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攀鱸屬

鎖定
攀鱸屬(學名:Anabas)是鱸形目、攀鱸科下的一個屬,共2種。體長方形,前部寬,後部側扁。頭寬而鈍。口稍斜裂;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齒細小,錐狀;犁骨有齒。前鰓蓋骨邊緣光滑,間鰓蓋骨邊緣有鋸齒。鰓上副呼吸器官花瓣狀。頭、體被櫛鱗,排列整齊。側線分為二。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連續;有16-19根鰭棘,7-11根鰭條。臀鰭有-11根鰭棘,8-12根鰭條。胸鰭圓鈍。 鰭無絲狀延長鰭條。
攀鱸屬的鰓上器非常發達,能呼吸空氣,能離水較長時間而不死;另一方面是攀鱸擁有強壯的胸鰭,可以依靠擺動鰓蓋、胸鰭、翻身等辦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所以,當水環境被嚴重污染,其它魚類都無法生存相繼死亡時,攀鱸依然頑強地活着。主要分佈於中國、南亞及東南亞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Anaba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硬骨魚綱
亞    綱
輻鰭亞綱
鱸形目
亞    目
攀鱸亞目
攀鱸科
攀鱸屬
2 [2] 
亞    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Cloquet,1816
中文名
攀鱸屬

攀鱸屬動物學史

攀鱸屬(Anabas)是在1816年,由法國醫生、解剖學及博物學家克洛奎特(Hippolyte Cloquet,1787-1840),在法國動物及博物學家居維葉(Georges Léopold Chrétien Frédéric Dagobert Cuvier,1769-1832)的胞弟居維葉(Frédéric Cuvier,1773-1838)所編《自然科學字典》(Dictionnaire des sciences naturelles)第2卷的附錄中,根據1797年博物學家達爾多爾夫(Baron Dagobert Karl de Daldorff或IngobartCarl de Daldorf)在《倫敦林奈學會會刊》(The Transactions of the Linnean Society of London)第3卷之論文攀鱸的自然史(Natural history of Perca scandens)所載之攀鱸(Perca scandens =Anabas testudineus)作為模式種(type species)而建立。 [3] 

攀鱸屬形態特徵

攀鱸屬
攀鱸屬(6張)
體長方形,前部寬,後部側扁。頭寬而鈍。口稍斜裂;上頜骨後端伸達眼中部下方。上、下頜齒細小,錐狀;犁骨有齒。前鰓蓋骨邊緣光滑,間鰓蓋骨邊緣有鋸齒。鰓上副呼吸器官花瓣狀。頭、體被櫛鱗,排列整齊。側線分為二。背鰭鰭棘部與鰭條部連續;有16-19根鰭棘,7-11根鰭條。臀鰭有-11根鰭棘,8-12根鰭條。胸鰭圓鈍。 鰭無絲狀延長鰭條。 [4] 

攀鱸屬生活習性

攀鱸屬的鰓上器非常發達,能呼吸空氣,能離水較長時間而不死;另一方面是攀鱸擁有強壯的胸鰭,可以依靠擺動鰓蓋、胸鰭、翻身等辦法爬越堤岸、坡地,移居新的水域。所以,當水環境被嚴重污染,其它魚類都無法生存相繼死亡時,攀鱸依然頑強地活着。隨着水環境污染的加劇,越來越多原生魚類都遭到了滅絕性的打擊;攀鱸卻能倖免,它不僅適應了重污染區域,而且成為污染區域的絕對優勢種羣。因此,攀鱸的存活密度可以間接反映水體的污染程度,可作指標物種。 [5] 

攀鱸屬分佈範圍

  • 柯氏攀鱸分佈範圍
分佈於孟加拉國、印度、尼泊爾。 [6] 
  • 攀鱸分佈範圍
原產地:孟加拉國、文萊達魯薩蘭國、柬埔寨、中國(藏南地區、香港、福建、廣東、廣西、台灣、澳門、海南島及雲南各大小江河下游及鄰近的濕地、稻田)、印度(喜馬偕爾邦、錫金、安德拉邦、卡來卡邦、喀拉拉邦、拉賈斯坦邦、果阿、查提斯加爾邦、曼尼普爾邦、恰爾康得邦、梅加拉亞邦、拉克代夫羣島、馬哈拉施特拉邦、阿薩姆邦、馬埃島、昌迪加爾、西孟加拉邦、那加蘭邦、迪烏邦、古吉拉特邦、旁遮普邦、達貢邦、特里普拉邦、哈里亞納邦、卡納塔克邦、中央邦、德里、北方邦、奧里薩邦、查謨-克什米爾邦、本地治裏邦、比哈爾邦、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邦、米佐拉姆邦、烏塔蘭恰爾邦、達吉林邦、泰米爾納德邦)、印度尼西亞(賈瓦、蘇門答臘、加里曼丹)、老撾、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巴基斯坦、新加坡、斯里蘭卡、泰國、越南。
引種: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 [7] 
存在不確定:不丹。 [7] 

攀鱸屬繁殖方式

攀鱸屬約一年半能達至成熟,體長約12釐米就能繁殖。它的兩性異型不明顯,雄性頭略大圓鈍,具較濃暗的紅色,雌性頭小略尖,腹部略脹。繁殖期於春夏5-7月,在水生沉水及挺水植物茂盛處產卵,大型成熟個體可產約2000粒浮性卵,具領域及親代撫育行為。 [5] 

攀鱸屬下級分類

中文名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英文名
Anabas cobojius
Hamilton,182
Gangetic Koi
Anabas testudineus
Bloch,1792
Climbing Bass [2] 

攀鱸屬保護現狀

攀鱸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9年 ver 3.1)——無危(LC)。 [7] 
柯氏攀鱸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10年 ver 3.1)——數據缺乏(DD)。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