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效益悖反

鎖定
效益悖反是物流領域中很經常的很普遍的現象,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現。效益悖反指的是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之間存在着損益的矛盾,也即,某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和利益發生的同時,必然會存在另一個或另幾個功能要素的利益損失,反之也如此。
中文名
效益悖反
主要發生
物流領域
釋    義
一種此漲彼消,此盈彼虧的現象
類    別
專業術語,定義

目錄

效益悖反目標

效益悖反 效益悖反
效益悖反是物流領域中很經常很普遍的現象,是這一領域中內部矛盾的反映和表現。效益悖反是指在物流系統中的功能要素之間存在着損益的矛盾,也即物流系統中的某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和 利益發生的同時,必然會存在系統中的另一個或另幾個功能要素的利益損失,這是一種此漲彼消、此盈彼虧的現象,往往導致整個物流系統效率的低下,最終會損害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的利益。在認識到物流系統存在着“效益悖反”的規律之後,物流科學也就邁出了認識物流功能要素,尋求解決和克服物流各功能要素效益悖反現象這一步。系統科學的廣泛應用為此提供了新的視野,人們不僅可以將物流系統細分成運輸、儲存、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物流信息處理等功能要素來認識,而且還可以將這些功能要素的有機聯繫尋找出來,作為一個整體來認識,進而有效地解決“效益悖反”,追求總體的效果。 物流系統的總目標是實現其經濟效益,但物流系統要素間存在非常強烈的“悖反”現象,常稱之為“二律悖反”或“效益悖反”現象,要同時實現物流時間最短、服務質量最佳、物流成本最低這幾個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例如,在儲存子系統中,為保證供應、方便生產,人們會提出儲存物資的大數量、多品種問題,而為了加速資金週轉、減少資金佔用,人們又提出降低庫存。所有這些相互矛盾的問題,在物流系統中廣泛存在。而物流系統又恰恰要在這些矛盾中運行,並儘可能滿足人們的要求。顯然要建立物流多目標函數,並在多目標中求得物流的最佳效果。這個原則自然適用於物流分析範圍。

效益悖反物流特點

現代物流業包括物流中心交通樞紐,物資集聚地,口岸大型物流基礎
設施,物流標準化,物流技術開發,物流管理現代化開發,物流信息平台,物流企業發展,物流人才培訓等方面。而不是運輸,倉儲,裝運,加工,配送的簡單堆砌,也不是運輸業,倉儲業等的簡單加總。因此,想要大規模發展廣西物流業,還必須解決其中的“瓶頸”環節。無論從宏觀還是微觀,物流業都受效益悖反這一特性所制約,這是物流業的特點也是物流發展的難點。人們在初步的建設過程中如果能夠意識到並且能夠很好地控制物流系統,便能使浪費減少到最低,效益達到最大。
在經濟學中,“效益悖反”(Trade-off)是指“對同一資源的兩個方面處於相互矛盾的關係之中,要想較多地達到其中一個方面的目的,必然使另一個方面的目的受到部分損失。”
物流系統的任務是降低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從而提高物流服務水平
物流成本是指在一定的客户服務水平下所進行的物流活動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的貨幣表現。也就是在物料的流動過程中,物流各個環節所支出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的總和。所謂物流服務是對客户商品利用可能性的保證,其本質是滿足顧客的需求。企業要擁有顧客所期望的商品,保證隨時有貨供應;在顧客所期望的時間內傳遞商品,保證在客户需要的時間內送達貨物;符合顧客所期望的質量,保證達到顧客要求的貨物及配送質量。當中就意味着企業的作業能力和工作質量。
物流效益悖反説是指物流的若干功能要素(運輸保管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處理)之間存在着損益的矛盾,即某一個功能要素的優化和利益發生的同時,必然會存在另一個或另幾個功能要素的利益損失,反之也如此。有學者認為,這是物流成本跟物流服務水平之間的“蹺蹺板”現象。為此,必須注重研究研究物流的總體效益,使物流系統化,使系統的各個部分應該有機地結合起來,以最低成本,實現最佳效益。

效益悖反現象

宏觀物流效益悖反現象
從宏觀上,中國當前的物流業,主要是一些倉儲、運輸和配送工作,各個功能環節比較分散,各自為政。還處於最基礎的階段,在發展中也存在基礎不夠穩、地方保護主義、信息平台和交通系統不發達等問題。那麼人們進行更進一步的規劃,在建設物流網絡的時候注意控制宏觀效益悖反現象。 當人們從提高顧客滿意度的角度出發縮短配送時間、減少配送環節、減少運費,從而提高客户服務水平,贏得企業的良好形象,提高企業競爭力。然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勢必要求提高運輸線路的運輸通過能力或設置更多的倉庫節點。那麼建設運輸線路時難度加大,倉庫數量增多,資金投入更多,對運輸工具、倉儲設備及其配置也有更嚴格的要求。物流網絡建設和運輸工具優化的過程中要花費更多的資金,更別提降低成本了。
微觀物流效益悖反現象
(1).欲降低庫存成本,人們就會設法減少倉庫據點,並儘量減少庫存量,但這樣就會使庫存補充變得頻繁,必然要增加運輸次數與運輸距離,從而無形中增加了運輸費用。
(2).欲節約包裝費用,人們就會設法簡化包裝、降低包裝強度,但這樣一來就勢必會降低倉庫的保管效率,同時也會在裝卸搬運過程中容易出現破損現象,造成搬運效率低下,從而無形中增加了倉儲與搬運的成本。
(3).欲能夠保證貨架上貨物的連續性,就必然要提高安全庫存量,這樣勢必會造成倉儲費用的升高。
(4).欲追求運輸的速度,人們可能將運輸的方式由公路運輸或鐵路運輸改為航空運輸,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大幅度地提高運輸速度,還可以相應地減少倉儲費用,但也必然會造成運輸費用的大幅度提高。
(5).欲降低裝卸搬運的費用,人們可能會選擇費用相對較低的人工方式,但是也就肯定會造成裝卸搬運效率的降低,從而影響物流服務鏈的其他要素。(6).企業中的庫存問題不是孤立的,它和營銷倉庫生產材料、運輸、採購、財務等職能部門有着很強的關聯。然而,相關聯的部門對庫存的目標卻不盡一致。表2顯示了企業中各職能部門對庫存有着相背離的目標現象。由此可見,效益悖反現象在生產企業中普遍存在。

