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攔街福

鎖定
攔街福是浙江省温州市的漢族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初期的攔街福是一種單純的信仰民俗,後來人們以娛神為名,增加了文化娛樂活動。現代攔街福在活動現場有傳統工藝品展示,遊客們還可以參與猜燈謎、剪紙龍等這些老温州的節日民俗。活動兩旁街道有長人餛飩膠凍九層糕麥芽糖燈盞糕等温州地區的漢族傳統美食小吃。
中文名
攔街福
習俗名稱
攔街福
習俗類型
春祈民俗活動
起源地區
浙江温州
舉辦地點
温州市區
習俗內容
工藝展、美食等
參與人數
近百萬

攔街福歷史發展

攔街福起源

米塑 米塑
攔街福這個傳承了100多年的温州特有的漢族民俗活動,從清代開始盛行,上世紀40年代後幾乎銷聲匿跡。攔街福在温州究竟起源於何時,尚不得而知。據清乾隆《永嘉縣誌》記載:“二月朔,通衢設醮禳災,名攔街福,以後循次取吉為之,至三月望目為止。”由此可見,至少在清朝中葉,攔街福已在温州各地流行。 [1] 
但根據歷代詩人的吟詠,早在清康熙雍正年間,温州已出現攔街福雛形。當時平陽詩人黃雲岫在他的《靜觀樓詩集》寫道:“仲春迎會,時久雨乍晴,漫賦記勝,宿雨初收驟日曦,迎神事果有神奇。了無泥淖沾香輦,喜見晴光映畫旗。入夜燈明和月照,沿街歌歇值醒移。天人共享昇平樂,不是庸愚惑九黎。”這首詩,表現了當年張燈祀神的情景。 [2] 

攔街福古代

温州攔街福,從清初開始,到清中後期盛行温州,世代傳承。從清朝中葉至抗戰之前,温州市區每年都舉行攔街福活動。 [2] 
南唐劉崇遠《金華志》雜篇中曾載:“夜張列炬送神,小兒擊鼓,制各式花燈,備極之致,炬若繁星,達旦而止。”可見温州攔街祈福,仍承古風。 [2]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温州詩人趙貽瑄在他的《存修齋詩草》(卷一)一書中,所寫 :“花朝元夕事非遙,賽會重開鬥富饒。荷芰彩為浮綠水,樓台綺結倚青宵。四郭人趁春潮至,比户全隨臘炬銷。同樂時來民父母,閒看萬眾擁河橋。”這首詩寫了當時温州在舉行張燈祈福時,在謝池一帶,剪綵成芰荷,浮水燃燈,又結綺為樓台;郡城內外自三月初三至初十,沿街皆懸燈,連宵達旦以及當時永嘉縣尊,不時巡行等情景。 [2] 
嘉慶四年(1799),陳舜諮在《上巳夜觀燈即事》一詩中,還明確提出:“龍橋祀福晚初四,陸海遊人動地來。”龍橋,即今劃龍橋。
嘉慶九年,永嘉舉人張秦昌寫有《甌城燈幔記》:“吾甌處浙東之僻陋,號海上之繁華,敬鬼之風習傳乎騶氏。逐儺三月,揆法乎周官。每屆上巳修褉之辰,輒仿太乙展燈之祀,煙方冒禁水不張,嬉木天以開火城,乃起厥俗,以迎神也……或見招樂部,建戲本,鐐質為山負之鰲背,銅機引水,轉以龍頭。植參軍之椿,綠衣秉簡,逞侲童之伎;黃帽乘蹻,各徵歌舞於帝江,用助喧闐於人海,則春城啓而雜戲陳也。”當時在街頭搭台招邀戲班,百戲俱陳,童子們穿着綠衣,手執竹簡,上演參軍戲。還有人黃帽乘蹻,作高蹺之戲。有商家臨街暗設水櫃,用銅管引水上行,於燈幔下設一鰲頭,口中噴水,日夜不停,即所謂的,銅機引水,轉以龍頭是也。 [2] 
道光丁酉)十六年,黃漢在《甕雲草堂詩稿》中寫的竹枝詞《修褉吟》,亦着力描繪當年江城六街燈火,遊人如蝶和結綺掛彩為台以及鰲山吐水等情景:“春風三月舊江城,錦洞天開夜色明。仿取永和修褉事,六街燈火繪昇平。彩霞結綺化樓台,龍水鰲山處處開,贏得一時花月開,遊人如蝶亂飛來。年前樂趣正無何,豈道今年樂更多。總是熙朝天子福,不妨閒譜太平歌……”在以上這些詩詞中,雖未出現“攔街福”三字,但都突現了後來攔街福的特點。 [2] 
到清同治年間,攔街福已在温州民間流行。其名稱也明確出現在不少詩人的吟詠中。 [2] 
於同治十一年(1872),郭鍾嶽在《東甌百詠》其中“攔街福”條注:“春末賽神曰攔街福。仕女夜遊,笙簧夾道。”其詩云:“春祈飲福會攔街,酒醴笙簧處處皆;今夜出遊新雨後,青泥污損鳳頭鞋。”
同治年間,方鼎鋭在《温州竹枝詞》其中“攔街福”條注:“賽會時,六街張燈,謂之攔街福。”其詞雲:“廣市通街架採繒,城開不夜燭龍騰。笙歌鬧過春三月,何用金錢去買燈。” [2] 
光緒八年(1882)修訂的《永嘉縣誌》,才把攔街福正式收入志中“風俗”條,成為歷史定論。之後,攔街福習俗又在不斷擴大。在光緒短短的34年中,攔街福在温州各地舉行了多次。 [2] 
光緒十四年(1888)三月十五日,張棡在《杜隱園日記》中記述了他在温州城內觀看攔街福的情況:“温郡此日各處賽會極鬧,鼓樓下玄坦廟掛珠囤,晏公殿巷保大洋行門首插竿竹約四五丈,上面用米斛串插成屏,兩邊結綵掛燈,下面臨河之中,浮各色紙紮魚燈,兩邊遊人甚眾,婦女尤多。” [2] 

