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攝影沙龍

鎖定
攝影沙龍指的是由攝影愛好者組成的關係較為鬆散的俱樂部形式的活動。
中文名
攝影沙龍
外文名
salon
誕生地區
西方
包    含
畫意攝影和沙龍攝影

攝影沙龍基本內容

攝影術誕生於西方,畫意攝影和沙龍攝影均有其相應的歷史淵源,並在不同時期形成各自特定的本質內涵。沙龍與攝影這兩個名詞的結合是19世紀社會中上階層開展攝影活動的產物,除了投資器材設備之外,也集合同好來研討各種攝影相關知識,這成了現代各種攝影協會或俱樂部的起源。
“沙龍”一詞源於法語salon,原意是指建築中的大廳或客廳,後來引申為招待會,即西方社會的社會名流在家裏定期舉行的社交聚會1。早期歐洲人們的文化交往只能在教會生活中進行,教士和神甫起到了現代社會中的學校、報紙雜誌、電視廣播等媒介的作用。進入17世紀,在貴族有閒階級中利用聚會交流政治信息、聯絡社會關係漸漸成為風氣,而這種聚會主要是在貴族的家庭客廳舉行,也就是在沙龍舉行。同時,人們很快發現它也是信息發佈和傳播的最好平台。因此,沙龍一詞首先是作為一般傳播媒介的聚會場所概念。
進入19世紀,出於強調上流活動內容高雅純粹的需要,沙龍的藝術化及學術化風氣也漸趨濃厚,所涉及的話題和內容也越來越豐富,原來由政府所主宰的藝術制度的制定與實施,漸漸被民間的沙龍活動所衝擊。於是政府開始藉助沙龍的概念,主辦大型的藝術展覽活動,極大地增加了社會大眾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沙龍展原先只是邀請展,到了19世紀後期任何人都可自由送件由評審來挑選。這種評審作品再集體展出的形式一直到21世紀都以各種方式持續進行着。因此,沙龍一詞又是指一種特定的藝術展覽制度和展覽形式。

攝影沙龍歷史記錄

沙龍因官方的介入在形成一種文化態度和精神同時,也體現出強烈的學院派意志。學院派始於16世紀末的意大利,十七八世紀在英、法、俄等國流行,其中法國的學院派因官方特別重視,所以勢力和影響最大。學院派的功績在於結束了古老的、行會師徒傳藝的、手工作坊式的教育,而使整個美術教育向前大大提高了一步。學院派一方面十分重視基本功訓練,要求極為嚴格,強調題材的規範、技巧的規範和藝術語言的規範並排斥一切粗俗的藝術語言。另一方面,學院派反對所有的改革,反對激烈的個性表現,講求理智與共性。由於對規範的過分重視,加上本身的頑固不化和反對革新,結果走上了脱離社會生活,缺乏生氣的程式化道路。因而學院派意味着嚴謹和規範,也意味着因循保守。同時,19世紀在歐洲流行的唯美主義2文藝思潮也使沙龍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相應烙印。這樣,從畫家間的交流場所到對大眾開放的美術競賽,沙龍展的作品風格儘管因參展者不同而有變化,但評審的標準往往以學院派和唯美主義為主流,兩者共同催生了所謂的沙龍風格。因此沙龍一詞又是指這種特定的美學觀念並承襲至今。

攝影沙龍攝影沙龍簡介

攝影沙龍 攝影沙龍
因此,作為一般傳播媒介的聚會場所概念,此時的各種攝影協會或俱樂部也就是一種攝影沙龍3,也就是藝術沙龍在攝影界的翻版。
世界各地的攝影協會在攝影的發展上均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不管是攝影藝術的提升或攝影技術的發展,攝影協會成為各種相關資訊及活動的中心。各攝影協會也開始競相舉辦仿效沙龍展的攝影比賽及展覽活動。由於受到藝術領域合法地位的質疑,19世紀中的攝影展覽很少能在正式的畫廊舉辦,公開展示的機會通常是出現在大規模的博覽會上。
直到1891年,奧地利的維也納沙龍展覽才接納攝影,並按繪畫的標準評選攝影作品。這是第一個按藝術標準而不是按技術標準進行評選的沙龍攝影展覽。為了純潔攝影展覽的藝術性,這次沙龍展覽不設獎項,避免商業比賽的色彩。兩年後,英國連環會借鑑維也納沙龍突出藝術性的成功嘗試,在倫敦著名的達德利畫廊(The Dudley Gallery)舉辦了一系列稱為“攝影沙龍”(The Photographic Salon)的展覽,這是一項讓攝影從組織制度上獨立於傳統繪畫藝術界的關鍵舉措。此後,攝影沙龍作為一種藝術展覽制度和展覽形式,逐漸發展成為當今具有廣泛參與性的國際性影展。