效益悖反制衡

現代的物流管理,致力於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物流服務水平。而這兩個目標卻存在着效益悖反性,一味地降低成本必然會大大影響服務水平,如何在成本和服務這對背向運行的目標之間尋求平衡,必須有合理的物流戰略和管理方法。
用物流系統的觀點規劃物流
物流系統的總目標是實現其經濟效益
物流,是一個系統。物流系統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裏,由所輸送的物資和其他相關設備、人員、以及通信聯繫等若干相互制約的動態要素構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它具有系統輸入、轉化、輸出、制約、反饋等功能。美國學者用“物流森林”的結構概念來表述物流系統的整體觀點,指出物流是一種“結構”,對物流的認識不能只見功能要素而不見結構,即不能只見樹葉不見樹枝和樹幹,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物流的總體效果是森林的效果。孤立的一棵樹作用不大,只有一片森林,才具有綠化,防護的作用。企業面對物流效益悖反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沒有正確認識到物流各部分之 間的系統性,而是將各部分功能割裂,片面追求某方面最優化,各自為政。所以,既然是系統,人們就得用系統的觀點來規劃物流,利用系統工程學的方法來優化物流過程。根據現實條件和環境的各種限制,很好地把所有的目標協調起來。
物流合理化
物流合理化是物流管理的總原則。物流活動成本之間往往存在這種次此消彼長的關係,也就是效益悖反現象。運用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想--“均衡”根據物流系統的五大目標:服務性(service)、快捷性(speed)、有效地利用面積和空間(spacesaving)、規模適當化(scaleoptimization)、庫存控制(stockcontrol)來權衡物流總成本和物流服務水平。不求極限,只求均衡,均衡造就合理。
根據影響程度選擇優化順序
當某一方面採取措施降低成本的同時會使另一方面成本上升。這兩方面相互“背道而馳”時,它們的變化速度由於各種外界因素的影響不可能完全一樣。因此,存在優化順序。比如包裝成本和貨損率。當包裝成本下降時,商品受保護的程度變小,貨損率上升,客户滿意度下降。要想降低貨損率,相應的包裝成本自然要上升。在一定範圍內,包裝成本的下降對貨損率上升的遞增影響和貨損率的下降對包裝成本上升的遞增影響是不同的。企業可以先改善遞增影響大的,再改善對遞增影響較大的。
利用運籌學方法
運籌學通過建立各個影響因素間的定量模型或概率模型,得到系統中各項投入和產出得到的最佳的分配。如最佳運輸路徑的選擇。
由於物流系統中各個原料的供應地、生產場地、各個倉庫、零售點等分佈在不同的地點。為了在儘量小的運輸成本下,保證貨物到達的及時性,就必須對運輸路徑進行合理的安排。利用運籌學進行物流配送路徑優化建模,實質上是建立一個多目標(最低的運營成本、最快的響應速度、最短的配送運輸時間等)模型,利用線性規劃問題求其最優解。
運籌學還可以運用全局優化理論與算法、組合優化、排隊系統、模糊理論、隨機優化、不確定理論、庫存理論、物流系統規劃、選址規劃以及配送管理等解決不確定型的存儲決策、配送中心選址等多目標不確定模型。
由於各個因素之間存在矛盾,最後結果不一定有最優解,但要結合其他方法和定性分析得出滿意解。
需求信息在供應鏈的不同階段之間的傳遞過程中發生扭曲,從而導致供應鏈內的訂購量變動性增加。這種現象稱為“牛鞭效應”。為了減少這種信息傳遞阻礙,減少信息流通環節和外界干擾是有效辦法。物流常用的信息傳輸和交換技術EDI就是解決這種現象的好幫手。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簡單地説就是企業的內部應用系統之間,通過計算機和公共信息網絡,以電子化的方式傳遞商業文件的過程。換言之,EDI就是供應商、零售商、製造商和客户等在其各自的應用系統之間利用EDI技術,通過公共EDI網絡,自動交換和處理商業單證的過程。它是一種在公司之間傳輸訂單、發票等作業文件的電子化手段。EDI能節約時間和降低成本:由於單證在貿易伙伴之間的傳遞是完全自動,所以不再需要重複輸入、傳真和電話通知等重複性的工作。從而可以極大地提高企業的工作效率的降低運作成本,使溝通更快更準。
還有很多幫助物流過程正確採集信息和決策優化方面的信息技術,如條形碼,RFID,MIS等。現代的物流信息系統的出現是為了縮短從接受決訂貨到發貨的時間;庫存適量化(壓縮庫存並防止脱銷);提高搬運作業效率、運輸效率;提高接受訂貨和發出訂貨精度;調整需求和供給;回答諮詢等。這一切,都是為了提高對顧客服務水準和降低物流總成本,也就是能夠有效配合解決效益悖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