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擬玉龍烏頭

鎖定
擬玉龍烏頭學名Aconitum pseudostapfianum),為雙子葉植物綱、毛茛科、烏頭屬的一種植物。分佈於中國四川西南部、貴州本部、雲南西北部和東北部。生於海拔2400-3200山地。
中文名
擬玉龍烏頭
拉丁學名
Aconi-tum pseudostapfianum W. T. Wang
別    名
黑心解
堵喇(雲南)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毛茛目
毛茛科
烏頭屬
擬玉龍烏頭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科
金蓮花亞科
翠雀族
亞    屬
烏頭亞屬
烏頭組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一9克
性味歸經
甘,温。入心經
主 治
用於烏頭中毒者
功 效
緩解藥毒

擬玉龍烏頭形態特徵

擬玉龍烏頭線稿圖 擬玉龍烏頭線稿圖
莖纏繞,疏被反曲的短柔毛或幾無毛,分枝。莖中部葉有長柄;葉片心狀五角形,長7-9.5釐米,寬12-14釐米,三深裂達距基部5-7毫米處,中央深裂片寬菱形,在中部三裂,二回裂片近鄰接,淺裂,側深裂片斜扇形,不等二深裂,表面疏被糙伏毛,背面只沿脈有疏柔毛;葉柄長7.5-10釐米,有疏柔毛。
花序長達9釐米,有3-10花;軸和花梗無毛;基部苞片葉狀,其他苞片狹線形,長約4毫米;花梗長達3.8釐米,向下彎曲;小苞片生花梗中部或下部,狹線形或鑽形,長3-4毫米;萼片藍堇色,外面無毛,上萼片盔形,高1.8-2.2釐米,有短喙,下緣凹,側萼片長1.1-1.6釐米;花瓣長約1.8釐米,無毛,瓣片長約1釐米,唇長約5毫米,二淺裂,距長約3.5毫米,拳卷;雄蕊無毛,花絲全緣;心皮5(-10),無毛。
蓇葖直,長1-2.4釐米,喙長2.5毫米;種子狹三角狀圓錐形,長約3毫米,只在一面有鱗狀橫翅。9月開花。 [1-2] 

擬玉龍烏頭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800-3000米間山地灌叢中。

擬玉龍烏頭分佈範圍

產於我國雲南麗江。 [1] 

擬玉龍烏頭主要價值

.對心臟作用,紫烏鹼與烏頭鹼結構相似,但其致心律失常作用較烏頭鹼弱600倍,且在一定劑量範圍內可明顯拮抗烏頭鹼所致心律失常作用。紫烏鹼高濃度時使大鼠離體心房心率減慢,心收縮力增強,5×10(-3)mol/L紫烏生鹼右明顯拮抗1.25×10(-4)mol/L烏頭鹼的增加心率、降低心縮力作後靜注烏頭鹼所致心律不齊,而腹腔注射烏頭鹼後15min靜注紫烏生鹼10mg/kg,其抗烏頭鹼作用更佳,可明顯減少烏頭鹼所致心律失常發生

擬玉龍烏頭近種區別

本種的花的構造與玉龍烏頭A. stapfianum 相同,因此和後者有較近的親緣關係,但本種的葉較大,裂片分裂的程度很小,可以區別。 [1] 

擬玉龍烏頭性狀鑑別

擬玉龍烏頭 擬玉龍烏頭
顯微鑑別 根橫切面;後生皮層為2-3列細胞;皮層細胞4-5列,均不規則形,間有多數石細胞。形成層環於根上段、中段為六角形,下段略呈六邊形。木質部束中的導管1-2列,形成層的角隅大多呈V字形排列。中央為隨部。
粉末特徵:1.石細胞長條形、梭形、類方形或不規則形,長48-137μm,直徑28-44μm,紋孔及孔溝明顯。2.澱粉粒均為單粒,長圓形、棒錘形、瓜子形或細條狀、長10-36μm,直徑5-28μm,臍點均不明顯,少數可見層紋。
性狀鑑別 根圓錐形,長5-7cm,直徑1-2cm.表面黑褐色,極為皺縮,具多數粗縱溝紋。質堅硬,不易折斷,斷而紫黑色,略可見環狀形成層。

擬玉龍烏頭化學成份

塊根含烏頭諾辛(aconosine),鶴烏鹼(scopaline),紫烏生鹼(episcopalisine),此烏生寧鹼(episcopalisinine),紫烏亭鹼(episcopalitine),紫烏定鹼(episcopalidine),紫草烏頭烏甲(delavaconitine A)汗烏鹼(yunaconitine),準藍爾烏頭鹼(songorine),塔拉胺(talatisamine),14-乙酰塔拉胺(14-acetyltalatisamine),異葉烏頭定鹼(heterophylloidine),去乙酰異葉烏頭定鹼(deacetylheterophylloidine)。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