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政和縣

(福建省南平市轄縣)

鎖定
政和縣(古屬建寧府政和縣)福建省南平市轄縣,位於福建省北部,與浙江省南部相鄰,北緯27°03′-27°32′,東經118°33′-119°17′。境內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全縣土地面積1744.24平方千米。通行閩北方言建甌話。政建、小浦、安嵩公路過境。截至2022年末,政和縣户籍人口為234715人。 [6] 
1936年中國工農紅軍閩東、閩北獨立師洞宮山會師處、唐代黃巢屯兵處黃念山、明朝銀礦礦工起義舊址錦屏等紀念地,古蹟有佛子巖、寶巖。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22年,政和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6489萬元,增長5.9%。 [6] 
2020年4月,達到脱貧退出條件,退出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 [1] 
中文名
政和縣
別    名
熊城
行政區劃代碼
350725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南平市
地理位置
福建北部南平市
面    積
1744.24 km²
下轄地區
1個街道、4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
熊山街道解放街2號
電話區號
0599
郵政編碼
3536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34715 人(2022年) [6] 
著名景點
佛子巖、寶巖、唐黃巢屯兵處黃念山、明銀礦礦工起義舊址錦屏
火車站
政和站
車牌代碼
閩H
地區生產總值
1126489 萬元(2022年) [6] 

政和縣歷史沿革

秦,屬閩中郡。
西漢,屬會稽郡。東漢,屬侯官;建安十二年(207年),分屬二縣,現西部之東平、石屯、星溪、鐵山、外屯屬建安,東部之西、南二里屬侯官。三國屬吳。
晉太康三年(282年),西、南里屬温麻縣,其餘部分屬建安。
隋開皇九年(589年),西、南里之地屬泉州(今福州),餘地屬建安。
唐開成元年(836年),西、南里之地為感德場,屬福州;餘地屬建州。
五代,後梁貞明六年(920年),屬威武軍長樂郡。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屬長樂府寧德縣。後晉天福六年(941年),劃寧德縣北部設置關隸鎮,鎮治設在西里(今鎮前鎮鎮前村)天王寺北,屬福州寧德縣。
後晉開運二年(945年),南唐兵克建州,閩王王延政投降,福州屬南唐。後漢乾祐元年(948年),福州守將李仁達叛南唐歸吳越。
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吳越歸順於宋。其間關隸鎮均隨福州變更其隸屬關係。鹹平三年(1000年),關隸鎮升為關隸縣,屬建寧軍,治黃熊山麓(現址)。政和五年(1115年),改關隸縣為政和縣。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屬建寧府。
政和縣城 政和縣城
明景泰六年(1455年),劃東部南里10都,北里11都、12都,東里13都、14都、15都置壽寧縣。
清朝,政和縣沿舊制,隸屬建寧府。
民國元年(1912年),改建寧府為建安道,政和縣屬建安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除道制,政和縣直屬福建省。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7月,屬第十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屬第三行政督察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10月,松溪縣遂應場鄉劃歸政和縣一區管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先後屬建甌專區與建陽專區。
1956年3月,屬南平專區。
1959年7月,改屬福安專區。
1960年2月,政和、松溪兩縣合併為松政縣,縣治駐松溪,原政和縣境內增設政和鎮,仍屬福安專區。
1962年8月,撤銷松政縣,恢復政和縣。
1970年7月,政和、松溪兩縣再度合併為松政縣,改屬建陽地區。
1975年3月,撤銷松政縣,恢復政和縣。
1989年1月,屬南平地區。
1995年1月,屬南平市。 [14] 

