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故宮博物院

(人民教育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4課課文)

鎖定
《故宮博物院》,是人民教育版語文教材八年級上冊第14課課文。這篇解説詞按照空間順序,採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介紹了故宮的主要建築及其特色,表達了對故宮的熱愛和讚頌,歌頌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偉大的創造力,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瑰寶
中文名
《故宮博物院》(原名:古代藝術的寶庫-故宮博物院)
外文名
The Palace Museum
原文體裁
廣播稿
作    者
黃傳惕
版    本
人教版
發表時間
1979年
登載雜誌
《地理知識》(1979年第11期),《祖國各地》第一集(廣播出版社1981年版)
體    裁
説明文

故宮博物院全文

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這就是紫禁城。後來人們叫它故宮,也叫故宮博物院。這是明清兩代的皇宮,是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宮殿建築羣,有五百多年曆史了。
紫禁城的城牆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面東華門西華門。宮城呈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城牆外是五十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故宮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獨特風格。
從天安門往裏走,沿着一條筆直的大道穿過端門,就到午門的前面。午門俗稱五鳳樓,是紫禁城的正門。走進午門,是一個寬廣的庭院,彎彎的金水河像一條玉帶橫貫東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漢白玉石橋。橋的北面是太和門,一對威武的銅獅守衞在門的兩側。
進了太和門,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着,上面刻着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個圓雕鰲頭,嘴裏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太和殿俗稱金鑾殿,高28米,面積2380多平方米,是故宮最大的殿堂。在湛藍的天空下,那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顯得格外輝煌。殿檐斗拱、額枋、樑柱,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正面是12根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同台基相互襯映,色彩鮮明,雄偉壯麗。
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着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裏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着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着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着流雲火焰。
三大殿建築在紫禁城的中軸線上,這條線也是北京城的中軸線,向南從午門到天安門延伸到正陽門永定門,往北從神武門地安門鼓樓,全長約八公里。
太和殿是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皇帝即位、生日、婚禮和元旦等都在這裏受朝賀。每逢大典,殿外的白石台基上下跪滿文武百官,中間御道兩邊排列着儀仗,皇帝端坐在寶座上。大殿廊下,鳴鐘擊磬,樂聲悠揚。台基上的香爐和銅龜銅鶴裏點起檀香松柏枝,煙霧繚繞。
太和殿後面是中和殿。這是一個亭子形方殿,殿頂把四道垂脊攢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個大圓鎏金寶頂,輪廓非常優美。舉行大典,皇帝先在這裏休息。
中和殿後面是保和殿。雍正後,這裏是舉行最高一級考試殿試的地方。
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它把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東六宮西六宮
乾清宮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批閲各種奏章的地方,後來還在這裏接見外國使節。
乾清宮後面是交泰殿,交泰殿後面是坤寧宮。坤寧宮是皇后宮,也就是皇帝結婚的地方。
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稱“後三宮”。佈局和前三殿基本一樣,但莊嚴肅穆的氣氛減少了,彩畫圖案也有明顯的變化。前三殿的圖案以龍為主,後三宮鳳凰逐漸增加,出現了雙鳳朝陽、龍鳳呈祥的彩畫,還有飛鳳、舞鳳、鳳凰牡丹等圖案。
後三宮往北就是御花園。御花園面積不很大,有大小建築二十多座,但毫無擁擠和重複的感覺。這裏的建築佈局,環境氣氛,和前幾部分迥然不同。亭台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來到這裏,彷彿進入蘇州園林
從御花園出順貞門,就到紫禁城的北門神武門,對面就是景山。景山是明代修建紫禁城的時候,用護城河中挖出的泥土堆起來的,成了風景優美的景山公園。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牆,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築羣,這樣和諧統一的佈局,不能不令人驚歎。

故宮博物院寫作背景

1979年夏,作者正式動手寫本文,但1978年秋天始,作者已經開始醖釀這篇文章。在寫另一篇文章《天安門頌》的時候,作者翻閲的有關天安門的資料大多是和故宮的資料連在一起的。天安門和紫禁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就激發了作者寫故宮的強烈願望。

