱愛知識,天資聰明,温順聽話,誠實忠厚,懂事知恩”,這些精神品質超過了女校長,也正是這些精神品質引起了克里姆斯沃斯的注意,贏得了他的好感,最後成為他所珍愛的妻子。
夏洛蒂在這部作品中還表達了她的男女夥伴式的平等的、和諧的夫妻關係。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婦女地位十分低下,已婚婦女毫無財產權,外出工作的權利更談不上,她們把婚姻看作唯一的必需之事,看作通向名望的唯一途徑,因而憑着她們的外表的魅力,以吸引男人注意,贏得男人的殷勤,也就成了時髦姑娘的主要任務;結婚以後她們則成為“家庭的天使”完全聽命於自己的丈夫。而夏洛蒂認為當兩個沒有錢的人結婚時,就應該具有道德上的勇氣和體力上的勤勉來彌補這種欠缺—她們要有蔑視仰人鼻息的精神,忍受貧困的耐心,以及為謀生而辛勤勞動的精力,如果具備這些品質,這一對以心相許而結合的人就有權期望取得成功,獲得一份不算過奢的幸福。
小説中的男女主人公在斷絕經濟來源,生活隨之陷入了困境的情況下,始終保持自立自強、不屈不撓的精神品質,依靠自己的辛勤勞動維持艱難的生活,弗朗西絲後來與克利姆斯沃思結婚後,她沒有成為丈夫施捨的對象,而是與丈夫相互扶持、共同奮鬥創辦了一所自己的學校。夏洛蒂認為“任何一個做丈夫的都不應該成為妻子的施捨的對象,反過來,妻子對丈夫也一樣”。
弗朗西絲·亨利是夏洛蒂筆下的一個自尊自強的人物形象,夏洛蒂通過這一人物明確地提出了女性命運的問題,婦女的真正解放,真正與男人平等,不僅在於經濟上的獨立,而且在於精神上的獨立。作一個不依賴丈夫的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有自己為之獻身的事業和志趣,成為一個有益於社會的人,不僅對獨身的或貧窮的婦女是必要的,對已婚的或優裕的婦女也是不可缺少的,只有這樣才能保持婦女獨立的人格和尊嚴。在夏洛蒂看來真正的婚姻幸福,經久不衰的伉儷和諧,只有當妻子不僅是丈夫生活上的伴侶,同時也是事業上的伴侶時,才得以保持和增進。 [3] 

教師藝術特色

剋制性
小説《教師》沒有令人激動富於想象的場而,也沒有《簡·愛》裏的那麼多的懸念和巧合,一切都儘量追求簡樸,簡單,清教徒式的生活和愛情,但這正是夏洛蒂想要表達的初衷。她在這個不大的舞台上展不了一幅成功的畫面,刻意而嚴謹地控制着故事的語言及故事發展的情形。她選擇了自我剋制,辛勤勞作這樣一個水久的,缺乏想象力的,平淡的故事背景來展開主人公的生活。
首先是語言使用的限制性和嚴肅性。語言能反映人的情感,尤其是敍事者的情感。夏洛蒂從女性的視覺,選擇了第一人稱的敍事技巧,讓卞人公威廉作為敍事者自己講述自己的故事,所以威廉所用的語言就是他自己的語言,反映了他自己的言行,自己的情感世界。小説通篇所使用的語言,無論是獨自還是對話,無論是在威廉最落破的時候,還是他最成功,最幸福的時候幾乎都沒有使用任何詩情畫意的語言,更沒有過度放縱和誇張的語言。
第二是行為情感的限制性。為了進一步塑造完善自己理想中的男主人公,一個通過展現自我剋制的品質達到經濟的獨立和情感的完善的人物,作者對威廉的行為情感也進行限制。讓他剋制自己的慾望。例如在他哥哥的舞會上,威廉的獨自就限制了他去朝着相反的力一向行動,他可以去想,但他不會,也不能去張揚,炫耀,放縱自己,他要剋制自己,這才與他的貴族的血統,受過的教育相吻合,與他的清教徒式的苦行者的行為思想相一致,才有可能進步和成功。 [7] 
敍述者
夏洛蒂在《教師》裏採用了男性敍述者,試圖將自己化身為父權社會中的男性教師,通過充滿同情的男性眼光,探索男權社會中女性的境遇。這為她提供了不少自由。男主人公克利姆斯沃思可以享受婦女未曾享受過的特權,他能夠不受限制地選擇職業和居住地。更重要的是,藉助這位男性敍述人,她能夠消除女人天生的羞怯心理,可以更容易地描述和評價男權社會中女人的生活和女人的地位。 [8] 
描寫
夏洛蒂擅長描寫景物,擅長刻畫人物肖像和心理活動。她出手不凡,筆觸浪漫,以抒情詩般的語言展示了一幕幕斑斕的景物,她還以女性特有的敏鋭細膩,描繪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博學正直富於反抗精神的威廉,聰慧善良温順而又倔強的弗朗西絲,兇狠殘忍只信財神的愛德華,見義勇為嫉惡如仇的 怪人亨斯登,虛偽庸俗的佩特利,狡猾自私的佐蕾德等,作者着意刻畫的人物有二十人之多,而且一個個有血有肉呼之欲出。 [4] 
不過,作為處女作,《教師》也有其較明顯的不足之處,如故事情節較簡單,藝術表現手法還不夠成熟,結尾匆匆等。 [4] 