政和縣行政區劃

政和縣區劃沿革

1949年9月,政和縣設4個區10個街82個村。
1951年2月,增設第五區;全縣設5個區3個街35個鄉。
1952年5月,以第四區的外屯、湖屯、大嶺、羅家地和第一、第二、第三區毗鄰外屯的部分地區合併增設第六區,區署駐外屯村。
1954年4月,設6個區58個鄉(鎮)。1954年8月,以第二區下莊、楊源等鄉增設第七區,區署駐下莊。
1955年3月,第二區署移駐楊源;全縣設7區2鎮78個鄉。
1955年6月,撤銷第六區。
1956年4月,撤銷第一區、第七區。全縣設4個區2個鎮53個鄉。
1958年4月,浙江省慶元縣隆宮鄉張天村劃歸政和縣鐵山區高林鄉。
1958年6月,全縣並鄉設2個鎮29個鄉。
1958年9月,撤銷區鄉,建立人民公社(簡稱公社),全縣設6個公社90個大隊。
1961年8月,恢復區級建制,原政和縣境內設5個區1個公社。
1962年8月,熊山區改稱城關區,政和鎮改為城關公社,東平公社恢復為東平區。
1963年2月,增設城關區洋後公社、鎮前區寶巖公社。
1965年1月,稻香公社改稱東峯公社。
1966年,全縣設6個區39個公社128個大隊。
1968年4月,撤區並社;至1969年2月,全縣設8個公社76個大隊。
1980年8月,恢復城關鎮。1981年7月,城關鎮更名為熊山鎮。城關公社更名為星溪公社。
1984年9月,恢復鄉鎮,全縣設1個鎮8個鄉。
1986年7月,撤銷東平鄉,設立東平鎮。
1993年9月,撤銷鐵山鄉和鎮前鄉,設立鐵山鎮和鎮前鎮;1994年5月,撤銷石屯鄉設立石屯鎮。
1998年1月,從鐵山鎮劃出7個村設嶺腰鄉,全縣設5個鎮5個鄉。
2000年至2003年,政和縣轄1個街道、4個鎮、5個鄉:熊山街道、東平鎮鐵山鎮鎮前鎮石屯鎮星溪鄉外屯鄉楊源鄉澄源鄉嶺腰鄉
2006年7月,熊山鎮改為熊山街道。 [14] 

政和縣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4月,政和縣轄1個街道辦事處4鎮5鄉,共有124個行政村9個居民委員會,810個村民小組40個居民小組。
政和縣鄉鎮
街道

政和縣地理環境

政和縣位置境域

政和縣位於福建省北部閩浙交界處,南平市最東部,介於東經118°33′~119°47′,北緯27°05′~27°23′。東與寧德市壽寧縣周寧縣接壤,南與建甌市和寧德市屏南縣相鄰,西與建陽區相連,北與松溪縣及浙江省慶元縣交界。轄區東西最大距離72千米,南北最大距離46千米,全縣土地面積1744.24平方千米。 [9] 

政和縣地形地貌

政和縣屬東南沿海中低山丘陵區。在距今100~140萬年燕山運動時期,奠定政和地貌基本輪廓並控制斷裂活動,以流水侵蝕為主的外力長期作用,形成了全縣地貌。地勢東高西低,地表切割強烈,地貌類型多樣,地形層狀排列有序,山地廣佈,平原谷盆狹小。分為中、低山,高、低丘陵,谷盆及平原。中山集中在縣域東部,海拔800米以上,總面積9.69公頃,佔全縣55.5%。坡度多在25°~40°之間,基岩裸露,溝谷多呈V形,山脊走向多為西—東或西北—東南向。低山主要分佈在縣境中部和西部盆地四周,海拔500~800米間,總面積4.75萬公頃,佔全縣27.3%。多為圓頂低山,凸型坡,坡度多在25°~35°之間,少數可達55°。高丘主要分佈在西部和山地邊沿及河谷地帶,海拔250~500米間,總面積1.48萬公頃,佔全縣8.5%。主要由變質岩、花崗岩類組成,地形各異,坡度和緩,基岩裸露少。低丘主要分佈在高丘前沿及河谷平原周圍,海拔250米以下,相對高度70~150米之間,總面積0.18萬公頃,佔全縣1.0%。主要由變質岩、花崗岩組成,地勢舒緩,地形破碎,山頂渾圓,河谷短淺,谷地開闊。谷盆多在溪流中下游或交匯處,海拔300~1400米間均有分佈,總面積0.77萬公頃,佔全縣4.4%。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較大的有東平—營前河谷盆地、界溪河谷盆地、外屯—湖屯河谷盆地、樟口河谷盆地。河谷平原主要分佈在七星溪、松溪、梅龍溪、龍潭溪等大溪下游,總面積0.58萬公頃,佔全縣3.3%,多呈帶狀分佈,結構鬆散,土層深層。 [9] 

