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教學方法

鎖定
教學方法論由教學方法指導思想、基本方法、具體方法、教學方式四個層面組成。教學方法包括教師教的方法(教授法)和學生學的方法(學習方法)兩大方面,是教授方法與學習方法的統一。教授法必須依據學習法,否則便會因缺乏針對性和可行性而不能有效地達到預期的目的。但由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所以在教法與學法中,教法處於主導地位。
中文名
教學方法
外文名
teaching method
應用範圍
教育心理學
應用學科
心理學

教學方法內涵特點

1、 中外對教學方法的不同界定
由於時代的不同、社會背景、文化氛圍的不同、研究者研究問題的角度和側面的差異,使得中外不同時期的教學理論研究者對“教學方法”概念的界説自然不盡相同。
2、 教學方法不同界定之間的共性
⑴教學方法要服務於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的要求。
⑵教學方法是師生雙方共同完成教學活動內容的手段。
⑶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行為的體系。
3、 教學方法的內涵 重點
教學方法,是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為實現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要求,在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行為方式的總稱。
教學方法的內在本質特點:
⑴教學方法體現了特定的教育和教學的價值觀念,它指向實現特定的教學目標要求。
⑵教學方法受到特定的教學內容制約
⑶教學方法要受到具體的教學組織形式影響制約 [1] 

教學方法分類模式

教學方法國外教學

1、巴班斯基的教學方法分類
依據是對人的活動的認識,認為教學活動包括了這樣的三種成分,即知識信息活動的組織、個人活動的調整、活動過程的隨機檢查。把教學劃分為三大類;
第一大類:“組織和自我組織學習認識活動的方法”;
第二大類:“激發學習和形成學習動機的方法”;
第三大類:“檢查和自我檢查教學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學方法分類;
分類的依據是新行為主義的學習理論,即刺激——反應聯結理論。
(教學方法——學習刺激——預期的學習結果)
依據在實現預期學習結果中的作用,學習刺激可分為A、B、C、D四種,據此相應地歸類為四種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學方法。
第一種方法:呈現方法。
第二種方法:實踐方法。
第三種方法:發現方法。
第四種方法:強化方法。
3、威斯頓和格蘭頓的教學方法分類
依據教師與學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學方法分為四大類:
教師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講授、提問、論證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討論、小組討論、同伴教學、小組設計等方法;
個體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學、單元教學、獨立設計、計算機教學等;
實踐的方法,包括現場和臨牀教學、實驗室學習、角色扮演、模擬和遊戲、練習等方法。

教學方法中國教學

1、李秉德教授主編學論中的教學方法分類
按照教學方法的外部形態,以及相對應的這種形態下學生認識活動的特點,把中國的中小學教學活動中常用的教學方法分為五類。
第一類方法:“以語言傳遞信息為主的方法”,包括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等。
第二類方法:“以直接感知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參觀法等。
第三類方法:“以實際訓練為主的方法”,包括練習法;實驗法;實習作業法。
第四類方法:“以欣賞活動為主的教學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類方法:“以引導探究為主的方法”,如發現法;探究法等。
2、黃甫全教授提出的層次構成分類模式
黃甫全教授認為,從具體到抽象,教學方法是由三個層次構成的,這三個層次是:
第一層次:原理性教學方法。解決教學規律、教學思想、新教學理論觀念與學校教學實踐直接的聯繫問題,是教學意識在教學實踐中方法化的結果。如:啓發式、發現式、設計教學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層次:技術性教學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學方法的指導,向下可以與不同學科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構成操作性教學方法,在教學方法體系中發揮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參觀法、實驗法、練習法、討論法、讀書指導法、實習作業法等。
第三層次:操作性教學方法。指學校不同學科教學中具有特殊性的具體的方法。如語文課的分散識字法、外語課的聽説法、美術課是寫生法、音樂課的視唱法、勞動技術課的工序法等。

教學方法常用方法

教學方法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簡明、生動的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過敍述、描繪、解釋、推論來傳遞信息、傳授知識、闡明概念、論證定律和公式,引導學生分析和認識問題。運用講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講授既要重視內容的科學性和思想性,同時又要應儘可能的與學生的認知基礎發生聯繫。
②講授應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科思維。
③講授應具有啓發性。
④講授要講究語言藝術。語言要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清晰、準確、簡練,條理清楚、通俗易懂,儘可能音量、語速要適度,語調要抑揚頓挫,適應學生的心理節奏。
講授法的優點是教師容易控制教學進程,能夠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系統的科學知識。但如果運用不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不易發揮,就會出現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局面。

教學方法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全班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各抒己見,通過討論或辯論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優點在於,由於全體學生都參加活動,可以培養合作精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一般在高年級學生或成人教學中採用。運用討論法的基本要求是:
①討論的問題要具有吸引力。討論前教師應提出討論題和討論的具體要求,指導學生收集閲讀有關資料或進行調查研究,認真寫好發言提綱。
②討論時,要善於啓發引導學生自由發表意見。討論要圍繞中心,聯繫實際,讓每個學生都有發言機會。
③討論結束時,教師應進行小結,概括討論的情況,使學生獲得正確的觀點和系統的知識。

