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擊其惰歸

鎖定
擊其惰歸,jī qí duò guī,出自《孫子·軍爭》,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中文名
擊其惰歸
發    音
jī qí duò guī
出    處
《孫子·軍爭》
釋    義
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目錄

擊其惰歸釋義

其:他的;鋭氣:勇猛的氣勢;惰:鬆懈。善於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擊其惰歸出處

語出《軍爭》篇。春秋時期,中國兵學家們已經發現軍隊士氣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一個由盛轉衰的過程。《左傳・莊公十年》載曹劌言:“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孫子》從治氣的角度進一步歸納發展了這一理論。主要內容是:①“朝氣鋭,晝氣惰,暮氣歸”反映了戰場士氣變化的規律及對戰鬥力的影響。以朝、晝、暮來分別形容士卒的士氣狀況和精神狀態,也用它來形容戰鬥的開始、中間和末尾三個階段。②重視利用士氣變化的規律來達到克敵制勝的目的。主張避開敵人新鋭之師的旺盛士氣,待其疲勞沮喪、士氣衰竭、戰鬥力已大為削弱時予以打擊,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所謂“避其朝氣,擊其惰歸”。值得指出的是,《孫子》對於士氣變化的分析不僅限於不同時節因素,同時也十分關注敵方表象所反映出來的真實情形。如“無邀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陣”(《孫子・軍爭》),是通過對敵軍隊伍嚴整的面貌來説明其士氣高昂和戰鬥力強,提醒將帥不可輕易交戰。如果敵軍出現“杖而立”“汲而先飲”“見利而不進”“夜呼”“軍擾”“旌旗動”“吏怒”“殺馬肉食”“懸缶不返其舍”(《孫子・行軍》)等現象,則各從某一側面説明其內部秩序混亂、士氣低迷,已呈敗亡之象,可以擊之無疑。 [1] 

擊其惰歸示例

孫子説的‘~’,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勢。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擊其惰歸近義詞

避實擊虛

擊其惰歸語法

複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褒義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