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攘攘

鎖定
攘攘,讀音rǎng rǎng,漢語詞語,意思是形容紛亂擁擠的樣子。
中文名
攘攘
外文名
disorderly
拼    音
rǎng rǎng
出    處
《古詩源》卷一引《六韜》
注    音
ㄖㄤˇ ㄖㄤˇ

目錄

攘攘解釋

1. 紛亂貌。
2. 眾多;豐盛。攘,通“ 穰 ”。

攘攘出處

唐 歐陽行周《藏冰賦》:“六合蒼蒼,萬物攘攘,詎無時啓,亦有時藏。” [1] 
唐順之《讀》:“ 文宣 而下,則諸侯又不能自執其權,而大夫之交政於中國者攘攘矣。”
清唐孫華《四月七日攜家南廣寺飯僧》詩:“側目窺帝所,攘攘逐朝簪。”
漢 桓寬《鹽鐵論·論災》:“《詩》雲:‘降福攘攘。’”今本《詩·周頌·執競》作“穰穰”。 毛傳:“穰穰,眾也。”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