教學方法直觀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師在課堂上通過展示各種實物、直觀教具或進行示範性實驗,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認識的教學方法。是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要和講授法、談話法等教學方法結合使用。運用演示法的基本要求是:
1、目的要明確
2、現象要明顯且容易觀察
3、儘量排除次要因素或減小次要因素的影響

教學方法練習法

練習法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在教學中,練習法被各科教學廣泛採用。練習一般可分為以下幾種:
其一,語言的練習。包括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其二,解答問題的練習。包括口頭和書面解答問題的練習,旨在培養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三,實際操作的練習。旨在形成操作技能,在技術性學科中佔重要地位。

教學方法讀書指導法

讀書指導法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閲讀教科書或參考書,以獲得知識、鞏固知識、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一種方法。

教學方法任務驅動法

教師給學生布置探究性的學習任務,學生查閲資料,對知識體系進行整理,再選出代表進行講解,最後由教師進行總結。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也可以以個人為單位組織進行,它要求教師佈置任務要具體,其他學生要極積提問,以達到共同學習的目的。任務驅動教學法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獨立探索及合作精神。

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

組織或指導學習到育種試驗地進行實地觀察、調查、研究和學習,從而獲得新知識或鞏固已學知識的教學方法。參觀教學法一般由校外實訓教師指導和講解,要求學生圍繞參觀內容收集有關資料,質疑問難,做好記錄,參觀結束後,整理參觀筆記,寫出書面參觀報告,將感性認識昇華為理性知識。參觀教學法可使學生鞏固已學的理論知識,掌握最新的前延知識。參觀教學法主要應用於各種植物品種改良技術的工作程序、後代選擇方法和最新研究進展等方面內容的教學。參觀教學法可以分為:“準備性參觀、並行性參觀、總結性參觀”。

教學方法現場教學法

是以現場為中心,以現場實物為對象,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方法。本課程現場教學在校內外實訓基地進行,主要應用於育種試驗佈局規劃、試驗設計、作物性狀的觀察記載方法等項目的教學。

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法

為了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鍛鍊學生的綜合素質,通常給學生留思考題或對遇到一些生產問題,讓學生利用網絡資源自主學習的方式尋找答案,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然後提出討論評價。
自主學習法主要應用於課程拓展內容的教學,如項目教學未涉及的小作物具體的育種方法和特點,組織學生自主學習,按照論文的形式並撰寫學習小論文,交由老師評價。鍛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科技寫作能力。

教學方法課堂教學

中小學課堂教學中實用的教學方法多種多樣和豐富多彩,這裏所闡述的是其中最常用的一些主要的方法。
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
1、定義:教師主要運用語言方式,系統地向學生傳授科學知識,傳播思想觀念,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智力。
2、具體實施形式:
⑴講解教學方法
⑵談話教學方法
⑶討論教學方法
⑷講讀教學方法
⑸講演教學方法
3、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的基本要求主要體現在下述幾個方面:
⑴科學地組織教學內容。
⑵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清晰、精練、準確、生動等特點。
⑶善於設問解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積極的思維活動。
二、問題探究式
1、定義:教師或教師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在教師組織和指導下,通過學生比較獨立的探究和研究活動,探求問題的答案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2、運用發現教學法與探究教學法時,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的要求:
⑴努力創設一個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究發現的良好的教學情境
⑵選擇和確定探究發現的問題(課題)與過程。
⑶有序組織教學,積極引導學生的探究發現活動。
3、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的基本步驟:
⑴創設問題的情境
⑵選擇與確定問題
⑶討論與提出假設
⑷實踐與尋求結果
⑸驗證與得出結論
三、訓練與實踐式
1、定義:通過課內外的練習、實驗、實習、社會實踐、研究性學習等以學生為主體的實踐性活動,使學生鞏固、豐富和完善所學知識,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多方面的實踐能力。
2、訓練與實踐式教學方法中的各種具體教學方法的內涵和基本要求
1)、示範教學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示範操作和講解使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教學方法。在示範教學中,教師
對實踐操作內容進行現場演示,一邊操作,一邊講解,強調關鍵步驟和注意事項,使學生邊做邊學,理論與技能並重,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本課程中示範教學主要應用於創造變異方法的教學中。如各種作物的雜交自交技術、人工誘變技術、原生質體的分離、雜交技術、基因工程操作技術等。
2)、模擬教學法
是在模擬情境條件下進行實踐操作訓練的教學方法,模擬教學法通常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專業理論知識後,實踐操作前進行。本課程實踐教學嚴格受作物生長季節的限制,一個完整的實踐教學項目實施至少需要一個生長季節,甚至幾年的時間,因此,教學中應注重模擬教學法的應用。本課程模擬教學法主要應用於雜交親本的選擇、雜種後代的處理等實踐教學項目。
3)、項目教學法
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項目而使學生獲知識、能力的教學方法。其實施以小組為學習單位,步驟一般為:諮詢、計劃、決策、實施、檢查、評估。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倡“個性化”的學習,主張以學生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學生通過完成教學項目,能有效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既掌握實踐技能,又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既學習了課程,又學習了工作方法,能夠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本課程作物育種目標制定、雜種後代單株選擇、株系選擇、自交系配合力測定等均可應用項目教學法。
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
1、現代教學媒體的分類
現代教學媒體根據人接受信息的感官不同,可以分為視覺媒體、聽覺媒體、視聽媒體和交互媒體等。
2、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多方面的教學功能,其中主要的方面體現在:
⑴再現功能。
⑵集成功能。
⑶交互功能。
⑷虛擬功能。

