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擬詠懷二十七首

鎖定
《擬詠懷二十七首》是南北朝文學家庾信的組詩作品。這二十七首詩是庾信仿擬阮籍詠懷八十二首》而作的,大都是追述亂離、感嘆身世、羈留北地、懷念故鄉之作,是貫穿庾信後期北朝生活的詩歌作品。這些擬作雖然寄寓的身世之感與阮籍的詠懷詩有所不同,但抒發的內心痛苦是相似的。全詩思想內涵豐富,寫得悲壯蒼涼,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很有特色。
作品名稱
擬詠懷二十七首
作品別名
擬詠懷詩
作    者
庾信
創作年代
南北朝
作品出處
庾開府集
文學體裁
五言詩

擬詠懷二十七首作品原文

擬詠懷二十七首
其一
步兵未飲酒,中散未彈琴。
索索無真氣,昏昏有俗心。
涸鮒常思水,驚飛每失林。
風雲能變色,松竹且悲吟。
由來不得意,何必往長岑。
其二
赭衣居傅巖,垂綸在渭川
乘舟能上月,飛幰欲捫天。
誰知志不就,空有直如弦。
洛陽蘇季子,連衡遂不連。
既無六國印,翻思二頃田
其三
俎豆非所習,帷幄復無謀。
不言班定遠,應為萬里侯
燕客思遼水,秦人望隴頭。
倡家遭強聘,質子值仍留。
自憐才智盡,空傷年鬢秋。
其四
楚材稱晉用,秦臣即趙冠。
離宮延子產,羈旅接陳完。
寓衞非所寓,安齊獨未安。
雪泣悲去魯,悽然憶相韓。
唯彼窮途慟,知餘行路難。
其五
惟忠且惟孝,為子復為臣。
一朝人事盡,身名不足親。
吳起常辭魏,韓非遂入秦。
壯情已消歇,雄圖不復申。
移住華陰下,終為關外人。
其六
疇昔國士遇,生平知己恩。
直言珠可吐,寧知炭可吞。
一顧重尺璧,千金輕一言。
悲傷劉孺子,悽愴史皇孫。
無因同武騎,歸守灞陵園。
其七
榆關斷音信,漢使絕經過。
胡笳落淚曲,羌笛斷腸歌。
纖腰減束素,別淚損橫波。
恨心終不歇,紅顏無復多。
枯木期填海,青山望斷河。
其八
白馬向清波,乘冰始渡河。
置兵須近水,移營喜灶多。
長坂初垂翼,鴻溝遂倒戈。
的顱於此去,虞兮奈若何。
空營衞青冢,徒聽田橫歌。
其九
北臨玄菟郡,南戍朱鳶城。
共此無期別,俱知萬里情。
昔嘗遊令尹,今時事客卿。
不特貧謝富,安知死羨生。
懷秋獨悲此,平生何謂平。
其十
悲歌渡燕水,弭節出陽關。
李陵從此去,荊卿不復還。
故人形影滅,音書兩俱絕。
遙看塞北雲,懸想關山雪。
遊子河梁上,應將蘇武別。
其十一
搖落秋為氣,淒涼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壞杞梁城。
天亡遭憤戰,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壘,長星夜落營。
楚歌饒恨曲,南風多死聲。眼前一杯酒,誰論身後名。
其十二
周王逢鄭忿,楚後值秦冤。
梯衝已鶴列,冀馬忽雲屯。
武安檐瓦振,昆陽猛獸奔。
流星夕照鏡,烽火夜燒原。
古獄饒冤氣,空亭多枉魂。
天道或可問,微兮不忍言。
其十三
橫流遘屯慝,上墋結重氛。
哭市聞妖獸,頹山起怪雲。
綠林多散卒,清波有敗軍。
智士今安用,忠臣且未聞。
惜無萬金產,東求滄海君
其十四
吉士長為吉,善人終日善。
大道忽雲乖,生民隨事蹇。
有情何可豁,忘懷固難遣。
麟窮季氏罝,虎振周王圈。
平生幾種意,一旦衝風卷。
其十五
六國始咆哮,縱橫未定交。
欲競連城玉,翻徵縮酒茅。
