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收割祭

鎖定
收割祭,收割前後舉行的傳統農事祭祀活動。 [1] 
中文名
收割祭
釋    義
收割前後舉行的傳統農事祭祀活動
解釋
以此謝神娛人,慶祝豐年。又稱收穫祭、嘗新節、食新節、吃新節等。古埃及已有收穫後鞭打牲口,用割下的第一把穀穗獻祭,祈求穀神保佑的風俗。
在中國,此俗廣泛流行於南方少數民族農耕區,行祭的民族包括侗、白、布朗、瑤、彝、傣、傈僳、拉祜、佤、納西、景頗、阿昌、普米、苗、畲、土家、壯和高山等族及各支系。舉行時間因各地作物收穫時節不同而異,通常在農曆七八月,有的在六月或十月。
節期1~7天,有的長達1個月。以村莊或大家族為單位舉行,各户均要參加。一般由專門祭司主持儀式,每户男女各有專職。普遍有象徵性的收割活動,並用新米蒸飯和備牲酒,酬謝穀神、村寨神或祖靈,以祈福辟邪。
個別地區還講述穀物起源的神話傳説,或用第一把新米煮的飯喂牛、餵狗。儀式後集體宴飲。祭期有特殊禁忌,如祭後到田間收稻禁用鐮刀(高山族),節期忌宰豬殺雞(景頗族)等。收割祭沿襲至現代,祭祀方式簡化,娛樂歡慶內容加重。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