故宮博物院作者

黃傳惕,1934年生,湖南平江縣人,筆名黃羽。中共黨員。從小喜歡看書。初中畢業於湖南平江湘北中學,高中畢業於湖南長沙衡湘中學。1953年考入中山大學語言文學系。1954年該系合併到北京大學中文系。1957年在北京大學畢業後,分配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編輯部,從事新聞和專題節目的編輯與政治、廣教等方面的採訪工作。先後任編輯、記者、副主任、主任等職。30多年來參加過《新聞和報紙摘要》、《各地電台聯播節目》、《省、市、自治區台編排的節目》、《祖國各地》、《歷史故事》、《午間半小時》等節目的編輯工作。採製過大量廣播作品,不少稿件在全國獲獎,為報刊書籍轉載採用。20世紀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祖國各地》《歷史故事》節目的高級編輯。代表作有:《天安門頌》、《塞上綠洲右玉》、《彩色的吐魯番》、《北京,我心中的城》、《綠色的希望》、《故宮博物院》等。其中《故宮博物院》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作為範文。業務論文有《廣播遊記-遊記文學的新品種》、《廣播遊記的特點和寫作》等。還發表過長詩《映山紅》等多篇詩作和散文。近年來,由於在林業和環境保護方面宣傳報道取得的成績,被授予“林業先進工作者”稱號,獲得“全國綠化獎章”和“綠色長城獎章”。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故宮博物院詞語解釋

斗拱:我國傳統木結構建築中的一種支承構件。也寫作枓栱。
瑣:連環形花紋。
磬(qìng):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製成。
橫貫:(山脈、河流、道路等)橫着通過去。
繚繞:迴環纏繞。
錯綜:縱橫交叉。
和諧:配合得適當和勻稱。
掩映:彼此遮掩而互相襯托。
矯健:強壯有力,英勇威武,步伐有力。
藻井[zǎo jǐng]:中國傳統建築中室內頂棚的獨特裝飾部分。一般做成向上隆起的井狀,有方形、多邊形或圓形凹面,周圍飾以各種花藻井紋、雕刻和彩繪。多用在宮殿、寺廟中的寶座、佛壇上方最重要部位。
鰲頭[áo tóu]:鰲為俗字,正字作鱉,本義為海中大鱉。俗稱狀元及第一為獨佔鰲頭。因為在殿試中,選出狀元、榜眼、探花三甲後,就宣旨唱名,謂之臚傳。臚傳畢,贊禮官引東班狀元、西班榜眼二人,向前行至殿中之殿下(天子座前的階梯)迎接殿試榜,到達殿前則狀元稍前進,站在中殿石上,這中殿石上雕刻着一條龍和一隻大鱉,即古時所謂頭或螭首。由於狀元一人獨佔殿中的大鱉,所以就説他獨佔(或作站)鱉頭,後來就借喻為考試得到第一的意思。
琉璃:琉璃,亦作“瑠璃”,是指用各種顏色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鉛)為原料,採用古代青銅脱蠟鑄造法高温脱蠟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雲漓彩、美輪美奐;其品質晶瑩剔透、光彩奪目。琉璃是佛教“七寶”之一、“中國五大名器”之首。
蟠龍[pán lóng]:蟠龍是指我國民間傳説中蟄伏在地而未昇天之龍,龍的形狀作盤曲環繞。在我國古代建築中,一般把盤繞在柱上的龍和裝飾莊樑上、天花板上的龍均習慣地稱為蟠龍。
中軸線[zhōng zhóu xiàn]:中國古代大建築羣平面中統率全局的軸線
金鑾殿北京故宮三大殿中的太和殿。俗稱金鑾殿。