教學方法選擇運用

科學、合理地選擇和有效地運用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能夠在現代教學理論的指導下,熟練地把握各類教學方法的特性,能夠綜合地考慮各種教學方法的各種要素,合理地選擇適宜的教學方法並能進行優化組合。
一、選擇教學方法的基本依據
一依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領域或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要藉助於相應的教學方法和技術。教師可依據具體的可操作性目標來選擇和確定具體的教學方法。
二依據教學內容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不同學科的知識內容與學習要求不同;不同階段、不同單元、不同課時的內容與要求也不一致,這些都要求教學方法的選擇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
三根據學生實際特點選擇教學方法。
學生的實際特點直接制約着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這就要求教師能夠科學而準確地研究分析學生的上述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
四依據教師的自身素質選擇教學方法。
任何一種教學方法,只有適應了教師的素養條件,並能為教師充分理解和把握,才有可能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發揮其功能和作用。因此,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還應當根據自己的實際優勢,揚長避短,選擇與自己最相適應的教學方法。
五依據教學環境條件選擇教學方法。
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要在時間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能最大限度地運用和發揮教學環境條件的功能與作用。
二、教學方法的運用
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目的,是要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有效地運用。
首先,教師應當根據具體教學的實際,對所選擇的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和綜合運用。
其次,無論選擇或採用哪種教學方法,要以啓發式教學思想作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
另外,教師在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的過程中,還必須充分關注學生的參與性。

教學方法複式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指一個教師在同一教室進行的一堂課上給兩個以上不同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在一節課內巧妙地同時安排幾個年紀或班級的活動。
適用:學生少、教師少和教學設備條件較差的地區,主要是普及農村和山區教育。
不足:教師直接指導學生的時間少;相互干擾多;教師工作量繁重。

教學方法現場教學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
定義:是任課教師、現場有關人員或二者協同在事物發生、發展的現場上課,上課時限可長可短。
意義:加強書本理論知識與實踐的聯繫;擴大學生的信息來源改變信息性質,幫助消化、  鞏固和系統化知 識;運用多種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不足:種種因素制約,使用有限;學生只能瞭解現實的局部情況或局部過程。

教學方法嘗試教學

創立者
邱學華,現任中國教育學會數學教育研究發展中心嘗試教學理論研究會理事長;華東師範大學教育科學院兼職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曾任常州市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人大常委會委員等;榮獲江蘇省特級教師,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稱號,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邱學華專家創立的。
基本要素
明確一個觀點:學生能嘗試,嘗試能成功,成功能創新
理解兩個特徵:先試後導,先練後講
培養三種精神:嘗試精神,探索精神,創新精神
促進四個有利:
有利於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質
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智力發展
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外作業負擔
有利於教師教育思想的轉變。提高教師素質
基本模式
第一步:準備練習
這一步是嘗試教學的預備階段,一般要做好兩個準備:
心理準備:創設嘗試氛圍,激發學生進行嘗試的興趣。
知識準備:新知識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引伸發展起來的,嘗試教學的奧秘就是用“七分熟”的舊知識自己學習“三分生”的新知識。所以必須準備“七分熟”的舊知識。
為了使學生有可能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嘗試問題,必須要為學生創設嘗試條件,先進行準備練習,然後以舊引新,突出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解決嘗試題鋪路架橋。
第二步:出示嘗試題
這一步是提出問題,也就為學生的嘗試活動提出任務,也是確定嘗試的目標,讓學生進入問題的情境之中。思維始終是由問題開始的,有了需要解決的問題,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問題是教學的基礎,也是促進師生交往的核心。
提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起步好壞將會影響全局,所以編擬、設計嘗試題是應用嘗試教學法的關鍵一步,是備課中應當着重考慮的問題。
第三步:自學課本
出示嘗試題並不是目的,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起着引起學習動機、組織定向思維的作用。學生通過自學課本,自己探索解決嘗試題的方法,這是培養學生獨立獲取知識和能力的重要一步。如果説,出示嘗試題是嘗試教學法的起步,那麼“自學課本”應是起步後學生探索知識的階段。以嘗試題引路自學課本,這是嘗試教學法的一大特點。
第四步:嘗試練習
出示嘗試題是誘導學生自學課本的手段,嘗試練習則是檢驗自學課本的結果。
這一步在嘗試教學法的七步程序中,起着承上啓下的作用,它既是檢驗前兩步的結果,又為後面兩步(學生討論、教師講解)作好準備。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嘗試練習中反饋的信息,組織學生討論,然後進行重點講解。
第五步: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這一步,能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加深理解教材,同時也會暴露學習新知識中存在的缺陷,為教師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提供信息。
第六步:教師講解
教師從前面兩步——“嘗試練習”“學生討論”中得到學生理解新知識的程度的反饋信息,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有針對性地重點講解,這是保證學生系統掌握知識的重要一步。
第七步:第二次嘗試練習
靈活模式
調換式;補充式;增減式等
基本原則
嘗試指導原則 準備鋪墊原則
即時矯正原則 合作互助原則
問題新穎原則 民主和諧原則
達到嘗試成功的主要因素
學生的主體作用 學生之間的互補作用
教師的主導作用 師生之間的情意作用
課本的示範作用 教學手段的輔助作用

