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學評價

鎖定
教學評價是依據教學目標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價值判斷併為教學決策服務的活動,是對教學活動現實的或潛在的價值做出判斷的過程。教學評價是研究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價值的過程。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 教學評價的兩個核心環節:對教師教學工作(教學設計、組織、實施等)的評價——教師教學評估(課堂、課外)、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 ——即考試與測驗。 評價的方法主要有量化評價和質性評價。
中文名
教學評價
目    標
教學
目    的
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
作    用
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

教學評價定義

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按照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並給予價值判斷的過程。 教學評價:是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它包括:對學生學業成績的評價,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和進行課程評價 [1] 

教學評價作用

教學評價診斷作用

對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可以瞭解教學各方面的情況,從而判斷它的質量和水平、成效和缺陷。全面客觀的評價工作不僅能估計學生的成績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能解釋成績不良的原因,並找出主要原因。可見教學評價如同身體檢查,是對教學進行一次嚴謹的科學的診斷。

教學評價激勵作用

評價對教師和學生具有監督和強化作用。通過評價反映出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成績。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一定的限度內,經常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具有很大的激發作用,可以有效地推動課堂學習。

教學評價調節作用

評價發出的信息可以使師生知道自己的教和學的情況,教師和學生可以根據反饋信息修訂計劃,調整教學的行為,從而有效的工作以達到所規定的目標,這就是評價所發揮的調節作用。

教學評價教學作用

評價本身也是種教學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的知識、技能將獲得長進,智力和品德也有進展。
教學評價的方法:測驗、徵答、觀察提問、作業檢查、聽課和評課等。

教學評價要求

1、 明確多次評價的目的和評價對象,以解決評價的方向性問題。
2、 明確每次評價的內容,評價的具體目標。
3、 明確為評價而準備的條件。
4、 對評價資料進行客觀、科學的判斷。

教學評價教學分類

(1)根據評價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作用的不同,可把教學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三種類型。 [2] 

教學評價診斷性評價

診斷性評價是指在教學活動開始前,對評價對象的學習準備程度做出鑑定,以便採取相應措施使教學計劃順利、有效實施而進行的測定性評價。診斷性評價的實施時間,一般在課程、學期、學年開始或教學過程中需要的時候。其作用主要有二:一則,確定學生的學習準備程度。二則,適當安置學生。

教學評價形成性評價

形成性評價是在教學過程中,為調節和完善教學活動,保證教學目標得以實現而進行的確定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形成性評價的主要目的是改進、完善教學過程,步驟是:
①確定形成性學習單元的目標和內容,分析其包含要點和各要點的層次關係。
②實施形成性測試。測試包括所測單元的所有重點,測試進行後教師要及時分析結果,同學生一起改進、鞏固教學。
③實施平行性測試。其目的是對學生所學知識加以複習鞏固,確保掌握併為後期學習奠定基礎。

教學評價總結性評價

總結性評價是以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為基準,對評價對象達成目標的程度即教學效果做出評價。總結性評價注重考察學生掌握某門學科的整體程度,概括水平較高,測驗內容範圍較廣,常在學期中或學期末進行,次數較少。
按評價所參照的標準劃分:(1)目標參照評價 (2)常模參照評價。
(2)根據評價所運用的方法和標準不同,可分為:相對性評價和絕對性評價。 [3] 

教學評價相對性評價

相對評價法是從評價對象集合中選取一個或若干個對象作為基準,將餘者與基準做比較,排出名次、比較優劣的評價法。相對評價法便於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判斷自己的位置,激發競爭意識。

教學評價絕對性評價

絕對評價法是在被評價對象的集合以外確定一個客觀標準,將評價對象與這一客觀標準相比較,以判斷其達到程度的評價方法。
絕對評價設定評價對象以外的客觀標準,考察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可以促使學生有的放矢,主動學習,並根據評價結果及時發現差距,調整自我,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

教學評價發展趨勢

首先,在評價主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自評。
其次,在評價功能上,更加註重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
再次,在評價類型上,更加重視實施形成性評價。
最後,在評價方法上,更多采用相對評價法。 [4] 

教學評價原則

教學評價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從測量的標準和方法到評價者所持有的態度,特別是最終的評價結果,都應該符合客觀實際,不能主觀臆斷或參入個人情感。因為教學評價的目的在於給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以客觀的價值判斷,如果缺乏客觀性就失去了意義,因此而導致教學決策的錯誤。 [5] 

教學評價整體性原則

整體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對組成教學活動的各方面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評價,而不能以點代面,一概而論。由於教學系統的複雜性和教學任務的多樣化,使得教學質量往往從不同的側面反映出來,表現為一個由多因素組成的綜合體。因此,為了反映真實的教學效果,必須把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綜合起來,使其相互參照,以求全面準確的判斷評價客體的實際效果,但同時要把握主次,區分輕重,抓住主要的矛盾,在決定教學質量的主導因素。

