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政府失敗論

鎖定
政府失敗論是當代經濟學的一種理論,政府失敗是以布坎南為代表的公共選擇學派在分析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幹預行為侷限性或非市場缺陷時所設計的一個主題,也是公共選擇理論的核心論題。
所謂政府失敗,指個人對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現代代議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滿足,公共部門在提供公共物品時趨向於浪費和濫用資源,公共支出成本規模過大或者效率過低,政府的活動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的這樣一些情況。
中文名
政府失敗論
定    義
政府失敗論是當代經濟學的一種理論
提出者
布坎南

政府失敗論表現及其原因

政府失敗論公共決策失效

布坎南等人看來,導致公共決策失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社會實際上並不存在作為政府決策目標的所謂公共利益,“阿羅定理”(Arrow’s Theory)已經證明了將個人偏好或利益加總為集體偏好或利益的內在困難。布坎南也指出,在公共決策或集體決策中,實際上並不存在根據公共利益進行選擇的過程,而只存在各種特殊利益之間的“締約”過程。
(2)即使現實社會中存在着某種意義上的公共利益,但現有的公共決策機制卻因其自身的內在缺陷而難以達到實現這種利益的目的。
(3)決策信息的不完全性。獲取決策信息總是存在諸多困難而且需要支付一定成本的,不管是選民還是政治家,他們擁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決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礎上作出的,這就很容易導致決策失誤。
(4)選民的“短見效應”。
(5)選民的“理性而無知”。

政府失敗論政府機構低效率

布坎南看來,政府機構工作低效率的原因在於:
(1)缺乏競爭性壓力;
(2)沒有降低成本的激勵機制;
(3)缺乏監督信息。

政府失敗論政府內部性與擴張

內部性的存在意味着對於“私人的”或組織的成本和利潤的考慮,很可能支配了公共決策的計算,決定了公共官僚機構的運行及官員的行為。在非市場條件下,“內部性”提高了機構成本,隨“內部性”而來的較高的單位成本和比社會有效水平更低的非市場產出水平,產生了非市場缺陷。
政府部門的擴張包括政府部門組成人員的增加和政府部門支出水平的增長。布坎南指出,政府官員也是個人利益最大化者,他們總是希望不斷擴大機構規模,增加其層次,擴大其權利,以相應地提高其機構的級別和個人的待遇,同時也使他們去制定更多的規章制度,增加自己的俸祿和享受,結果導致社會資源浪費,經濟效益降低,資源配置效率低下,社會福利減少。

政府失敗論政府的尋租活動

政府尋租活動導致“政府失敗”,因為它導致經濟資源配置扭曲,或説它是資源無效配置的一個根源;作為一種非生產性活動,它並不增加任何新產品或新財富,只不過是改變生產要素的產權關係,把更大部分的國民收入裝進私人腰包;它也導致不同政府部門間官員的爭權奪利,影響政府的聲譽和增加廉政成本,導致社會資源浪費。

政府失敗論布坎南人物介紹

經濟學家布坎南 經濟學家布坎南
布坎南1919年10月2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穆爾弗裏鮑爾。他1940年畢業於中田納西州師範學院,獲理學學士學位。並在田納西大學完成了一年的研究生課程,194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48年,他在芝加哥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是當代公共選擇理論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