教學方法過程教學

教學方法基本含義

過程教學法的教學重點放在學生的寫作過程上,強調在學生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教師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側重在語篇水平上指導寫作,包括構思、寫提綱、寫初稿和修改等各個寫作環節。教師的指導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直至最後成文。

教學方法產生背景

國內外的專家、學者提出了不少關於寫作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麥肯齊湯普金斯的過程寫作法。因獨闢蹊徑,觀點新穎而實用,受到外語教學界的矚目,成為寫作教學法的主流。該方法克服了結果教學法的種種弊端,以交際理論為基礎,以學生為中心,注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強調內容的重要性。它認為,寫作的實質是以英語為工具,去發現、澄清和挖掘意義,準確表達思想的複雜過程。學生有感而發,文章內容實在。過程法的提出對中國的英語寫作教學意義重大,值得借鑑。寫作教學經歷了一系列的變革,它的重心已漸漸從寫作成品轉移到寫作過程,教師從過去關心學生寫什麼轉移到關心學生的寫作過程。這種改變究竟是如何產生的?我們不得不追根溯源,闡述一下與之息息相關的語言教學重心的轉移。20世紀70年代,第二語言教學逐步摒棄了行為主義理論,轉向以交際為目標的教學法。交際法滲透到寫作教學,過程寫作法產生。寫作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學生思維能力和交際能力來發現內容,挖掘內容,準確地表達內容,與讀者進行交流。使寫作課堂成為交際的課堂,富有創造性的課堂,有趣的課堂。

教學方法理論基礎

過程教學法的理論基礎是交際理論,它認為寫作的過程實際上是一種羣體間的交際活動。而不是寫作者的單獨行動。它將教學的重點放在學生寫作過程和寫作能力上,充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的指導也始終貫穿於整個寫作過程之中,直至最後成文。

教學方法基本程序

(一)寫前階段
(二)寫作階段
(三)修改階段
(四)重寫階段
(五)評閲階段
1、改變身份老師以讀者的身份進行評閲。站在與作者交流的角度,就好象是學生就坐在你的面前,對文章中正確的觀點批註“好”、“我贊同”等;對於讀不懂的地方提出疑問,以幫助學生形成對於讀者的敏鋭的感受力,感覺到要對讀者負責。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切、尊重和重視,從而更加認真地對待作文。
2、少批註錯誤。許多老師認為,對學生的作文批得越詳細,越是對學生負責,學生也越能儘快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並加以改正。事實上,也許相反的觀點才是正確的。因為教師毫無遺漏地批註所有的錯誤,會使學生強烈地感覺到他們的弱點,甚至產生氣餒和不快。為此,教師每次只需標出兩、三類錯誤集中解決,不在此範圍內的錯誤可以暫時忽略。但對於思路不清或主題不明之類嚴重的錯誤還應及時予以糾正。同時,應儘可能地發現學生寫作中的優點進行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都有所清楚的認識,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寫作興趣,為其寫作提供幫助。

教學方法優越性

與傳統的寫作教學法相比,過程教學法明顯地顯示出自己的優越性:
(一) 滲透到整個寫作過程教師的作文教學不再是讀範文和給評語,而是貫穿到寫作過程的每一個階段,將整個寫作過程當做了教學重點,使學生得到了全面的指導和幫助。
(二) 開闊了學生的思路通過老師的啓發、同學的指正和範文的引導,學生們擴展了思路,將寫作的重點放在了表達完整的思想內容上,使他們的作文更真實,更具有説服力。
(三) 培養了學生的積極性學生受到了老師的關懷和尊重,從老師的批註中得到鼓舞和勉力,激發了他們對作文的興趣,提高了寫作的積極性。
(四) 拓展了自由的空間老師不再將批改的重點放在語法、詞條和句子結構等條條框框上,使學生免去許多束縛,得以源源不斷地發揮意識深處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
總之,把寫作教學的重點轉移到整個寫作過程,並不意味着排斥寫作技巧的講授,其重要意義在於擺正了寫作與思想表達之間的關係。學習並掌握寫作技巧和文章結構本身並不是目的,它們只是表達思想的手段,而表達思想才是最終的目的。如果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開拓思路,尋求真正要表達的內容,並在不斷探索的過程當中完善自己的表達方法,那麼,毫無疑問,他們的作文會更真實,更有意義,也更具有説服力,作文水平也會進一步提高。

教學方法主要特點

1.有利於活躍課堂氣氛。課堂活動以學生為中心,這樣學生學得主動,而不是被動地進行寫作。學生之間和師生之間共同進行修改比教師僅以書面形式對作文批改和寫下評語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這樣學生犯重複錯誤的概率就會減小。2.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寫作是一個認知過程,實質上是整理和發展思維的過程。學生根據教師和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構思、寫作和修改,這樣能充分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有助於他們發現寫作中存在的問題。3.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由於教學活動的重點放在寫作過程上,這就有利於學生了解自己的寫作過程,並懂得寫一篇文章必須經歷哪幾個步驟。在寫作全過程的每一個環節上都強調加強教師的指導,及時發現問題,幫助解決問題,這就會使寫作能在正確的軌道上進行。過程教學法從總體上來説,利多弊少,應從實際出發,靈活使用。