折骸猶換子,登爨已懸巢。
壯冰初開地,盲風正折膠。
輕雲飄馬足,明月動弓弰。
楚師正圍鞏,秦兵未下崤。
始知千載內,無復有申包。
其十六
橫石三五片,長松一兩株。
對君俗人眼,真興理當無。
野老披荷葉,家童掃慄跗。
竹林千户封,甘橘萬頭奴。
君見愚公谷,真言此谷愚。
其十七
日晚荒城上,蒼茫餘落暉。
都護樓蘭返,將軍疎勒歸。
馬有風塵氣,人多關塞衣。
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其十八
尋思萬户侯,中夜忽然愁。
琴聲遍屋裏,書卷滿牀頭。
雖言夢蝴蝶,定自非莊周。
殘月如初月,新秋似舊秋。
露泣連珠下,螢飄碎火流。
樂天乃知命,何時能不憂。
其十九
憒憒天公曉,精神殊乏少。
一郡催曙雞,數處驚眠鳥。
其覺乃于于,其憂惟悄悄。
張儀稱行薄,管仲稱器小。
天下有情人,居然性靈夭。
其二十
在死猶可忍,為辱豈不寬。
古人持此性,遂有不能安。
其面雖可熱,其心長自寒。
匣中取明鏡,披圖自照看。
幸無侵餓理,差有犯兵欄。
擁節時驅傳,乘亭不據鞍。
代郡蓬初轉,遼陽桑欲幹。
秋雲粉絮結,白露水銀團。
一思探禹穴,無用鏖皋蘭
其二十一
倐忽市朝變,蒼茫人事非。
避讒應采葛,忘情遂食薇。
懷愁正搖落,中心愴有違。
獨憐生意盡,空驚槐樹衰。
其二十二
日色臨平樂,風光滿上蘭。
南國美人去,東家棗樹完。
抱松傷別鶴,向鏡絕孤鸞。
不言登隴首,唯得望長安。
其二十三
鬬麟能食日,戰水定驚龍。
鼓鞞喧七萃,風塵亂九重。
鼎湖去無返,蒼梧悲不從。
徒勞銅雀妓,遙望西陵松。
其二十四
無悶無不悶,有待何可待。
昏昏如坐霧,漫漫疑行海。
千年水未清,一代人先改。
昔日東陵侯,唯見瓜園在。
其二十五
懷抱獨惛惛,平生何所論。
由來千種意,並是桃花源。
榖皮兩書帙,壼盧一酒樽
自知費天下,也復何足言。
其二十六
蕭條亭障遠,悽慘風塵多。
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水送荊軻。
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其二十七
被甲陽雲台,重雲久未開。
雞鳴楚地盡,鶴唳秦軍來。
羅梁猶下礌,楊排久飛灰。
出門車軸折,吾王不復回。 [1] 

擬詠懷二十七首註釋譯文

擬詠懷二十七首詞句註釋

其一
  1. 索索:冷漠,無生氣貌。
  2. 俗心:追求利祿名位等的世俗的心志。
其二
  1. 垂綸:傳説呂尚(姜太公)未出仕時曾隱居渭濱垂釣,後常以“垂綸”指隱居或退隱。
  2. 幰(xiǎn):古代車上的帷幔。
其三
  1. 定遠:定遠侯班超的省稱。東漢班超立功西域,封定遠侯。後人稱為班定遠。
  2. 年鬢:年齡與鬢髮。
其四
  1. “楚材”句:言楚亡臣多在晉。《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雖楚有材,晉實用之。
  2. “秦臣”句:《後漢書.輿服志》:武冠謂之趙惠文冠,秦滅趙,以其君冠賜近臣。
  3. “離宮”句:《左傳.襄公三十一年》:子產相鄭伯以如晉......子產使盡壞其館。延,接待。
  4. “羈旅”句:《左傳.莊公二十年》:陳公子完(敬仲)奔齊,齊國使他為國卿,他自稱“羈旅之臣”,不肯接受。這句説自己像陳完一樣,是“羈旅之臣”。