攔街福民國

攔街福夜景 攔街福夜景
清末民初時,徐燮在《甌括紀遊草》亦載:“攔街福,攔街福,三月三日春光爍。張燈設彩鬥繁華,賽會酬神豐酒肉,六街徹曉管絃聲。到此詳如不夜城。上元燈火盡燦爛,畫閣珠樓睡不成。”其他從清到民國的詩人吟詠攔街福的還有:清餘國鼎的《西峯詩錄》、楊士炳的《蔚亭詩稿》、鄭傳笈的《東甌觀花祭記》以及楊淡風的《永嘉竹枝詞》等等。 [2] 
民國十一年(1922)農曆三月廿八日,張棡在《杜隱園日記》中載:“晚飯後,聞大南門底攔街福極鬧,縣城隍(廟)又有文明戲,乃徒步赴之。至則戲未上台,待一句鍾後始開演,未半出,台下擁擠不堪,予適至河邊,無從退避,不料一轉瞬予身畔數人已被擠落河,予急擠入人叢中,隨流擁至鐵井欄口,始行脱險。” [2] 
民國十六年(1927)楊青在《永嘉風俗竹枝詞》中也進行了詳細地描述:“猶有攔街福好看,南街初一樂盤桓。城西初二笙歌沸,南郭初三燈火攢。” [2] 
民國二十五年(1936)三月廿三日,據《浙甌日報》載:“本埠南大街攔街福,遊人起衝突,帶入警所,排解了事。” [2] 
1938年抗戰期間,攔街福停辦。
到1947年,温州民間自發組織了一次攔街福活動,不過那次時間是在5月份,持續不到15天。
1948年由於戰亂,攔街福再次停辦。 [1] 
1956年,農曆二月初一,温州再次舉辦攔街福活動,盛況空前。這次攔街福雖然在全市熱鬧了幾天,但因準備匆促,缺乏充分醖釀,活動沒有全面規範,導致民俗原貌無法全面重現。不久之後,攔街福被批為迷信活動,從此就停止了。 [2] 

攔街福現代

龍頭船 龍頭船
攔街福在許多老温州人腦海中留下深刻印象,但在上世紀中後葉,攔街福已逐漸淡出温州人生活。進入新世紀以來,温州曾在2002年、2005年、2009年、2010年、2012年舉行攔街福,探索將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城市民俗結合。 [3] 
2001年夏,由温州市孟慶江葉大兵林劍丹胡珠生張思聰等人,向市長提出“恢復舉辦攔街福”的建議。温州市人民政府決定結合五馬街新街開街儀式,恢復攔街福活動。 [2] 
2002年,攔街福活動在五馬街區、蟬街、人民廣場及連接上述三個街區的府前街進行佈置。這次攔街福活動,從4月19日開始,在人民廣場舉行了開幕式。從上午起,活動街區水泄不通,至晚上九時,當日參觀人數達20萬。次日上午,因遊客過多造成了温州市區交通的過分擁擠,形成不安全因素,原定19到21日的攔街福提前結束。 [2] 
2007年攔街福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4] 
2009年的2月25日至3月8日,攔街福活動在市區世紀廣場南首錦江路舉行。 [1] 
2010年的農曆二月初一。以“盛世甌越、文化温州”為主題的2010温州攔街福活動,在温州錦江路拉開大幕。2010温州攔街福活動將延續至3月28日,共持續13天,每天上午9時到晚上9時開放。 [3] 
2012年攔街福舉辦時間從2月22日延續至3月4日,活動除了在錦江路、世紀廣場、温州市科技館、温州博物館等地點展示外,還在鹿城區七楓巷設置分街區,以便市民就近參與這一傳統節日。 [5] 