政和縣水文

政和縣境內主要河流有松溪、七星溪、龍潭溪、翠溪、蛟龍溪、梅龍溪、當溪、俊溪、暖溪、赤溪、界溪、樂溪等,分別屬閩江、霍童溪、交溪等三大流域,其中閩江流域面積1021平方千米,佔55%;霍童溪流域面積407平方千米,佔21.9%;交溪流域面積429.8平方千米,佔23.1%。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千米以上的主要河道有一級河穆陽溪(境內為蛟龍溪)、後壟溪(境內為翠溪)等2條,總長67.6千米;二級河有松溪、當溪、俊溪、平溪(境內為暖溪)、赤溪等5條,總長91.92千米;三級河有七星溪、界溪、安溪(境內為樂溪)等3條,總長120.8千米;四級河有梅龍溪、龍潭溪等2條,總長53千米;五級河有長際溪1條17千米。最大的河流為松溪,主要支流有七星溪、界溪、安溪(樂溪)等。其他主要支流有閩江流域的稠嶺溪、江上溪、大紅溪、元山溪、富美溪、長壟溪、西坑溪、向前溪等,霍童溪流域的楊源溪、樓下溪、茶林溪、桃洋溪、湘源溪等,交溪流域的香溪、下乾溪、坑頭溪等。 [9] 

政和縣氣候

全境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温:西部18.3℃,中部17.4℃,東部14.7℃。年平均無霜期:西部262天,中部252天,東部212天。平均年降水量:中西部1609毫米,東部1926毫米。平均年日照1907小時。

政和縣自然資源

政和縣水資源

政和縣境內河流總長度388.2千米,河網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9.8億立方米。 [9] 

政和縣森林資源

錐慄 錐慄
政和縣林業用地面積149060公頃,佔境域面積85%。其中有林地面積125847公頃,佔林業用地面積84.3%,在有林地面積中,用材林59787公頃,防護林21474公頃,特種用材林5400公頃,經濟林15285公頃,竹林22507公頃,薪炭林1400公頃;疏林地1933公頃;灌木林地11369公頃;未成林造林地1327公頃;苗圃用地3公頃;無林地8579公頃。在用材林面積中,有杉木21120公頃,馬尾松31900公頃,闊葉樹6767公頃;在無林地中,有宜林荒地760公頃,採伐跡地2647公頃,火燒跡地953公頃,可封育成林荒地1727公頃,林中林緣空地167公頃,暫未利用的荒山荒地2327公頃。全縣森林覆蓋率71.6%,有澄源、鎮前、楊源、嶺腰、鐵山等5個鄉鎮均70%以上,石門、松源兩個採育場分別達86.9%和83.3%。林木總蓄積量517.52萬立方米,其中林分蓄積量507.5萬立方米(用材林406.12萬立方米、薪炭林6.24萬立方米、防護林76.94萬立方米、特種用材林6.24萬立方米),疏林地2.31萬立方米,散生木7.62萬立方米,四旁樹0.10萬立方米。毛竹總立竹量5118萬株。全縣有古樹名木羣153處,共計1990株,已確定為古樹名木732株。
政和縣生物多樣性保護工程規劃,劃定自然保護區1個:洞宮山鴛鴦自然保護區,面積2480公頃,劃定自然保護區小區11個:鳳頭楠木林保護小區、金峯山烏岡櫟保護小區、石門栲樹保護小區、熊山自然環境保護小區、高山木荷保護小區、前溪青岡櫟保護小區、錦屏甜櫧保護小區、錦屏楮木保護小區、佛子巖青岡櫟保護小區、下榅洋水庫保護小區、王大厝甜櫧保護小區,共計面積2835公頃。 [10] 

政和縣礦產資源

政和縣已探明的礦藏有金銀礦、鉛鋅礦、硫鐵礦、大理岩礦、珍珠岩礦、滑石礦、熔鍊水晶礦、磁鐵礦等26種。其中金銀礦儲量720萬噸,鉛鋅礦石儲量600萬噸,硫鐵礦儲量500萬噸,大理岩礦儲量200萬噸,珍珠岩礦儲量200萬噸,磁鐵礦儲量50萬噸,壓電水晶礦和熔鍊水晶礦儲量488萬噸,地質總儲量2758萬噸。已開發的有澄源香爐坪銀(金)礦、石屯東際金(銀)礦、星溪馬侖頭金礦、星溪上山崗大藥坑金礦、星溪金礦,礦區總面積3.6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00萬噸,可開採量400萬噸,年產量36萬噸;鐵山硫鐵礦礦區面積1.0平方千米,地質儲量400萬噸,可開採量200萬噸,年產量6萬噸;鉛鋅礦區磁鐵礦和水晶礦礦區面積0.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4萬噸,可採量30萬噸,年產量6萬噸;華廈水泥大理石礦礦區面積0.3平方千米,地質儲量170萬噸,可採量100萬噸,年產量6萬噸。 [10] 