  5. “寓衞”句:《毛詩正義·式微·詩序》:式微,黎侯寓於衞,其臣勸以歸也。
  6. “雪泣”句:《韓詩外傳》: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雪,拭也。雪泣即拭淚。
  7. “悽然”句:《史記.留侯世家》:韓破,良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也。
  8. “唯彼”句:用阮籍典,《三國志.魏志》引《魏氏春秋》: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轍所窮,轍痛哭而返。
其五
  1. 吳起:戰國初期軍事統帥,兵家代表人物。
  2. 韓非:戰國末期思想家,法家學派代表人物,又稱韓非子。
其六
  1. 疇昔:往日。“疇”為助詞,無意。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
  2. 直言珠可吐:用蛇吐珠以報隋侯的故事。晉幹寶搜神記》:“隋侯出行,見大蛇見大蛇被傷,中斷,疑其靈異,使人以藥封之,蛇乃能走,因號其處“斷蛇丘”。歲餘,蛇銜明珠以報之。”
  3. 寧知炭可吞:用豫讓吞炭的典故。豫讓,春秋戰國間晉人,為晉卿智瑤家臣。《史記·刺客列傳》:晉出公二十二年(公元前453年)趙、韓、魏共滅智氏。豫讓用漆塗身,吞炭使啞,暗伏橋下,謀刺趙襄子未遂,後為趙襄子所捕。臨死時,求得趙襄子衣服,拔劍擊斬其衣,以示為主復仇,然後伏劍自殺。
  4. 顧:眷念,眷顧,垂愛關注之意。
  5. 劉孺子:指漢宣帝玄孫劉嬰,平帝死,嬰年二歲被王莽立為皇太子,號孺子,不久王莽篡位,廢嬰為安定公。
  6. 悽愴史皇孫:這裏是喻指梁朝王室子孫多被戕害。
  7. 武騎:司馬相如在漢景帝時曾為武騎常侍。
  8. 灞陵園:漢文帝陵園,司馬相如在漢武帝時被任命為孝文園令。
其七
  1. 榆關:猶“榆塞”。古時於邊塞植榆樹,故稱榆塞。這裏泛指邊地關塞。
  2. 胡笳、羌笛:都是西北少數民族所用的樂器。
  3. 纖:細。束素:系在腰上的白絹。這句説,腰圍因悲傷而消瘦。
  4. 橫波:指眼睛。目光清亮,左右轉視,如水波之橫流。這句説思念故國,悲傷流淚,以致哭壞眼睛。
  5. 青山望斷河:希望青山崩塌,塞斷河流。
  6. 弭節:指馬車徐行。語出《離騷》。
  7. 日蹙:日見蹙迫。
  8. 南風:南風的樂曲。
其八
  1. 垂翼:謂鳥翅下垂不能高飛。後比喻人受挫折,止息不前。
  2. 鴻溝:古運河名。在今河南省。楚漢相爭時曾劃鴻溝為界。《史記·項羽本紀》:“項王乃與漢約,中分天下,割鴻溝以西者為漢,鴻溝而東者為楚。”
其九
  1. 玄菟郡:地名,西漢元封三年(前108)置,治所在沃沮縣(今朝鮮咸鏡南道咸興)。
  2. 朱鳶城:地名,漢置縣,在今越南海興省快州附近。
其十
  1. 悲歌:悲痛的心情。燕水:即今遼河,在今遼寧省境內,這裏當泛指北方邊塞之地。
  2. 弭節:緩步徐行。屈原《離騷》:“吾令羲和弭節徘徊,翱翔容與。陽關:古關名,西漢置,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與玉門關同為通西域的門户,此處泛指北方邊關。
  3. 李陵:《漢書.李陵傳》:“陵字少卿,少為侍中建章監。善騎射,愛人,謙讓下士,甚得名譽。率步卒五千人出塞,與匈奴戰,乃降匈奴中。”