教學評價指導性原則

指導性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不能就事論事,而是要把評價和指導結合起來,要對評價的結果進行認真分析,從不同的角度找出因果關係,確認產生的原因,並通過及時的,具體的啓發性的信息反饋,使被評價者明確今後的努力方向。

教學評價科學性原則

這條原則是指在進行教學評價時,要從教與學相統一的角度出發,以教學目標體系為依據,確定合理的統一的評價標準,認真編制、預試、修訂評價工具;在此基礎上,使用先進的測量手段和統計方法,依據科學的評價程序和方法,對獲得的各種數據進行嚴格的處理,而不是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主觀判斷。

教學評價發展性原則

教學評價是鼓勵師生、促進教學的手段,因此教學評價應着眼於學生的學習進步和動態發展,着眼於教師的教學改進和能力提高,以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 [6] 

教學評價功能

教學評價導向功能

按照教育方針,課程計劃規定的學校培養目標,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的、任務、內容,是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它們是通過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具體活動實現的。在評價過程中,把師生的活動分解成若干部分,並制定出評價標準。根據這些標準判定師生的活動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教學軌道,偏離了教育方針和教學目標,有無全面完成各科教學大綱規定的目的和任務,從而保證教學始終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教學評價有利於各級各類學校端正教學指導思想和辦學方向。 [3] 

教學評價鑑別和選擇功能

教學評價可以瞭解教師教學的效果和水平、優點、缺點、矛盾和問題,以便對教師考察和鑑別。這有助於學校和教育行政領導決定教師的聘用和晉升,有助於在瞭解教師狀況的基礎上,安排教師的進修與提高。教學評價能對學生在知識掌握和能力發展上的程度作出區分,從而分出等級,為升留級、選擇課程、指導學職業定向提供依據,為選拔、分配、使用人才提供參考。同時,也是向家長、社會、有關部門報告和闡釋學生學習狀況的依據。 [4] 

教學評價反饋功能

通過教學評價,能使教師和學生知道教學過程的結果,及時地提供反饋信息。反饋信息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調節作用。信息工程學表明,只有通過反饋信息來調節行為,才有可能達到一定的目標。教師獲得評價的反饋信息,能及時地調節自己的教學工作,能使教師瞭解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組織中的某些不足,診斷出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可使教師明確教學目標的和實現程度,明確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形式和方法是否有利於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從而為改進教學提供依據。學生獲得反饋信息,能加深對自己當前學習狀況的瞭解,確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從而調整自己的學習。此外,還能起到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作用。研究表明,經常對學生進行記錄成績的測驗,並加以適當的評定,可以有效地激發並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課堂學習。 [6] 

教學評價諮詢決策功能

科學的教學評價是教學工作決策的基礎。只有對教學工作有全面和準確的瞭解,才能作出正確的決策。例如,1981年美國教育部組織了一次歷經18個月的教育評價活動。在教學方面評價後,明確指出:由於學校課程平淡,學生學習時間短,鼓勵學生學習的措施減少,教學質量下降,培養出越來越多的庸才。對教學工作的這個評價結果,在美國引起了強烈反響,有50個州對學校教學進行了決策,採取了以下措施:提高教學要求,延長學生學習時間,改革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方法,有計劃地培訓教師,提高教師水平。教學決策實踐表明,任何科學的教學決策都是建立在教學評價提供的具有説服力的評價結果基礎上的。 [6] 

教學評價強化功能

教學評價可以調動教師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激起學生學習的內部動因,維持教學過程中師生適度的緊張狀態,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學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實驗證明,適時地、客觀地對教師教學工作作出評價,可使教師明確教學中取得的成就和需要努力的方向,可促使教師進一步地研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對於學生來説,教師的表揚、鼓勵、學習成績測驗等,可以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效果。同時,評價能促進學生根據外部獲得的經驗,學會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學習結果,即自我評價。自我評價有助於學生成績的提高。 [5] 

教學評價競爭功能

教學評價儘管不要求排名次等級,但其結果的類比性是客觀存在的。如通過學生的學習成果評價,就能引起任課教師之間、學生之間、班級之間、學科之間的橫向比較,從而瞭解到教師、學生、本班、本學科的優勢和劣勢,看到差距,認識到自己在總體中的相對地位,客觀上能起到競爭的作用。 [5] 
參考資料
  • 1.    程書肖著.教育評價方法技術: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 2.    趙必華,查嘯虎主編.課程改革與教育評價: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 3.    肖遠軍著.教育評價原理及應用: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 4.    張肇豐,徐士強主編.教育評價的30種新探索: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
  • 5.    (日)田中耕治著,高峽等譯.教育評價: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
  • 6.    胡中鋒主編.教育評價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