故宮博物院字詞讀音

磬 [qìng]
金鑾(luán)殿
蟠(pán)龍
鎏(liú)金
玉璽(xǐ)
妃嬪(pín)
湛(zhàn)藍
上諭(yù)
傀儡(kuǐ lěi)
翊(yì)坤宮
修繕(shàn)
擊磬(qìng)
詔(zhào)書
鰲(áo)頭
額枋(fāng)
壓軸(zhòu)
絢(xuàn)麗
矗(chù)立
鳴(míng)鍾擊磬(qìng)
矯(jiǎo)健
鬥(dǒu)拱
迥(jiǒng)然不同
肅(sù)穆(mù)
鳳(fèng)凰(huáng)
藤(téng)蘿(luó)翠竹

故宮博物院文章分析

1.故宮的特點是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風格獨特。
2.為了清楚地説明故宮的特徵,課文按照空間順序組織材料,由外入內,沿着故宮的中軸線,從南到北,以中間帶兩邊地説明,井然有序。
二.文章結構:總分總
説明順序:空間順序
第一部分【1段】概括説明故宮位置,歷史和在古代宮殿建築中的地位。1.故宮的地理位置、名稱、在建築羣種羣中的地位、歷史沿革
第二部分第一層【2段】大筆勾勒故宮的整體佈局,指出故宮的特點。2. 故宮的整體佈局及特點:宏大壯麗、建築精美、佈局統一、獨特風格。
第二部分第二層【3~10段】介紹前朝三大殿的結構及功用。3.午門內外 4.三大殿概説(台基)5.太和殿外觀6.太和殿內景 7. 介紹三大殿建築位置——中軸線 8.太和殿的用途 9. 中和殿的位置、概貌、用途 10.保和殿位置、用途
第二部分第三層【11~14段】略寫“後三宮”的用途及特點。11.小廣場(前朝與內廷的分界地帶)12.乾清宮的 用途 13.交泰殿位置、坤寧宮的位置、用途 14.後三宮的裝飾特點
第二部分第四層【15段】介紹御花園的面積、佈局和環境氣氛15.介紹後三宮往北的御花園
第二部分【2~15段】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
第三部分【16段】介紹景山並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16.站在景山上回望故宮全貌,首尾呼應
1、説明順序合理: 作者以南面的午門為中心,依次介紹了前三殿、後三宮養心殿御花園等主要建築,出神武門至景山作結。這樣寫,符合故宮建築的本身序列。作者沿着縱貫紫禁城的中軸線,由南到北,從中間到兩側,有重點地逐層介紹。這樣寫,井然有序,條理分明。
2、結構嚴謹而富於變化: 全文的結構,有分有合。文章的第2、16兩個自然段,前後呼應地寫了故宮的整體佈局,外觀概貌和建築特點。文章的主體部分,又把故宮分成“前朝”和“內廷”兩部分,依次介紹。“前朝”寫台基一段,又是總寫三大殿,然後再分寫。寫“內廷”時先寫“後三宮”,再寫東西六宮和御花園。在分與合之間,過渡自然。介紹“後三宮”後,又把“後三宮”和“前三殿”進行比較,總結説明了“後三宮”的建築特點。寫東西六宮時,也是先概括介紹,再分開説明。這樣,有分有合,使文章有條有理,結構嚴謹,又富於變化,讀起來不感到單調乏味。
3、有詳有略,重點突出: 全文以説明宮殿的建築結構佈局為主,説明歷史沿革為輔;詳寫宮殿狀貌,略寫其中的文物;詳寫重點宮殿,略寫其他宮殿;“前朝”詳寫太和殿,“內廷”詳寫養心殿。在介紹這兩座宮殿時,又各有側重點:太和殿,着重介紹外觀色彩的輝煌壯麗,內部裝飾的莊嚴雄偉;養心殿,則着重介紹封建帝、後在這裏進行的統治活動。這樣,使讀者對故宮的全貌有所瞭解,對它的主要特徵又能得深刻的印象。
4、説明方法恰當多樣: 文章恰當地運用了多種説明方法。在説明故宮建築羣的規模時,用了一些具體數字來説明:“佔地七十二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間。”在説明太和殿的規模時也用了具體數字。在寫“前朝”、“內廷”的建築特點時,又用了比較的方法來説明它們的異同。在寫御花園時,又和蘇州園林作比較。 文中,還適當運用了比喻,增強了説明的形象性生動性。寫“彎彎的金水河象一條玉帶橫貫東西”,寫台基的排水管道,“下大雨的時候,水從龍頭流出來,就象是千百條龍在噴水”,文中還把六歲的同治、四歲的光緒比作傀儡。