  4. 荊卿:燕國人對荊軻的稱謂。荊軻入秦刺秦王,燕太子餞之易水,高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曰:“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5. 故人:舊友、老朋友。形影:形象、模樣。滅:消失。這句説梁朝時的老朋友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們的形象已在這句的記憶中漸次模糊消失了。“
  6. 音書:即書信。這句説自己和故友之間雙方都沒有書信往來。
  7. 塞北:借指自己所在的北方。關山:邊關山口,這裏指江南故國與北國往來的必經之地。
  8. 河梁:本指橋樑,後亦指送別之地的代稱。傳李陵作《與蘇武詩》:“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
其十一
  1. “搖落”二句:語出宋玉九辯》“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之句。
  2. 啼枯湘水竹:用舜死時兩個妃子為其而哭,淚灑竹上盡成斑點的典故。
  3. 哭壞杞梁城:用春秋時齊國大夫杞梁為齊國伐莒,死於莒國城下,其妻號哭過於哀痛,而導致杞的城牆為之崩塌。
  4. 天亡遭憤戰:引項羽之典。項羽兵敗時對烏江亭長説:“此天要亡我,我又何必渡江呢?”然後自刎而亡。遭憤戰,指遭遇使人怨憤的戰爭。
  5. 日蹙值愁兵:指梁的國土一天比一天在縮減,將士為之而愁也沒有什麼用處了。
  6. “直虹”二句:借天文之象暗喻梁早已顯出敗亡的跡象。《晉書·天文志》載:“虹頭尾至地,流血之象”。
  7. 楚歌饒恨曲:用項羽兵困垓下,夜聞漢軍四面楚歌之典,寓含梁朝江陵兵敗多有怨恨之意。
  8. 南風多死聲:引《左傳·襄公十八年》晉人對陣楚師則歌南風,多有死聲,預言楚必然無功而返,而暗指梁元帝必敗。
其十二
  1. 秦冤:秦始皇時,無辜之人輒遭冤屈。後因稱無辜獲罪為“秦冤”。
  2. 鶴列:如鶴般排列。形容軍陣齊肅。
其十三
  1. 遘:相遇,碰上。屯慝:指陰慘之氣。慝,陰氣。
  2. 墋:混濁。
其十四
  1. 蹇:不順利。
  2. 罝:張網捉住。
其十五
  1. 競:爭。連城玉:即和氏璧。這裏指國土。
  2. 翻:反而。
  3. 爨(cuàn):灶。懸巢:登上巢車望敵。謂敵軍壓境。
  4. 壯冰:堅實的冰。
  5. 折膠:形容嚴寒。
  6. 輕雲:名馬名。
  7. 弓弰:弓的兩端末梢。
其十六
  1. 慄跗:指慄花。跗,花萼的基部,代指花。
  2. 甘橘:即柑橘。指柑、橘、柚、橙等。
其十七
  1. 都護:本是西域國名,西漢昭帝時樓蘭數反,傅介子奉命出使其國,刺殺樓蘭王而返;東漢明帝時耿恭堅守疏勒城,數敗匈奴進攻,城中糧盡,只餘數十人仍堅守不降,終為漢軍迎歸。此處喻指北周一批屢立戰功凱旋的大將。
  2. 秋蓬:秋天的蓬草,末大於本,遇風則拔地而飛旋,詩歌中常用比喻飄蕩不定。
其十八
  1. 尋思:考慮,思索。萬户侯:食邑萬户的爵位,此指建立大功勳。
  2. 露泣:露降。古代以為露水是從天降落的,故用“泣”來形容。碎火:形容螢火點點。
其十九
  1. 憒憒:煩悶貌;憂愁貌。
