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放射蟲硅質岩

鎖定
放射蟲硅質岩是野外呈可見少量泥質、錳質或磷質夾層或結核。
中文名
放射蟲硅質岩
外文名
radiolarian bedded chert
最常見的
遠洋深水沉積類型
形    狀
規則的薄層狀露頭

目錄

放射蟲硅質岩形態

沉積構造環境所含生物化石以具硅質骨骼的浮游型放射蟲為主,有時也可見牙形石海綿骨針等共生,一般代表海洋深部碳酸鹽溶解面(CCD面)以下的深水環境。在歐洲阿爾卑斯山區,放射蟲硅質岩出現於晚侏羅世,代表陸殼開裂至洋盆出現階段的特點。從全球造山帶地質特徵看,放射蟲硅質岩常與蛇綠岩套有關的洋脊、洋島火山岩共生,代表已消失古海洋的重要地質記錄。在中國不少造山帶發現放射蟲硅質岩,20世紀90年代在江西省弋陽縣樟樹墩至德興市一帶的原定為中元古代雙橋山羣與南華紀志棠組中,發現4處晚古生代放射蟲硅質岩,有其特殊構造意義。

放射蟲硅質岩鑑別

應當指出,放射蟲硅質岩可以出現在大洋盆地、洋島海山、弧後盆地甚至靠近大陸邊緣的海域,可以通過硅質岩的地層組合序列(長期洋盆組合或短暫深水層位)、巖性組合(有無陸源碎屑混入)、化石羣生態組合(不同放射蟲類羣和海綿骨針含量)和稀土元素特徵(是否存在鈰負異常)等方面予以鑑別。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