政和縣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政和縣地處林區,野生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鑑定,境內維管束植物有137科374屬664種,其中:蕨類植物門28科42屬67種,裸子植物門8科16屬21種,被子植物門101科316屬576種。主要林木種類有松科、杉科、殼鬥科、樟科、銀香科、紅豆杉科等,以殼鬥科分佈最廣,次為樟科。屬國家保護的珍稀樹種有11個科14個樹種。其中:一級保護樹種有銀杏、三尖杉、花櫚木;二級保護樹種有建柏、肉桂、楠木、紫楠、鵝掌秋、香榧、長葉榧;三級保護樹種有油杉、竹柏、江南紅豆杉、方竹等。 [10] 
  • 動物資源
政和縣陸生野生動物資源普查結果顯示,境內調查時出現記錄的物種有140種。其中:有獸類的靈長目、食肉目、偶蹄目、鱗甲目、兔形目、齧齒目等6個目30種;鳥類的鶘目、鸛形目、雁形目、隼形目、雞形目、鶴形目、鴿形目、鴞形目、咬形目、佛法僧目、鴷形目、雀形目等12目70種;兩棲爬行類40餘種,以及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等多門物種。被列為國家珍稀保護的動物主要有獼猴、水獺、穿山甲、鴛鴦、鹿、黃(黑)麂等。 [10] 
  • 微生物資源
政和縣食用菌資源種類較多,主要有香菇、鳳尾菇、梨菇、黃瓜菇、草菇、猴頭菇、黑木耳、紅側耳、茯苓、巖菇等。害蟲天敵寄生菌主要有白僵菌、蘇雲金桿菌、線蟲、菜青蟲病毒、柑桔鏽壁蝨多毛菌等微生物。土壤有益微生物有大豆根瘤菌、花生根瘤菌、紫雲英根瘤菌、雞眼草根瘤菌、胡枝子根瘤菌等均具固氮能力。此外,還有菌根菌、放線菌等均對農作物良好生長具促進作用。 [10] 

政和縣人口

截至2022年末,政和縣户籍人口234715人,其中男性126414人,佔53.9%;女性108301人,佔46.1%;總人口結構為:18歲以下53296人,佔22.7%;18~34歲51978人,佔22.1%;35~59歲90415人,佔38.6%;60歲以上39026人,佔16.6%。全年出生人口1978人,死亡1095人。 [11] 

政和縣經濟

政和縣綜述

寧上高速政和出入口
寧上高速政和出入口(2張)
2022年,政和縣完成地區生產總值1126489萬元,增長5.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5703萬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390785萬元,增長12.1%;第三產業增加值510001萬元,增長2.4%。三次產業結構為20.0:34.7:45.3,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2.1%、69.3%和18.6%,分別拉動GDP增長0.7、4.1和1.1個百分點。 [6] 
2023年,政和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82146萬元,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42917萬元,增長6.0%;第二產業增加值420414萬元,增長9.3%;第三產業增加值518815萬元,增長4.8%。三次產業結構為20.5:35.6 :43.9,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17.5%、50.6%和32.0%,分別拉動GDP增長1.2、3.4和2.1個百分點。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7551元,增長7.9%,摺合9522.4美元(按照12月31日1美元兑人民幣7.0939元)。 [12] 
2023年,政和縣完成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6966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7018萬元,增長11.2%,其中: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701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收3669萬元,增長8.5%;完成上劃中央收入22649萬元,比上年同期減收3349萬元,增長17.4%;税收收入佔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比重為58.0%,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27567萬元,比上年同期增支2450萬元,增長1.1%。 [12] 