  2. 于于:自得貌。語出《莊子·應帝王》:“泰氏其卧徐徐,其覺于于。”
  3. 行薄:品行卑鄙。
其二十
  1. 驅傳:駕御驛車。
  2. 鏖皋蘭:謂激戰塞外。皋蘭,山名,在甘肅蘭州。霍去病年十八為侍中。善騎射,六次出擊匈奴,曾鏖戰於皋蘭山下,封冠軍侯,為驃騎將軍。
其二十一
  1. 采葛:《詩經》篇名。《詩·王風·采葛序》謂“《采葛》,懼讒也”。後世因用為畏懼或避免讒言的典故。
  2. 食薇:借指隱居。
  3. 槐樹衰:喻世異時移,忽忽不樂。
其二十二
  1. 平樂:平樂館。上蘭:上蘭觀。都在長安上林苑。
  2. 南國美人:指梁元帝。元帝都江陵,本是古楚國地方,楚有“南國”之稱。屈原《離騷》以“美人”喻君。所以稱元帝為“南國美人”。
  3. 完:保全的意思。
  4. 別鶴:琴曲名。商陵牧子所作。牧子娶妻五年而無子,父兄要為他改娶。牧子悲愴,取琴而為別鶴之歌(見《琴操》)。
  5. 孤鸞:孤單的鸞鳥。比喻失去配偶或沒有配偶的人。事見劉敬叔《異苑》:罽賓國王買得一鸞,三年不肯一鳴。其夫人道:聽説鸞和同類的在一處就鳴了,何不讓它照鏡子?王依言用鏡子照它。鸞見了自己的影子,悲鳴沖霄,一奮而絕。
其二十三
  1. 鬬:同“鬥”。
  2. 銅雀妓:亦作“銅爵妓”。指三國魏曹操的歌舞妓。
其二十四
  1. 無悶:語本《易經·乾坤·文言》:“遁世無悶。”
  2. 東陵侯:指漢邵平。以種“東陵瓜”而著名。
其二十五
  1. 惛惛:迷亂,糊塗。
  2. 壼盧:即葫蘆。
其二十六
  1. 亭障:亭候堡障,即工事。
  2. 白狄:春秋時狄族之一支。
其二十七
  1. 雞鳴:指垓下之圍時漢軍所唱楚歌,讓被圍的楚軍以為漢軍已盡得楚地。
  2. 鶴唳:指淝水之戰東晉部隊大敗後秦,秦軍在逃亡時,連風聲鶴唳都以為是追兵。
  3. 梁猶下礌:意謂鐵索栓系的棟樑仍然被不斷投下。 [1] 

擬詠懷二十七首白話譯文

其四
楚國的人才正好被晉國利用,秦國的大臣戴着趙國的帽子。子產廢晉牆爭來對鄭國的禮遇,陳完投齊國受到桓公的厚愛。黎候把衞國當成了自己的家,重耳被迫離開了安閒舒適的齊國。孔子留戀不捨離開了魯國十四年,張良疏財捨身為韓國雪恥報仇恨。只有阮籍絕路慟哭的無助,才能夠形容我活着的艱難與痛苦。
其六
從前梁國給了我國士的待遇,那恩情一輩子也忘不了。説是像靈蛇吐珠一樣報蕭梁,誰知道如今卻像吞炭豫讓。帝王的眷顧使我身價珍貴如尺璧一樣,而今卻不能像季布一樣兑現報主的承諾。痛惜悽慘的梁敬帝好比漢末的劉孺子,傷心梁朝子孫就像劉家的史皇孫。可嘆我不能像司馬相如一樣,回到故土為先帝守陵看墓。
其七
榆關斷絕了音信,漢朝的使者再也不會經過這裏。一聽到胡笳羌笛等異域音樂,就好像聽到了落淚曲和斷腸歌。因思念故國故君,纖細的腰身已消減得好像一束素絹;因永遠別離,悲痛的淚水長流,以致哭壞了眼睛。由於內心離恨不止,悲傷過度,以致青春紅顏很快就衰老了。我想要南歸故國的願望就像用枯木填平大海,被河水隔斷的華、嶽兩山重合為一那樣不能實現。
其十八
尋思自己已經身處顯位,夜半卻忽然愁緒滿懷。悠悠琴聲在屋內迴響,,累累書卷鋪滿牀頭。雖然想在夢中化作蝴蝶飛去,自己卻不能做到如莊周一樣瀟灑無羈。如今殘月和當初新月一樣形狀,這個秋天也和故都的秋天彷彿一樣。淚水如連珠般流下,飄零的螢火蟲像破碎的火星般飛舞。雖説樂天知命就可以忘憂,但是我又何時能夠不再憂愁呢?