教學方法侷限性

它的侷限性主要表現在兩方面:其一,加強在寫作過程中的指導固然很好,但若班級人數眾多,要這樣做實際上是困難的。這種方法宜在小班(如英語專業的小班)進行。當然,也可把大班分為小組進行。其二,這種教學法無法培養學生在短時間內寫作文的技巧,因此,對幫助學生參加高考、大學英語四、六級統考等考試沒有很直接的實用效果,因為這類考試要求學生本人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寫作。

教學方法主題教學

教學方法基本含義

主題教學法以培養綜合學力為目的,以研究實際問題為課程方式,着重培養學生對原理與方法的掌握。主題教學法就是要通過原理與方法的教授,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需
求,自主建立適合自身特點的知識框架,設計全新的探索過程,以獲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體驗。

教學方法基本模式

引出話題——梳理話題——確定主題——自主探究——反饋交流——賞讀領悟

教學方法基本程序

1、確立主題。根據學習進程中要解決的問題,確立有適度範圍的,能夠反映問題本質的主題。
2、構想研究階段。針對主題特點,以一種探索實驗的態度,嘗試各種不同的創造方式。從思想文化、藝術特徵、造型形態、色彩肌理、材料工藝、技術運用、敍述方式、價值取向,情感思索、生活環境等諸方面不加限制的進行可行性和可能性的探索、實驗研究。
3、創意設計階段。在前階段對主題多向研究的基礎上,將獲得的豐富資料和設計元素從設計理念、藝術語言、表現形式、實用功能、技術方法、行業與市場等方面進行創意設計研究。最終形成能夠體現主題思想有個性,有原創,切實可行的設計方案。
4、工藝製作階段。根據設計方案,對多種可尋得的工藝技術的特點與方法進行工藝性和藝術性的並關照工藝性的藝術呈現。研究與實驗,從而選擇能夠使設計方案得以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方法。
5、展示交流。把主題研究與創作的整個過程和最終結果以展示的形式,清晰完整的闡釋設計作品的形式與內涵。通過這種與公眾交流的方式回饋信息,以利改進。

教學方法基本要求

首先要確定主題,主題要和時代有密切關係,讓學生產生興趣而且比較現代,使學生願意學,教師易控制學生進步方向。
然後制定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包括總目標和階段目標。教學目標是由教學小組成員一起共同討論結果,針對整個教學年度的總課程,對整個教學課程有充分思考,要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能力水平,在此基礎上,通過學習,讓學生最終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這是課程總體要達到的目標。然後要確定單元目標,將總目標細分,確定每一個單元的單元目標,再細分到每一個教案,對每一節課都有一個目標,這個教案可以是幾個連貫的課節的總體,稱階段目標。階段目標是每一節課的授課使學生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水平,針對階段目標確立評估標準,看學生是否達到目標能力。

教學方法教學特色

⑴主題教學法是動態的
主題教學法有一條主線,但沒有固定模式。課程的組織及教學是能動的,自始至終是在一個不斷演變和拓展的進程中完成的。而服裝時尚意味着一種“變化”和“時效性”,因此變化的規律性和方法的合理性成為服裝設計教學的主要內容之一,怎樣開發學生自主創新的潛意識,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⑵注重研究過程、掌握最終結果
後現代教學理念的核心是以人為本,從學生興趣出發,提倡完全自主的學習和個性化的研究方式,讓學生在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目的是學習並以正確的研究方法來獲取和發展知識,逐步形成個性化的風格。即過程管理與目標管理並重,在過程中學習方法,積累信息捕捉靈感,通過合理、有效的研究過程得出良好的結果。教師通過這種形式給學生一種推動,並通過主題創作的表達展現出學生不同的閃光點,使學生獲得自由且具有完整思考的自我體驗。
⑶實行集體備課團隊教學
由各相關課程教師組成教學小組,共同確立主題,制定教學方案。教學方案最初必須是針對前期研究而擬定的,用以幫助學生理解最初的嘗試,教學方案還得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具體進展情況,分階段逐步確定,而不是事前可以確定的。在專業主題教學方面以“主題設計”為主要形式,每一主題都有相應的主題內容和總體要求,一般四至七完成一個主題的設計。 [1] 

教學方法作用

主題教學法是在教師確立的主題框架中緊緊圍繞學生、跟蹤學生思維研究過程的教學,是開發學生個人基於實際而不是基於理論的探究思路,並要求學生是以一個職業人的身份進入學習狀態。
主題教學法研討會主題教學法以培養綜合學力為目的,以研究實際問題為課程方式,着重培養學生對原理與方法的掌握。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

教學方法創立者

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新中國培養的兒童教育家,全國著名特級教師,1956年至今在江蘇南通師範學校第二附屬小學任教,現任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歷任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全國小學語
情境教育專著文教學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教育實驗研究會副理事長,教育部中小學教材審查委員,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南京師範大學兼職教授李吉林創立的情境教學法。

