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擦鞋童

鎖定
擦鞋童,是1946年維托里奧·德·西卡導演的電影,電影主要講述發生在二戰後的意大利,兩個擦鞋童帕斯克裏特和居賽派被捲入一場詐騙案件中的故事。
中文名
擦鞋童
外文名
Sciuscià/Shoe Shine
類    型
劇情
製片地區
意大利
發行公司
Films sans Frontières
導    演
維托里奧·德·西卡
編    劇
賽爾喬·阿米德伊 / 阿道夫·弗蘭奇 / 切薩雷·朱利奧·維奧拉 / 切薩雷·扎瓦蒂尼 [4] 
主    演
弗朗科·英特朗吉 / 里納爾多·斯默東尼 / Annielo Mele / Bruno Ortensi / 埃米利奧齊戈裏 [4] 
片    長
87 分鐘 [4] 
上映時間
1946年4月27日
對白語言
英語,意大利語
色    彩
黑白
電影分級
葡萄牙:12;英國:12
imdb編碼
tt0038913
主要獎項
第20屆奧斯卡金像獎

目錄

擦鞋童意大利版

電影劇情
故事發生在二戰後的意大利,戰爭對於國家和人民的傷害無法估量,短時間內造成的痛苦和破壞,需要更漫長的時間才能痊癒。在這樣一個動盪的時代中,穿梭着一羣天真的孩子們的身影,他們是小小擦鞋童,帕斯克裏特(弗朗科·英特朗吉 Franco Interlenghi 飾)和居賽派(里納爾多·斯默東尼 Rinaldo Smordoni 飾)也是其中。
居賽派的哥哥是個壞胚子,在他的威逼利誘下,居賽派和帕斯克裏特拿着自己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加入了詐騙團伙。警方逮捕了居賽派和帕斯克裏特,在挑撥離間計謀的驅使下,帕斯特里克供出了主犯及其團伙,居賽派的哥哥隨後落網。雖然罪惡得到了懲治,但兩個孩子的童年也被永遠的蒙上了陰影。 [1] 
影片花絮
德西卡一如他的舊作《孩子們注視着我們》一樣,將視覺和關注放置在社會最需要關心的孩子身上,故更容易令觀者動容。兒童演員在片中有極出色表現。香港電影界在50年代曾翻拍此片。同其他新現實主義大師相比德·西卡更加註重對於兒童在戰敗後悲慘命運,講述他們因為社會動盪造成不公而導致的不幸境遇,其後他的《偷自行車的人》1948成為了那個年代的代表作,而《擦鞋童》也因為它流暢的敍事和生活化的表演以及人性關懷因而獲得第20屆的奧斯卡“特別榮譽獎(也就是以後的最佳外語片獎)。 [2] 
獲獎記錄
第20屆奧斯卡金像獎(1948)  榮譽獎
第20屆奧斯卡金像獎(1948)  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Sergio Amidei [3] 
上映日期
國家或地區 上映日期
葡萄牙 2005年10月11日
芬蘭 1957年11月29日
東德 1956年7月6日
奧地利 1952年8月29日
西德 1951年1月25日
日本 1950年3月21日
丹麥 1949年4月29日
香港 1948年4月25日
瑞典 1947年11月26日
美國 1947年8月26日
法國 1947年2月26日
意大利 1946年4月27日

擦鞋童香港版

電影劇情
船塢工人林德昌與侄家義相依為命,得鄰居少女陳香珍仗義相助。義以擦鞋謀生,遭街童毆傷,昌亦因拒絕加入工會,遇襲受傷。雖生活坎坷,但昌仍鼓勵義勇敢面對惡勢力,繼續自力更生。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導演:卜萬蒼
編劇:張立
監製:張國興
製片:徐昂千
演員表
王引(飾林德昌)
麥玲(飾陳香珍)
胡金銓(飾林家義)
賀賓(飾陳克強)
高翔(飾陳母)
李允中(飾林喬)
楊易木(飾王聲)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