其二十六
遠遠的亭子,看去十分蕭條,感慨身離故土,展轉漂泊。關門的時候看見了白狄,整個城市倒影在黃河水中。憶起當年秋風中李陵送蘇武,易水中燕太子丹荊軻踐行。誰在這裏感嘆,言語豪邁?原來是我在清晨起來在帳中吟唱。

擬詠懷二十七首創作背景

《擬詠懷二十七首》創作於庾信入北朝仕周之後,主要表現的是“鄉關之思”,是庾信後期的代表作。 [2] 

擬詠懷二十七首作品鑑賞

《擬詠懷二十七首》是庾信仿阮籍五言詩《詠懷八十二首》之作。《詠懷八十二首》寫阮籍生當改朝換代之際的內心痛苦;庾信的擬作,雖然寄寓的身世之感有所不同,但抒發內心的痛苦是相似的。這些詩大都是追述亂離、感嘆身世、羈留北地、懷念故鄉之作,寫得悲壯蒼涼,很有特色。
開篇第一首《步兵未飲酒》從竹林七賢的阮籍和嵇康寫起。起筆便有一種悲傷的情緒,這種情緒為全詩定下悲壯蒼涼的基調。
《楚材稱晉用》一首敍寫流落異域,思念鄉國的悲憤感情。通篇用典,目的是借歷史人物的故事來説明自已遠離父母之邦的梁朝而被羈留在北方做官,實在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無可奈何,他對於有恩於他的梁主是耿耿不忘的。開篇説:楚國的人材被晉國重用,秦國的臣子戴上了趙國君王的桂冠。毀壞了離宮才迎接子產入晉,羈旅的陳完被齊國優禮接待。這兩句是説自已在北方受到北周諸帝的重視和優待。黎侯寄寓在衞國不是自己的安居之地,重耳想要安居在齊國偏偏不能安居。上二句是説自己被留於北方是出於不得已。孔子因為要遠離魯國而悲傷拭淚,韓國被秦所破,張良想起自已的先人是韓國五代的宰相,因而以全部家財求客刺殺秦王。庾信與其父肩吾均曾仕梁,深念舊恩,故以張良五世相韓為比。只有那阮籍駕着車子走路,遇到沒有路徑可通就痛哭而返,才知道我的處境的艱難。
《疇昔國士遇》一首寫梁朝對自已有知遇之恩而不能報答的苦悶。過去在梁朝受到國士的待遇,這是我平生以來所受的知己之恩。自已本意認為可以像大蛇含珠報答隋侯那樣極答梁朝,哪裏知道事情發生了變化,現在自已的處境和心情有些像豫讓那樣了。昔日梁主對自已的禮遇:顧遇之恩,重於尺璧;重視實踐自已的諾言而輕視千金的財產。可悲的是梁敬帝也像劉孺子和史皇孫一樣有着悽慘的遭遇。本來自己是梁朝的文學之臣,像司馬相如做漢景帝的武騎常侍一樣得到重用,卻不能回到故鄉去看守梁帝的墳墓。
《榆關斷音信》一首寫詩人遠在異國懷念故國故君的思想感情。此詩塑造了一個為鄉國離恨折磨而消瘦憔悴、悲痛欲絕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栩栩如生。感情強烈激楚而又悲回婉轉,風格蒼涼老成而又清新綺麗。前二句點出了自己稽留北朝,而故國的音信、使節均已斷絕,流露出思念之情。三四句寫作者聽到的皆是胡地悲哀悽涼的音樂,聯想到自己的遭遇,更不僅落淚斷腸。五六句寫作者離別了祖國,非常悲傷,聽到胡笳而落淚,聞羌笛而斷腸,自己原本纖瘦的腰,更加消瘦如束素,傷別的眼睛,因流涕而損傷。七八句説自己離恨之心終不能盡,以至於很快就衰老了。以上四句,作者表明上是寫滿懷離恨的閨中思婦,而實際上是以此來自喻。末二句言雖抱希望實際是無聊的空想。
《悲歌度遼水》一首起首便雲“悲歌度遼水”,直抒胸臆,猶如給全詩定了調子,整首詩便是一首悲歌,所引用的典故,李陵和荊卿本身的事蹟亦都是一曲悲歌。作者點出自己出使西魏不久,西魏便派兵攻陷江陵,元帝被害,梁朝滅亡,自己亦如李陵和荊軻一樣,再也無法迴歸故國。這首詩內容並不複雜,詩中只用了人們所熟知的李陵、荊軻的典故,全詩的主調非常清楚——無法迴歸哀傷。結尾用李陵送別蘇武詩的典故,表明自己永遠也不能回國了,正如此詩開頭相銜接,顯得全詩很緊湊。此詩在韻上與《擬詠懷》其他作品不同,中間換韻,前兩聯用“關”、“還”為韻腳,平聲;後三聯改用“絕”、“雪”、“別”為韻腳,入聲。此詩由平聲轉入聲,讀來有種心情低沉壓抑之感。而韻腳的轉換,也正將本詩為前後兩個部分。前部分為出使西魏的慷慨悲歌,後部分則為不能迴歸的“絕”、“別”之曲。