教師作品影響

《教師》是夏洛蒂·布朗特創作的四部重要長篇小説中的第一部,也是最後出版的一部小説,是作者死後1857正式出版的。小説一經出版,當時就得到了認可和成功。它的出版讓讀者,讓評論家們有機會更好,更多地認識和了解夏洛蒂的其它二部小説及作者本人,也給她的寫作生涯化上了圓滿的句號。如果説她後來的小説《簡愛》是她的成名作,小説《教師》就是她的鋪路石,是她後來二部作品的資源和寶庫,因為夏洛蒂後來的二部小説都是在第一部小説的基礎上完成的。 [7] 

教師作者簡介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
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1855年),生於英國北部約克郡豪渥斯一個鄉村牧師家庭。母親早逝,8歲的夏洛蒂被送進一所專收神職人員孤女的慈善性機構柯文橋女子寄宿學校。15歲時她進了伍勒小姐辦的學校讀書,幾年後又在這個學校當教師。後來她作過家庭教師,並努力創辦過學校,卻遭遇失敗,最終她投身文學創作。
夏洛蒂·勃朗特有兩個姐姐、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兩個妹妹,即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也是著名作家,她與妹妹在英國文學史上被稱為“勃朗特三姐妹”。 1847年,夏洛蒂·勃朗特出版長篇小説《簡·愛》,轟動文壇。1848年秋到1849年她的弟弟和兩個妹妹相繼去世。在死亡的陰影下,她堅持完成了《謝利》一書,寄託了她對妹妹艾米莉的哀思,並描寫了英國早期自發的工人運動。她的另兩部長篇小説《維萊特》(1853)和《教師》(1857),均根據她本人生活經歷寫成。最後一部作品《艾瑪》因作者早逝而未能完成,只發表了部分章節。 [1] 
參考資料
  • 1.    夏洛蒂·勃朗特  .易文網[引用日期2015-01-20]
  • 2.    陳霞.談《教師》的藝術特點[J].鄭州工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年02期
  • 3.    懷寶珍.夏洛蒂作品《教師》的女性意識研究[J].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 4.    (英)夏洛蒂·勃朗特/(譯)劉雲波.《教師》.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年12月:譯本序2-5頁
  • 5.    鄭孝萍.從《教師》中看夏洛蒂·勃朗特的創作困惑[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 6.    劉雲波.《教師》是一部什麼樣的小説[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 7.    宋曉晴.自我剋制的魅力——評夏洛蒂·布朗特的長篇小説《教師》[J].大眾文藝(理論).2009年01期
  • 8.    劉國鴻.從《教師》到《維萊特》:夏洛蒂女性自我實現的探求[J].文史月刊.2012年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