政和縣第一產業

2023年,政和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完成417111萬元,增長6.1%,其中:農業產值165311萬元,增長3.5%;林業產值51403萬元,增長2.4%;牧業產值188271萬元,增長9.6%;漁業產值3360萬元,增長3.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8765萬元,增長4.8%。
2023年,政和縣荒山造林總面積0畝,其中:用材林造林0畝;更新造林面積8658畝;低產低效林改造面積300畝。全部木材產量126281立方米;毛竹產量1291萬根;篙竹產量179萬根。
2023年,政和縣生豬出欄64648頭,比上年增加9092頭;家禽出欄74761038羽,比上年增加5724601羽;兔出欄17847只,比上年增加725只;羊出欄7378只,比上年增加1064只。禽蛋產量5682噸,比上年增加546噸;肉類總產量107742噸,比上年增加8907噸。
2023年,政和縣糧食種植面積122280畝,比上年增加916畝,其中:稻穀面積92878畝,比上年增加818畝;煙葉種植面積13220畝,比上年增加1280畝;油料種植面積1702畝,比上年增加17畝;蔬菜種植面積152298畝,比上年增加6569畝。糧食產量50086噸,比上年增產89噸,增長0.18%,其中:稻穀產量39624噸,比上年增產58噸,增長0.15%。
2023年,政和縣水產養殖面積6496畝(稻田養殖不列入其中),其中:池塘養殖面積1732畝,比上年減少38畝;水庫養殖面積4720畝,比上年增加20畝。水產品總產量1934噸,增長3.2%。 [12] 

政和縣第二產業

2023年,政和縣全部工業增加值增長4.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利潤29092萬元,比上年增加11808萬元,上升68.3%;工業產品銷售率95.4%,比上年下降1.5個百分點。全年規上工業企業產值超億元企業有8家,比上年減少1家。
2023年,政和縣全社會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25125萬元,增長23.1%,全縣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54602萬元,增長68.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664214平方米,增長63.3%;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88152平方米,增長132.6%。 [12] 

政和縣第三產業

2023年,政和縣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7788萬元,增長7.2%,其中:限上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81131萬元,增長10.8%,限下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76657萬元,增長6.8%。 [12] 
2023年,政和縣接待遊客人數增長25.5%,實現旅遊收入增長29%。 [13] 
截至2023年末,政和縣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560004萬元,同比增加170469萬元,增長15.0%,全縣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11191萬元,同比增加156488萬元,增長20.7%。 [12] 
政和縣城 政和縣城

政和縣交通運輸

政和縣公路

2019全年完成農村公路新建、改造21.3公里,完成投資9120萬元,其中完成“單改雙”5條5.8公里、“單拼雙”2條5.4公里、“晉級改造”3條10.1公里,新增通雙車道行政村6個,通雙車道率達54.2%;全年完成危橋改造2座,累計完成投資247萬;全年實施農村公路生命防護工程9條137.447公里,隱患里程78公里,投資630萬元;全年繼續推行農村公路水毀保險制度全縣投保120萬元,投保里程約1158.787公里,截止目前公路保險理賠資金122萬元;全年實施縣道大中修養護工程23.1公里,投資120萬元;全年完成農村公路錯車道89個,投資62萬元;全年深化縣道公司化養護,積極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積極創建“四好”農村公路示範縣、鄉、村和生態示範路,2019年度星溪鄉稻香至富美,鐵山鎮江上至向前、鳳林至大嶺,外屯鄉S302至下池4條的生態示範路已完成建設。
國省道幹線橫一線政和林屯至官湖段完成路基主體工程,槐嶺隧道全面貫通,槐嶺大橋、塔山大橋全面完成橋樑主體,年度累計完成投資3000萬;交通基礎提升工程(一期)順利推進,縣道X891線(高速連接線)擴建改造工程完成隧道掘進600米,完成路基擋牆800米、樁基15根,路基挖方11萬立方;富竹橋拼寬及接線改造工程已於9月全面建成通車,稻香大橋樁基已施工進場,引線路基已正在開挖力爭春節前完成徵遷無障礙段的路面工程,年度完成投資1.05億元;政和縣南門至衢寧快鐵政和站公路項目完成路基2.3公里,完成投資6000萬元。

政和縣鐵路

衢寧鐵路政和站於2020年9月27日正式投入運營,政和縣結束不通鐵路的歷史。 [2] 

政和縣政治

政和縣主要領導
職務
姓名
縣委書記
縣長
參考資料
[7] 

