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改刻法

鎖定
古錢幣作偽的方法,利用價值低的錢幣通過改刻,假冒價值高的古幣。
中文名
改刻法
外文名
Modification method
性    質
違法

目錄

改刻法名詞解釋

這種作偽的方法比較重要,就是將一枚普通錢幣經過加工改刻之後,變成一枚珍貴的錢幣。

改刻法方法

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種是利用流銅進行改刻
古代鑄錢,由於技術上的原因,銅錢表面會留下澆鑄時遺留的銅液結晶,錢幣界稱這種結晶為流銅。流銅的存在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可是,在作偽者眼裏卻成了可以利用的對象。這些流銅往往被刻成星紋或月紋,也有的則被刻成文字,這些被刻成的星月紋或文字一般位置都不正。
一種是直接在錢幣表面陰刻文字
出現陰刻文字的錢幣大多是半兩和五株錢兩種。作偽者常常會在錢幣表面刻上一些吉語或意義隱晦的符號、數字和文字,也有的在錢幣邊上或肉上刻上一些花紋圖案,這些附加在錢幣上的文字、符號、數字和花紋,由於是後刻上去的,往往與整個錢幣不相協調,給人有一種多餘感。
一種是對原有錢文進行改刻
這種改刻又可分為兩種:一是對錢幣面文的改刻;一是對錢幣背文的改刻。
舉例
戰國時期齊國鑄行的“齊大化”三字刀發現較多,算不上什麼珍貴,而“齊返邦張大化”六字刀卻不然,發現較少,於是,作偽者利用六字刀不易得而收藏者又急想得到的心理,將三字刀改刻成六字刀,渾水摸魚。乍看起來,這些假的六字刀形制規整,符合先秦齊刀特徵,文字有的也一樣,但若仔細觀察,就會發現文字排列擁擠和改刻時留下的刀痕。對錢幣面文改刻,有的採用將文字鏟去,如將太平天國背聖寶小平錢的“天國”兩字剷掉,使之成為出譜的橫讀“太平”背“聖寶”。又如將康熙通寶之“熈”字鏟去第一筆撇劃成簡體字“熙”形,等等。在改刻的錢幣中,有一種利用舊有光背銅錢磨去面文進行改刻,比如有一枚直讀半兩錢,粗看上去,製作、鏽色、包漿等都相當的好,但看文字卻讓人生疑,“半兩”二字與錢面一樣平,這在秦漢半兩錢中基本上是不存在的,細細品味,“半兩”二字系人工琢刻而成,文字筆鋒處留有刀痕。
據説,改刻錢幣還有一些離奇的方法,例如利用古銅鏡刻成錢幣等。

改刻法辨識

以上這些改刻的方法,都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作偽者為了使改刻的地方不露痕跡,經常會施以假鏽,這種假鏽正因為是假的,所以與錢幣自然生成的真鏽不一樣,容易剝落,給人一種矯揉造作之感,與整個錢幣極其的不相協調。然而,特別要注意的是一些仿清代雕母的贗品。由於清代距今不遠,雕母大多沒有鏽跡,這樣便給了作偽者可趁之機,不再需要像改刻其他錢幣那樣做假鏽。如何區別雕母真偽呢?凡是真品雕母都用精銅雕琢而成,色澤温潤、金黃,刀痕盡化而光滑,文字自然生動,渾成一體,而偽品卻不然,不僅所選擇的銅料不及真品,而且刻工粗糙,又由於是模仿之作,錢面文字總顯得有些呆滯,缺乏精神,尤其是滿文,特別要當心的是那些出自清代錢局雕模工匠之手的雕母仿製品。作偽的雕母中有些是用翻砂鑄成的,則比較容易識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