《搖落秋為氣》一首悼念梁朝遭兵敗而致覆滅的悲劇。全用典故隱喻史實,展現了江陵淪陷時血流遍地、哭聲振野的悲慘景象。儘管西魏攻梁時,庾信已被羈留在長安,沒有目睹當時的場面,然而他本人一生的不幸正是由於這次變亂所致,又親眼有到梁朝臣民被擄到長安淪為奴婢的情景,因而他還是能以悲痛的感情,記下這段真實的歷史,創作出這首珍貴的史詩。
《日晚荒城上》一首結構十分別致:本來北周將軍們征服異域全勝而歸的場面,是在沌口大戰前幾年陸續發生的,而詩人卻把這些時空分散的事件集中於一時;從出征南朝到“樓船”“不解圍”,也有一個較大的時間過程和空間距離,但詩人卻用“聞道”一轉,巧妙地縮短了時空距離,從而將凱旋——遠征南朝——陷入重圍這時空迥異的三部曲,一脈貫穿起來。其次是多用典故和比喻,詩意十分隱微含蓄。“樓蘭”“疏勒”皆用典,“陣雲”“秋蓬”皆隱喻。再次,此詩意境雄渾闊大,風格蒼涼沉鬱,尤其是每聯平仄多合律句,除首尾聯外,餘皆對仗精工,實開唐代五言排律之先河。
《尋思萬户侯》一首前二句詩人忽發中夜之愁的複雜心理。次二句的言下之意自己造詣不淺,但是徒有教養學識,而無補於救國。接着用莊周夢蝶的典故與“中夜”相照應,構成了中夜夢醒的意象,從而又強調了琴書不能使自己解脱精神苦悶的由來。然後四句寫景,景物無不含愁。“露泣連珠下”二句兼用比喻和擬人寫法,刻畫冷露與流螢兩種初秋特有的典型景物,同時烘托出詩人此時的心境。最後詩人在哀嘆中以無奈的自問結束全篇。此詩以愁起,以憂結,憂愁之情是全詩的主線。作者用借景抒情的手法,抒發了自己感傷時變,魂牽故國的悽怨之情,含蓄而又細膩的展示了詩人的內心苦悶,表現極為別緻。
《日色臨平樂》一首用長安的日色風光起興,亦點明自己爭羈留在北國,但長安的景色雖好,卻不是賞心樂事,而今令自己觸景傷懷,作者沒有明言,但三、四句一轉,就聯想到南國的故主和自己的鄉關。“美人”已去,“東家棗完”,本當“王陽婦還”,然而自己仍如棄婦,不得還家。三、四句與一、二句形成強烈的對比,益顯出作者懷念故國的深情。第四句尤為隱曲。“東家棗樹完”,可是自己卻不是“王陽婦還”,這裏用典很巧妙,明用是歌謠中的“東家棗完”,可實際上卻暗指自己不能迴歸。全詩最後二句非常含蓄,不説登上隴首,望不見南國的鄉關,而是説只能望得見長安,再向南望,是望不見了。鄉關之思,盡在不言之中。結句仍歸結於長安,又與開頭相呼應。全詩顯得緊湊而完整。另外,用“別鶴”、“孤鸞”來比喻自己遠離家鄉故國,也很生動形象。
《無悶無不悶》一首起筆二句,便突出一片痛苦的心態。次二句進一步展開心靈的苦悶已呈何種狀態。接着暗傷己之身仕敵國,己之一身,便在此“一代人”之間,意脈由此遂轉出結筆二句。此二句託意用典,言己本梁臣,今梁亡而留於長安,若東陵侯。故國之恩,綿綿無盡,見於言外,結筆之精神,實有所振拔。此詩突出的藝術造詣,在於直湊單微,呈現悲劇心態。詩人並未具體描寫亡國辱身的種種現象,而是以極概括的語言、善巧的比喻,突出悲愴的心靈狀態,進而更以極典型的成語和典故,暗示出悲劇心態的深刻根源。全詩筆墨極為簡練,而包藴極廣大,實為詩歌藝術的極高造詣。
《蕭條亭障遠》一首共八句,前四句集中寫邊關的景物:亭障遠而蕭條,風塵多且悽慘;關門外即為白狄(異族)之地,城近黃河,影入河中。勾勒出關河冷落的景象。面對如此肅殺的景物,五、六句又聯想到古人秋風中別蘇武,寒水上送荊軻,對照自己不得南歸的身世和遭遇;結尾二句更加令人感到作者的孤寂與悲傷。此詩由景入情,融情於景,觸景傷懷,具有較強的感染力,這主要是得力於前四句景物的描寫。庾信詩歌很注重對仗之美,此詩亦然,“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尤為精美。對偶句古人本來就講究“抽黃對白”,而“白狄”對“黃河”,色彩鮮明,對比強烈。這首詩格調蒼勁悲壯,雖然縈繞着一股濃郁的感傷情緒,但卻不顯得筆力平弱。尤其是結尾二句,很有慷慨沉雄的氣韻。詩歌的語言洗練,遣詞造句頗具匠心,開頭六句兩兩對仗,極其工穩,顯示出圓熟的技巧。