教學方法基本含義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數學課堂上,教師有目的的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趣,以形象為主體的主動、具體的情境來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心理技能得到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若創設的教學情境科學、適度、恰當,則在課堂上能起到激發學生求知慾和好奇心,增強學生樂於參與、關注活動的興趣,引導學生沉浸在探索、思維和發現的身臨其境的境界,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開發學生的智力、能力和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方法基本特點

情境教學法正是針對兒童的思維特點和認識規律,以“美”為突破口、以“思”為核心、以“情”為紐帶,以“兒童活動”為途徑,以“周圍世界”為源泉,讓兒童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審美的樂趣、認識的樂趣、創造的樂趣,從而使教學真正成為生動活潑自我需求的活動。兒童的學習興趣、審美的興趣、認識的興趣,乃至嚮往豐富精神世界的興趣,也在其間培養起來。

教學方法基本策略

1、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2、創設設疑式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
"學啓于思,思源於疑"。深刻説明了設疑與思考問題的緊密聯繫,只有"設疑",學生才能產生"疑問",有了疑問,才能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思維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以疑激情,使學生處於想解決問題,但靠自己原有的知識和技能又無法解決的矛盾中,躍躍欲試。創設設疑式情境,可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處處都可以設疑。這樣,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時刻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注意力和求知慾,使學生的思維處在積極的活躍狀態,開動腦筋,創造的靈感和頓悟不斷產生,嘗試探尋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法,學到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3、創設討論、操作式情境,自主探究。
創設討論、操作式情境,能營造寬鬆和諧的教學氛圍,對探究性問題,需學生在實踐中探究,在操作中嘗試,在討論中釋疑。通過動口討論,動腦思考,動眼觀察,動手操作,讓他們的感官參與教學活動:畫圖、測量、蒐集信息、剪、折、移、轉、製作模型等活動情境,不僅使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而且豐富了數學活動的經驗,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應用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激活了學生的創造潛能。
4、創設爭論式情境,啓迪學生的發散思維

教學方法基本模式

“真、美、情、思”形成獨特優勢是情境教學法的基本模式
情境教學法專著
一講究“真”,給兒童一個真實的世界,符號學習與多彩生活鏈接
情境教學在起初階段就受到“意境説”的影響。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情以物遷,辭以情發。”也就是説,客觀世界會影響人的情感變化,情感會觸動語辭的萌發。我想,語文是生活的寫照,是典型化了的生活,怎能以封閉的課堂束縛獐,使他們在枯竭的斷流中學習語文呢?
二追求“美”,給兒童帶來審美愉悦,在薰陶感染中生成主動學習的“力”
開放的情境讓孩子身心得到釋放,作文教學的成功讓我發現了美的無可比擬的功效,引起了我新的思考。我聯想到“意境説”中劉勰從“美物”到“美文”,王國維的“外物美”到“內修美”,講究的便是一個“美”字。“意境説”對“美”的反覆的褒揚,激勵着我在情境教學初期就去追求語文教學的“美”。小學語文本身是美的,展示了一個真、善、美的世界,有形亦有情。我認為,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要為兒童切實打好語言文學的基礎,而且要讓他們在其間受到人文薰陶,進一步培養兒童的高級審美情感。由此,我想到美學,想到藝術,借鑑邊緣的學科思考,拓寬了我的思路。我深知,藝術是最形象、最富美感、最生動的文化。兒童的審美教育是從感受美開始的,進而才是對美的理解和借鑑,以至去創造美。
(三)注重“情”,與兒童真情交融,讓情感伴隨認知活動
情境教學法的根本靈魂就在於一個“情”字。在運用情境教學進行審美教育的探索過程中,學生在教學現場的反應告訴我,“美”能激“情”,進而促使我在情境教學如何“激情”,如何“冶情”方面作了更深入的實踐與研究。聯繫“意境説”對情感的論述,可以看到其中內在的關聯。劉勰在《物色》篇中,從客觀外物對人的情感的影響,作了生動形象的闡述,他指出:“物色之動,心亦搖焉”,表明人的情感受客觀外物的影響之深。王國維則明確指出:“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境界”,“一切景語皆情語”。而兒童恰恰是最富有情感的人,真情總是激盪在兒童的心頭,教育應該利用兒童心靈的這種最可寶貴的特點。於是我將“意境説”、“情景交融”、“境界為上”的精髓運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感悟到用藝術的直觀與語言描繪結合起來的情境,並不是一種單純形象的呈現,而是浸潤着、瀰漫着情感。情感成了情境的內核,無情之境終不成境界 [2] 

教學方法快樂教學

教學方法基本含義

快樂教學法就是是面向全體學生,着眼於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體現教師主導,學生主體“雙邊作用”,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實現在發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產生