5、説明中穿插描寫、記敍、議論、抒情: 文章在介紹故宮的建築特點時,還適當地藉助於描寫。對金鑾殿的外貌和內部佈置都作了生動的描繪。這些描寫,都突出了它的特徵:太和殿的色彩突出了金黃(象徵富貴)和大紅(象徵榮華),看上去富麗堂皇,襯上湛藍的天,映着白玉石台基,真是鮮豔奪目,金碧輝煌,又照應了前面説的“形體壯麗”。它的內部裝飾,重點描繪了“龍”,寫了色彩、姿態,等等。
全文以參觀故宮博物院為線索,記下了所見所聞:“從天安門往裏走,……”“過了太和門就到了紫禁城的中心……”等。 作者把自己的感情融合在描寫、議論和説明中,表明了自己的愛憎感情。在寫故宮的建築結構時,流露出讚歎的感情:“故宮建築羣規模宏大壯麗,建築精美……”。寫慈禧的揮霍浪費時則飽含輕蔑的激情敍述、議論。結尾回望故宮時,作者充滿了讚美之情。
課後練習
一、默讀課文,按文章的説明順序填寫下邊這個圖,看看文章採用了怎樣的説明順序。(圖略)  設題意圖是通過直觀再現課文所介紹的故宮的主體佈局,幫助學生去繁就簡地把握課文內容,並能初步認識到課文裏採用的説明順序。
填圖可要求在預習課文時完成。上課時,可在簡略介紹有關説明順序的知識後,讓學生説説本文采用了什麼順序。學生只要回答出“由南向北”即可。至於“總説和分説相結合”這一點,可以在講課過程中結合練習第二題介紹給學生。
二、仔細閲讀文中介紹太和殿的部分,回答下列問題。
1.作者介紹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況?説明順序是怎樣的?
2.作者為什麼要把太和殿作為解説的重點?
設題意圖是抓住文章的重點,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並進入更深思考。
1.對太和殿,先寫使三大殿成為統一整體的台基──台基修建得很高(三層台基高七米),並且設施奇巧(排水管道是一千多個圓雕龍頭),這就暗示和渲染了三大殿地位之尊崇;再寫太和殿外觀氣勢雄偉(是故宮最大的殿堂),色彩壯麗(金黃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頂,裝飾着青藍點金和貼金彩畫的斗拱、額枋、樑柱,紅色大圓柱,金瑣窗,朱漆門),內部裝飾的莊嚴富麗(金鑾寶座、雕龍屏、金柱藻井、梁枋等上面都裝飾着多姿多態的龍);最後從它的位置和功用上(皇帝舉行重大典禮的地方)説明它在設計方面的象徵意義──過去封建皇帝憑藉雄偉的建築顯示威嚴。使用的説明順序是由外到內、總説和分説相結合。
2.因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個故宮的重點建築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統治權力和舉行重大典禮的場所,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個建築羣中最具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為介紹的重點。
三、查找有關圖片和資料,更詳細地瞭解故宮的建築及佈局,然後採用與本文不同的順序口頭介紹故宮。
設題意圖是讓學生更多瞭解故宮,並鍛鍊學生按一定順序介紹建築物的能力。
可以試着以三大殿為中心分別介紹三大殿前後左右的建築,也可以按不同的功用將故宮裏的建築分成幾組逐次介紹。

故宮博物院背景介紹

·故宮從明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修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到2017年已有近六百年的歷史了。它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優秀傳統和獨特風格。在當時社會條件下,能建築這樣高大雄偉的建築羣,充分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創造才能,在建築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祖國珍貴的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