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政府幹預

鎖定
國家干預亦稱宏觀調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是政府對國民經濟的總體管理,是一個國家政府特別是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它是國家在經濟運行中,為了促進市場發育、規範市場運行,對社會經濟總體的調節與控制。宏觀調控的過程是國家依據市場經濟的一系列規律,實現定觀(總量)平衡,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增長,而對貨幣收支總量、財政收支總量、外匯收支總量和主要物資供求的調節與控制。運用調節手段和調節機制,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為微觀經濟運行提供良性的宏觀環境,使市場經濟得到正常運行和均衡發展的過程。
國家干預主要表現為:國家利用經濟政策、經濟法規、計劃指導和必要的行政管理,對市場經濟的有效運作發揮調控作用。
中文名
政府幹預
外文名
Macro-economic Control
概    述
中央政府的經濟職能

目錄

政府幹預特徵

1、調控的主體為國家。與微觀經濟管理行為不同,宏觀經濟調控的主體是國家而不是具體的經濟活動主體。
2、調控的主要方式主要表現為經濟政策,它是宏觀經濟調控政策的法律制度化表現,是一種“政策性法律”。
3、調控的效力多為引導和鼓勵。由於宏觀經濟調控多以政策性出現,政策的效力是在於引導和鼓勵,而不是在於強制執行或者加以處罰。
4、調控以社會整體經濟發展為出發點和歸結點,體現出綜合性。

政府幹預原因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公有制決定了社會各部門、各企業及勞動者利益上的一致性,使國家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
第二,國有經濟起主導作用,控制和影響國民經濟的發展方向;
第三,執政黨有能力統一全國人民的意志。

政府幹預領域

1、有關國家整體經濟佈局及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
凡是涉及國家整體經濟佈局,就是宏觀經濟調控法要干預的問題。另外,有關國計民生的重大產業,或者涉及社會穩定的重大問題,也是宏觀經濟調控法所要干預的領域。
2、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的經濟領域
將宏觀經濟調控界定在容易產生“市場失靈”的經濟領域,體現宏觀經濟調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願意進入的領域
對私人的力量不願意進入的或者單個私人的力量難以辦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進入或者以適當的方式促成私人進入。

政府幹預原則

1、國家統一決策原則
凡是關於國家宏觀經濟調控的決策應當統一歸屬於國家的權利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國務院在擬定關於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或者行政法規後應當報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其常務委員會)表決通過後實施。
2、社會經濟發展總體平衡原則
市場經濟發展必然帶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而宏觀經濟調控則是要解決這種不平衡。
3、協調原則
4、引導鼓勵原則
5、預期原則

政府幹預方面

政府對市場進行干預和調控,就是為了克服市場失靈,彌補市場機制的缺陷或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府通過法律手段來限制壟斷和反對不正當競爭。
二.政府可以使用税收和補貼的手段,也可以通過合併相關企業的方法使外部性"內部化".
三.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務.如國防.治安.消防和公共衞生。
四.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系
五.糾正市場的信息不對稱
六.調整收入分配,維護社會公平
七.燙平經濟波動,維護宏觀經濟穩定
政府通過以上途徑對市場失靈進行干預。但是如果,政府不能有效地承擔或履行這一責任,那麼在市場失靈的同時,還會出現"政府失靈",也會導致資源配置無效。

政府幹預手段

(1)法律手段與經濟政策,如:調整税率、金融、財政補貼等;
(2)計劃指導,如:國家大的投資規劃,或在某些行業和領域實行配額制度;
(3)行政手段,如利用工商、商檢、衞生檢疫、海關等部門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產與流通。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