現代社會飛速發展,市場競爭不斷加劇,時代對人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感覺到生活、生存壓力巨大。如何應對這些壓力,保持個體的情緒健康,以更好地面對生
活挑戰,是現代人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大問題。
快節奏、高負荷的生活壓力也波及到學生身上,被動學習、思想偏激、心理扭曲等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學生恐學、厭學、逃學,甚至有的看見書就發慌,拿起筆就哆嗦,他們已經把學習和痛苦聯繫到了一起。他們感受不到生活的快樂,參悟不了生命的意義,學習失去了應有的熱情和創造力。
“苦也得學呀!”有家長如是説,“現在社會競爭這麼激烈,孩子不努力,不進取,將來怎麼在社會上立足呀!現在痛苦一陣子,將來幸福一輩子!”的確,知識經濟時代的競爭讓家長感受到從未有過的壓力,更為孩子的將來擔心。我們能夠理解父母的這些想法,也能體會他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但是,如果你討厭足球,偏要你天天坐在電視機前看足球世界盃、歐洲盃、亞洲盃,其它什麼也不能幹,相信,過不了半個月,你也許就要瘋了。可是孩子呢,無論他多麼不喜歡學、不願意學,都必須天天呆在課堂上學習,他們能不痛苦嗎?
“追求快樂,逃避痛苦”是人的本性,所以只有那些讓人感覺快樂的事情才能讓人樂此不疲地去做;而那些讓人感覺痛苦的事卻讓人想方設法遠離它、逃避它。我們必須把孩子當作一個“人”來對待,用一個真正平等的態度來確認孩子的自我價值。因此,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要千方百計地讓孩子快樂,跟孩子一道以積極樂觀、豁達坦然的心態去對待工作、學習和生活。
其實,早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快樂教育的思想,他盛讚弟子顏回“發憤忘食,樂以忘憂”,“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他強調“學而時習之,不亦悦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意思是學習了知識經常去温習它,這個過程是快樂的;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互交流溝通學習,是快樂的。又説“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裏的“好之者”可以理解為喜歡學習、善於學習的人;“樂之者”,可以理解為懂得快樂學習的人。喜歡學習善於學習的人,其學習效果固然好,但快樂學習的人,其學習效果則會更好。16世紀法國偉大思想家蒙田在他的《論對孩子的教育》一文中也説,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先生卻手持柳鞭,板着可怕的面孔,強迫他們埋頭讀書,這是怎樣的做法呀?我要讓教室裏充滿快樂,洋溢着花神和美惠女神的歡樂。教室是他們收穫的地方,也應該是他們玩樂的地方。被很多人稱之為人類“歷史上第二個牛頓”的英國著名哲學家、社會學家和教育理論家赫·斯賓塞(Herbert Spencer)在19世紀便以“快樂”二字作為教育哲學的中心思想,他提出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麼樣的狀態下教育最有效。經過他數年的教育實踐和大量的心理學研究證明:孩子在快樂狀態下的學習最有效。“快樂教學法”解決當前教師苦教、學生苦學的教育問題。

教學方法原則

從教育學的角度看,實施快樂教育,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須擁有積極健康的快樂情緒。以快樂的情緒感染人,以快樂的氛圍薰陶人,以快樂的理念開導人,以快樂的內容啓迪人,以快樂的方法培養人,使學生樂而有度,樂中受益。實施快樂教學法必須遵循下列原則:
1.率先垂範,言傳身教的原則
“學為人師,行為世範”,教師的表率、示範作用是有效實施快樂教育的法寶。學生都喜歡微笑的快樂的老師。快樂的教學氛圍容易讓老師的創造性和主導作用得以最大的發揮,更容易讓學生增強自信力,激發想象力,激活創造力。教師應當用快樂的語言開導學生,用快樂的行動影響學生,注重言傳身教。
2.尊重個體,有教無類的原則
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斯賓塞主張永遠把孩子作為一個主體,並給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教育實際上是一種不斷的誘導和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應當因材施教,尊重學生個體,承認個性差異,不拿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學生。在實施快樂教育時,不能停留在淺層次的説笑上,不能無視他人的自尊和人格,應特別注意呵護每一位學生的閃光點和進取心,體現出愛心不論親疏,教育不分種羣。
3.理解寬容,巧妙暗示的原則
“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樣東西總是目不轉睛。”“看看,這孩子的精力多好,總是手腳不停。”“唉呀,這孩子力氣真大呀,這麼重的東西他都拿得起來。”……這樣飽含情感、帶着寬容和讚美的暗示,很容易使孩子接受,在這樣的暗示下,孩子一定會表現得很出色。這種暗示運用到我們的學生身上,也一定會讓學生欣喜不已。斯賓塞認為孩子從幼兒到少年這個期間,暗示就像是點燃他們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無目的的漫遊變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們從這些暗示中,隱約可以看見未來的曙光。積極的暗示,特別是來自親人、朋友或老師的暗示,必定會在孩子的心理和心智方面產生良好的作用。
4.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對學生的快樂教育同樣需要本着注之以愛、啓之以智,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原則。在循循善誘的工作中需要抓住時機,以朋友的身份想學生所想,急學生所急,用真愛和智慧把快樂內化為學生前進的動力,讓快樂醖釀出學生不屈的勇氣,進行耐心細緻的心理輔導,帶領學生走出誤區,走向成功。千萬不能不講方法,強迫接受,出現“成年人以愛的名義對孩子所犯下的錯誤,結果卻讓孩子用一生的痛苦來承擔”的悲劇局面。

