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擘(拼音:bò、bāi)是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 [10]  ,最早見於《説文》小篆形聲字,從手,闢聲。本義為分開、剖裂,又指大拇指,由大拇指引申用來比喻特別傑出的人或是指在某領域有重大的貢獻者。此外,該字還有分開、剖裂,砍等義。 [3] 
該字在演化過程中還出現了口語音bāi,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會意字“掰”。 [3] 
中文名
拼    音
bò、bāi
部    首
五    筆
NKUR
倉    頡
SJQ
鄭    碼
XMSM
字    級
漢語二級通用規範漢字(6303) [10] 
平水韻
十一陌 入聲 [4] 
注    音
ㄅㄛˋ ㄅㄞ
部外筆畫
13
總筆畫
17
統一碼
U+64D8
筆順編號
51325141431123112
結    構
上下結構
四角號碼
70502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 字形演變
“擘”為形聲字。從手,闢聲。隸書中的“擘”有的從“於(上部出頭)”,是“手”的訛變。本義是分開、剖裂。《史記·刺客列傳》:“既至王前,專諸擘魚,因以匕首刺王僚。”唐李白《西嶽雲台歌送丹丘子》:“巨靈咆哮擘兩山,洪波噴流射東海。”又指大拇指。《爾雅釋名》:“腹虺博三寸,首大如擘。”陸德明釋文:“擘,大指也,手足大指俱名擘也。”又稱“巨擘”。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大指主開,餘四指主合,敞大指謂之巨擘。”由此比喻優秀人物。《孟子·滕文公下》: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以上意義讀bò,後代出現了口語音bāi,又產生了一個新的會意字“掰”。 [3] 

詳細釋義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大拇指。
thumb
腹虺博三寸,首大如擘。——《爾雅釋名》
陸德明釋文:“擘,大指也,手足大指俱名擘也。”
擘指
比喻特別優秀的人物。

於齊國之士,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孟子·滕文公下》

動詞
分開;剖裂。
open
乃擘青天而飛去。——唐·李朝威柳毅傳
玉纖曾黃柑,柔香系幽素。——宋·吳文英《祝英台近·翦紅情》
擘開;擘窠書;擘析
撥彈琴絃的指法。用拇指抬弦稱擘。引申為彈奏。
play
若論彈琴擘阮,前後絕倫。——董解元《西廂記》
擘阮
砍,劈擊。
cut

擘面
bāi
-
同“”。


[3]  [5] 

漢字辨析

“巨擎”應為“巨擘”,“擘”,音bò。它在用作動詞時,義為分開、剖開,如成語有“擘肌分理”;用作名詞時,義為大拇指,所謂“巨擘”,就是如大拇指一樣的大人物。無論是動詞還是名詞,都和手有關,故其字為手字底。“擎”,音qíng,這個字同樣和手有關,義為向上托住的意思,故其字也為手字底。兩者的區別在於聲符不同:“擘”的聲符是“闢”,“擎”的聲符是“敬”。“擎天柱”就是支撐着天的柱子。“擎”是動詞,“巨擎”是説不通的。 [1]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撝也。從手闢聲。博戹切。 [5-6] 

説文解字注

擘,撝也。《禮記》:“燔黍捭豚。”釋文雲:捭?麥反。注作擗。又作擘。皆同。按卑聲闢聲皆在十六部。故記作捭。注作擘。今注亦作捭矣。擘豚、謂手裂豚肉也。又周禮瓬人注曰。薜讀如藥黃檗之檗。破裂也。按薜乃擘之叚借。《西京賦》雲。剖析豪釐。擘肌分理。李善引周禮注作擘。豈其所據與今不同歟。內則曰。塗皆乾擘之。喪大記。絞一幅不闢。內則。麕為闢雞。皆假闢為擘也。若《孟子》“以仲子為巨擘”。巨擘、謂手大指也。凡大指主開。餘四指主合。故謂之巨擘。從手。闢聲。博戹切。十六部。今俗語謂裂之曰擘開。其字如此。 [5-6]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博厄切。音蘗。《説文》:撝也。《廣韻》:分擘也。《禮·內則》:塗皆乾擘之。疏:擘,去。乾,塗也。李白詩:巨靈擘太華。
又《説文》:大指也。《孟子》:吾必以仲子為巨擘焉。
又挽擘也。弓弩手張曰擘,足踏曰蹶。
又《揚子·方言》:擘,楚謂之紉。
又《集韻》蒲歷切。音甓。亦大指也。
又《韻會》《正韻》𠀤毗亦切。與擗同。《六書故》:借用捭。 [2]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韓國)

書寫演示

筆順分步演示圖 筆順分步演示圖
筆順圖解 筆順圖解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博厄切
pæk
集韻

全清
博厄切
pɐk

全濁
蒲歷切
bɛk
韻略






愽厄切

增韻






博厄切







毗亦切

中原

入上
皆來



全清

pai
中州

入作上聲
皆來





葉擺

洪武



全清
博厄切
pək



全濁
毗亦切
b‘iək [7]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ĕk
先秦
王力系統
p
ek
先秦
董同龢系統
p
ek
先秦
周法高系統
p
rek
先秦
李方桂系統
p
ri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æk
隋唐
擬音/王力系統

p
æk
隋唐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æk
隋唐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æk
隋唐
擬音/李方桂系統

p
ɛk
隋唐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æk [8-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