攔街福舊俗

迎東嶽神 迎東嶽神
過去每年農曆二月初一至三月十五,從寓意“康樂安寧”的康樂坊到寓意“爭取第一”的第一橋,主要街道依次舉行攔街福。 [1]  攔街福舉行之日通衢設紅樓,扎花門,張布幔,懸燈結彩。 [6]  攔街福隊伍行進的時候還有火流星開道。街頭還上演戲曲、彈詞、木偶,以及滾龍、踏高蹺、猜燈謎幾集各種文娛活動之大成、同時家家設祭台、擺盆景、陳花卉,稱作“花祭”。三月初三迎東嶽神也是舊攔街福的活動內容之一,主題是祈福、禳災和驅疫。 [1]  店鋪以減價招來顧客,同時搭台唱戲,在門口放置“龍噴水”等等。到晚上燈燦輝煌管絃齊作,城門大開,任人出入、活動至午夜才息。第二天,別處街道又舉辦攔街福。 [6] 
過去龐大的攔街福隊伍幾乎佔去了整條道路,看熱鬧的人和表演隊伍幾乎都擠到一塊兒。表演隊伍經過温州市區時,臨街的三樓陽台的位置早早被主人以及各自的親朋好友佔據,一般市民很難上去。 [1]  關於攔街福活動的盛況,温州市市地方文獻《張棡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描述:“晚飯後,聞本晚大南門底攔街福極鬧,縣城隍廟又有文明戲,乃徒步赴之。至則戲未上台,待一句鍾始開演,未半出,台下擁擠不堪,予適立河邊無從退避,不料一轉瞬而予身畔數人已被擠落河。”由於人羣相當擁擠,以至於有人被擠落下河,當年攔街福的活動盛況由此可見一斑。 [1] 
為了給後面的節目“開道”,攔街福打頭陣的人會甩出“火流星”,路人怕被燙到,紛紛避讓。“火流星”是用鐵絲編成的簍,裏面裝上木炭,兩個鐵絲簍分別系在一根繩子的兩端。打頭陣的人拿着繩子邊走邊甩,風聲呼呼,將簍內的炭火吹得通紅,遠遠看去像兩個火球,大家就知道攔街福過來了。
花祭
那時家家户户會在門前擺出漂亮的鮮花和盆景,名曰“花祭”,讓人怎麼看都覺得不過癮。富裕人家還會擺出精緻又高大的錫制蠟燭台,相當氣派。不少家住郊縣或外地的羣眾,紛紛趕到城裏的親朋好友家做客,一飽眼福。 [1] 
龍噴水
舊攔街福活動中的“龍噴水”很有意思。活動期間,有的臨街商店會在店裏擺上木雕的龍頭,龍口中能噴出水來。龍頭後面用銅管接到一個暗櫃,通過人工的方式將水壓上來。《甌江竹枝詞》中有詩云:銅機引水轉龍頭,鬼伢虛空噴玉虯 [1] 
戲台唱戲
為了吸引市民的目光,商人們可謂大費周章,在店門口搭個小型戲台唱戲就是其中一招。這些戲班子一般是各個商家出錢請的,京劇、崑腔、亂彈紛紛亮相,弦管競作,歌聲盈耳。觀眾蜂擁而至,生意自然興旺起來。據説不同商家之間還會“鬥戲”,一家戲台唱得好,拉走了客源,另一家戲台就變着招數更加賣力地唱,力求爭回客源。 [1] 
懸燈猜謎
商家另一個迎客妙招是懸燈猜謎。許多店鋪將特製的宮燈懸掛在店門口,燈上掛有謎語,讓行人來猜,謎語一般涉及温州的街道巷弄、地方小吃等。行人如猜對謎底可獲得商家自備的禮物。商家一般賣什麼就會給什麼,幾塊年糕、幾個水果都是獎品。 [1] 
笑話賣糖
過去有位叫銀洪的賣糖師傅很有名,他説的笑話大家都愛聽,每回有人來買糖,他都是先説個笑話把人留住,然後説到一半打住,提醒大家先買點糖,不買就不接着説。本來不想買糖的人都自覺掏了口袋。
除了會做生意的賣糖師傅,一些居民也趁着攔街福賺點外快。一些房屋門口有空地的居民,就把空地圈出幾塊,臨時租給攤販賣小吃或銷售打折商品等。 [1] 