教學方法策略

快樂何來?快樂源於知足,源於堅持,源於超越,源於達觀,源於盡責,源於感恩,源於寬容。“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是一種快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是一種快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一種快樂,“‘饒人一過’,勝造七級浮屠”也是一種快樂。你不能改變天氣,但你可以改變心情;你不能支配他人,但你可以控制自己;你不能事事成功,但你可以事事盡心。為人處事,要能如“水”:遇山水轉,遇岸水轉,遇石水轉,倘若他人不轉,我轉……這就是快樂的真諦。
1、保持健康、積極的心理狀態,相信事在人為,善待自我,將自我完善經常化。
心態是人情緒和意志的控制塔,心態決定行為的方向和質量。保持快樂的情緒需要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我,突破思維定勢,進行積極的自我調適,自我鼓勵,不讓生氣懲罰自己。教育就是教人育心,一個擁有快樂心態的人,看孩子時,更多的是看到他的優點,而一個不快樂的人,看到的更多是孩子缺點。作為家長,要想讓孩子快樂,與其拼死拼活給孩子攢一筆財產,不如培養孩子從小有個積極的心態,永遠微笑着看世界。作為教師,要想讓學生快樂,就應遇表揚的事高聲地説,批評的事幽默地説;緊張的事輕鬆地説,嚴肅的事和藹地説;激勵人的事動情地説,傷害人的事堅決不説;事做了再説,未來的事將來再説。
2、賞識學生,引導學生學會感恩,學會盡責,時刻保持一顆平常心
常懷感恩心,永駐盡責志,坦然面對得失,承認美中不足是常態,這是快樂人的快樂秘笈。擁有感恩的心,能發現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的美麗,能以坦蕩的心境、開闊的胸懷來應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那麼平淡的生活也會煥發出迷人的光彩。生活中,成敗不必問,得失不必究,只要用心至真、用情至深,盡到了自己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其過程和結果都是幸福快樂的。人與人在相互交往中要以讚美別人的優點、長處為快樂,為朋友眾多且賢良能幹而快樂,為別人的快樂而快樂。事實上在讚美別人的快樂的同時,也有向別人學習的心理,這是有益的快樂;而以驕奢淫逸、貪圖富貴、損人利己為快樂則是有損身心健康的快樂。
3、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情,能夠換個角度看問題,換副“眼鏡”看世界。
“把每個人看成天使,自己便感覺生活在天堂裏;把每個人看成魔鬼,自己便感覺生活在地獄裏。”有這麼一個故事:一位老太太有兩個女兒,一個嫁給做傘的,一個嫁給做面的,於是這老太太天天愁容滿面、長吁短嘆,天晴時為做傘的女兒沒生意而憂,天雨時為做面的女兒沒生意而愁,終於有人告訴她:天晴時為做面的女兒好生意而喜,天雨時為做傘的女兒生意好而樂。從此再也聽不到老太太的嘆氣聲了。其實快樂就這麼簡單,只要換個心情,換個角度!特級教師魏書生老師在這方面頗有思考,他在引導學生寫《談學習是享受》的文章時,引導學生變換100個不同角度去考慮,成功地從“背書是享受”、“考試是享受”、“上課是享受”、“閲讀是享受”等100個方面讓每位學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學習的快樂。
4、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高雅的生活情趣和良好的生活習慣,追求自我價值的最大化。
這是追求深層次的快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那些聰明仁愛的人,總能從大自然中找到快樂,體驗高雅的生活情趣,懂得擁有快樂,讓身心處於積極狀態。“知心姐姐盧勤常告誡孩子們:愛是一個口袋,往裏裝是滿足感,往外拿是幸福感、成就感。人只有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體現個人的價值,才會覺得自己很重要,從而體驗到助人的快樂。
5、學會傾訴,學會傾聽,訴出心頭的苦,説出心中的愛,走進孩子的心靈。
愛,真的需要説出來,美好的情感當你説出來時,也會喚起別人同樣美好的情感。人有快樂也都本能地希望與他人共享,把快樂跟人共享,快樂就會加倍。同樣,有了痛苦你就喊,它可以釋放心頭的憂愁和恐懼,把憂愁與人訴説,憂愁就會減半。斯賓塞認為,不管怎樣的學生,他都需要交流,他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孩子的內心世界有動物、有人物、有夢境、有情緒。於是他發明了“走進孩子內心的12張卡片”,在類似撲克牌上寫問題給孩子抽,讓孩子講講自己擔心或快樂的事、自己的期望或心願,家長也跟着抽,也回答問題,跟孩子交心,跟孩子一起解決問題,12個問題讓人們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了他們的朋友。人們把這個遊戲叫做“斯賓塞紙牌”。
6、實現教育內容與形式的活動化、生活化、生態化。
遊戲活動是孩子的天性,採取活動化、生活化、生態化的形式來傳遞教育的信息,是深受學生歡迎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如“智慧風鈴”在音樂中學語言;“一把植物的種子”作自然觀察整理成自然筆記;“家中的小地圖”培養方向感、地理觀;“數字跳房子”學數學……把教育的目標付諸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趣味活動中,能消除學生對學習的恐懼感,獲得求知過程的愉悦感,享受學習帶來的成就感。 [3] 
參考資料
  • 1.    胡慶芳著.優化課堂教學:方法與實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
  • 2.    鄭金洲編著.教學方法應用指導: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 3.    朱麗著.如何運用教學教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