最後一首《被甲陽雲台》的含義可以在不同的層面上來理解。對任何一個古代讀者來説,只要對古典文本傳統有基本的瞭解,則詩的字面意義不難解讀;而現代讀者在註釋的幫助下也能夠獲得基本的理解。然而,在更深的層面上,這首詩是對一起發生於梁代宮廷的歷史事件和文本事件的迴應。如果不熟知庾信所“引用”與重寫的特定詩歌文本,那麼箇中妙處也就無從領會。詩一開始便與既有的文學傳統格格不入,對典雅的宮廷風格構成一種挑戰。“陽雲台”早已因《高唐賦》而成為慾望場所的代稱,楚王在此與巫山神女夢中相會,神女在離開之前説:“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在五世紀,“陽雲台”或“陽台”隨着漢鼓吹曲辭《巫山高》在南朝的復興而變得流行。江淹的詩句可以説最為言簡意賅地概括了該意象與情思慾望之間的關係:“相思巫山渚,悵望陽雲台。”但在庾信筆下,浪漫的陽雲台和“被甲”出現在同一句詩之中卻讓人感到非夷所思、驚訝震撼,而宮廷詩歌的審美趣味是不允許驚訝震撼的。
《擬詠懷二十七首》是庾信後期詩文創作思想的集中體現,其內容豐富,情感多樣,具有思念故國的惆悵,貳臣身份的慚愧,物是人非的感慨,身不由己的無奈,壯志未酬的失意,故國將滅的憂慮等多元主題,對隋唐詩人如陳子昂張説李白杜甫等都有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3-5] 

擬詠懷二十七首作者簡介

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陽新野(今河南新野)人。庾肩吾子。梁時,任湘東王蕭繹常侍、安南參軍,遷尚書度支郎中、通直正員郎,出為郢州別駕。出使東魏,文章為鄴都人士所稱。還朝,任東宮學士,領建康令。蕭繹承製,任御史中丞。及蕭繹稱帝,任右衞將軍,封武康縣侯,加散騎常侍,出使西魏,拜撫軍將軍、右金紫光祿大夫大都督,不久進車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入北周,封臨清縣子,官司水下大夫,出為弘農郡守。還朝,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司憲中大夫,進封義城縣侯。又拜洛州刺史,徵為司宗中大夫。北周末,因病去職。其前期詩風類於宮體,入北朝後,變為蕭瑟蒼勁、感情沉摯。其後期詩作集南北風格於一體,對後世詩人有很大影響。有集二十卷,已散佚,明人輯有《庾開府集》,清人又有《庾開府集箋註》《庾子山集註》。 [6] 
參考資料
  • 1.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324-1337
  • 2.    曾肖.庾信入北仕周的心態辨析——兼論其“鄉關之思”的複雜性.廣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37(03)
  • 3.    黃嶽洲.中國古代文學名篇鑑賞辭典(上卷).北京:華語教學出版社,2013:412-415
  • 4.    賀翠翠.《擬詠懷二十七首》中庾信後期詩歌思想分析.赤峯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7)
  • 5.    奚萌.《擬詠懷二十七首》中庾信後期詩歌思想分析. 齊齊哈爾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8(06)
  • 6.    吳小如 等.漢魏六朝詩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16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