攝影沙龍發展歷程

現在,每年在世界各地舉辦的經過FIAP(國際攝影聯盟)和PSA(美國攝影學會)認可的國際影展目前有近200多個。 [1] 
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隨着現代攝影的確立,攝影進入了多元化發展階段,展現出令人驚異的多種可能性,衍生出各種不同的用途和角色。從美學觀念的角
攝影沙龍 攝影沙龍
度,沙龍攝影可理解為畫意攝影。但從作為攝影發展中的一種衍生物的角度,沙龍攝影則是隨着攝影大眾化進程而逐漸形成的一種最具廣泛參與性的攝影玩法。
隨着攝影的普及,各國的協會組織均擁有龐大的攝影人口,也經常性地舉辦國際沙龍賽及展覽,並逐漸形成一套包含評選規則在內的影賽影展運作方式7。由於國際化程度日益增高,沙龍攝影的題材限定為人類視覺的共同經驗:壯麗或精緻的風景、美女(特別是人體)、充滿質感的老人與天真的小孩、各地少見的奇風異俗等。與學院派和唯美主義的歷史淵源使沙龍攝影有時會流於視覺的公式化,影像的內涵或文化層面的意義比較少觸及(即使是拍攝異文化的事物,沙龍攝影者也會比較注重在獵奇的方向上),但這種追求唯美卻容易得到大眾化的認同和喜愛,故沙龍攝影賽與展覽在目前仍是世界各地數量最多的攝影活動。
因此,我們現在所説的沙龍攝影,即指這種在題材、風格、影賽、展覽、運作方式等方面相對獨立並有別於主流藝術圈的體系。攝影自發明後的一百七十多年來已經在現代社會中衍生出無數的用途及角色,沙龍攝影就是這其中的一種。沙龍攝影圈與主流藝術界偶而會有一些交集,不過在少數共同的成員外,大部分的情況下分屬兩個平行運作的系統,這是對沙龍攝影的第二個理解。
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攝影界對沙龍攝影的認識一直不盡人意,其探討研究也相對滯後,2008年6月廣東省攝影家協會在第六屆理論研討會上設立了沙龍攝影單元,同年11月的廣東省攝影家協會成立60週年高端論壇的題目則為“視覺文化與沙龍攝影”,而此前國內尚無一次有組織的專門針對沙龍攝影的較為系統的研討。這種情況對我國攝影高等教育的影響也不容忽視。近幾年來,許多高校都設置了攝影專業、開設有攝影課,筆者通過互聯網訪問時,在許多地方高校網站的公告中多次看到類似“我校得到第十六屆奧地利超級巡迴展8組委會的通知,
攝影系某某老師的作品成功入選展覽,該影展為PSA(美國攝影協會)和FLAP(國際攝聯)雙重認證的國際影展,是目前規模最大、參賽人數最多、水平最高的國際賽事之一,充分證明我校攝影專業的國際水準”等對沙龍攝影的不成熟認識,在相關的攝影教學中也形成了不科學的學術導向。
目前,我們已經認識到,作為一種獲取、保存和再現影像的工藝技術,攝影的本質屬性是留存影像。影像應用於不同領域,就形成了對攝影的不同認識。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將攝影分成傳媒類、藝術類和應用類的方式在當今攝影界中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目前,數字攝影的興盛發展又為攝影畫面在唯美表現上求變、求新提供了無盡的可能性,畫意攝影又迎來了春天。同時,互聯網時代沙龍攝影的運作方式和比賽、獎勵模式,讓初入門者更易於參與。因此,從攝影史出發,緊密結合時代背景,對畫意攝影和沙龍攝影的本質進行嚴謹的學術探析、對其發展演變進行科學的梳理歸納,對當今我國高校攝影專業的教學導向具有重要意義。

攝影沙龍參考文獻

1.《觀看再觀看》 鮑昆 著 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9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2.《現代主義藝術20講》 馬永建 著 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3.《外國美術簡史》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美術史系外國美術史教研室編著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7年3月第1版 2009年10月第8次印刷 4.《世界藝術三百題》 陳朗 主編 200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5.《世界文學三百題》 白庚勝 主編 2000年1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6.《世界攝影史》 李文方 著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2004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攝影發展圖史》 吳煒 著 吉林攝影出版社 2001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8.《世界攝影史》 顧錚 著 浙江攝影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9.《攝影聖典》 安娜·H·霍伊 著 中國攝影出版社 200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10.《經典與唯美——盡善盡美的畫意與沙龍》 林路 著 2003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