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收繼

鎖定
收繼,讀音shōu jì,是漢語詞彙,意思為元代風俗。收繼婚是婦女在丈夫死後轉嫁給丈夫的同胞兄弟或其他近親的一種婚姻形式。按轉嫁對象的不同又有叔接嫂、轉房婚、升房婚等種類與名稱。收繼婚曾廣泛流行於古代各民族內部,《史記·匈奴列傳》載:“父死,妻其後,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隋書·突厥傳》亦有“父兄死,子弟妻其羣母及嫂”之俗。 [5] 
收繼婚的作用是維護社會穩定、保持族際的聯繫、保障宗族繁衍,世代長存。 [4] 
中文名
收繼
拼    音
shōu jì
注    音
ㄕㄡ ㄐㄧˋ
解    釋
元代風俗

目錄

收繼解釋

元代風俗,兄死由弟娶嫂,謂之收繼。 [1] 

收繼出處

清·畢沅《續資治通鑑·卷二百十二》:“蒙古乃國家本族,宜教之以禮。而猶循本俗,不行三年之喪,又收繼庶母、叔嬸、兄嫂,恐貽笑後世,必宜改革,繩以禮法。” [2] 

收繼習俗

收繼婚作為一種婚姻習俗,它的存在與發展與禮制、法制密不可分,從它和禮制的角度來看,收繼婚習俗反映出了古代北方几個民族與中原漢族地區不一樣的風俗禮節。 [3]  從秦漢時期的匈奴,到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鮮卑,到隋唐時期的突厥與烏孫,再到宋遼金時期的契丹,最後到元明清時期的蒙古族和滿族。 [3]  雖然收繼婚習俗隨着民族的不同,因時制宜有着不同的風俗,但是由於北方諸民族之間具有傳承性,因此各個民族的收繼婚習俗之間也存在共性,也就是所説的共同點,而這個共同點就是收繼婚的種類。綜合來看古代北方几個民族的收繼婚習俗,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平輩收繼婚習俗,另一類是異輩收繼婚習俗。在古代北方几個民族的收繼婚當中,尤以蒙古族的收繼婚最為突出。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