攔街福現代習俗

攔街福活動有虎娃鬧春攔街祈福、老城故事場景再現、民間民俗文化展示、民間藝術展演、攔街福攝影大賽、美食購物活動、温州農家特色產品推介、中國節日文化遺產保護(温州)論壇等。 [3]  因為攔街福活動還在恢復過程中,所以每年舉辦的時間地點都有所不同。
特色美食
攔街福美食 攔街福美食 [6]
攔街福活動街道兩旁張燈結綵,各有不同的店鋪一字排開,出售包括地方特色小吃、全國各地小吃、零食,同時,還舉行了“温州民情風俗展”。人民廣場開闢為美食小吃廣場,160個攤位集中了温州傳統的名點小吃,如長人餛飩、矮人鬆糕魚丸燈盞糕等, [2]  還有來自外地的各種特色小吃。 [3] 
文化活動
活動廣場中還設置了舊時攔街福的保留節目——戲曲鬥台。場上靠近搭兩個戲台,兩個劇團同時在各自台中演出,有京劇越劇木偶戲等,相互吸引觀眾。 [2]  並組織少兒文藝、武術、腰鼓高蹺旱船等表演項目踩街巡遊 [2] 
工藝展覽
攔街福福祿壽三星 攔街福福祿壽三星
攔街福在五馬街口搭起大牌樓,設置了台閣、中秋小擺設、首飾龍、檔龍珠燈走馬燈福祿壽三星造型等大型傳統工藝美術作品。 [2]  還在廣場周圍設置了七米多高的米塑壽桃山、以及用木頭雕成的凳板龍和極樂世界、大燈籠等漢族傳統民俗工藝品。 [2] 
在温州民間文化展示區,展示了龍頭船、龍燈、十二月令綢塑甌塑甌繡彩塑寶塔、細紋刻紙和各式各樣的米塑,還有樂清細紋刻紙黃楊木雕洞頭貝雕等温州傳統手工藝品。 [6]  現場還能看到温州傳統婚俗、年俗的場景再現。 [3] 

攔街福民俗傳説

傳説唐代窮秀才温瓊曾寄居温州一座廟中苦讀。有一天讀書至深夜時,他聽到窗外有兩個疫鬼在竊竊私語,商量要在水井裏投毒。第二天早上,温瓊守在水井旁邊,把頭天夜裏聽到的事情告訴前來挑水的市民,大家當然不信。温瓊見眾人仍要取水,大喊一聲:“我來以身試水”説罷縱身跳到井裏。當他被人們撈起時,已全身發藍,中毒而亡。温瓊後被封為忠靖王,為泰山神所屬的元帥,俗稱“温元帥”,即東嶽神。 [1] 

攔街福爭議

攔街福建城紀念日

2013年,温州市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創建從準備階段轉入了正式申報的新階段,温州建城時間將向前推至東甌王國封立之時。確定哪一天為建城紀念日,温州市專家學者主要有兩種意見。
其中一種意見認為,應把建城紀念日定為農曆二月初一。因為農曆二月有温州民間最大的民俗節日之一“攔街福”。二月初一為“攔街福”活動之始,至三月十六日結束。温州各街巷通衢,設醮禳災,祈天降福,是攔街祈春取福之意,故名“攔街福”,亦名“平安福”。那時各種民間活動雲集,看戲購物,熱鬧異常。而且,東甌王祭祀活動、東甌王巡遊儀式,也可以放在建城紀念日一起舉行,糅合進南戲文化節、温州儺戲,有利於打造出温州百姓的民間“狂歡節”。 [7] 

攔街福封建迷信

政協第九屆温州市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案:建議温州市政府有關部門認真履行職責,加大對印刷、銷售帶有封建迷信內容的日曆加大打擊力度,倡導科學、杜絕迷信。
該提案答覆中有這麼一段話:温州的攔街福等原來帶有很強烈的封建迷信色彩的風俗活動,經過時代的揚棄,很多已經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予以保護,所以實際工作中對封建迷信的界定十分複雜。 [8] 

攔街福小吃一條街

在一些網友的心目中,“攔街福”等同於“美食街”。對於“吃味”過重的疑問,也有人認為,“攔街福”就是要讓大家“吃吃、嬉嬉、看看戲”,除了民俗展示,小吃是“攔街福”的一大元素。承辦方表示,每屆“攔街福”,他們都儘可能地挖掘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民俗文化元素,給大家以新鮮感,所以這幾屆小吃的品種也越來越豐富。跟往屆相比,其實小吃攤的數量是差不多的。各地美食在“攔街福”受到歡迎,説明小吃在“攔街福”很有市場,有市場就有生命力。“小吃本身也是文化的一部分,有存在的價值,但不宜喧賓奪主。”温州大學社會學民俗學研究所所長邱國珍認為,小吃能夠吸引一些喜歡美食的年輕人,但是應該警惕過多的商業行為沖淡“攔街福”的主題。 [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