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攀龍村

鎖定
攀龍村是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下轄村,位於漳浦縣石榴鎮西北部,東鄰崎溪村,北鄰龍嶺村,南鄰象牙村,西隔石屏山山脈與平和縣交界。
中文名
攀龍村
外文名
Panlong Village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
地理位置
石榴鎮西北部
電話區號
596
郵政編碼
363201
人口數量
3800人
車牌代碼
閩E
方    言
閩南話
耕    地
3008畝

攀龍村地理位置

攀龍村,源自車本、山城的龍嶺溪與源自石屏山的坪水溪,南下至本村匯合,再南流至象牙村匯入西溪(鹿溪上游)。車本、山城及坪水電站通到省道山舊線的公路經過攀龍村。

攀龍村沿革

清代為攀龍保,是清雍正十一年自南靖縣劃歸漳浦縣的車田15保之一。
民國時期為象牙鄉攀龍保。
新中國初期為第二區(石榴區)的攀龍鄉。
1956年合併於象牙鄉。
1958年9月為石榴公社的盤龍大隊,即今石榴鎮攀龍村的前身。

攀龍村轄區人口

攀龍村轄區

村轄陂頭、上營、中下營、攀龍大社、頂下埔5社。

攀龍村人口

現共有950户,3800人,其中,陂頭60户,210人;上營55户,200人;中下營120户,350人;攀龍大社600户,2700人;頂下埔120户,380人。

攀龍村經濟社會

攀龍村經濟狀況

全村耕地3008畝(水田3584畝,農地224畝),山地1.6萬畝。種植水稻、雜糧、甘蔗和果樹 。有荔枝600畝,龍眼660畝,蘋果棗200畝,桃李350畝。蘑菇培植也是一大宗收入。村民年 人均純收入3000元。

攀龍村水利電訊

全村飲用井水,以電燈照明,大部分農户有電視、電話。

攀龍村教育事業

攀龍小學,校園面積2981平方米,建築面積1520平方米,設11班,教師15人。

攀龍村人文古蹟

攀龍村姓氏源流

攀龍各社為林姓聚居地,總祖祠在攀龍大社,開基於元代,開基祖林子華,是“路下林”始祖林和義之子大用的第五子。明代已成大族,分傳於今勝利村各社。清代有多人移居台灣,著名的有:台北林成祖、林大鵬、林正直,台中林壯、林志聰、林敦信、林積慶、林萬福、林長、林忠孝,都傳下眾多後裔。攀龍原有柯、宋、洪等姓與林姓共居,今無這三姓,尚存柯厝潭地名,宋厝樓遺址,洪姓祖墓。洪姓原居下營社,於清雍正、乾隆、嘉慶年間陸續以至全部遷居台灣南投草鞋墩(今草屯鎮),衍族一萬多人口,建立十多個村莊。?

攀龍村廟宇

林氏家廟,是全村林姓總祖祠,建於明代,歷代修建,今保護完好,常有台胞前來拜祖會親。祖祠後有古榕、古樟和“鴛鴦樹”,為村民乘涼處。?
祖師公廟,在祖祠後,祀龍嶺巖祖師,1993年台胞獻款重修。

攀龍村土樓

有4座古三合土樓,其中,瑞東樓,長方形,三層,建於清道光二十二年,今基本完好;
景安樓,建於雍正六年,今殘存;新禧樓、下營樓,今存殘跡。?

攀龍村風俗

大部分村民信佛和民間俗神,一部分人信基督教。?

攀龍村人物

宋帝簡,宋厝樓人,清乾隆十年進士。?
宋報先,清雍正元年舉人,由廣東中式。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