政和縣社會事業

政和縣教育事業

截至2023年末,政和縣有普通中學12所,在校學生12465人,比上年增加628人,其中:初中8513人,比上年減少145人,高中3952人,比上年增加773人;全年畢業學生3588人,其中初中畢業2868人,高中畢業720人;專任教師906人,其中初中564人,高中342人。普通職業中專1所,在校學生668人,比上年增加36人,教職工37人。全縣完小25所,教學點9個;班數360個,比上年減少50個;在校學生14891人,比上年減少378人;專任教師956人。全縣共有幼兒園55所,其中公辦14所,班數101個,在園人數2814人,民辦41所,班數147個,在園人數2758人;專任教師312人。 [12] 

政和縣文化事業

2023年,政和縣新增白茶宴等6個市級非遺項目,雲根書院提升改造、朱子孝道園、閩台青年融合數字文化IP館等項目基本完成。嶺腰鄉錦屏村入選全省新時代特色文藝示範基地。成功舉辦第三屆白茶大會、朱子孝道文化弘揚大會,培塑新康小紅軍、錦小仙等文化IP。 [13] 

政和縣體育事業

2023年,政和縣3名運動員在省第九屆殘運會上取得6金1銀3銅。 [13] 

政和縣醫療衞生

截至2023年末,政和縣醫療衞生單位46個,擁有病牀958張,其中,縣醫院450張、中醫院150張、婦幼醫院30張,鄉鎮衞生院238張;村衞生所(室)133個,擁有鄉村醫生145人。 [12] 

政和縣社會保障

2023年,政和縣參加工傷保險40267人。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625人,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5643人,城鄉特困供養人員保障663人。 [12] 
2023年,政和縣城鄉居民基本養老、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9.9%、97.3%,發放社會救助資金4600萬元,惠及9900人。殯葬服務中心一期投入使用,生態休閒養老中心二期項目完成驗收,建設省級示範性長者食堂4個,提升改造農村幸福院8所。 [13] 

政和縣風景名勝

旅遊景點
旅遊景點(2張)
飛鳳山公園位於城區、七星溪南側。始建於1983年。公園佔地面積120.2畝,總投資51.07萬元。至1988年,園中植觀賞樹木200多種、2.5萬棵,栽植各種花卉138種。建有亭、閣、門樓、茶室、烈士紀念碑,開有環山路,置有石凳、石桌。園內設文化娛樂區、兒童活動區、安靜遊覽區、烈士紀念區和公園管理區。
洞宮山位於政和縣楊源鄉境內,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屏南縣鴛鴦溪上游,面積約10平方公里,最高峯海拔1459米。因山中一巨石呈“宮”字狀,奇山洞又有洞中宮殿之稱,故名“洞宮山”,山中有奇峯異景49處,其中以“花橋、虹溪、怪圈”三絕稱著。

政和縣地方特產

政和縣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為福建三大工夫茶之一。原產於福建北部,以政和縣為主產區。成品茶系以政和大白茶品種為主體,適當拼配由小葉種茶樹羣體中選制的具有濃郁花香特色的工夫紅茶。條索肥壯重實、勻齊,色澤烏黑油潤,毫芽顯露金黃色,宜清飲,也宜摻和砂糖、牛奶調飲。

政和縣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
銀針白毫又名白毫白毫銀針。政和縣1880年選育繁殖政和大白茶品種茶樹,1889年開始產製銀針。
銀針白毫原料採摘標準為春茶嫩梢萌發一芽一葉時即將其採下,然後用手指將真葉、魚葉輕輕地予以剝離。剝出的茶芽均勻地薄攤於水篩上(一種竹篩),勿使重疊,置微弱日光下或通風蔭外,曬涼至八、九成幹,再用焙籠以30-40℃文火至足幹即成。也有用烈日代替焙籠曬至全乾的,稱為毛針。毛針經篩取肥長茶芽,再用手工摘去梗子(俗稱銀針腳),並篩簸揀除葉片、碎片、尋質等,最後再用文火焙乾,趁熱裝箱。
銀針白毫芽頭肥壯,遍披白毫,挺直如針,色白似銀。正和所科,湯味醇厚,香氣清芬。
銀針性寒涼,有退熱祛暑解毒之功。

政和縣城市榮譽

2019年7月,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健康產業百佳縣市。
2020年7月,入選2020中國人際信用百佳縣市。 [3] 
2020年12月,入選“2020年度中國全面小康百佳示範縣市”。 [4] 
2022年8月,入選福建首批省級試點公示名單。 [5] 
2024年1月,全國農產品流通企業助農聯合體第二次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上,中國蔬菜流通協會授予政和縣“中國高山蔬菜之鄉”稱號。 [8]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