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攣,漢語二級字 [5]  ,讀作攣(luán),部首是手,五筆是YORJ,本義指維繫,牽繫。 [1]  [4] 
中文名
拼    音
luán
部    首
五    筆
YORJ
倉    頡
YCQ
筆    順
4122343112
四角號碼
00502
UniCode
CJK
統一漢字
U+631B
部外筆畫
6
總筆畫
10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攣luán
⒈ 手腳蜷曲不能伸開:痙攣。
⒉ 互相牽繫。 [4] 
基本詞義
◎ 攣luán
〈動〉
(1) (形聲。從手,羉( luán)聲。本義:維繫,牽繫) [4] 
(2) 同本義 [tie]
攣,係也。——《説文》
有孚攣如。——《易·小畜》。馬注:“連也。”
(3) 又如:攣綴(聯結);攣結(糾結);攣牽(牽制;束縛);攣索(繫繩);攣格(捆縛;束縛)
(4) 抽搐,痙攣;手足蜷曲不能伸直 [contraction]
痿躄為攣。——《素問·疏五過論》
筋散則不攣,故辛可以養筋。——宋· 王安石《洪範傳》
(5) 又如:攣曲(蜷曲);攣卧(蜷曲而卧);攣屈(蜷曲)
常用詞組
攣跪、攣縮 [4]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字部】 攣
唐韻》呂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閭員切,𠀤戀平聲。《説文》系也。凡拘牽連繫者皆曰攣。《易·中孚》有孚攣如。《疏》相牽繫不絕之名也。《前漢·鄒陽傳》越攣拘之語,馳域外之議。《韓愈·元和聖德詩》解脱攣索。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龍眷切,音戀。手足曲病也。《史記·蔡澤傳》蹙齃膝攣。
又與戀通。眷也。念也。《前漢·外戚李夫人傳》攣攣顧念我。《注》攣,讀曰戀。 [2] 
説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攣
系也。從手䜌聲。呂員切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